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凝血酶时间tt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凝血酶时间偏高怎么办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凝血酶时间
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时间(TT)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 *** 的筛选试验。
测定原理: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为凝血酶时间(TT)。
(1)取小试管1支或表玻璃皿1个,置37℃水浴中,加受检血浆0.1ml。
(2)加凝血酶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
正常范围:正常值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 胺蓝纠正试验或血浆游离肝素时间, *** 胺蓝呈碱 *** ,有中和肝素的作用。
在凝血酶时间(TT)延长的受检血浆中加入少量 *** 胺蓝,再测定TT。若延长的TT恢复至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或肝素增多;若不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他抗凝血酶类物质或缺乏纤维蛋白原。
二、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
凝血酶时间(TT)(八版诊断学P294)是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到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反映的是抗凝血过程,其延长可见于纤维蛋白原降低(A对)、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凝血酶原降低(P619)(B错)影响凝血第二阶段;凝血因子Ⅲ降低(P616)(C错)影响外源 *** 凝血过程;凝血因子Ⅷ(D错)、Ⅸ降低(E错)影响内源 *** 凝血过程(P616)。可见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Ⅲ、Ⅷ、Ⅸ降低均是影响凝血过程,而不是抗凝血过程,故凝血酶时间(TT)不会延长。
三、凝血功能看哪个指标
很多人对凝血功能不是很了解,它主要是 *** 自身的一种机能,主要是指 *** 出现出血后,会在短时间内进行血液凝固,确保血液不会流出来。但是有些人会出现凝血功能差的现象,血流止不住,这个时候医生就会建议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那么凝血功能看哪个指标呢?
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 *** lized ratio,INR)等,可选取其中几项做成套餐,称为凝血X项。由于各个医院使用的检测 *** 不同,其参考范围也不尽相同。
PT是指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和Ca2启动外源 *** 凝血 *** ,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PT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用于评价外源 *** 凝血途径功能。正常参考值为10~14秒。
APTT是在血浆中加入XII因子活化剂、Ca2、磷脂启动血浆内源 *** 凝血途径,观察血浆凝固时间。APTT也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用于评价内源 *** 凝血途径功能。正常参考值为32~43秒。
INR是受检患者的PT与正常对照PT之 *** *** I次方( *** I是国际的敏感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标定)。同一份血浆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 *** 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得的INR值相同,这样使结果具有可比 *** 。正常参考值为0.9~1.1。
TT是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检测凝血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正常参考值为16~18秒。
FIB是通过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正常参考值为2~4 g/L。
FDP是指在纤溶亢进时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分解后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总称。正常参考值1~5 mg/L。
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主要是测定内源 *** 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
重点:不同临床情况要看哪个指标?
虽然所有指标都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但是在不同情况下的侧重点不同,要求的指标控制目标也不同。
心内科最常见的急症就是急 *** 心肌梗死,作为一种血栓 *** 疾病,抗凝检测必不可少。急诊接诊急 *** 心梗患者时,之一管血标本就应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在肝素或溶栓治疗之前),至少要查APTT,作为基础对照指标。
目前急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首选特异 *** 纤溶酶原激活剂,指南要求确诊后应即刻肝素治疗。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00 U(60~80 U/kg),继以12 U/(kg·h)静滴,溶栓及溶栓后应监测APTT或AC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秒),通常需维持48小时;48小时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换用皮 *** 射低分子肝素。皮 *** 射低分子肝素不需要常规监测APTT,如有必要且有条件可以监测抗活化因子X活 *** 进行评估。
心内科需要应用口服抗凝 *** 物的疾病真是多,如非瓣膜病房颤、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症状的遗传 *** 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风湿 *** 心脏病、先天 *** 心脏病和甲状腺毒症造成的房颤、心律转复、附壁血栓以及心瓣膜修复等。
经典的抗凝 *** 物一定要说说华法林。虽然新型抗凝 *** 物不断涌现,但是作为经典老 *** ,华法林 *** 便宜,仍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上最常见到的就是房颤患者的预防 *** 抗凝治疗,指南要求INR控制在2.0~3.0。
