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白蘑菇有毒 *** ,野生白蘑菇有毒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0
别吃「毒蘑菇」了!普通蘑菇不香吗?

顾中一

*** 医生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前几天有一条热搜,「云南吃菌中毒 *** 超过新冠」。

*** 来源: *** 截图

实际上这也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据云南疾控中心,2011~2017 年云南省一共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 17 *** 起,中毒 7966 人,死亡 219 人。

在食用菌资源占了全国 2/3 以上的云南,野生的「菌子」鲜美而易得,不仅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很多外地游客也想一尝「山珍」的美味。

但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吃到了有毒的菌菇!

「毒蘑菇」具有肝毒 *** 和神经毒 *** 的 *** ,中毒之后轻则出现呕吐、恶心、头痛的胃肠症状,还有的会出现幻觉、精神错乱,而严重的可能留下长期的神经损伤,甚至引起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些从外表上分辨毒蘑菇的 *** ,很可惜,它们都不可靠。

对此,云南疾控年年都发出警告:

  • 不要采集和食用不熟悉的菌类;

  • 菌类一定要炒熟煮透,吃菌时不喝酒;

  • 吃菌后如果出现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要立即就医。

目前对于菌菇中毒还并没有特别好的「解 *** 」,只能及时催吐洗胃并给予对症治疗。偏远地区的菌菇中毒死亡率远高于城镇,就是因为交通闭塞,无法及时救治。

提醒大家: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蘑菇,不要乱吃不认识的菌类,吃完有事赶紧去医院。

其实,对我们来说,普通蘑菇就已经是既鲜美又营养的很不错的食材了。

蘑菇为何鲜美?

经常自己做饭的人,都不难发现蘑菇这个食材的神奇。

煮汤的时候放点蘑菇,哪怕没有荤腥也鲜美异常。炖肉的时候放点蘑菇, *** 也仿佛比平时更为浓郁。

*** 来源:站酷海洛

蘑菇的鲜味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蘑菇中含有较多的可溶 *** 糖,哪怕什么都不加,就能有爽口的清甜味。

食物中的氨基酸还会赋予食物一定的风味,比如天冬氨酸、谷氨酸可以提供「鲜」味,甘氨酸、丙氨酸可以在「鲜」的基础上增加「甜」感。

蘑菇中这些呈味氨基酸尤其丰富,像是在香菇、金针菇及双孢蘑菇(超市常买到的白蘑菇)中, 这些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可以占到氨基酸总量的 40% 以上。

而且蘑菇中这些呈味氨基酸还大量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只要在烹饪的时候稍微加一点点盐,就能形成相应的钠盐,比如谷氨酸盐 —— 味精的主要成分也就是它了。这些呈味物质还能溶到食物的汤汁里,让整道菜都味道鲜美。

更厉害的是,蘑菇中的呈味核苷酸可以让这些氨基酸的鲜味更加突出。比如有研究显示,当鸟苷酸与谷氨酸盐以 12:88 的比例混合,可以呈现出谷氨酸盐 9.1 倍的鲜味。

蘑菇真的是非常好的提味食材了。

蘑菇膳食纤维丰富

蘑菇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 *** ,其中的真菌多糖对调节肠道菌群也有一定的好处。

蘑菇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膳食纤维叫「几丁质」,它一般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壳中,不仅不容易被嚼碎,在胃肠也难以被消化,金针菇能「see you tomorrow」就是因为它的存在。

*** 来源:站酷海洛

虽然形态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但蘑菇中的其他营养成分还是可以被吸收的,比如蔬菜中含量较少的维生素 B 族。

如果全谷物和肉都吃得比较少,经常吃点蘑菇对于预防维生素 B 的缺乏还是很有帮助的,更何况它脂肪几乎没有,算得上非常适合减肥的食物。

不过,完全以蘑菇替代肉还是不行。尽管蘑菇口感厚实、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还是差了一点。常见菌菇种类的蛋白质含量都不足 5%,而肉类的蛋白质基本在 15% 上下,利用率更是有差别。

