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拼音(皂隶和衙役的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4

大家好,衙役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皂隶和衙役的区别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衙役拼音和皂隶和衙役的区别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役怎么读 拼音
  2. 衙役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3. 衙的拼音
  4. 衙役的拼音和意思
  5. 衙役的拼音
  6. 衙役的意思
  7. 衙役怎么读

一、役怎么读 拼音

1、役(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役使,引申指仆役、差夫。

2、【动】(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3、同本义〖serveinthearmy〗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若起野役。——《周礼·遂人》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4、【名】劳役〖labor〗兵久不辍,民困于役。——《三国志》又如:役丁(服劳役者);役作(工役劳作);役所(役作的处所);役庸(用以代替力役的赋税);服劳役的人〖laborer〗;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左传》。孔颖达疏:役谓共官力役,帅今之丁也

5、【役组词】役龄;役使;役畜;赋役;工役;缓役;拘役;劳役;兵役;兵役法;免役;奴役;仆役;使役;差役; *** ;现役;衙役;徭役

6、役龄,汉语词汇,指适合服兵役的年龄或者服兵役的年数。

7、役使,拼音为yì shǐ,汉语词汇,是差遣的意思。出自《管子·轻重丁》。

衙役拼音(皂隶和衙役的区别)-第1张图片-

8、役畜,指供使役用的牲畜。包括用于耕作、驮运、骑乘等的马、牛、骡、驴、骆驼等。评定役 *** 产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挽力、速度和持续工作时间。生产能力的大小与畜种、品种、畜龄、 *** 别、体重、饲养管理和 *** 情况有关。

9、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分配徭役。

10、工役,汉语词语,拼音是gōng yì,意思是旧时给机关、学校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二、衙役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衙役的拼音是yáyi,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衙门里的差役,亦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出自《文献通考·职役一》:“帝之力主免役也,知民间通苦差役,而衙役之任重行远者尤甚,特创免法。”

1、众衙役见几人如此猛悍,缩在一隅,谁也不敢上前。

2、天色微亮时,高山县城门大开,一众衙役与兵士拿着扫帚水桶等鱼贯而出。

3、长发、血裙、 *** 骨一起埋至河滩,被引去的衙役终于 *** 。

三、衙的拼音

1、旧时称官署为衙门,即 *** 机构的办事场所。其实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衙门的别称是六扇门。猛兽的利牙,古时常用来象征 *** 。“牙门”系古代军事用语,是军旅营门的别称。

2、当时战事频繁,王者打天下,守 *** ,完全凭借 *** ,因此特别器重军事将领。军事长官们以此为荣,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后来嫌麻烦,就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兽牙作饰,营中还出现了旗杆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于是,营门也被形象地称作“牙门”。

3、由“衙门“派生出许多词。如“衙役“,指衙门里的差役;“衙内“,指衙门里的警卫官,因多为官吏之子弟充任,所以称官吏之子弟为“衙内“,如《 *** 传》里陷害林冲的高衙内。

四、衙役的拼音和意思

1、衙役的拼音是 yá yì,衙役是历史上的职业,指的是官府里的司法官员。

2、衙役是历史上的官职名称,指的是官府中专门负责监察、执行司法命令、维护庭审秩序和捉拿犯罪嫌疑人等职责的官员。衙役通常与 *** 、地方 *** 或官府直接相关,是封建社会行政、司法机构的一部分。衙役的职责包括查办案件、传达命令、警戒、监督秩序和押解犯人等。

3、在历史上,衙役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是当时司法 ***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法庭上主要负责警戒、传达命令、监督秩序、捉拿犯人等工作。衙役也称为差役、公差、押司等,是封建社会行政、司法机构的一部分。

4、在明清两朝,衙役还被用作地方军事组织中派遣差役进行地方治安维护的重要角色。现在,衙役已经不再成为官方的官职名称。

5、衙役职业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 *** 中。封建社会中,地方 *** 需要有一支专门用来维持治安、执行司法命令的队伍。最早的衙役相当于是官府中一种直接从事维稳与司法活动的工作人员。

