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禳的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疖子疔疮的拼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天禳之别什么意思
【成语】天壤之别--------------------------------------------------------------------------------【拼音】tiānrǎngzhībié《ZDIC.NET汉典网》【解释】壤:地。
二、祛瘀止痛的拼读
1、瘀止痛的拼读为qūyūzhǐtòng。
2、祛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qū,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 *** ,相关常用词语包括祛除、祛瘀等。禳,祛除妖邪。出自《 *** 记》第十九回。
三、嚷的形近词
1、一、壤组词:接壤红壤天壤霄壤 *** 壤
2、二、骧组词:龙骧骧腾方骧高骧蹇骧
3、三、瓤组词:不瓤瓜瓤松瓤内瓤瓤人
4、四、攘组词:攘除攘择搅攘攘外伧攘
5、五、禳组词:禬禳禳祭解禳弭禳禳星
6、“嚷”,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rǎng、rāng。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嚷”的基本含义为喊叫,如叫嚷、大叫大嚷;引申含义为吵闹,如大吵大嚷,“嚷”也常做名词,表示呼唤,如妈妈嚷我回来。
四、禳压解释
〈动〉祭名。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
1.从上面加力。【组词】压住。压碎。压缩。泰山压顶。
2.用威力 *** 、镇服。【组词】 *** 。压服。 *** 。
3.控制,使稳定,使平静。【组词】压价。压住阵脚。
6. *** 时在某一门上 *** 。【组词】压宝。
五、衣祛的读音
1、衣袪,读音为yīqū,汉语词语,意思是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
2、《国语·晋语四》:“尔射余於屏内,困余於蒲城,斩余衣袪。”韦昭注:“袪,袂也。”《诗·郑风·遵大路》“掺执子之袪兮”唐孔颖达疏:“若见此君子之人,我则揽执君子之衣袪兮。”
六、禳正确读音
禳(ráng):汉语二级字,祭名,意思是指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
七、雩雨的意思
1、雩,读音[yú],形声。字从雨,从亏(于yú),亏亦声。“亏”为“圬”省。“圬”意为“填平地面凹坑”。“雨”和“亏”联合起来表示“让雨水把干涸的湖泽注满”。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也读yù,意为“虹”。
2、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3、虹。《尔雅.释天》:“螮蝀谓之雩,螮蝀,虹也。”
4、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说文》
5、则帅巫而舞雩。——《周礼·司巫》
6、大雩者何,旱祭也。——《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故谓之雩。”
7、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荀子·天论》
8、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
9、古语有之曰,古者有夫妻,荒年菜食而死,俱化成青绛,故俗呼美人虹。郭云:红为雩,俗呼为美人。——《异苑》(注:古者有云以为阴阳不密, *** 气成虹,最能下雨。)
10、(2)又如:雩宗(设祭坛祭水旱);雩祭(求雨祭祀);雩敛(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礼所需的费用);雩坛(求雨的祭坛)。
11、庄公三十一年,一冬无雨,欲行雩祭祈祷。——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云俱切,??音于。《说文》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声。《玉篇》请雨祭也。《尔雅·释训》舞号雩也。《注》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礼·月令》仲夏大雩。《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左传·桓五年》龙见而雩。《注》远为百谷祈膏雨也。《疏》雩之言远也。远者豫为秋收,言意深远也。
13、又雩娄。地名。《左传·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释文》雩,音于。
14、又《前汉·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暇。/
15、/音訏。《广韵》雩娄,古县名。在庐江。《左传·雩娄释文》徐貌读。
16、又《集韵》休居切,音虚。《左传·雩娄释文》韦昭读。
17、又《集韵》汪胡切,音乌。《左传·雩娄释文》或读一呼反。
18、又《集韵》《类篇》王遇切,音芋。《尔雅·释天》螮蝀谓之雩。螮蝀,虹也。《注》俗名美人虹。江东呼雩。《释文》雩,于句切。
OK,关于禳的拼音和疖子疔疮的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