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鳜鱼是哪里的特色菜,臭鳜鱼是哪里的特色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1
号称武汉最隐蔽的猪蹄,在光华路火了30年,吃了想揍泰森

很多人只要一说起武汉的知名美食,总是之一时间能够想到武汉的热干面,毕竟武汉热干面可以说是国内最有名的几种面条之一,和四川担担面、重庆小面、北京炸酱面等齐名,靠着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口感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最近几年,武汉热干面也是逐渐想全国扩散,在很多城市都俘获了不少的拥趸。

武 *** 对于自己的美食文化相当自豪,同时也非常自信,因为他们除了有热干面之外,像是三鲜豆皮、精武鸭脖、臭桂鱼、炒白果以及虾球等等,都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很多之一次来到武汉旅游的朋友很容易就会挑花了眼,随便尝试哪种美食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惊艳的感觉,所以武 *** 爱吃可不是乱说的。

但是今天呢,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则是武汉本地的一家知名卤味店,他们家的招牌菜就是这个老卤蹄花了,在不少粉丝心中,他们家的蹄花那绝对算得上是武汉这边前五名的存在,而且这家店还是一家开业三十多年的老店铺,虽然说一直都没有正规店面,但是也依旧获得了很多本地人的支持和喜爱。像他们这种店铺,武汉还真有不少,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深受本地人的喜爱,很多人对于这种味道好、 *** 实惠的老店铺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哪怕是已经吃饱喝足都想要买上一点带回家慢慢吃。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武汉光华蹄”,位置稍微有点不太好找,在江岸区光华路这边,号称武汉最隐蔽的猪蹄,他们是一家藏在居民楼中的老字号,做了这么多年的蹄花,一直都是主打一个“家常味”。他们家总共就只有一个小摊,看上去环境并不是很好,但是每种食材却都非常干净,这三十多年来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对他们家都是相当放心。

这家店的蹄花确实味道相当不错,首先,在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之后,他们家的蹄花已经是变得非常软烂了,基本上稍微一用力就能够完成脱骨,而且这个蹄花还把那些卤料的味道给彻底吸收了,不管是面上的猪皮还是下面的瘦肉,都是充满了味道。而且这个猪蹄吃完了之后,嘴巴上都是黏黏的。

他们这个味道主要是以卤香为主,但是夹杂着一点点甜味和咸味,味道相当不错,老板的摊位上写了一句宣传语,说“吃了想揍泰森”,估计是想告诉大家吃了猪蹄身体好,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亲自过来尝试一下噢。

入选非遗、美食界受捧,臭鳜鱼开挂之路背后的秘密

说到黄山,说到徽州人,总绕不过他们“嗜臭”的偏好,长满白毛的毛豆腐、微臭浓香异鲜集一体的臭鳜鱼。

一道美味背后,通常有一个机缘巧合的故事,臭鳜鱼也不例外。

在徽州的古语中,臭鳜鱼也称为“腌鲜鳜鱼”,和山东人外出带煎饼一样,徽商揣着鱼外出经商,在时间和高温的考验下,鱼臭了,味道更鲜美了,也被人们称为“天上的龙肉”。

发酵的神力直接影响到这道菜品。选择新鲜的鳜鱼,洗净后鱼身划几道,木桶腌渍,一层食盐,肚皮朝上一层层整齐地码在桶里,再用石头压住,这样鱼肉更Q弹紧致。

腌渍好的鱼表面是青铜色,鱼鳃是鲜红色,鱼鳞泛着银光,肉质紧实肥嫩,只是多了一股似臭非臭的味道。

烹饪后上桌,筷子一夹就骨刺鱼肉分离,肉块紧实肉色透着粉红。飘着阵阵微臭,轻咬慢嚼、细嫩鲜美,滋味醉人,一道成功的臭鳜鱼就算完成了。

可能有人会问,闻着臭,吃着香,臭鳜鱼中极致的“鲜”到底来自哪?

凡是臭味的食物,都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鱼经过发酵后,存留的谷氨酸就是最常见的鲜味氨基酸(味精的主要成分),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亲水氨基酸等略有甜味,它们使微生物发酵后的食物变得鲜美可口,别有风味。

鳜鱼发酵分解氨基酸之后,会不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呢?

微生物发酵能提升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肠胃不好的 *** 能轻松消化。

在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还能额外产生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单吃大米容易患上B族维生素缺乏症,常吃臭鳜鱼能达到营养均衡。

GIF *** 截自《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了臭鳜鱼,源起安徽的臭鳜鱼,也经过市场的洗礼,慢慢成为湘菜馆、楚菜馆的招牌菜色。

*** 为臭鳜鱼亮相《锋味》环节

与徽派古法抹盐不同,新派是用臭豆腐或是臭卤腌渍,更臭更辣。此外,徽派古法臭鳜鱼大多搭配笋丁、小米椒、青蒜红烧,而新派以干锅为主,以洋葱垫底,放入大量辣椒。

臭鳜鱼名气越来越大,市场也越来越广阔,北京、上海、安徽、湖南、湖北全国遍地开花。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臭鳜鱼的价值,不仅仅是市场的需求,更是传承文化的责任所在。

为了深挖一条鱼的价值,直击臭鳜鱼产业链痛点,中国食材电商节组委会分别在武汉、北京、长沙、合肥总站分别举办了臭鳜鱼产业发展大会,意在 *** 有志之士,打造臭鳜鱼产业健康发展模式。

届时现场品鉴两种风味臭鳜鱼,直击生产间到餐饮端发展之路,堪称臭鳜鱼论坛版“华山论剑”。

食董会·臭鳜鱼产业发展大会

与会观众

协会领导、行业专家、臭鳜鱼餐企酒店 *** 、臭鳜鱼产业上下游客户、臭鳜鱼加工企业等

论坛议题

1、臭鳜鱼生产企业如何坚持活鱼,锁住胶原蛋白?如何坚持古法腌制,唤转氨基酸?

2、臭鳜鱼生产企业如何合理管控供应链服务体系,保障上下游货源供给,确保终端酒店菜品推广?

3、臭鳜鱼餐饮企业如何以拓展应用为核心,以消费端为导向,链接产业上下游?

