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刻是几分钟(1刻钟等于几分钟)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8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时间一刻是几分钟和1刻钟等于几分钟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时间一刻是几分钟以及1刻钟等于几分钟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一刻等于几分钟
  2. 时间一刻是多少分钟
  3.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4. 古代的“一刻”是多少分钟
  5. 一刻是几分几秒
  6. 一刻钟是指几分钟

一、一刻等于几分钟

计算 *** :1小时=60分钟,1.5小时=1.5x60=90分钟。

换算:一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一刻=15分钟,一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 *** 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于今天“小时”的概念。如,《明史-志第七-历一》记载:“盖太阳依赤道左行,每十五度为一小时。”360÷15=24,可见,此处的“小时”基本等价于我们今天的这个时间概念。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 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 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时(时间单位)

二、时间一刻是多少分钟

1、时间一刻 *** 15分钟,小时,分,秒是计量时间的单位,同时时间还可用十二个时辰来计量。每个时辰对应2个小时,比如子时辰为夜11点至次日1点,且古代又将每时辰分为八刻,这样每小时即为4刻,1小时=6O分钟,所以时问一刻 *** 15分钟。

2、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

3、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4、漏刻的计时 *** 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 *** 的计时 *** ,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

5、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三、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壳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 *** 刚好滴尽。一天 *** 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 *** 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 *** ,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 *** 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 *** 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 *** ,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一柱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 *** 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一日有十二时辰,午夜23:00至1:00为子时;中午11:00至13:点为午时。

计时 *** (记时 *** )是因应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记时 *** 包括日期规划和时间规划。日期规划,就是编制行事历明确日期;时间规划,就是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 *** 。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 *** ,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同时编织行事历的方式,同样反作用于时间的规划。本词条主要讨论时间规划。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 *** ,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 *** 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 *** 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了铜壶滴漏的产生(毕竟百等分圆周,对于两 *** 前的古人来说,难度不小)。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 *** ,清初定为正式的 *** 。

十六时辰制是历算的副产品。中国早期的历法,从阴阳五行历转变为四时八节历,历算过程中,将一年切分为十二个月时,会出现以16为分母的分数。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年的长度为365又1/4天,切分为12个月,则每个月30又7/16天。十六时辰制,就是配合历算而进行的时间划分。《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录十六时辰的十六个时间节点中的十五个: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晡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 *** 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宋 *** 始,中国出现了机械式司辰,通过齿轮带动转盘,带动持时辰牌的小木人出现在视野中。当时间处于两个时辰之间时,出现在视野的时辰牌与原先的表述方式不一致。于是,时间的表述方式采用两个基准:时辰牌初现、时辰牌居正位,亦即时初、时正。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早期的表述 *** 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随着 *** 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 *** 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相当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 *** 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当地时间半夜零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当地时间凌晨二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当地时间凌晨四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当地时间早晨六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当地时间上昼八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当地时间上昼十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当地时间中午十二时。中午一词,为十时辰制、十二时辰制的时间节点连用。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当地时间下昼二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当地时间下昼四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当地时间傍晚六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当地时间晚上八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当地时间晚上十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半夜0/24时为“子时”,凌晨2时为“丑时”,凌晨4时为“寅时”,早上6时为“卯时”,上午8时为“辰时”,10时为“巳时”,12时为“午时”,下午2时为“未时”,下午4时为“申时”,傍晚6时为“酉时”,晚上8时为“戌时”,晚上10时为“亥时”。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10时直杀到下午2时”。

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把 *** 有五更,按更击鼓报时,两更之间有五点。“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2:24左右做饭,4:48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6时整,“三更四点”相当于1:36。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5分12秒。

时间一刻是几分钟(1刻钟等于几分钟)-第1张图片-

四、古代的“一刻”是多少分钟

1、一刻意思是指15分钟;亦指一会儿,片刻。

2、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即为14.4分钟,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一刻即为15分钟。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亦即15分钟。

1、释义:(1).表示时间。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即为14.4分钟,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一刻即为15分钟。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亦即15分钟。

2、【出处】:《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

3、【示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及期,帝候日於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至此蚀矣。’如言而蚀,不差毫发。”老舍《 *** 》十:“两位小天使在东屋玩了有一刻来钟。”

4、释义:(2).指短暂的时间,犹片刻

5、【出处】:唐白居易《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6、【示例】:清郑燮《扬州》诗:“繁华一刻人偏恋,呜咽 *** 水不流。”茅盾《子夜》十:“杜竹斋的脸色却一刻比一刻苍白。”

五、一刻是几分几秒

在古代没有钟表来计时,于是人们用一种叫“铜壶滴漏”的工具来计算时间。其原理是在铜壶底部穿一个圆孔,在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一天 *** 刚好滴完。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一天 *** 是24个小时,所以箭上的一个刻度所 *** 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是为一刻钟。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但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六、一刻钟是指几分钟

一刻钟等于十五分钟。日晷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八份,一份叫做一刻,一刻正好是十五分钟。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日晷的计时工具,它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而根据上面的分析来看,一份正好是西方计时 *** 中的十五分钟。时辰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 *** 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 *** 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

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 *** 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 *** 。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 *** 者,也无 *** 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时间一刻是几分钟和1刻钟等于几分钟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分钟 刻钟 一刻 等于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