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上海顾绣,以及顾绣是四大名绣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顾绣的顾绣珍品
1、上海博物馆,《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展》从2008年元旦前夕直到2月底“回家省亲”两个月。这些号称是“四大名绣”鼻祖的稀世珍品,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和苏州博物馆“荣归故里”,与上海博物馆的珍藏一起首次 *** 出展,揭示了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顾绣”全貌。
2、顾绣,全称应为“顾氏露香园绣”,亦称“露香园顾绣”;此次的展品中也有许多作品或钤或绣有“露香园”、“清碧斋”的印款。露香园,是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顾绣源自露香园主人顾氏的女眷之手,是当时文人雅士圈中的奢侈艺术品。然而,露香园的名物出产还远不止此。
二、顾绣简介
1、顾绣,又名“露香园顾绣”,起源于明朝时期的松江(今上海)顾氏家族,尤以嘉靖年间(1521~1567)进士顾名世的后裔闻名。顾氏家族擅长精美的刺绣,他们的作品常用于家庭装饰和赠送亲友,因此被称为“顾绣”。顾绣以“画绣”著称,是中国织绣艺术中的独特瑰宝,享有极高的艺术声誉。
2、清初,松江府状元戴有祺在其著作《寻乐斋诗集》中提到,上海顾绣最初由缪氏家族发扬,特别是山水人物绣艺。戴有祺对顾绣的关注和研究,使“顾绣始于缪氏”这一说法广为人知。顾绣技法精细,丝线细如发丝,针法多样,如施、搂、抢、摘等,一幅作品需耗时数月。其绣品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深受官府和民间的喜爱。
3、明代,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人为顾绣的 *** 人物,其中韩希孟的艺术造诣尤为突出。她将刺绣视为 *** 的艺术形式,以宋元名画为题材,运用独特的针法捕捉画面神韵。她的技艺对后世 *** 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苏绣也有显著影响。清代,顾兰玉设立刺绣作坊,推动了顾绣在江南地区的流传,但到了嘉庆年间(1796~1821)后逐渐衰落。
4、尽管在清朝后期曾一度衰落,但新中国成立后,顾绣技艺得以部分恢复和发展。明代后期的顾绣艺术,因其高雅和独特的画绣结合,对后世四大名绣产生了深远影响。顾绣的精髓在于作者的文化修养、高雅题材、针法创新和执着精神等,韩希孟的传世作品被各大博物馆视为珍贵文物。
5、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 *** 极高而著称于世。
三、顾绣的顾绣传人
1、目前公认的顾绣之一代传人是家住上海松江区岳阳街道的戴明教老人。
2、戴明教,汉族,女,1 *** 2年1月出生,现年87岁。1934年至1937年在上海松江“松筠女子职业学校”刺绣班学习,师从宋氏与盛氏,所以她是13岁开始学绣,16岁入松筠女校,师从沈寿之徒宋金铃学习刺绣。虽然之后 *** 爆发,学校解散,但是这氏顾绣发展史上重要转折,标志着顾绣从家族的传递转为社会的传递。
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戴明教进入松江刺绣合作社,虽中间经历“ *** ”的波折却矢志不渝,七十年代以来,她收徒十余人,她们被称为第二代传人,其中 *** 者为松江电子仪器厂职工钱月芳。目前她自己有一个顾绣工作室,并且带了8个姑娘,她们将是顾绣的第三代传人。
4、此外戴明教的其他三位 *** 也在松江区文化馆里有一个工作室,他们的作品被松江区博物馆馆藏。
四、上海十大特产排名
上海十大特产排名为:顾绣、仓桥水晶梨、奉贤黄桃、金山蟠桃、上海梨膏糖、亭林雪瓜、松江大米、马陆葡萄、高桥松饼、崇明 *** 蟹。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 *** 极高而著称于世。起源于明代(公元1368~1 *** 4年)上海老城厢的顾氏家族。
顾名世曾筑园于今黄浦区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
仓桥水晶梨,上海市松江区永丰街道(原仓桥镇)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仓桥水晶梨乳 *** ,表面晶莹光亮,有透明感,外观 *** ;果肉白色,肉质细腻,致密嫩脆,汁液多,石细胞极少,果心小,味蜜甜,香味浓郁,品质特优。
仓桥水晶梨,获“ *** 推荐果品”荣誉证书、“最受北京喜爱的十大名梨”、上海世博 *** 果品等称号。
奉贤黄桃,上海市奉贤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区黄桃以“锦香、锦园、锦绣、锦花”等四个优质品种为主,具有“果大、味甜、汁多”的特点。
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临江濒海,属于 *** 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金山蟠桃,指产于中国上海市金山区境内的蟠桃。该区为蟠桃的传统产区和适生区,所产蟠桃具有“甜、大、糯、香”的品质特征。其中“皇母”蟠桃被称为桃中之王,其特点为果大、核小、肉质细腻,更以其甜中带鲜而享有“仙果”美誉。
金山区“皇母”蟠桃基地入选上海首批“迎世博优质 *** 果品基地”,金山吕巷蟠桃被上海市有关部门确定为“世博会首批果品供应基地”。
上海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传统名点,中华老字号产品之一,是上海著名的传统土特产。梨膏糖,以雪梨或白鸭梨和中草 *** 为主要原料,添加 *** 、橘红粉、香檬粉等熬制而成。
梨膏糖还分本帮(上海)、苏帮、杭帮、扬帮之分,而老城隍庙的梨膏糖均为本帮。清咸丰五年(1855年),在老城隍庙西首晴雪坊旁边开设了一家以“永生堂”为店号的梨膏糖商店。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老城隍庙北面又开设了一家“德甡堂”, *** 专售梨膏糖。
亭林雪瓜是上海市金山区亭林、朱行一带的珍贵农家甜瓜品种,也是上海四大名瓜之一。它以鲜嫩松脆,香甜爽口而闻名,是当今开发“名、特、优”农业的一个理想品种。
亭林雪瓜,状呈倒卵形,花蒂部较大,“肚脐”凸起,瓜皮雪白,有纵棱十条,肉质脆嫩,味甜,含糖量达14%左右,是甜瓜中的上品。亭林雪瓜是上海市金山区亭林、朱行一带的珍贵农家甜瓜品种,也是上海四大名瓜之一。
松江大米在松江地区特定气候环境的滋养下,造就了 *** 饱满清香,大小均匀,晶莹半透明;米饭柔软有弹 *** ,食味清淡略甜,表面油光等特点。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东端,境内湖泊众多,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松江大米作为这块古 *** 地孕育出的精华,凭借松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