4、杨记兴臭鳜鱼专场品鉴会

5、臭鳜鱼餐饮企业产业如何解决行业升级最后一公里,快速获取新 *** 、新思维?

6、良信达荆楚风味臭鳜鱼品鉴会

7、臭鳜鱼产业链 *** 共同发力:臭鳜鱼如何构建生产端到餐企端健康产业链?

主办单位:武汉食和岛 *** 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单位:安徽省烹饪协会、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2019/11/9-10 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进入中国食材电商节官网,了解展会详情

桂花树下尝鳜鱼,我们在岳麓山下发现了这家开了11年的老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笑迎八方客,桂花树下尝桂鱼”。藏在西二环上的鳜鱼馆开了11年了,就算这家鳜鱼馆子再怎么低调不起眼,但只要那口鳜鱼的独特香味还在,那些长沙老饕们也能寻觅着。

在院子的桂花树下尝鳜鱼是这家店更大的特色。

四五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在国盛野生桂鱼馆的院子里屹立着。这几颗桂花树已经长了十几年了,这些年来,每一天都倾听着各个餐桌大大小小的故事,见证一批又一批食客的来往。晴时遮阳,阴时挡雨。

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形成光斑散落在地上。遇到桂花 *** 的花期,微风拂过时,桂花便会随风飘落下来,三三两两的小桂花朵也为餐桌上的菜肴增添了情调与香气。

院子里有四个蓄水池,养满了大大小小的鳜鱼与鲫鱼,大多是野生的。老板说:鳜鱼要吃别的小鱼,所以比较难养,更不用说是野生的了,但是我们的鱼都是现做现杀的,鲜活的很!

店里的招牌有三种口味的鳜鱼,我们点了最受大家欢迎的臭鳜鱼。

臭 鳜 鱼 臭鳜鱼一上桌,气味便吸引了全桌人的目光。虽然闻起来臭,吃起来确实满嘴异香。有人讨厌这味,也有人很爱,一旦喜欢上了就会上瘾~

臭鳜鱼选用的三到五两的整鱼,粗盐腌制发酵后取出烹饪。

用筷子剥开臭鳜鱼,刺肉分离,呈蒜瓣状。将鱼肉蘸上一点汤汁后送入嘴中,芳香立马充斥着口腔,这是让你整个下午都难以忘怀的味道。

大多数都因为这家店的鳜鱼而来,其实他们家除了鳜鱼,其他的美食也还不错。

酱 汁 牛 肉

卤牛肉主要是用的牛子键肉,牛肉表面有很多筋膜。纹理清晰的牛肉被切成薄片,看上去十清爽。

夹起一片牛肉放入酱料中涮两下,整片放入嘴中,牛肉嫩中带有嚼劲,香辣的酱料使得牛肉更韵味。一片接一片吃的不亦乐乎。

三 味 茄 子

这份三味茄子简直就是一份“宝藏”,菜端上来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蒜末、肉末、与香菜末。殊不知里面竟然是被掩藏的烧茄子~

每夹起一处的茄子,便是不同的味道,一盆菜就有三个味!除了单独吃,也可以搅拌后一起吃。去皮后的茄子被烧得恰到好处,十分好恰!

水 煮 香 干

端上来就看到了香干里放入了腊肉,使得这道菜更香。香干不是那种硬硬的,筷子很容易夹断。

韭 菜 炒 耳 尖

还没入口咀嚼就飘来了韭菜的清香,郁郁葱葱的韭菜与红椒的搭配让这道菜颜值很高!韭菜的综合了耳尖的油腻,二者搭配的完美。耳尖吃起来很有嚼劲,耳骨很脆

我们去到店里的时候是工作日,来院子里吃鳜鱼的人还是很多。老板告诉我们因为要保护岳麓山脚下的环境,周围的店子都会慢慢的 *** 。

他们在年底也要 *** 了,老板还没决定好搬到哪里去。有机会的话,在 *** 之前还是可以去这个开了十一年的野生鳜鱼馆尝尝味儿。

店铺名片

【国盛野生桂鱼馆】

*** :西二环梅溪湖联络村天桥东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人均:66/人

*** :18673177628

想吃臭鳜鱼?我愿意安利长沙这家“ *** 菜”

<真的好吃吗> 是由长沙美食小分队打造的一个 *** 餐评栏目,每期由一名队长带队,参与的成员包含美食编辑、吃货达人等。自掏腰包实地探访话题店铺,只为给你们带来客观真实的美食参考和消费指南

它,也许是好吃的,也许是不好吃的

但,它一定是我们尝过的

是我们愿意拿来与你分享的

最近,小分队连续写了几家 *** 湘菜馆,加上以前探过的,有近20家店,遍布长沙各个角落。

一家 *** 菜馆想长存,一定要有一个特色菜,让人们一想到这个菜就与店名挂钩。其实,这个道理在餐饮界是通用的,叫“品牌+品类”概念。

而位于韭菜园的巧嫂 *** 菜,就做的很好。一提到去吃臭鳜鱼,吃货会想到他们家。队长卡特表示,以前在媒体工作,同事们就经常来巧嫂吃鱼、打打牙祭。

本期【真的好吃吗】就去巧嫂,吃一吃这里的特色菜。

【真的好吃吗】第七十四期

巧嫂 *** 菜

*** :韭菜园路117号(近五一大道)

人均:60元+

本期参与测评的队员

【队长】面面酱 / 探得了店、下得了厨房

【队员】

卡特 / 乐于发现市井美食的中年大叔

小玮 /经常“爆料”美食的 *** 员,单身

傅哥 / 爱到处找吃的长沙“老口子”

接下来的文章你将看到

1、并不 *** 的 *** 菜,多年坚持不扩店

2、招牌臭鳜鱼必点!出品精致,小吃不例外

3、巧嫂 *** 菜各项评分及总结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5分钟时间

如果你实在很急,可直接拉至文末总结

并不 *** 的 *** 菜馆,多年坚持不扩店

环境评分:7.2分

服务评分:7.2分

巧嫂虽说叫 *** 菜,但不是遮遮掩掩的开在高楼里,韭菜园路靠近五一大道临街店铺,除了不好停车,离芙蓉广场很近。前段时间,街道市政还统一了装饰一下门头,变得古色古香。