素食人群除了吃蘑菇,还建议多吃豆类、豆制品和坚果,更好再加上蛋和奶。

如果不是出于什么特殊的原因,即使减肥,每天少吃点(2 个手掌心大小)水产、瘦肉对满足蛋白质的摄入也是很有必要的。

蘑菇要冷藏保存尽快食用

新鲜的蘑菇在采摘后代谢极快,建议吃多少买多少,买回家立刻带着包装放到冰箱里冷藏保存,并尽快食用。

蘑菇在室温下很容易出现黑色的斑点(褐变),或者本来光滑的蘑菇伞下也出现了黑色的绒毛(开伞),随着蘑菇水分的不断流失,体积也会相应的萎缩。

如果是一两天之内,蘑菇质地尚且坚挺、形态完整,表面没有粘稠的渗液和异味,在保证做熟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吃的,只不过风味和口感都会打一些折扣。

但要是出现了粘液和异味,就说明有一些微生物繁殖,该考虑丢掉了。

当然还有一种方案是可以买干蘑菇,虽然口感上不如新鲜蘑菇嫩滑,但是用来炖肉、煮汤能提供更多的鲜香。(干蘑菇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更高)

*** 来源:站酷海洛

什么?你说没味?那可能是干燥时温度太高导致这些物质反而降解了……干蘑菇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同时避免接近热源。

监制饭饭

排版 Susie

参考文献

<1> 万蓉,刘志涛,万青青,李娟娟,彭敏,赵江.2011-2017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情况分析.卫生软科学,2019,33(10):84-86+97.

<2> 云南疾控, 云南今年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这份权威吃菌手册转给家人!https://mp.weixin.qq *** /s/pp *** 1PY9Kc0deN *** pcToDg

<3> 程玉,孙进,叶兴乾,吕兵兵,储银,陈健初..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412-414.

<4> 刘吟. 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0.

<5> 张伟,王海鸥,张李阳,陈守江,霍光明.不同温度不同包装对平菇保鲜效果的比较.现代食品,2017(16):100-103.

<6>吴迪,谷镇,周帅,杨焱,张劲松,刘艳芳,唐庆九.不同干燥技术对香菇和杏鲍菇风味成分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2):188-191.

广东一地发现 *** 蘑菇,去年曾令一家3口进ICU

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一直深受市民喜爱

但因区分不清食用菇和毒蘑菇

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

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有400多种。由于毒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菌类专家都很难肉眼辨认,老百姓更是很难根据其形态来鉴别是否有毒,因此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发生。鹅膏属的一些种类是最常见的 *** 蘑菇,他们的基本鉴别要点:长有“菌盖、菌环、菌托”。但其他很多毒蘑菇不具有类似的结构。

因此: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尤其不要采食“头上戴帽(有菌盖)、腰间系裙(有菌环)、脚上穿靴(有菌托)”的野生蘑菇!

鹅膏菌的形态特征图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分型

主要分为七种类型:急 *** 肝损害型、急 *** 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敏 *** 皮炎型

深圳梧桐山发现 *** “鹅膏”

全市公园正紧急“搜山”

近日,有深圳市民在梧桐山踏青时,看到山上冒出了一片片娇嫩的蘑菇,公园管理人员接报后到场查看,发现这些蘑菇是能致命的 *** “鹅膏”。

深圳市食 *** 安办获悉后,立即向全市发出“通缉令”——促请全市各区和有关部门立即开展排查,尽快到各自然公园,比如梧桐山、大南山、塘朗山、凤凰山、七娘山、笔架山、阳台山、莲花山公园等摸底,寻找野生毒蘑菇的踪迹,并在公园出入口等显眼位置向游客设置风险提示。

既然这么大阵仗

那“鹅膏”到底有多毒?

