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现时间 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9

其实电子发现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电子发现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人类发现电的存在大约是在什么时间
  2. 电子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的
  3. 电子是由谁发现的

一、人类发现电的存在大约是在什么时间

1、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

2、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 *** 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过的宝石这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的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并且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 质,而且其它物质象金刚石、水晶、 *** 、硬树脂、明矾等也有这种 *** 质,他把这种 *** 质称为电 *** 。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之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 *** 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擦着干燥的球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18世纪中叶,电学实验逐渐普及,在法国和荷兰有不少人公开表演认为娱乐。1731年,英国牧师格雷从实验中发现,由摩擦产生的电在玻璃和丝绸这类物体上可以保持下来而不流动,而有的物体如金属,它们不能由摩擦而产生电,但却可以用金属丝把房里摩擦产生的电引出来绕花园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他之一次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并认为电是一种流体。电既是一种流体,而流体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来蓄存的,1745年,德国牧师克茉斯脱,试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 *** 。1746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的教授彼得.冯.慕欣布罗克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恐怖感觉,总之,我认为自己的命没了",。就这样穆欣布罗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

4、穆欣布罗克的发现,使电学史上之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它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莱顿瓶很快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学家们不仅利用它们作了大量的实验,而且做了大量的示范表演,有人用它来点燃酒精和 *** 。其中最壮观的是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 *** 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 *** 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 *** 。

5、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之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荷,并对其 *** 质进行研究。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 *** 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 *** ,这直导致了1752年 *** 著名的费城实验。他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

6、十八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1785年,库仑发明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推导出库仑定律,并将这一定律推广到磁力测量上。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和扭秤后,使静电现象的研究工作从定 *** 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二、电子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的

人类发现电子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早在1833年,在法拉第提出的电解定律中,就曾得出结论:电是以 *** 粒子的形式存在的。40年之后,科学家才对电流通过 *** 溶液时观察到的电解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1874年,爱尔兰物理学家斯托尼继之一个由电解定律推出:原子所带的电量为一个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 1年他进一步提出用电子作为电的最小单位。

汤姆逊发现电子的工作开始于研究阴极射线的本 *** 。阴极射线发现后,一些科学家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而另一些则说它是和光一样的电磁波,双方争执不下。

而汤姆逊则认为如果阴极射线是一种带电的粒子流,它经过电场和磁场时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否则阴极射线便无疑是和光一样的电磁波。汤姆逊先是在一个15米长的真空管内,用旋转镜法测量阴极射线在低气压中的传播速度,得到的值为1.9×10米/秒,这个值远远低于光速。因此汤姆逊认为不能把阴极射线看作电磁波。

否定了阴极射线是电磁波,也不能说阴极射线是粒子流,汤姆逊接着进行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实验。他对法国物理学家佩兰测定阴极射线电荷的实验做了重大的改进,在接收筒内他收集到了负电荷。他还发现阴极射线与负电荷流在磁场和电场的作用力下有着相同的运动路径。因此,汤姆逊断定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粒子流组成。

汤姆逊为了弄清楚这些带负电荷的粒子是什么,他巧妙地测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荷质比。他用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做成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并给管内填充不同的气体,但测出的荷质比值始终不变。这个结果引起了汤姆逊的兴趣。

汤姆逊把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与电解定律求出的氢离子的荷质比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尚不到前者的千分之一。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因为如果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与氢离子相同,那么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就远小于氢离子。由于氢离子已是当时知道的最轻的粒子,如果是这样,阴极射线粒子就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粒子。怎么测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呢?汤姆逊想到他的另一位 *** 汤森德已测出一个气体离子的电荷值,他对这个实验略加改进,就测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这个值与氢离子的电荷值相等。

电子发现时间 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第1张图片-

由此,汤姆逊得出了结论:阴极射线是一种粒子流,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这种粒子带有最小单位的电荷,但却是负的。所有的证据都证明这是一种人类从未知道的新粒子。借助斯托尼继的对电荷最小单位的命名,汤姆逊称阴极射线粒子为“电子”。

三、电子是由谁发现的

1、电子是在 *** 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模型(枣糕模型)。

2、 *** 7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重做了赫兹的实验。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强的电场,他观察出负极射线的偏转,并计算出负级射线粒子(电子)的质量-电荷比例,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汤姆逊采用 *** 1年乔治·斯托尼所起的名字——电子来称呼这种粒子。至此,电子作为人类发现的之一个亚原子粒子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被汤姆逊发现了。

4、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吸引 *** 库仑力,使得电子被束缚于原子,称此电子为束缚电子。两个以上的原子,会交换或分享它们的束缚电子,这是化学键的主要成因。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能够 *** 移动时,则改称此电子为 *** 电子。

5、许多 *** 电子一起移动所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在许多物理现象里,像电传导、磁 *** 或热传导,电子都扮演了要重要的角色。移动的电子会产生磁场,也会被外磁场偏转。呈加速度运动的电子会发射电磁辐射。

6、电荷的最终携带者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在运动的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7、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 *** 。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多)。要么增加电子,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好了,关于电子发现时间和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汤姆 发现者 电子 发现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