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诸葛亮北伐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诸葛亮北伐打下了哪些地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诸葛亮北伐几年
1、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2、在这五次北伐中原中,之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失败;第二次没有攻下陈仓,但是斩杀了追击的王双;第三次北伐,蜀汉成功攻占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因为粮草不继而退军,不过撤退过程中成功斩杀了曹魏大将张郃;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继续和司马懿相持,到了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3、在诸葛亮七年5次北伐中,兵力损失比较小,损失的主要是粮食等物资以及因此产生的民心向背(凝聚力下降、厌战等,但民众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蜀汉 *** 的向心力未减弱)。
4、“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更不用说蜀汉相对于魏国来说国力弱小,想要对魏国有足够威胁必定要全力而动,而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古代环境中会对普通百姓产生严重的负担。
5、明成祖朱棣14年5次北伐,在第四次北伐时,便有部分地区因为战争税负过重而 *** ,由此可见一斑。所以毫无疑问,北伐给蜀汉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但是若因此便说北伐拖垮了蜀汉,无疑很不公平,在诸葛亮死后,经过多年休养生息,耗损的元气已经恢复。
6、唯一比较大的 *** 后果是:魏明帝曹睿在诸葛亮死后大兴土木,广征民役,耗损国力时,无力及时北伐(并非完全是因为需要修养,也有需要等待战机的原因)。
7、蜀国灭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后继无人,诸葛亮之后,蒋琬尚可,再之后就不行了,费祎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对魏国用兵,姜维则是恰恰相反,自费祎死后,连年征战,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国力大不如前。
8、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诸葛亮北伐
二、请问诸葛亮六次北伐的具体时间都是在什么时候大神们帮帮忙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一出: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 *** 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二出: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三出: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四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五出: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六出: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百度百科词条当中“六出祁山”这个词条的解释为: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之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 *** 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 *** 三郡又叛汉附魏。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 ***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 *** ,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史 *** 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 *** 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之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三、诸葛亮一共发动了几次北伐
1、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2、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之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3、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4、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5、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6、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7、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之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四、诸葛亮五次北伐时间及年月
1、根据史 *** 载,诸葛亮亲自指挥的北伐战役实际共有五次,分别是:
2、228年1月出祁山,后因街亭兵败退军;
3、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20余日未下粮尽退兵;
4、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武都两郡而归,双方未交战;
5、231年2月出祁山,后因粮尽退兵;
6、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后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军。
7、另有230年7月防御魏军对汉中的进攻,双方因大雨未交战,后来蜀军的反击作战史书未记载诸葛亮直接参加。
关于本次诸葛亮北伐时间和诸葛亮北伐打下了哪些地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