小门面,三层楼。一楼紧凑的摆了几张大大小小的桌子;二楼两个包厢,一大一小,赶上节假日、周末是肯定要预定的;三楼就是厨房。

“接待量不算大,紧凑型滴格局让我明白到:周末只怕是还要排队……”——小玮

“之所以叫 *** 菜,并不是因为地理位置,是源于菜品的味道,上一辈的老长沙人做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数,家家都有一道特色菜。经常有朋友问我市中心家人聚餐去哪里吃?我都会推荐巧嫂,因为我心里也有数,这个店稳定,不得框瓢。”——卡特

听说,巧嫂 *** 菜前身是个酒家,90年代初期就开在了韭菜园。中间休息了几年,08年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算下来也有20多年的时间。

( *** 截图)

上过电视、做过采访,小有名气之后,生意再好,巧嫂的老板也坚持在老地方,没有扩店,或者开分店。这也 *** 了一类老餐饮人的理念和想法:守着一亩三分田,做好手中的事就够了。

服务员都是阿姨,中规中矩。倒是老板娘,典型的长沙阿姨,做事麻利,语速较快,能清清楚楚的介绍店里的特色菜。当然咯,肯定会让你自己点菜。

臭鳜鱼必点!出品精致,连小吃不例外

菜品评分:7.5分

*** 价比评分:7.3分

打开巧嫂的菜单,品种丰富,既有家常小炒,也可以做家庭聚餐的大菜、预定菜。与众不同的是,有一栏叫电视台推荐。但是,似乎电视台的朋友不晓得呷,竟然没有推介臭鳜鱼!

我们点了7个菜,有4道菜是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也有2道菜表现中规中矩,其中还包括了电视台推介的菜。最后上了一道新菜,有点争议。

特色必点:干锅臭鳜鱼 78元

准确的说,臭鳜鱼其实是徽菜。巧嫂家的臭鳜鱼是少数用自然发酵的 *** 腌鱼的,每天只提供一定数量。做法属于改良后的湘派,油炸后加了辣椒、洋葱做成干锅,没挂什么汁水。鱼皮焦香,鱼肉淡淡的臭香,筷子一夹,呈白色蒜瓣状,鲜嫩紧实。

“以前不论在哪家饭店,只要有一桌在呷臭鳜鱼整个店里都是臭味,而且臭味很浓,让不喜欢呷臭鳜鱼的人受不了,而这家的完全不同,臭味不是弥漫在空气当中,呷到嘴里臭味相当合适,长沙话讲就是透鲜滴列,很鲜列。”——傅哥

“很多商超店会有臭桂鱼这道菜,因为菜品的统一标准化,这道菜往往停留在形色上。巧嫂的臭桂鱼以传统而复杂的程序去料理,偷不得一点懒。你会发现整道菜不会有强烈的刺鼻 *** 味道,臭味温和,不令人厌恶。鱼肉紧实,刺少,干锅越煮越入味。来到巧嫂,我觉得臭桂鱼是必点的。”——卡特

“众所周知,很多餐馆是拿猫鱼汤煮鱼,把整杂菜搞得味道很重,甚至是猫鱼 *** 的味道都融入了鱼肉,真的一口下去有点放多了盐和味精滴苦涩。巧嫂的臭鳜鱼不一样,我包办了两个鱼头,鱼头焦脆的部分是我个人觉得的精华。”——小玮

皮蛋拌牛肉 58元

牛肉选的牛腱子肉,还能看到漂亮的筋络,片得整整齐齐,码在皮蛋上。

“一道老长沙人喜欢搞的菜。这道菜的牛肉够嫩而且有些嚼劲,搭配皮蛋的绵柔口感,也是韵味。”——卡特

“卤水是冒点空话讲滴,皮蛋质量也不错,完全呷不出一点碱味。而且里面滴大蒜子应该是浸泡过滴,完全不是那种一颗颗完整滴生大蒜子滴味。”——傅哥

咸蛋黄茄子夹 28元

这也是一道做法麻烦的小吃,吃得多的是藕夹,茄子夹还是之一次吃。并不是简单的裹着面粉炸,还加了咸蛋黄来解腻,油炸却不油腻,不比日本的天妇罗差。

“茄子做成螃蟹身体的大小,裹上咸蛋黄经过油炸后,外皮酥脆。为了不让味道过于干闷单一,茄子里面夹了一坨肉丸来调和。不会下饭,很像一道小吃。”——卡特

“都晓得茄子吃油,冇搞熟那根本吃不得,时间过了容易烂~这道菜对厨师火功还是考究,口感上没什么挑剔,咸蛋黄冇咸得抢走里面茄子的味,因为如果咸,别个入口就不得在往里面咬了,油沥得也比较干净,内里滴含油量已经非常低。”——小玮

全家福大杂烩火锅 68元

蛋卷、肉丸、猪皮、墨鱼、笋子、木耳……份量超多的大杂烩,暖黄的汤汁不忘加红椒丝、香葱来点缀。

个人top 1推荐,汤浓料足胡椒多。胡椒味融入了食材,炸丸子里面都去了胡椒,这种细节很多商家已经几乎忽略了,猪皮完全浸透,口感顺滑,蛋卷,肚条,墨鱼等等一样都冒少。汤头很鲜,基本人均可以吃两碗以上,作为火锅,如果不愿意吃炒小菜,还可以煮些小白菜,主食可以煮粉丝进去,这真长沙冬天下馆子滴一道硬菜。”——小玮