6、根据历史资料,早在晋朝时期,衙门里就已经设立了差役官,专门负责进行一些设人 *** 、查清案情、和百姓和睦、维护参事人员安全等任务。

7、到了唐朝,主管衙门的辅弼之役就分为长史、参军和衙役三部,其中衙役部门责任最重,下设多个衙门和片领,派遣衙役来实施治安、疏通行市、查案件等工作。

8、明清两朝时期,地方 *** 中的衙役 *** 越发完备,并且在维护治安和社会秩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 *** 的影响不仅存在于中国,还被传播到了 *** 许多地区。

五、衙役的拼音

1、【衙役 yá yì】:古代官署里的差役:三班衙役|忙唤了个心腹的衙役进来商议。近义词:公差公役小吏相似词:衙门清水衙门兵役差役役使役卒杂役苦役。

2、(1)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顿。

3、(2)“也是,”那个衙役看着茱莉亚的眼睛说,“他们是哑巴吗?”

4、(3)狄公为此怒不可遏,召集全复州府的衙役,在方圆百里内寻找,一定要找到凶手。

5、(4)都是要犯人亲自送,不许经过衙役转送.

6、(5)一天,许多衙门里的衙役闯进他的酒馆,二话不说就把他拷起来押送到衙门去,他大吃了一惊。

7、(6)说来奇怪,衙役阻止任何人实施 *** ,受害者像掉入陷阱的老鼠只有死路一条。

8、(7)县太爷又要巡游了,衙役们正让百姓回避呢!

9、(8)衙役报告城东又有一个布店的老板被杀,媳妇和儿子也一同遇害。

10、(9)陋规的索取者主要是书吏和衙役,其存在及泛滥的原因比较复杂,给清代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造成了恶劣影响。

11、(10)他在酒楼之中,接触的最多的也就是官府的衙役兵差们,唐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唐国公,陇西贵族,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12、(11)桃夭夭只觉奇怪,暗想官员出巡不带衙役,这般吹吹打打的 *** ,摆得哪门子排场?转眼那队伍行至近处。

13、(12)衙役们三三俩俩的开始站班,无精打采的喊着‘威武’。

14、(13)几个帮闲、衙役七嘴八舌地说道,都认为程小九是个无足重轻的小毛孩子,如果贾捕头不想多一个人来分大伙的钱,随便使个绊子就可以将其从衙门里踢出去。

六、衙役的意思

1、衙役,汉语词汇,拼音是yá yi,意思是衙门里的差役,亦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2、清代地方州县等衙门内供驱使奔走之差役隶卒人等,统称衙役。

3、具体又有内班与外班之分:内班是在衙内服役,如门子、侍役之类;外班又有壮班、皂班、快班等“三班”以及粮差、仵作之类。都是招募自民间市井,属于职役 *** 质之义务职。有的父子相承、世代执役;有的临时调集,事毕仍复为民。其身份地位也有所区别。清制,凡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斗级、民壮仍列于齐民,其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

4、尤其外班中之皂班、快班及粮差等衙役,大都来自市井,世代相承执役,类多无赖之徒,往往倚仗官衙之势,巴结上官,并与劣幕、恶吏等联为一气,敲诈勒索,侵害平民,为恶乡里,被时人称作“衙蠹”,实为清代地方吏治一大弊害。

七、衙役怎么读

解释:旧时在衙门里办事的差役。

出处:《文献通考·职役一》:“帝之力主免役也,知民间通苦差役,而衙役之任重行远者尤甚,特创免法。”

引证:《三侠五义》第五回:“包公随后就出了饭铺,尚未到县,早有三班衙役、书吏人等迎接上任。”

解析: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 *** 质。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以清代州县衙门为例,胥役分为四班,即皂、捕、快、壮班(也有学者称分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

1、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顿。

2、所幸昔日恋人王景隆仕进八府巡抚,在太原巡视 *** 时发现了苏三案卷,命洪洞县起解苏三到省城复查,衙役崇公道起解苏三,路过大槐树的情景。

3、众衙役脸现愧色,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重要的是,这地方可没他们说话的份儿……师爷也涨红了脸,无话可说。

4、此时,店门外冲进一干衙役来,约有二三十人,一进来就把双方都围擒住了。

5、便直奔县衙,衙役通报后,武知县亲自迎出大门,二人重逢,悲喜交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衙役拼音和皂隶和衙役的区别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衙役 皂隶 拼音 区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