下面来给大家科普下

“鹅膏”是野生蘑菇的一个类别,其中一些含有 *** 。

别看这菇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邻家女孩”的模样,“穿鞋、戴帽、穿裙”,苗苗条条,白白净净。

但它的“内心”却非常毒。其中所含的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此菇,就可能被毒死。

它号称蘑菇界的“毒王”,2000-2014年间,在我国因食用(误食)这种毒蘑菇,有99人中毒,其中48人死亡。

在广东,常见的 *** “鹅膏”包括——

致命鹅膏(白毒伞)

灰花纹鹅膏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在深圳,见得最多的是致命鹅膏——白毒伞。专家在梧桐山、凤凰山、银湖山、碧岭等地方都发现了它的身影。

截至目前为止

“白毒伞”在广东

是造成 *** 最多的毒蘑菇

每年这个季节

很容易发生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类似的案例

在深圳也曾发生过

1

一家3口食用毒蘑菇进了ICU

2020年3月的一天,深圳盐田区的一家5口爬了趟梧桐山。其中,两位老人家在路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片白色的蘑菇,当即高兴地摘了一堆回家煮汤。

过了10个小时,两位老人和女儿都开始恶心、上吐下泻,紧急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原来,他们吃的正是致命鹅膏“白毒伞”。

2

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

73岁老人出现 *** 损害

2020年3月,深圳市一家四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而被送至深圳市人民医院。经医生询问得知,他们是在梧桐山采摘的野生毒蘑菇,并于周六晚上食用。

其中,73岁的老 *** 食用最多,大概有10颗左右,还喝了两碗汤,导致出现 *** 损害,其余家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症状。

根据调查,

高度怀疑为白毒伞鹅膏中毒。

这些案例,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不认识的蘑菇

千万别吃!

以下是常见的毒蘑菇

大家一定要记得擦亮眼睛

这些传言都是骗你的!

另外,现在还有不少

关于“蘑菇”的传言

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别傻了!网上流传的 *** 都不靠谱

01. 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

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

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

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橙盖鹅膏属于食用菌

02.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

这也是错的!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 *** 无关。

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03.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04. 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实际上,蘑菇 *** 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05. *** 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06.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野生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野生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 *** ,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催吐或导泻: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筷子、汤勺等) *** 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容物呕吐出来,以减少 *** 吸收,减轻中毒程度。催吐后,更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加快 *** 排除。

2、立即就医: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 *** 。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菌中毒的医疗条件,医院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3、保留毒蘑菇样本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更好将食用的蘑菇拍照并携带进食的剩余蘑菇样品,以便专业人员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总而言之

来历不明的蘑菇

不摘!不买!不吃!

答应我

每个人都要做到!

来源:深圳大件事(nandusz)、深圳卫健委、深圳市疾控中心、南方都市报、贵州疾控等

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

马上报料!

本微信为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唯一官方微信公共账号!欢迎各位通过微信报料,报料时请务必留下您的联系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女子采食水塘边白色蘑菇,结果中毒了!看到这些蘑菇要当心

近日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

误食野生蘑菇引发中毒的患者

经过专家救治后

9月10日上午已经出院

秋天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

假期不少市民会到野外游玩

专家提醒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危险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晓东介绍:“医院四天前接收了一位来自南京溧水的阿姨,她是在家里面干农活的时候,在水塘边上看到了白色的蘑菇,就采回家炒熟了后吃了。之后她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检查以后发现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有肝损的症状。”

家人告诉医生,在午饭时看到烹饪过的野生蘑菇,也进行过劝阻,因此患者没有食用过多。医生对患者进行保肝、利尿、补液的急诊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根据患者提供的 *** ,专家推测应该是一种名为“白毒伞”的蘑菇,尽管看上去并没有毒 *** ,但实际上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白毒伞,资料图

刘晓东说:“广大群众对于蘑菇的认识有一点误解,比如颜色鲜艳、长相好看的,会认为它是有毒的。实际上有一些颜色并不是很鲜艳、长相也不是非常耐看的蘑菇,也是有毒的。”

专家表示,想要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并没有简单易行的技巧,预防中毒的更好 *** 就是不要采摘食用。

春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同时也是误食毒蘑菇病例的高发期,在此专家建议,尽量去购买常见的可食用菌菇种类,比如平菇、香菇等。如不小心发生了误食,请尽快就诊。

刘晓东提醒:“野生蘑菇的 *** 对 *** 功能、中枢神经 *** 、内皮细胞都会产生影响,如果严重的话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我们以前也收过这样一例非常严重的病人,如果出现上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华中、华东地区常见毒蘑菇

注意分辨!