由于华法林与很多 *** 物、食物有相互作用,个体用 *** 差异也很大,因此要求用 *** 初始阶段密切监测,即使剂量调整后指标满意了,也需定期监测。一般临床上初始华法林的剂量为3mg,间隔1~3天要复查一下INR,通常用 *** 之一周至少检查3次。如果指标控制较好1周后改为每周1次,直到第4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连续两次在治疗的目标范围),每4周查一次INR。
如发现INR过高或过低,应仔细寻找INR发生变化的原因,必要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剂量调整应依据INR值决定,每次增减的量为0.5~1 mg/d。如果以往INR一直很稳定,偶尔出现INR增高的情况,只要INR不超过3.5~4.0,可以暂时不调整剂量,3~7天再查INR。
除了应用于治疗房颤,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瓣膜病时INR也应控制在2.0~3.0,应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时INR为1.5~2.5,非髋部外科手术前也要求控制在这个范围。治疗动脉栓塞、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复发 *** *** *** 栓塞症INR可控制在3.0~4.0。
对于新型抗凝 *** 物,目前没有推荐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对抗凝 *** 物的抗凝作用进行评估,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可早期提示高出血风险。
APTT对达比加群酯血 *** 浓度变化敏感,呈剂量依赖 *** ,可用于达比加群的定 *** 抗凝效果评估。APTT正常提示缺乏 *** 理学抗凝效果,延长约1.5倍视为达到预期抗凝水平。TT对血液中的达比加群酯有高度敏感 *** ,但由于敏感 *** 过高,使TT与血浆中达比加群酯水平的相关 *** 不佳。APTT谷值如果超过了基础对照值的2倍就提示高出血风险。
PT对利伐沙班血 *** 浓度变化敏感,但不同的监测 *** 敏感 *** 差异大。建议采用NeoplastinPlus法测定PT评估利伐沙班的抗凝作用,该 *** 使用的检验试剂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 I)比较高,与血浆利伐沙班血浆浓度相关 *** 好,呈剂量依赖 *** 。口服利伐沙班4h,进行监测,基线值2倍以上的延长,需要警惕高出血风险。
有文献推荐比伐卢定和阿加曲班采用APTT监测,控制范围1.5~2.5。
虽然有些文献对凝血功能监测给出了推荐和意见,也有不需要常规监测的推荐,但是临床上还是安全之一。在危重患者救治和抗凝治疗的检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患者,必要时及时复查凝血功能:
?接受硬膜外间隙阻滞 *** 或需要急诊外科手术的患者
?可能需要接受溶栓治疗的急 *** 脑卒中患者
?同时使用其他 *** 物可能影响抗凝 *** 物代谢的患者
四、凝血功能里tt是什么意思
1、TT在凝血功能中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thrombin time)。这是一项检测血液凝固能力的指标,主要测定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的时间。TT测试对于溶血 *** 疾病、凝血因子 *** 、抗凝血剂 *** 物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TT值的异常表明了可能存在某些凝血机制方面的异常。
2、TT值的异常影响病人在手术和给 *** 治疗中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在临床医学中,TT测试常常应用在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病症的治疗中。同时,在妊娠期也要特别重视TT值的检查,因为孕期凝血机制的改变会导致TT值的异常。
3、除了TT,另外一个与凝血功能有关的指标是凝血酶原活动度(APTT)。这是另一项检测血液凝固能力的指标,常用于检查凝血因子的 *** 、血管脆 *** 等情况。不同于TT,APTT测试的结果可以反映多种凝血因子的变化。综合TT和APTT等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人的凝血机制是否存在异常。
五、凝血四项的危机值分别是多少
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危急值需要医务处、检验科、临床讨论后制定。而且,各个单位的检验科仪器试剂也不尽不同。所以可能有较大区别。
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六、凝血酶原tt的危急值是多少选择题
您要问的是凝血酶原tt的危急值是多少?凝血酶原tt的危急值是13秒或小于11秒。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项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反映了凝血因子活 *** 的情况。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值在11到13秒之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到13秒,或者更严重地缩短到11秒,就被认为是危急值。
七、凝血酶时间(TT)该做什么检查
1、该做血液检查中的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时间(TT)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 *** 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
2、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病、肾病及 *** *** 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纤溶蛋白溶解 *** 功能亢进。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 *** 等。
3、凝血酶时间(TT)是反映的体内抗凝物质,所以它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测定的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所以在低(无)纤维蛋白原症,DI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时出现延长。TT缩短无临床意义。
4、 *** 胺蓝纠正试验或血浆游离肝素时间, *** 胺蓝呈碱 *** ,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在凝血酶时间(TT)延长的受检血浆中加入少量 *** 胺蓝,再测定TT。若延长的TT恢复至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或肝素增多;若不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他抗凝血酶类物质或缺乏纤维蛋白原。
关于本次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时间偏高怎么办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