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格印经院 *** 时间,以及德格印经院需要预约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德格印经院的旅游小贴士
景区分类:人文景观搜索同类景区 *** 时间:上午10:00-12:00下午2:00-6:00门票 *** :50元更佳时间:
高山峡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1.5℃至12.8℃。高原地带,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度10℃至12.1℃,全年更低气温是一月份,可达-27℃。更佳旅游时间为4、5月 9、10月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西部 *** 族主要聚居地。道路运输是该州唯一的现代化运输方式。随着 *** *** 的不断深化,甘孜州道路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化全民办运输的积极 *** 促进了运力的猛增,运输生产力迅速提高。截止2003年初,全州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共有 *** 0余户;拥有各类客货运输车辆2715辆,其中高级客车31辆,8吨以上大型货车365辆,总运输生产能力达8700余个运载吨位;拥有四级以上客运站点22个;开行跨省、区及州内客运班线98条,经营运行总里程达3500余公里;年完成客运量176.7万人、旅客周转量36719万人公里;货运量133.4万吨、周转量28519万吨公里。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德格印经院的简介
在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有座 *** 萨迦派的寺庙更庆寺。更庆寺内有个印经院,名叫德格印经院一它的全名叫“ *** 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 *** 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据藏文《德格世德颂》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 *** ~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1729年,在八邦寺大 *** 司徒·却吉穷乃(1700~1774)的鼓励下,却吉·丹巴泽仁在他52岁时决定修建德格印经院,到他61岁去世时,印经院尚未建成。他死后,他的儿子彭措登巴·索朗贡布和洛珠加措3人继承父志,继续扩建印经院,经16年才告竣工,后经历世土司扩建,终于达到后来的规模。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 *** 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 *** 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更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 *** 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 *** 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最初搜集书稿时,在司徒·却吉穷乃帮助下,派出大批有学问的人到 *** 的桑耶、钦普、纳塘、夏鲁、萨迦、 *** 、阿里等地遍寻手抄本或木刻印本,然后延请著名学者曲格旺曲等人认真分类校勘定稿。定稿后,由精于藏文(楷体)书法的数十人缮写书版,并由几位学者核审;然后由数百名经过培训、挑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刻版,再由学者校对。经过4次反复校对,确认无误后,又经过对经版的复杂细致的防腐、防裂等技术处理,一块经版才算 *** 完毕。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规定十分细致、严密,完成的经版字迹清晰准确,经久不变。
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 *** :在此期间,人们可到印经院朝拜书版,称为“巴尔恰东”。
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 *** 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根皮制成的。这种纸韧 *** 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造纸工艺基本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在旧社会,土司辖区内造纸户有100多家。古泽、色格、聂曲、龚垭、卡松渡等地也有少量的造纸户,年可造纸10万多张(每张面幅大于机制纸的对开面),全部送交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成立260多年来,院藏书版基本完好。它不仅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闻名于世,而且也以其收藏各类印版的数量丰富、内容完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据说最多时藏有经版30多万块。清末,德格土司家多古森格兄弟争夺王位。在混乱中,多吉森格之妾玛趁机偷走一部2万多块书版的《宝库》,卖给了噶举派的八邦寺。这是唯一的一次较大损失。