马陆葡萄始种于1981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马陆葡萄采用“控产保优”措施,规模上由大变小;21世纪初开始,马陆葡萄进入市场化运作。
嘉定区土壤耐旱耐涝,抗逆 *** 强,有利于葡萄植株稳定生长;淡水资源丰富,有遍布的四旁林、生态林,为净化水质,保护土壤、净化空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 *** 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马陆葡萄巨峰品种果穗中等紧密,果粒椭圆,粒重11克至13克,颜色紫红到紫黑色,果粉厚,果肉软,汁多味甜,风味浓郁纯正、具有草莓香味。
高桥松饼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四大名点之一,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
高桥松饼形如月饼,饼面呈金 *** ,油润光洁,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结发硬,酥皮层次分明,馅心无杂质,皮薄馅足,酥松香甜。具有葱香、麻香、脂香风味。油而不腻,甜而爽口,香气浓郁,皮酥馅糯,细软可口。
崇明 *** 蟹,又名中华绒螯蟹、崇明清水蟹,因其两只大螯上生满了细密的绒毛,故俗称“ *** 蟹”,其外形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
崇明 *** 蟹个小、壳薄,肉质细密有香味,雌 *** 蟹黄足,雄 *** 蟹脂多,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
五、顾绣的历史起源
1、“它起源于明代(公元1368~1 *** 4年)上海地区的顾氏家族。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1~1567年)上海进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绣。顾绣素来享有画绣的美誉,是中国织绣工艺中的奇葩。
2、清初松江府状元戴有祺著作《寻乐斋诗集》“露香园缪氏绣佛诗注”曰:上海顾绣始于缪氏(缪氏是顾汇海之妾),尤其擅长山水人物。顾绣,作为绘画中的一种特别形式,早就引起了有祺的关注与兴趣。“顾绣始于缪氏”之说,是戴有祺之一个指出的,这是他悉心研究顾绣后的结果。
3、据传顾氏的绣法出自皇宫大内,绣品使用的丝线比头发还细, *** 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绣制时不但要求形似,而且重视表现原作的神韵,且做工精细、技法多变。仅针法就有施、搂、抢、摘、铺、齐以及套针等数十种,一幅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精细无比、栩栩如生,受到官府和民间的广泛推崇。
4、明代还先后出现了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顾绣名手。韩希孟是顾名世的孙媳,在顾绣诸名手中最有 *** *** 。她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认为刺绣不应只是衣裙装饰的从属物,而应以它的独特风格,显示出 *** 的艺术地位。其绣品大多以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的名画为题材,她充分运用针锋特技来表现画面的神韵。所绣人物神采奕奕,呼之欲出。韩希孟的精湛技艺确立了顾绣的卓越地位,她的 *** 手法对后世 *** 绣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苏绣也受她的影响很大。
5、到了清代(公元1 *** 4~1911年),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始设立刺绣作坊,广收门徙,传授顾秀技法。自此顾秀在上海附近地区流传开来,民间妇女争相仿制,商人开设绣庄,收购绣品,顾绣之名传遍江南。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1年)以后,顾绣逐渐衰落,几至失传。新中国成立后,这项绝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6、明代后期,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顾绣,为高雅的刺绣艺术,对后世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明代顾绣秘笈主要在于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题材高雅、画绣合一、用材精细、针法灵活创新、择日刺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六要素。以韩希孟为 *** 的顾绣传世实物,文化艺术内涵颇深,皆是文物珍品,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
7、上海露香园地属松江府,松江人一直以恢复顾绣为已任。上世纪二十年代,松江慈善机构全节堂设立松筠女子职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立女子刺绣班。现年近九旬的戴明教老人曾为该班 *** ,她是近半个世纪顾绣在松江的 *** *** 传承人,著有《顾绣针法初探》一书。可惜后来学校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再也没有恢复。
8、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松江工艺品厂响应 *** *** 关于挖掘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指示,于1972年底开始筹备恢复顾绣艺术。聘请二、三十年代在松筠女子学校学过顾绣技艺的戴明教老师收徒授艺。不久,又因 *** 等 *** 运动,使刚复苏的顾绣遭到复旧复古罪名而夭折。
9、1978年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松江工艺厂成立顾绣组,才恢复对顾绣的研究、授艺与生产。以后,松江工艺品厂正式成立顾绣车间组织生产。松江顾绣艺人不断创作出一批精美绝伦、雅韵欲流的顾绣新作。松江顾绣有如旱苗沐雨、枯木逢春,开始显露出勃勃生机。
10、1987年5月,松江博物馆在松江工艺品厂支持下举办《顾绣艺术展览》,向世人介绍顾绣的历史和新生。展览中展出大量新作并进行现场表演。6月初,经上海市文化局审定推荐,调往上海首届国际艺术节文庙展区展出,好评如潮。
文章分享结束,上海顾绣和顾绣是四大名绣 ***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