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韪拼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韪的读音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韪怎么读
部首韦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3画
五笔JGHH,仓颉AOQS,郑码KABY,四角65802
释义: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冒天下之大不韪。
指雨、暘、燠、寒、风五种气候。
5、甘冒不韪[gān mào bù wěi]
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 *** 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 *** 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白话释义:《左传·隐公十一年》:“自己犯了“五大不对”却要攻伐他人,这种人作战失败,难道不应该吗?”
二、韪的读音是什么
韪拼音:wěi,声母w,韵母ei,音调上声。
部首:韦,四角码:65802,仓颉:aoqs
86五笔:jghh,98五笔:jghh,郑码:KABY
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冒天下之大不韪。
亦作“五是”。亦作“五氏”。犹言五者。指雨、暘、燠、寒、风五种气候。
5、甘冒不韪[gān mào bù wěi]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 *** 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三、韪字读音是什么
1、韪(韪)wěi,ㄨㄟˇ,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
2、(1)(形声。从是,韦声。本义:是;对)
3、考功苏继欧覆疏韪公(袁可立),得驰驿。后加太子少保,公辞。——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4、(3)又如:冒天下大不韪(这里的“不韪”是“罪”,“反国家罪”的意思)
5、京室密清,罔有不韪。——《文选·东京赋》
6、故开元、天宝间,播兄弟七人皆擢进士第,衣冠光韪。——《新唐书》
四、冒天下之大不韪怎么读
1、冒天下之大不韪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2、冒天下之大不韪(拼音:mào tiānxià zhī dà bù wě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意指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是更大的错事(不韪:不是,错误)。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也作定语;一般带贬义。
3、成文用法:“冒天下之大不韪”意指去做天下人都认为最不对的事情。指公然不顾全国人民或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而大做坏事时,含贬义;指做世上很多人认为是错误的事情时为中 *** ,不一定含贬义。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也作定语。常跟“敢”“得”“甘愿”一类词结合成词组。
4、息国以小抗大,勇气可嘉,但是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这场战争是否正义,不顾郑国是自己的亲戚,盲目出兵,只能自取其辱,以失败而告终。息侯狂妄自大,甘曾天下乏天不避,发兵进攻比自己强大的郑国,结果惨败而归。
5、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的人一般先会认清形势,审时度势,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这个方面看,息侯不能算聪明人。时至今日,仍然有像息侯一样看不清形势的人,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这段话后来概括为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五、大不韪的意思
1、【出处】早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 *** 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也作定语;一般带贬义。成语为:冒天下之大不韪
2、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小国,故址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郑国虽然国土不大,但在春秋初期,它依仗是周王室的近族,地理位置又很重要,还真威风了一阵子。对待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它多方 *** ,能屈能伸,尽量跟他们搞好关系。
3、有一年,郑、息两国又因为一点儿小事起了争端,但是两国都不肯吃亏,所以矛盾越闹越大,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息侯本来就看不起郑国,认为自己的爵位比郑伯要高,区区郑伯怎敢和自己过不去,所以一看事情发展到了这步田地,直接就率领大军奔赴郑都。
4、郑国也不甘示弱,在国内积极备战,还没有等到息侯 *** 进到郑国的边境就把它打了个落花流水,息侯被打败之后很是气愤,但他根本就没仔细想想,那时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完全靠的是实力,哪里是靠什么爵位。就连周天子也得看这些诸侯国的脸色过日子,更何况一个小侯爵?
六、韪怎么读音是什么
韪拼音:wěi,声母w,韵母ei,音调上声。
部首:韦,四角码:65802,仓颉:aoqs
86五笔:jghh,98五笔:jghh,郑码:KABY
3、甘冒不韪[gān mào bù wěi]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 *** 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4、冒大不韪[mào dà bù wěi]
指不顾 *** 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同“冒天下之大不韪”。
5、冒天下之大不韪[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不顾天下众人的反对,公然干罪大恶极的事。
七、韪的拼音
部首韦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3画。
五笔JGHH,仓颉AOQS,郑码KABY,四角65802。
释义: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冒天下之大不韪。
(形声。从是,韦声。本义:是;对)。
犯 *** 韪。——《左传·隐公十一年》
君子韪之。——《左传·昭公二十年》
又如:冒天下大不韪(这里的“不韪”是“罪”,“反国家罪”的意思)。
京室密清,罔有不韪。——《文选·东京赋》
故开元、天宝间,播兄弟七人皆擢进士第,衣冠光韪。——《新唐书》
指雨、暘、燠、寒、风五种气候。
5、甘冒不韪[gān mào bù wěi]。
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 *** 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 *** 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白话释义:《左传·隐公十一年》:“自己犯了“五大不对”却要攻伐他人,这种人作战失败,难道不应该吗?”
关于本次韪拼音和韪的读音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