珍爱生命,远离毒菇!

(江苏新闻综合)

警惕!广东头号毒菇 *** 出现了!50克可致命

【警惕!广东头号毒菇 *** 出现了!50克可致命】 *** 还没结束,广东毒蘑菇头号 *** ——致命白毒伞又现身广东了。2月24日惠州市惠阳区有5人在野外采食了一种白色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目前正在医院抢救。该毒蘑菇经初步鉴定为致命白毒伞。2月28日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研究员及其团队研究人员在广州白云山调查毒蘑菇生长情况,也发现了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学名为致命鹅膏,含有极毒的鹅膏 *** ,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导致多 *** 衰竭死亡,误食50克(一两)可使人致命。且误食该毒菇不会马上出现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为6~12个小时,最长甚至达到24个小时,患者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此后会进入一个“假愈期”,如不及时救治,就会进入肝损害期,出现严重的肝衰竭,最后可导致多 *** 衰竭死亡。据邓旺秋博士初步统计,自2000年以来,致命白毒伞在广东省已导致100多人中毒,40多人死亡。广东省95%以上的毒菇中毒死亡事件都是它引起的。每年的2-3月,正是广东气温回升,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广东致命白毒伞引起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广州市食品安全 *** 会专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泰辉博士提醒:这种白色毒菇外形类似某些可食蘑菇,易导致误食而中毒!因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和外来民工,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避免毒菇中毒死亡悲剧再次发生!(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龙锟 通讯员 李诚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又到一年吃菌时!常见毒蘑菇图鉴,很多“平平无奇”

12种含鹅膏肽蘑菇:a.致命鹅膏;b.灰花纹鹅膏;c.黄盖鹅膏;d.裂皮鹅膏;e.淡红鹅膏;f.假淡红鹅膏;g.鳞柄白鹅膏;h.纹缘盔孢菌;i.条盖灰孢菌;j.肉褐鳞环柄菇;k.亚毒环柄菇;l.毒环柄菇

又到一年吃菌时!近日,“吃菌大省”云南发布了《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还上线了小程序来识别毒蘑菇。这也引发了网友的议论,有了识别小程序,真的就能安全食用蘑菇了吗?最安全的 *** 应该是一律不吃!记者了解到,每年5-10月,我国因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江苏每年也有大几十例散发病例。很多人印象中的毒蘑菇应该是“红伞伞、白杆杆”,这其实并不正确,常见的毒蘑菇,反而看起来挺“灰头土脸”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江苏蘑菇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随着气温回暖、湿度回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也是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高发期。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21年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共开展研究蘑菇中毒事件327次,涉及 *** 3例患者,20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17%。蘑菇中毒是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孙昊副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从全国来看有一定地域差别,江苏在夏秋两季比较多。食用毒蘑菇中毒在医疗上属于食源 *** 中毒,需要向国家上报。江苏省内食用蘑菇中毒事件一年也会有大几十例,比较散发,各市都会有发生。江苏省人民医院也曾接诊过南京、苏州、淮安、宿迁等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会诊需求,有的患者食用野生菌后出现了多脏器损伤,病情更严重的甚至会抢救不回来。

食用蘑菇中毒,远不止“看见跳舞小人”

每年吃菌季,因为吃“见手青”等蘑菇中毒产生幻觉的新闻很多,“吃菌子看到跳舞的小人”甚至上过微博热搜。曾经“中招”过的网友们绘声绘色描述中毒后产生的幻觉,看到五彩斑斓的“跳舞小人”等奇幻场景,甚至让没尝试过的网友们也心痒痒的,想要“以身试毒”一番。