“杂烩火锅好吃的关键是食材,你要是是外面超市买的各种丸子,那会食之无味。巧嫂的一吃就是正宗的家常味,自己手工 *** 的合种杂烩,绝对是不同的。”——卡特

表现中规中矩的两道菜

油泼脆皮鸡 68元

这是菜单之一道菜,电视台推介的。一整鸡炸得金黄,上桌卖相好看。服务员还会当面帮你切散开。

“鸡皮还算脆,要连着鸡皮一起吃,或者用他们秘制蘸酱蘸着吃,因为鸡肉本身有点柴,肉汁不是很多,口味没有卖相那么让我惊艳。”——小玮

“酱料调得味道不错,咸辣都适中,要是能再加点陈醋放里面会更好呷。”——傅哥

炒河蚌肉 38元

韭菜花炒河蚌肉,讲究一个“鲜”字,但是这个肉偏硬,有点难嚼,火候没处理好。

“我点的下饭菜,有点失败,因为大家都冒试到味,河蚌肉切得太细,肉其实不少,但是让人一看整碟都是辣椒,有点尴尬。”——小玮

口碑不一的争议新菜

酸辣牛蹄筋 58元

点菜的时候,老板娘推荐了这道还没来得及上菜单的新菜,据说有两种做法,红烧和酸辣上桌后,由榨菜丁、香菇丁、萝卜丁炒的酸辣末很香。牛蹄筋切小块,还算软糯,回味有点“牛nao味”,并不是很多人能接受,看着点吧。

“牛筋是提前处理好的,口感软嫩不失韧劲,汤汁味道都收进了牛筋里面,酸辣的味道倒是没有特别强烈,因为牛筋本身的味道就普通人而言可能还重了点点,这股酸辣没有掩盖住,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如果能在把牛筋上的味道去干净一点就更好了。”——小玮

“牛蹄筋新鲜,但是味重。你喜欢这个味,你就爱。我不太能接受有腥味的食物。”——卡特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老店,老板还有心思研究新菜,还是蛮用心的。

最后表白一下上菜前的开胃小菜——凉拌红薯片,是真好吃,瞬间没系列菜。

一行五人,傅哥带了个朋友,七道菜,一共花了422元。人均80元,抛开探店试菜点了很多特色菜的原因,人均在60元左右,这里 *** 价比还算不错,许多小炒都是30元左右的 *** ,特色菜也不超过70元。

那么,巧嫂 *** 菜,真的好吃吗?

环境:7.2分 服务:7.2分 菜品:7.5分 *** 价比:7.3分

总分:7.3分

【评判标准】

较差 ≤ 6分

还行 6分~7分(包含7分)

推荐 7分~8分(包含8分)

力荐 >8分

总结

巧嫂的主打菜干锅臭鳜鱼很有特色,是一道很耗时间的麻烦菜,其他菜出品也还不错。整整一页纸的菜单,除了湘菜,还有鲁菜、粤菜的影子。哪怕是小吃,像咸蛋黄茄子夹、拔丝香蕉都是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并不省心,恐怕也是其他同类 *** 菜不大愿意做的。

按照现在流行餐饮的发展趋势,在接受了电视台采访、各种网文推荐走红后,巧嫂有的是机会进一步扩张,开面积更大、更宽敞的新店,但老板“傲娇偏不”。

如果你不问,他也从不会主动说自己是开了10年以上的老店。每天守在一个小店里,来几桌客就认真做几桌菜,顺道研究下新菜。中午搞完菜,门口坐着抽一根烟休息,下午还要克打哈子 *** 勒。

巧嫂的人均价比其他 *** 菜要贵一点,相对应的是,店面位置更靠近市中心,饭菜出品要更精致,特色菜更惊艳,菜品选择多,贵一点尚能理解。

感谢你读到这里,希望你喜欢我们的推送。

文/面面酱 图/卡特、小玮

编/面面酱

【本篇文章基于当次探店情况并仅 *** 当次用餐的长沙美食小分队成员个人观点】

以上,就是长沙美食小分队第七十四期【真的好吃吗】的测评内容。如果你有什么想吃的,需要我们去测评的店,欢迎留言。

农村“土菜”图鉴:这碗乡土美味,没人能抵挡!隔着屏幕都快飘出香味了

能“唤醒”一个人乡情的

除了乡音

就是

食物的味道

农村老家纯天然的食材

加上亲人的家常做饭手艺

甭管你是翠芬、兰芳、卫国、高山

还是琳达、安琪、弗兰克、安东尼

吃着吃着都得感叹:

嗯,就是这个味儿

这,就是农村乡土菜肴的魅力

1 在老家吃土菜的各种“姿势”

用柴火大灶做过饭的举手

小时候在家门口蹲着吃过饭的举手

臭鳜鱼是哪里的特色菜,臭鳜鱼是哪里的特色-第1张图片-

虽然现在很多做饭的工具、

用的能源都发生了变化,

但不变的是菜里那份

熟悉而温馨的家乡味道

这土菜的土,

有朴实无华、随意自然之意,

更透着来自家乡大地的舒心可口。

要说村里的土菜“嘉年华”,

莫过于吃席了。

很多农村人的席面都讲究吃“八大碗”。

婚庆喜事、阖家团圆……

摆上四荤四素,很喜庆,

相信在农村待过的孩子

记忆中都会有八大碗的味道。

湖南衡东的湘腰席八大碗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间的这道衡东头碗,俗称七层楼,又名怀素佛塔。这道菜的功夫在初加工上,要炖猪脚、烫蛋皮、剁碎肉,做成橄榄丸、蛋包丸、滑肉,是体现席宴档次、展示厨师手艺的招牌菜。厨师将这些 *** 好的食材在碗里一层层地摆起来,吃的时候也是一层层地吃完,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农村的席面,丰俭由主人,

主要图的是喜庆。

别小瞧了土菜,

往简单了做,就是咱们的日常餐食;

往大、往精了做,还能当国宴呢:

国宴的“扛把子”菜系淮扬菜,

不就是“土菜精做”的典型 *** 么。

在家里,

母亲烹制着家乡当季的蔬菜,

把一道道美味端上桌,

边忙活边喊你:吃饭啦

土菜,

是家的味道,

有妈 *** 味道。

2 土菜的味,要看大家的胃

每一道土菜也有它的故乡。

北方人能大口吃着油泼面配大蒜,

南方人则细品臭鳜鱼、醉泥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饮食习惯不同,

舌尖上的记忆也天差地别。

虽然口味不同,

但各地土菜有一点是差不多的,

那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物产。

食材嘛,当然要用时令的、新鲜的。

比如:

新鲜的肉

(湖南衡东乌石猪)

新鲜的菜

特别的调味食材

三樟黄贡椒

很多土菜都离不开这口“辣”。

三樟黄贡椒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三樟乡的特产,肉厚、皮薄、爽脆、香甜、色艳、椒形小,是辣椒中的极品。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衡东状元彭浚把黄辣椒带到宫廷,皇帝品尝后觉得太好吃了,钦点三樟黄辣椒为“贡椒”,由此得了个“黄贡椒”的名字。

黄贡椒的种植对环境要求较高,在无污染的环境下会才有其独特风味,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那黄艳艳、辣津津的黄贡椒,炒着鸡鸭鱼肉,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欲大开……

要留住鲜味,

土菜的做法是很讲究的。

杨桥麸子肉

要先把五花肉切成长方片,

加盐、米酒腌24小时,

拍上自制的麸子料,

烤出油后,放瓦罐冷压;

再将麸子肉入热油小火煎至两面金黄,

撒辣椒粉,烹米酒,撒葱花出锅,

即为煎麸子肉。

其中最关键的是自制麸子料,

加工要细,米酒要正宗,配料要正确。

做出来的麸子肉,红艳味香,肥而不腻。

姜汁热味鸡

先下菜油烧至七成热,

放入鸡块、姜煸炒,

加精盐、葱花,

再加入酱油、肉汤烧一下;

待鸡入味后,加入剩余的葱花,

用湿淀粉勾芡,调入适量醋,

待收汁后即可。

3 土菜也有这样的“文艺范儿”

请大家自行脑补

《还珠格格》取菜名这段剧情。

(感觉暴露年龄了)

农家乡土菜要是文艺起来,

比电视剧可精彩多了。

先来赋诗一首!

新塘削骨肉

剔筋削骨烩青椒,

酒焖油烧豆豉调;

嗅得清香三分饱,

原来美味夹缝刨。

紫苏田螺

本是山塘田涧生,

玩童拾得作汤羹;

巧添苏叶驱寒气,

野味而今誉湘衡。

再给传统土菜取个美名?

请看

仔姜炒公鸭 (洣河晨曲)

鱼头豆腐 (渔夫恋歌)

红焖团鱼 (一团和气)

腊味合蒸 (同心协力)

苦瓜肉丸 (用心良苦)

剁椒炒鸡肉 (红云金凤)

韭菜煎蛋 (千里飘香)

大源渡水煮黄沙鱼 (江畔留香)

干黄瓜皮炒肉末 (老少咸宜)

青椒煨鸭蛋 (绿染田园)

腌菜田螺 (酸香流流)

清蒸泥鳅 (雾锁蛟龙)

韭菜炒豆芽 (清清白白)

清蒸茄子 (瑞气盈庭)

红煨驴肉 (赴汤蹈火)

莲子甜心汤 (玉润珠圆)

青椒炒毛豆 (翡翠玛瑙)

干笋炒风肉 (寻根问祖)

煨猪肚 (满腹经纶)

黄焖土鸡 (山沟飞凤)

清炖老鸭 (望断去山)

红枣炖鸡 (玉凤焕彩)

竹香仔鸡 (凤栖修篁)

4 土菜里还藏着大生意

农家土菜不仅是大家乡愁的寄托,

也成为更多人了解当地的一个窗口,

可以在乡村旅游中发挥更多力量。

这年头,

开农家乐要是没几道拿手的土菜,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这一行的!

从原辅材料种植、养殖,

到菜品 *** 、店铺经营,

再到深加工、物流配送等,

土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土菜形成产业链,产值能有多少?

一年,40亿!

哪里这么牛?

就是目前全国唯一 *** 的

“中国土菜名县”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

衡东,位于南岳衡山之东。

上面报的那些菜名,

都是衡东县的土菜。

(衡东土菜——豉椒蒸草鱼)

衡东土菜食材,

主要用本地产的土畜产品作主料,

以衡东山茶油、米烧酒、

黄贡椒作辅料,

烹调 *** 以烧、炒为主。

(衡东土菜——红烧鲤鱼)

土菜各地都有,

衡东是怎么把土菜做成大生意的?

  • *** 《关于加快发展衡东土菜产业的意见》,明确自2018年起每年拨款500万元支持土菜产业发展。
  • 发布了“衡东土菜 *** 标准”,对土菜 *** 、安全质量、行业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
  • 专门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及湘菜 *** ,参与衡东土菜菜品和产品研发,挖掘创新时尚新菜。
  • 举办土菜文化节,推动土菜、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衡东土菜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带动了大批村民脱贫致富,

土菜馆开到了北上广等很多城市。

(衡东土菜馆)

好好开发和打造,

小土菜也能做出大生意。

衡东土菜产业的经验,

相信能给很多发展乡村旅游的人士以参考和借鉴。

来源丨中国乡村之声

风物志丨桃花鳜鱼,烟火里的风情雅韵

陈师曾(1876~1 *** 3年),名衡恪,号朽道人,乃陈寅恪之兄,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2016年11月,中国美术馆推出了陈师曾诞生140周年美术作品展,其中有幅《桃花鳜鱼》。

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桃花鳜鱼》是陈师曾交游成果中的精品力作——鱼体丰赡,背弯如弓,那截带着翠叶的桃枝从鱼口穿出,想必刺痛了鳜鱼,要不然不会鱼眼圆瞪,背鳍怒张。特别是鱼身的细小鳞片,小方格似的,密密麻麻。有画家猜测,那些栩栩如生的鱼鳞不大可能是画上去的,而是用一种类似于做豆腐的纱布,蘸了墨汁印上去的。

笔者不懂绘画艺术,但知道,这幅画的落款必是缘于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情与画意,前因与后果,丝丝入扣。

张志和(732~774年)乃金华名人,年少聪慧,十六岁游太学,因献策受到肃宗赏识,赐名“志和”。后因事获贬,遂不仕,“扁舟垂纶,游三江,泛五海,自谓烟波钓徒。”(颜真卿语)其间,他潜心道学,著有《玄真子》12卷,《太易》15篇。《全唐诗》收录存诗9首。尽管如此,仅这首《渔歌子》,便足以让他声名远播。

