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王伐纣时间,以及武王伐纣是东周还是西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未解之谜,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一个交点,若不能解决,所有相关事件的具体时间将不能解决,若此问题一解,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确定这个年代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史学界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学者200余人与1996年-2000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经历多方考证,包括钟鼎铭文、史 *** 载、当时天文观测的记载、墓葬考察,最终确定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是在这一天的天亮之前对朝歌城发动总攻的,当时有武王的史官猛回头看了一眼南边天空中的天文景象,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当时天空 *** 现了一颗哈雷彗星。
二、周武王伐纣用了多长时间呢,伐纣期间有何故事
1、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封建社会之中改朝换代也是常有的事情,而改朝换代期间的战争也一直都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明朝的一部《 *** 》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在了商周时期,那么这本玄幻小说所说的周武王伐纣的事情真的存在吗?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有人推断,武王伐纣从筹备到最后胜利大概耗时有七年之久,但是商周之间的战争仅仅只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周武王就打败了商纣王,取得了胜利。
2、武王伐纣的时间应该从他的 *** 姬昌就开始算起,因为周武王姬发是继承了他 *** 的遗志。而历史上也一直对这个时间点存在一定的疑问。经过一系列的考证,最终武王伐纣的时间被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的1月份。正是在这一天周武王经过很久的准备和练兵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周全了。并且这时候,商纣王正在派兵 *** 东夷,自然是无暇顾及西岐这边的。于是周武王就亲自率领大军五万余人攻打商朝。
3、两军相交与牧野,这场战役也被成为“牧野之战”,是历史赫赫有名的一场战役,因为交战双方兵力悬殊非常大。周武王仅有五万余人,而商纣王则有七十万人。但是因为这七十万人都是商纣王匆忙之间抓来的战俘和奴隶。这些人在牧 *** 场上对阵军纪严明的周武王大军,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对商纣王恨之入骨,因此这些人掉转枪头帮周武王一起攻打商纣王。这就是“倒戈相向”的故事由来。
4、经过这一仗之后,商朝也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商纣王最后在周武王攻下朝歌时候 *** 而死。这一场从姬昌就开始准备的战争终于宣布结束了,周朝也开始了长达八百年的 *** 。
三、武王伐纣发生在什么时间其关键 *** 的战役是哪一次结果如何
1、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 *** ,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
2、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
3、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 *** 。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
4、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 *** ,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将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 *** 。
5、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六百多年后,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 *** 乐,嬖于妇人”。
6、 *** 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
7、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8、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
9、姬昌趁机大搞统一战线,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 *** 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王伐纣
四、武王伐纣的确切时间是哪一年的哪一天
1、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年代有44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115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
2、目前比较通行的结论: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期,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师,赐有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清晨)
五、利簋:武王伐纣是在哪一年
1、说起中国历史,人们总会说“上下五 *** ”,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一说法不算夸张。
2、但如果问中国有确切年代的历史,那只能从公元前841年算起。
3、那一年,周厉王犯了众怒,引起“国人 *** ”,周定公和召穆公开始“ *** 行政”。
4、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以这一年为起点,这一年往后,我们的纪年就没乱过。
5、此前的很多历史事件,在具体时间上都有争议,比如武王伐纣到底发生在哪一年?
6、说来有些滑稽,武王伐纣发生在哪一年我们不知道,武王伐纣发生在哪一天我们却知道。
7、中国古代有一套“干支纪日法”,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并不确定,反正商朝就已经有了。
8、这套干支纪日法, *** 于纪年,六十一轮回,我们一般认为它从来没断过,也从来没错过。
9、中国最早的一本书叫《尚书》,里面有一篇《牧誓》,是牧野之战前,武王给大家作的演讲:
10、按它的说法,那是一个甲子日的黎明(时甲子昧爽)。
11、 1976年,我们在陕西临潼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利簋,上有铭文:
12、这几十个字有多种解读,但毫无疑问,它为“时甲子昧爽”提供了佐证。
13、不过,光知道牧野之战在甲子日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判断它在哪一年。
14、于是接着翻书,发现两篇重要文献:
15、一篇是《周书·武成》(《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一篇是《逸周书·世俘解》。
16、这里本该有具体的考证、辨析,但本文的重点是介绍思路,所以直接看得到的信息:
17、所谓“旁生霸”、“既死霸”、“既望”都是月相。
18、“旁生霸”,指靠近新月出现那天,“既死霸”,指残月隐去后那天,“既望”指月圆后那天。
19、一月壬辰,新月出现;二月庚申,残月隐去;四月乙巳,月圆之后。
20、(这里不大严谨,我跳过了闰月、改正朔的问题)
21、理论上,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推算武王伐纣是在哪一年。
22、但我们一般人肯定做不到,这里可以动用工具书《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
23、考虑到武王伐纣应该在 *** 行政前两三百年,我们可以缩小查找范围。
24、最后,可以得到一个 *** :这一年是公元前1044年,牧野之战那个甲子日是1月9日。
25、对这个 *** 不放心的话,我们还可以换个解题 *** ,验证一下。
26、《史记》的西周史可分两段,一段从武王伐纣到 *** 元年,一段从 *** 元年到(周幽王)十一年。
27、后一段各王年数是清楚的,所以我们确定 *** 元年是公元前841年。
28、前一段各王年数是模糊的,所以我们无法确定武王伐纣的年份。
29、可是,西周推行的是分封制,封国们有自己的纪年,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纪年反推武王伐纣的时间。
30、比如说鲁国,鲁国的纪年保存得很好。我们现在知道 *** 元年就是鲁真公十四年,我们也知道鲁真公之前鲁国各个国君的在位时间。
31、我们可以借此推算鲁国的建国时间,再次省略过程:
32、也就是说鲁国建国在公元前1043年,同时,我们又知道,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被封和武王伐纣隔不了多久。
33、所以,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44年是大致可信的,保守一点的话,可以在前面加个约字。
武王伐纣时间和武王伐纣是东周还是西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