虽然 *** 上的讨论很欢乐,但是医生还是劝大家千万不要动“以身试毒”的心思。孙昊副主任医师表示,蘑菇的 *** 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 *** 可能会导致5-7类的不同症状,其中肝 *** *** 、肾 *** *** 、溶血等类型,致死风险很高。还有一些毒蘑菇会导致胃肠炎型、神经精神等症状。

*** 上讨论热烈的“看见跳舞小人”,就属于蘑菇 *** 所带来的神经精神症状,通过医学观察和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出院的,严重程度比较轻,但可以确认的是仍然会对神经 *** 造成损伤,所以,千万别因为好奇去尝试那些可能致幻的毒蘑菇。

别尝试去鉴别,野外蘑菇一律不要吃

很多人觉得,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可能是毒蘑菇,所以小心那些“红伞伞、白杆杆”的蘑菇就好。孙昊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绝对是一种误区。江苏很多常见的毒蘑菇其实长得“平平无奇”“灰头土脸”,外观看起来很像超市里就能买到的香菇、口蘑,并不容易鉴别。

民间还有许多辨别毒蘑菇的 *** ,比如虫食或生蛆的蘑菇无毒、有鳞片黏液的蘑菇有毒等等,其实都不准确。一些教程也指导高温或是油炸可以去毒,这也不保险。蘑菇 *** 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高温或油炸都不足以将其 *** ,中毒的风险仍然存在。

总而言之: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 *** 。所以孙昊副主任医师建议:不要尝试去辨别毒蘑菇,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关键。

来源: 扬子晚报

肉褐鳞环柄菇出现在北京公园,市疾控提醒勿采勿食

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消息,近日几场降雨过后,发现肉褐鳞环柄菇又出现在京城的公园里,比去年提前了2-3周时间,预计1-2周以后达到生长旺盛期。

2019-2021年,肉褐鳞环柄菇在我国至少造成35起中毒事件,85人中毒、8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

在此提醒大家:北京市进入蘑菇中毒高发期,市民到公园和郊外游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谨防中毒。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常生于针叶林下,以松树、云杉、冷杉等最为常见,也可生长于杨树、枣树或其他阔叶树下。

菌盖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鳞片,菌褶白色,菌柄下部有与菌盖上同色的鳞片。肉褐鳞环柄菇菌乍一看有点像我们常吃的香菇,闻起来也有淡淡香味,个头仅为香菇的1/4。别看它个头小,却含有 *** 的鹅膏 *** ,可以造成急 *** 肝损害型中毒,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肉褐鳞环柄菇是北京市危害最为严重的 *** 蘑菇之一。误食后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潜伏期一般大于6个小时。1-2天后,急 *** 胃肠炎症状减轻,患者通常自觉“康复”,此时特别容易被忽视,却不知肝损害正在悄然发生,常因拒绝就诊而错过更佳治疗时期,最终导致急 *** 肝衰竭、多功能脏器衰竭,甚至死亡。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人,一般2-3周可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逐渐消失。

肉褐鳞环柄菇

雨水过后野生蘑菇生长旺盛,除了大“蘑”王-肉褐鳞环柄菇外,以下几种有毒蘑菇也很常见,需要大家警惕。

晶粒小 *** 伞

晶粒小 *** 伞多生于阔叶林树根部地上,丛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4cm,淡 *** 、黄褐色、红褐色至赭褐色,初期卵形至钟形,后期平展,成熟后盖缘向上翻卷。

菌褶初期米 *** ,后转为黑色,成熟时缓慢自溶。菌柄淡 *** ,质脆。晶粒小 *** 伞可引起胃肠炎型中毒。

晶粒小 *** 伞

丝盖伞科

丝盖伞科

丝盖伞科主要特征为子实体浅褐色、黄褐色、褐色,小型,菌盖被多纵向纤毛,有时被绒毛至长纤毛,中部有凸起,菌柄基部与菌柄等粗或膨大。

该类毒蘑菇含有毒蕈碱,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中毒潜伏期短,通常为15分钟-2小时。

临床表现为出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多尿、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并且常伴有心搏过缓,呼吸急促,视力模糊,甚至出现幻觉等。