陆抑非《桃花鳜鱼肥》

1 *** 1年夏天,日本著名画家小室翠雲(1874~1945年)来北京参加首届中日联合画展,慕名拜访了北平文化圈的知名人物陈师曾,并谈及《渔歌子》。遗憾的是,他从未见过鳜鱼。陈师曾默记于心,特地差人买来一尾供其观赏,并作《桃花鳜鱼》相赠。

题曰:“小室翠云来京师,谈及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句,而未尝见鳜之形也。乃为购一尾示之,临古画此见赠,因记。时辛酉七月,衡恪。”

画家之间互赠画作,投桃报李,本不足道。但陈师曾以鱼为媒,赠以《桃花鳜鱼》,既有“有客自远方来”的喜悦,也是中日睦邻友好的佐证。今天,我们再次回味这一画坛趣事,心中不免好奇:那尾鳜鱼最终去了哪里?怕是烹成佳肴,被他俩用来下酒了。

鳜鱼是越地清代八大贡品之一。《正字通》说:“鳜鱼……皮厚、肉紧,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如鳜豚。”古人好鳜鱼,竟将其美味比作 *** 无 *** 河豚,恰如其分。不过,鳜鱼无毒,兼有治病疗效。《随息居饮食谱》写道:“鳜鱼味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运饮食,肥健人。”《本草纲目》则记载:“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

当然,现代吃货看重的不会是鳜鱼的 *** 用价值。 *** ,只要出产鳜鱼的地方,几乎都有一道传奇名菜。而且,这菜那菜,皆无“刺多的烦恼”,更因蒜瓣状鱼肉粒粒鲜美、颗颗肥厚。

“昔时三月在西洛,始得午桥双鳜鱼。墨藓点衣鳞细细,红盘铺藻尾舒舒。”宋代诗人梅尧臣吃得斯文、含蓄。“活鳜鱼,重三斤,加花刀,在大油锅中炸熟,外皮酥脆,鱼肉 *** ,蘸花椒盐吃,极妙!”被誉为“最后一位文人美食家”的汪曾祺吃得生猛、直白。据说,中国驻外 *** *** 厨师,“松鼠鳜鱼”是必选考题。

“松鼠鳜鱼”是苏菜名馔,外脆里嫩,并非人人会烧,作为考题未尝不可。但要说可口味美,则见仁见智。

松鼠鳜鱼

鳜鱼是“大众 *** ”,煎、熘、烧、烤、炸、拌、冻、瓤……无一不可,但不管哪种烧法,清蒸、红烧最为家常,腌成“臭食”亦不失特色。

浙江磐安县玉山台地的龙鸟尖乃婺江源头,山高水长。顺流而下,岸阔水清,鱼虾丰美,但鳜鱼(俗称贵鱼、老虎鱼)难得见到,红烧之后上得了农家娶亲嫁女的酒席,是一道硬菜。想来,鳜鱼之“贵”即缘于此。

老话说,千煮豆腐万滚鱼。鳜鱼红烧,无需太多的技巧。记得某个夏日的傍晚,大哥捉来一尾硕大的鳜鱼,妈妈便去屋后菜园采摘佐料,顺手剪上几束韭菜。烧烫铁镬,剜一勺猪油把鳜鱼翻煎几下,丢进紫苏、青椒,倒入一小碗家酿米酒,再用门前蟠溪水熬制。也就半个钟头,缕缕鱼香便弥漫老屋。兄弟几个咽了咽口水,连忙把 *** 桌往门堂一抬,摆上那盆红烧鳜鱼,再添几个小菜,就是一顿美美的晚餐。更难忘的是,那年头老家尚无电灯,但有柴扉小院,土碗土烧,还有那满堂柔和的月光……

鳜鱼清蒸,最能体现“真”味,素来便是越地名菜。农家大多蒸具不备,火候难控,敢“蒸”者不多。而在宾馆酒家,清蒸一尾斤把重的鳜鱼,一刻钟就能搞定,配料多为火腿、笋片、香菇、姜丝、绍酒等等。不过,要是少了那张用来覆盖的网油膜,吃口就会发柴。此乃 *** 厨师的不传之秘。

臭鳜鱼,徽菜中的明星。金华虽说不产,但大小酒肆常有供应,想来婺州与徽州是近邻的缘故吧。

臭鳜鱼犹如臭豆腐一般,都是“闻着臭吃着香”。每每上桌,嗜食者,吃得欢畅;不爱者,早已捏着鼻子,摆动双手,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这也难怪,鳜鱼是河鲜,小清新,臭鳜鱼却是重口味。小清新忽然变成重口味,也算是雅俗与共了。

牡丹鳜鱼

野生鳜鱼常常栖息在静水的石隙中,对水环境十分敏感。它昼伏夜出,异常凶猛——从幼鱼起,逢鱼必吃,水草、苔藓之类是不啃的。

桃花开,溪水涨,俗称春汛,是江南特有的气象。此时,江鲥未上市,鲫鱼产子已瘦。而鳜鱼则频频闪出石隙,逐水追食鱼虾,一天天地肥美自己……

笔者爱鱼鲜,最是那烟火气里一片悠闲的风情雅韵。“船头一本书,船后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陆游句)于是,知鱼懂鱼的张志和们背上钓杆,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来到青山绿水边,放长线钩大鱼,望穿一溪春水。

想想吧,斜风细雨不须归,不是因为景色宜人,而是桃花流水熬制的鳜鱼实在味美啊!

一条臭鳜鱼,安徽人怎能做得这么香


来源:那一种味道



化腐朽为神奇,是中国人的饮食智慧。


这句话应用到大名鼎鼎的“三臭”美食上,再合适不过了。


臭豆腐、臭鳜鱼、螺蛳粉,俗称“人间三臭”。


在没尝试过它们之前,觉得那股 *** 的味道,简直yue了。


但有一天终于捏着鼻子,吃了之一口,就彻底爱上了!