1950年德格和平解放后,更庆寺及印经院受到人民 *** 保护。195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 *** *** 完成后,更庆寺仍为保留寺庙之一。“ *** ”中,印经院主体建筑和藏经版得到群众保护,损失很小。1979年,德裕县文物管理所成立,负责印经院的维修保护和书版的清理工作。1980年,印经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修葺。1982年春起,印经院恢复经书刻版印刷,对残缺和少量遗失的书版重新雕刻、补齐。不到10年时间,仅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就印了6,200多部,行销青海、 *** 、甘肃、云南、四川、北京、南京等地,为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所印藏文典籍还远销印度、 *** 、不丹、锡金、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根据德格印经院的版藏目录,它的藏书之丰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有 *** 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丛书或专著200多部,其中还有一些珍本、孤本。如该院收藏的《印度 *** 源流》,在 *** 的发源地印度早已失传,国际上的科研工作者和佛 *** 也得求助于它。《汉地 *** 源流》一书,也是研究汉地 *** 和考查历史上汉、藏关系的珍贵材料。有300年历史的梵文、 *** 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经版,亦为世界所仅有。
八十年代末,为进一步改善刻版、印刷、储藏等方面的条件,适应和接待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客人,国家投资在印经院附近兴建了一幢3层大楼,供藏学家访问、学习之用。
三、昌都畅行|德格·印经院
1.中国更大的藏传 *** 经典的印刷场所,藏名“德格吉祥聚慧院”;世界仅存依旧用雕版手工印制 *** 的地方。已有229年的历史。
2.素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 *** 兼容并蓄而著称于世,享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誉。
3.构造独特,红墙高耸,幽静壮观;一底三楼建制,错落有致,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4.藏有藏文典籍经板830多部,共21.7万块,有著名的《甘珠儿》、《丹珠儿》、《萨迦全书》、《 *** 源流》、《卫藏神山志》、《四部医典》、《诗列》;与布达拉宫印经院、日喀则那塘印经院并称三大藏经院。
5.去印经院做三件事:摸一摸《丹珠儿》真经板沾沾喜气;拜一拜绿度母沾沾仙气;见一见 *** 寻些圣水沾沾运气。
(印经院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德格,“善地”的意思,它是格萨尔王的故乡。
从昌都乘去成都的大巴,走317国道,经江达,过金沙江,入川界,到德格县城已过午时。住宿落听,点一餐肉片炒北京白的盖浇饭安稳饥肠,便在炎炎夏日中步行去印经院。
经人指点,踱过色曲河上的石桥,沿石径而上,路的转弯处便是印经院。它红墙高耸,楼阁森然, *** 闪闪,在烈日下夺目地光辉灿烂。许是要吊一下我的胃口,紧锁的院门告知错过了 *** 时间(每日上午半天),我只能先打量它的轮廓,遥望面纱下的风采,在转经人的虔诚上感悟它的神圣。
转经是 *** 的日常功课,几乎无论朝夕,无关功利,无穷在有生的岁月里,像空气、水和糌粑一样无时无刻能够离弃。
转经的队伍里有身披红袍的僧人,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有穿着时髦的女子,甚至有襁褓中的孩童,他们朝着一个方向行走, *** 着念珠,摇着经桶,唱着箴言,眼睛里是纯净的目光,脚底下是磨出光泽石子路,转呀转呀,从生走到死,从尘世走向轮回。
客舍居色曲之上,推窗望月,枕流而眠,恍若在仙境,滔滔河水伴我入梦,竟是城中难有的香甜。
朝雨浥轻尘,再去印经院,门庭热闹了许多。这是此行唯一收门票的景点,50元不菲,我年逾六五可免票参观。
(印经院沿袭古老的开门方式,鸣锣开门)
随香客信众簇拥而入,纸墨的香氛扑面而来。穿堂入室,循着规定路线走了一遭印经院,熟悉了从进纸、裁纸、浸泡、研墨、印刷、分页、装订的成书全过程;了解了印经院的历史,雕版的 *** 、收藏、洗刷、晾晒、修版的精细 *** 作,那是一次感官和心灵的震撼。
(在经版库大藏经(丹珠儿)雕版前沾沾喜气)
因为自己早年曾从事出版印刷,在了解印经院的历史沿革外,我更专注于它的印制细节,许多精彩瞬间让你流连而惊艳。
雕版库里,汗牛充栋的经版。这里是藏传 *** 经典著述的母本库,而它源远流长的传承,就雕刻在一块块木板上,有些类似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制版过程。母本的正确与权威,保障了 *** 经典的流传与无误。抚摸那凹凸有致的行文,欣赏着深刻浅雕的刀工,沾染些红黑两色的墨迹,能感觉到匠人们深入骨髓的虔诚,修身砺 *** 的功力。刻出美文,好像在雕琢着自己的灵魂;吹起木屑,仿佛吹去虚妄,留一份修为在字里行间。
在磨坊里,研磨朱砂的沙沙声。印经的墨色分为两种,红的朱砂,黑的烟墨,比如圣洁的《丹珠儿》就是朱砂印制,以显庄重。研制朱砂在经院的一个角落,匠人右手掌磨,左手添砂,口中念念有词,伴随那沙沙的研磨声,交响出梵音悠长般的美妙,细细流出的红色,等待去渲染那博大精深佛理。
印制经页,刷掀结合的精熟。印制经书的场所是 *** 式的,你可近距离欣赏人工印刷技艺的堂奥。两位匠人相对而坐,一块木板斜放中间,一人刷墨,一人掀纸,快若机械,准似钟表,又有哼唱的 *** 协调着动作,一点不亚于现代的印刷,看得出经年累月的磨练。反复的印刷,重复的掀动,纸张流传经典,人生印满虔诚。
(德格雕版印刷的作品,图一,丹珠儿雕版。图二,雕版库的排序。图三,藏文的“五线谱”。图四,雕版 *** 刻的“六字箴言”图章)
分页装订,那准确的程式动作。分拣装订在长廊里,俯身望去只有一名匠人在劳动。分拣出的经页联络成册,他拎起一角抖落整齐,那动作像扇面打开又收拢,常规的动作竟舞出曼妙的韵律,经页在他的手下服帖听话。有时简单的工作也能玩出花样,因专注而专业,因专业而专家。
(雕版 *** ,50年工龄,10万块雕版)
修复雕版,妙到毫尖的匠心。这是佛经印刷中最精细的工作,为错漏的 *** 修改雕版。师傅从业50年,雕版10万块,是印经院的顶尖高手。只见他拿着校勘的文字,寻到雕版的错漏,用刻刀剔除后,填进木条,重新雕出正确的文字,字迹和雕工与前文一般无二,令人称绝。 *** 的熟稔与技艺的精湛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恳请雕刻 *** 教我“六字箴言”的正确读法,“唵(ōng)嘛( *** )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并默念着走出印经院。
这里有 *** 的洗礼和信念的修行。
(导游 *** 姐,和女中音歌唱家降央卓玛一个名字,降央卓玛是德格人)
关于德格印经院 *** 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