丝盖伞科

其实有毒蘑菇的品种还有许多,通过肉眼很难分辨有毒和无毒的品种,许多民间流传的辨别 *** 并不可信。

预防蘑菇中毒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如果一旦不慎误食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特别注意:

尽快就医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不适,要尽快就医。如意识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现 *** 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而且一起食用过毒蘑菇的人,无论是否有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要特别注意“假愈期”,避免错过更佳治疗时机。

留存野生菌样本

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更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种类,采取有针对 *** 的治疗措施。

再次提醒大家

北京市已经进入蘑菇中毒高发期,到公园和郊外游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菌,谨防中毒事件发生。

编辑 刘佳妮

女子采食水塘边白色蘑菇,结果中毒了!看到这些蘑菇要当心

来源:江苏新闻

近日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

误食野生蘑菇引发中毒的患者

经过专家救治后

9月10日上午已经出院

秋天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

假期不少市民会到野外游玩

专家提醒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危险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晓东介绍:“医院四天前接收了一位来自南京溧水的阿姨,她是在家里面干农活的时候,在水塘边上看到了白色的蘑菇,就采回家炒熟了后吃了。之后她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检查以后发现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有肝损的症状。”

家人告诉医生,在午饭时看到烹饪过的野生蘑菇,也进行过劝阻,因此患者没有食用过多。医生对患者进行保肝、利尿、补液的急诊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根据患者提供的 *** ,专家推测应该是一种名为“白毒伞”的蘑菇,尽管看上去并没有毒 *** ,但实际上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刘晓东说:“广大群众对于蘑菇的认识有一点误解,比如颜色鲜艳、长相好看的,会认为它是有毒的。实际上有一些颜色并不是很鲜艳、长相也不是非常耐看的蘑菇,也是有毒的。”

专家表示,想要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并没有简单易行的技巧,预防中毒的更好 *** 就是不要采摘食用

春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同时也是误食毒蘑菇病例的高发期,在此专家建议,尽量去购买常见的可食用菌菇种类,比如平菇、香菇等。如不小心发生了误食,请尽快就诊。

刘晓东提醒:“野生蘑菇的 *** 对 *** 功能、中枢神经 *** 、内皮细胞都会产生影响,如果严重的话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我们以前也收过这样一例非常严重的病人,如果出现上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华中、华东地区常见毒蘑菇

野生白蘑菇有毒图片,野生白蘑菇有毒吗-第1张图片-

注意分辨!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徐浩睿 史斌燕

综合/ 人民日报

警惕!这些蘑菇有毒,甚至是 ***

人间四月天

正是各种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时候

很多人都觉得野生蘑菇味道鲜美

便擅自采摘或购买食用

再再再次提醒大家

不!要!靠!近!它!们!

会!变!得!不!幸!

一但误食毒蘑菇

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多个区域蘑菇中毒发病明显增加。进食毒蘑菇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还可导致 *** 损伤,甚至是直接死亡。

?

?

下面是一些常见毒蘑菇(部分)

特别提醒:以下 *** 仅供参考,有毒蘑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 来源:央视新闻

万一中毒怎么办?

如食用蘑菇后出现不适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 *** 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 来源:央视新闻

除此之外

还有这样一种“毒蘑菇”!

2020年七月中旬,遵义市红花岗 *** 分局接到山东警方的协查通报,称在红花岗辖区内,有人在通过 *** 购买一种名为致幻蘑菇的 *** 。

张某交代,他确实通过 *** 购买了一种名为 *** 的蘑菇。据了解, *** 是致幻蘑菇的一种,是一种天然生长的具有致幻作用的真菌,这种蘑菇含有天然致幻成分,人在吃下后,中枢神经 *** 会受到影响,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甚至出现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 *** 等症状,是一种 *** 。

据调查,嫌疑人张某是从事大型活动策划的,对颜色的要求很高,为了挣钱,他以为通过致幻蘑菇能提升自己对颜色的敏感度,从而策划出更好的产品。

*** 来源:广州禁毒

一旦有人经不住 ***

想要尝试一下

下单购买了“毒蘑菇”