臭豆腐、螺蛳粉,早已名震 ***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们的踪影。


只有臭鳜鱼似乎还“藏于深巷”,一般只能在徽菜馆子里才能吃到。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
臭鳜鱼虽然是以臭为名,却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了臭鳜鱼,这些年慢慢成为徽菜馆、湘菜馆、楚菜馆的招牌菜色。

其实,臭鳜鱼的本名该叫做“腌鲜鳜鱼”,它的味道是一种发酵过的、似臭非臭的气味,绝非臭鱼烂虾的腐烂味道。


这道徽州名菜的由来,据说只是无心 *** 柳。



以前,缺乏冷藏保鲜技术,鲜鱼不易保存。


据传,安徽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都会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 *** 。


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鱼贩们会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上下翻动。


如此七八天后抵达屯溪等地,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


点 *** ,一分钟学会臭鳜鱼的做法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臭鳜鱼的味道拒人于千里之外,只为真正懂得的人喷涌留香。
外表朴素无华简简单单,内在却韵味悠长。
鼻翼两侧蒸腾着温热的臭味,热气裹着嫩嫩的鱼肉与舌头接触,在嘴里翻几个个儿,舌头自能分辩良莠。
不用说,一个字,香!
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大概就是如此吧。

可能有人会问,闻着臭,吃着香,
臭鳜鱼中极致的“鲜”到底来自哪?

这股“臭味”来自于鱼肉中蛋白质的发酵。


虽然闻着“臭”,但是在烹饪过程中,大部分的“臭味物质”会挥发掉。


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鱼肉的口感也发生了变化,肉质紧实、有嚼头。


发酵食物有着新鲜食物所没有的千回百转的滋味,但这种味道需耐心与勇气方能享受得到。



一条来自黄山的正宗腌制好的臭鳜鱼,是在家里简单 *** 作15分钟内就可以享用到的餐厅级美味。
一、收到腌制好的臭鳜鱼后,拆开包装,自然解冻(无需泡水);
二、简单清洗,臭鳜鱼上拉上两刀;
三、开火加热油温,鱼下锅,两面滑油即可(无需油炸);
四、鱼捞出放入姜片、蒜丁、五花肉丁炒香。鱼下锅放入水(或高汤)和黄酒,淹没鱼身,加入两勺糖,生抽和老抽少许,能吃辣的加入一点辣酱和干辣椒即可。
五、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烧小鱼8分钟,大鱼12分钟,最后收汁起锅。

烹饪后上桌,筷子一夹就骨刺与鱼肉分离,肉块紧实肉色透着粉红。
飘着阵阵微臭,轻咬慢嚼、细嫩鲜美,滋味醉人,一道成功的臭鳜鱼就算完成了。
汪曾祺先生写道:人世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我却念:徽州这不俗之臭,勿要错过。


黄山:宏村湖边的三条臭鳜鱼之1/3,“徽”味无穷的徽州之一餐

黄山 | 得月楼(黟县宏村)


新年伊始,年年有余,年前发了一篇酸菜鱼的食记,恰恰适逢雨水“獭祭鱼”,现再接再厉,不过此次重点不是酸而是臭 -- 臭鳜鱼。

这是去年拔草的新菜肴,习得的新品味,在黄山市6天尝了8道。随后臭鳜鱼快速蹿升为我俩大爱的鱼馔,回家后还 *** 真空装,而这一切都由宏村得月楼开始。

此得月楼非彼得月楼,尽管历史并没有苏州那得月楼显赫,但宏村这得月楼坐拥月沼湖,确确实实地“得月”。

月圆 *** 团聚团圆,可是“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半月提醒着村民不能自满,需要积极向上

月塘被建成半月形是因为设计者觉得最美好的时刻是花未开、月未满,那月沼湖最美丽的时段兴许是天未暗、夜未黑的日落,华灯初上,光线 *** ,这亦是 *** 兼司机王师傅最推荐的拍照窗口。

傍水用膳亦是饱览夜景的 *** ,深邃湖面璀璨倒影堪比烛光晚餐,然而还有小虫子的滋扰与过 *** 的 *** 扰,何况池边步道狭窄,四人恐怕不好安排,故选择中午惠顾。

得月楼内部也是空间有限,四人桌略显逼仄,但我们兴致未减。在宏村的几天我俩有好友陪伴,出发前碰巧在朋友圈里发现他们两口子在黄山的踪影,时间刚好对得上,游玩叙旧一举两得。

再者,人多好点菜!

小份的红烧臭鳜鱼

至于点了啥菜,肯定有徽菜名肴红烧臭鳜鱼。臭名远扬且不虚传,周遭顿时异味弥漫,似腐化但不烂也不败,似咸鱼但不齁也不腥,并未令人恶心,反倒是勾起好奇心。

哪种好奇?有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认为,人们本能的“喜香厌臭”是进化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褐化产生的焦香意味着煮熟的安全食物,腐坏产生的馊臭则 *** 有毒的变质食物,而嗜臭的心理驱动可能是战胜恐惧和死亡所带来的愉悦。

我们如履薄冰地下箸品尝,细嚼慢咽仔细回味,生怕藏着什么后劲,但除了浓芡的香辣也就只发现咸里藏着鲜,哪有什么厌恶感,每个味蕾都在享受!

尽管王师傅声称村内餐厅都采用批量做法,大锅里一次烧几条半成品,顾客下单后再加工,但这条打头阵的腌鲜鳜鱼已令我俩心服口服,并且对此后的臭鳜鱼满怀幻想。

我们的锡纸毛豆腐(付),菜单上另有椒盐毛豆腐(付)

闻着怪要数臭鳜鱼,看着怪就要数毛豆腐,正所谓“徽州之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不过这锡纸毛豆腐是后厨烧制后飨客,看不到标志 *** 的白色绒毛菌丝。

这层绒毛在高温宽油中化作一层纤薄轻盈的脆皮,里内的豆腐丰厚有弹 *** ,不渣不发泡,香酥与绵密竞相媲美,与臭鳜鱼同样让我们不得不服。

毛豆腐的芡汁有些豆瓣酱或蚕豆酱的影子,杂酱锅巴亦是相似味型但多了香菇丁,不过口感当然就大相径庭。

这锅焦硬气得很,“非 *** ,不合作”,不动粗就不服软,轻敲无用只能猛戳,“咔嚓”一声坍塌成若干碎片,发现下面中空,原来是半球状锅巴完整地反扣在盘里,再浇上重油重色的酱汁。

