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十里洋场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太平洋百货商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什么是十里洋场为什么说上海是十里洋场
1、“十里洋场”特指旧上海的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是满清末年 *** 阶级赔钱赔地的屈辱的符号。因为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所以称之为“十里洋场”。
2、“十里洋场” *** 上海本土吴越文化与西洋文化的碰撞。30年代的上海,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东方排名之一的大都会(那会儿东京比上海差得太远)。无数创业家的传奇发生在这里,无数的超级富豪产生在这里,是百年上海绝代繁华的记忆。
3、其实,初始的“十里洋场”,还只是指旧上海的租界,这一称谓的出现,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如哀梨老人《同光梨园记略》:“同治三年(公元一八 *** 年)沪北十里洋场,中国 *** ,荟萃于此,女闾三百悉在租界。”
4、又刊印于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黄协埙的《淞南梦影录》:“钱塘袁翔甫大令尝有《望江南》词三十首,文言道俗,尽相穷形,读之如向十里洋场采风问俗,固不第作海天之闲话,甄香国之新闻也。”
5、 *** 战争以满清王朝的失败告终,英国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上海划定了租界,法国、美国步英国后尘,也都划定了各自在上海的租界地。
6、当时在上海的外国人,因担心华人排外,都住在了租界里,以利租界当局的保护。租界里于是有了 *** 他们享用的高楼、商店、餐饮、娱乐场所,渐变灯红酒绿。市民因租界里洋货充斥,洋房高耸,洋人比比皆是,所以把租界叫作了“洋场”。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里洋场
8、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说说“十里洋场”的由来
二、为什么上海滩又叫做十里洋场呢
十里洋场 *** 地,风云际会上海滩特指旧上海的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是满清末年 *** 阶级赔钱赔地的屈辱的符号。
上海外滩这个号称“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地方早就闻名世界。大量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更以外滩为背景,谱写出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其中就有周润发、赵雅芝和黄晓明、孙俪两个版本的《上海滩》。
外滩全长约1.5公里,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清朝道光年间,这里曾经被划为英国租界,“十里洋场”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形成。外滩是旧时上海的金融中心和外贸中心,中外银行机构、贸易公司、报社、总商会等机构林立。同时,在外滩及周边地带,各种娱乐场所也极尽繁华。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
三、十里洋场是哪里
十里洋场是一个旧时用于形容上海等洋商 *** 的都市或外国租界的词语。
十里洋场这个词语来源于19世纪中期上海的开埠和外国租界的设立。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后,怡和洋行之一个在上海取得租地许可,不久上海就出现了之一个外国租界——英租界。此后,法国也在与英租界毗邻的地区取得了居留地。最初,英法租界所在地区正好有约10华里长,因此被称为“十里洋场”。
在当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十里洋场”这个词语因此也被用来形容旧时的上海。然而,这个词语在很多时候也含有贬义,因为它 *** 了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
十里洋场是一个旧时形容上海等洋商 *** 的都市或外国租界的词语,它源于19世纪中期上海的开埠和外国租界的设立。虽然这个词语在很多时候含有贬义,但它也反映了当时上海作为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的地位。
1、外国人较多:十里洋场通常指的是上海等城市的外国租界,因此外国人较多是其一大特点。在租界内,外国人享有特权,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在租界内生活和工作。
2、洋货充斥:由于外国商人在租界内经营各种商业活动,洋货在十里洋场非常普遍。这些洋货包括各种进口商品、奢侈品以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3、商业繁华:十里洋场由于外国人较多,商业活动繁荣。这里汇聚了各种商铺、饭店、娱乐场所等,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
4、建筑风格多样:十里洋场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建筑,也有西方的洋楼。这使得十里洋场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建筑景观。
四、旧上海十里洋场究竟指哪里
1、从150年前的花园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一条通往外滩的无名小路一跃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分东西两路,全长10里。东路是远东商业之一街,西路是上海 *** 的商业街区。这就是上海南京路。
2、旧上海“十里洋场”的模样今日已难重现,取而代之的是商业繁华的南京路。时代的变迁将这条街曾经的喧器与繁华定格在旧时人们的记忆里。与上海老街、外滩等有着年历史的街道一样,南京路也有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
3、史 *** 载,南京路兴起于150年前,那时的上海已经沦为洋人的租界。当时,麟培详行大班霍克等人,在今天的南京东路丽华百货公司附近发起并建起了上海之一个 *** 场。自力力便之面,又在附近修建了条通往外滩的小路,叫“花园弄”。
4、早期南京路的集”的此出现10年,太平天国 *** 向势市大,眼看起文军宜通上海、为抵御大平军,方便清军抵达前线,租界当局果新采取了越界筑路的方式,将花园弄(如今的南京东路)向西延伸,穿过当时的租借边界泥城浮(今天的 *** 中路),直达静安寺。
5、新开辟的道路因静安寺前著名的而泉取名“酒泉路”(又名静安寺路)。发展至此,南京路已基本形成。到1865年,殖民者将这条路正式命名为“南京路”。
6、后来的几十年内,伴随着殖民者扩张的范围不断扩大,这条路也向两边不断地延伸。渐渐地,马路两边的商业街也悄然兴起,并逐渐拓宽,出现了些来自外地的商户。
7、1908年,得益于第二次工业 *** 的推动,南京路通行了有轨电车,商业街因此得到飞快的发展。一一时之间,外商纷纷驻扎南京路,开始大力推销洋货,结果导致京广杂货的销量大大缩水,洋货成了主导。直到“一战”爆发,外国资本家忙于战争暂时忽略了对市场的盘剥垄断,使得国货出现了暂时的春天。
8、“一战”后,外商又卷土重来,大肆推销洋货以垄断市场。于是,洋货又迅速取代了国货,更有一批大型公司纷纷落户南京路,如外商开设的惠罗、福利等公司,还有华商建造的先施、永安、新新、大 *** 大公司。当时的洋货十分猖獗,如小零食、 *** 品,钢笔、 *** 、打火机、剃须刀、香水、胭脂等,甚至草纸、扫帚,都是洋货。
9、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营洋货的商店、拍卖行大量开设,南京路上的洋货店越开越多。由于洋行的日用品、布匹、呢绒等进口量逐年增大,在抛球场、盆汤弄带出现了洋货“ *** 成市”的现象。
10、今天的南京东路东起外滩,西至 *** 中路,全长1599米,曾被誉为远东之一商业街。当今的南京路步行街作为“中华商业之一街”,素有“十里南京路,一个步行街”的称号。
五、上海的十里洋场在哪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十里洋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具 *** 置在四川北路帆缺附近,这里曾是旧上海的外国租界,以及虹口区南部四川北路两侧的商业区,沪杭铁路以北的市区。
2.这个区域的称呼“十里洋场”最早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外国人在此区域建造了许多高楼、商店、餐饮和娱乐场所,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业区域。
3.十里洋场曾是外国商人、外籍人士和归国华侨 *** 的地方,因此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现代化的商业气息。
4.如今,十里洋场已经成为上海的一个著名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六、请问上海的十里洋场在哪里
1、那是指解放以前的上海的南京路一带繁华景象。
2、1843年上海开埠后,南京路是最早出现现代都市文明的地方,并迅速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人称"大马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十里洋场"的南京路已是蜚声中外,称雄远东。先施、永安、新新、大 *** 大公司是当时国内最摩登的大型商场和全国百货业的魁首。
七、十里洋场指的是哪里
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哀梨老人《同光梨园记略》:“沪北十里洋场,中外 *** ,荟萃於此历史来源 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 *** 南路和 *** 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