等待你的将会是法律的制裁

***

大部分 *** 有着白色的伞柄、褐色的伞盖,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有些 *** 菌肉或菌柄受到损伤时会出现颜色变化,往往由白色变为蓝色。

其含有的 *** 素又称赛洛西宾。在我国食品 *** 品监管 *** 、 *** 部、国家卫生 *** 2013年公布的《 *** 品种目录》之中,被列为之一类 *** 。

食用含 *** 素的蘑菇后,会出现幻觉、幻视、跳舞,同时伴有行动不稳、谵语、意思障碍、 *** 、精神错乱等,躯体反应包括瞳孔放大、心跳过速、血压升高、体温上升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明确规定, *** 是指 *** 、 *** 、甲基 *** ( *** )、 *** 、 *** 、 *** 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 品和 *** 。

因此,食用含有赛洛西宾的 *** 等同于吸食 *** 。

注意!这些植物也是 *** !

除了致幻蘑菇外,以下这几种植物也是 *** 中的一种,他们都是植物类新精神活 *** 物质。

恰特草

恰特草原产于非洲及 *** 半岛,主要活 *** 成分为 *** ,具有兴奋和轻微致幻作用。由于 *** 的降解,恰特草一般以新鲜的植物 *** ,但也有卖干叶子的,和酒精提取物的。吸食方式一般是咀嚼恰特草的叶子和嫩芽,也有沏茶的。

卡痛叶

卡痛叶原产于东南亚,主要活 *** 成分为帽柱木碱和7-羟基帽柱木碱,具有类似 *** 的 *** 作用。卡痛叶的新鲜叶子一般是咀嚼,干燥叶子的粉末一般是口服或煮茶。

鼠尾草

鼠尾草原产于墨西哥,主要活 *** 成分为二萜类物质,具有强烈致幻作用。鼠尾草一般以以 *** 或叶子 *** ,但也有卖液体提取物的。鼠尾草的新鲜叶子一般是咀嚼,或是捣碎冲泡饮用,干叶子以抽烟的方式吸食。

认清它们的真面目

向 *** 说“不”

【供稿:天津禁毒】

来源: 中国禁毒

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广东祖孙3人中招

来源:广东发布

近日,广东梅州平远

一户人家的外婆、妈妈和

一3岁孩子因食用野生蘑菇

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家中2只猫也被毒死

事发后,相关专家来到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小畲进山找蘑菇。入山仅4个小时,专家就找出了几十种野蘑菇品种。据介绍,这些蘑菇里头有不少是毒蘑菇,毒蘑菇的 *** 类型分为:急 *** 肝损害型、急 *** 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 *** 皮炎型等,误食后会出现不同的中毒症状。

专家称,从中毒症状推测,3人很可能食用了当地盛产致死率达到70%的亚稀褶红菇。据了解,亚稀褶红菇有 *** ,小小一朵就可致命。

据了解,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 *** 。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 *** 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 *** 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醒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

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

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

不采摘。

外出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 *** 材。

不食用。

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在自制 *** 酒和利用中 *** 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 *** 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 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目前,对毒蘑菇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野生钩吻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 *** 迅速排除 *** 。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 *** 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 *** 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 *** ,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多图!贵州最常见的30种毒蘑菇曝光

对云贵两省人来说

没有吃过野生菌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每到7、8月份

大自然的馈赠,美味的山珍

野生菌在山野间破土而出!

生活在野生菌的天堂

两省人在吃菌这件事情上

自然是当仁不让

然而

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是山珍

美味背后也“暗藏杀机”

每年“食菌季”

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屡屡发生

据了解,今年以来

毕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

已接收野生菌中毒病例9例

相比往年的中毒数量虽有所减少

但野生菌中毒的情况依旧时有发生

野生毒菌中毒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 ***

因此

毒菌中毒防控更好的措施

就是

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

那么

哪些野生菌有毒呢?

这份权威吃菌手册

记得转给家人!

下面这些野生菌千万不要采摘和食用

有毒!有毒!

标签: 蘑菇 野生 有毒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