小份的刀板留香

刀板留香即徽肴名物刀板香,并没实际舔抵刀板,无法得知是否留香,亦未尝到樟木清香,不过五花肉的选材上佳,肥瘦不光是泾渭分明,还匀均整齐,且附带软骨。

夹起亮晶晶的一片送入嘴巴,糯、韧、脆三种质感并举,咬合间咸鲜的脂汁迸发,香浓而不死咸,佐酒绝佳。

酒是店家自酿的野生猕猴桃酒,据悉果子是农民从周边山林采摘而来,在45度的酒精含量之下依旧能察觉果实的酸甜(几天后在黄山山顶吃到了),自己喝完一两再与朋友分了一两。

抿口酒,吃口肉,快活,可惜刀板香缺少竹笋的陪伴,庆幸我们点了腊肉笋尖煲,可勉强凑合。

然而最出彩的并非两主材,而是不起眼的 *** 。直到腊肉与嫩笋被我们挑得所剩无几,方才发现静静地躺在锅底,默默地汲着汤汁的它们,每块都是爽口滑溜又爆浆,荤味比肩腊肉片,却也素雅不肥腻。

皖南的崇山峻岭除了盛产竹笋还有各种他处难寻的野菜,而我们尝鲜之旅“之一站”是蒜蓉灵芝菜

用油不多但炒得香,这香是介于孜然与白胡椒之间的芳香,但不辛辣不 *** 也不会令人打喷嚏。有趣。

一切一切都有趣。

固然宏村被北京中坤集团承包下来,原居民几乎全线迁出,部分商家亦是外省人,不过在徽州初尝徽菜,哪怕不一定正宗,仍然充斥着让人“徽”味无穷的美味记忆。

品鉴了徽菜,是时候欣赏徽文化的其他体现。

宏村原居民大多是汪氏后裔,这处汪氏宗祠自然就建于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 *** 。摄于月沼湖南畔的得月楼

正对着得月楼,雄踞在月沼湖北边有一座汪氏宗祠,既是徽派建筑的典范,也是徽州宗族的体现,亦是宏村水利的灵魂。

总是感觉右侧这楼房很碍眼很唐突

三重飞檐翘角的门楼突兀多姿,展现出极为细致的砖雕,包括狮子戏球、双龙抢珠等吉祥图案,背后乐叙堂的月梁、雀替等木构件也同样精美。

汪氏宗祠的乐叙堂,破例挂有女 *** 画像,而且她不姓汪

开敞的乐叙堂内供奉着汪氏老 *** ,分别是天下、徽州与宏村的汪族先祖,但最非同凡响是左边“巾帼丈夫”牌匾下的女 *** 画像(被柱子挡住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个例。

何况她原本还不姓汪呢!这位女士是从西递嫁到宏村的胡重,除了身为汪氏七十六世祖汪辛的妻子,更是宏村人工水系的总设计师。

日落的南湖,位于宏村南部,与月沼湖共同构成村子的两大水体,下一篇食记再谈

她顶着村内外的压力和 *** ,代替长期在山西任职的丈夫承担所有族政,尤其是汪氏先人们引水入村以抑火聚财的梦想,甚至忍着缠脚的痛苦和麻烦,与风水 *** 一同翻山越岭勘察地形,指挥村民修水圳建池塘,最终通过妙不可言的水利工程造就了美不胜收的“画里乡村”。

我们迫不及待想看看这“画里乡村”多么如诗如画,无奈徽州的初秋下午依然炎热,于是乎决定稍作休息,等待日落再出行


*** :黄山市黟县宏村月沼湖旁边

人均:RMB 87


PS: 在我主页搜搜你感兴趣的城市,兴许我们去过吃过写过的,也会合你胃口。L和A持续更新ing~

PPS: 假如在宏村只有一顿饭的机会,更建议试试隔壁的画景楼~~

安徽黄山:徽州臭鳜鱼一年卖出40亿元

臭鳜鱼是徽菜的 *** *** 菜品之一。12月30日,安徽省黄山市发布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大数据,黄山现有徽州臭鳜鱼生产企业近50家,年产值约40亿元。

30日,黄山举行徽州臭鳜鱼烹饪大赛。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当天,中国(黄山)徽菜产业发展大会暨徽菜美食嘉年华在黄山市开幕,将举行徽州臭鳜鱼烹饪大赛、中国徽菜食材品鉴推介会等9项活动,时间一直延续到2022年2月。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徽州地区风味菜肴的总称,其烹饪技艺形成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成名于清。臭鳜鱼、毛豆腐……这些孕育自古徽州地域的美食,伴随徽商远行的足迹遍布全国。 *** *** 菜品之一徽州臭鳜鱼,早已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地。黄山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负责人说,目前黄山有徽州臭鳜鱼生产加工人员近3000人,烹饪人员3000多人。

徽菜 *** *** 菜品之一毛豆腐。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近年来,黄山市深入挖掘徽菜综合价值,促进传统徽菜与现代消费需求创新融合,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强化“双招双引”,积极推进徽菜产业“双百亿”工程。(记者陈尚营)

西安有家正宗臭鳜鱼你知道在哪里吗?

近日,西安开了一家徽派建筑感很浓厚的餐厅,白墙灰瓦,错落有致,当您进入二楼,置身于林于庭前,流水潺潺、引流水于后院,不安分的花草争相入厅,色彩灰白相间,不失典雅朴素,各式各样风格包间,独具特色,真是美的如诗如画。

徽州菜最有名当然要属臭鳜鱼,去他家一定要尝尝他们哦。

徽州小镇所有厨师100%为古徽州籍,原材料均来自徽州民间,采用徽州当地生态食源、徽州当地木榨菜籽油、徽州传统烹调技法、徽州民间传承手艺、力求讲究火功、巧控火候、突出本味、保证让您在京城就能吃到地道徽菜,体验传统的徽州文化。

标签: 鳜鱼 哪里 特色菜 特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