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变化时间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久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9

大家好,关于月亮的变化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久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月出月落时间表
  2. 月亮的变化是什么
  3.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4. 月亮不同时期的名称
  5. 月亮升起的时间规律

一、月出月落时间表

4、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撞击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

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撞击坑多达33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撞击坑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 *** 撞击坑,深达8788米。除了撞击坑,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二、月亮的变化是什么

月亮的变化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 *** 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 *** )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 *** .11度(公转只绕360度),所以一恒 *** 大约为29.53* 360/ 3 *** .11= 27.32天。

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三、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1、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2、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3、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4、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6、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8、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月亮。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地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四、月亮不同时期的名称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

1、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称为新月或朔。

2、农历每月初三、初四,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娥眉月。

3、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4、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月相又变为朔。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可以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凸面(右侧)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凸面(左侧)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变化

五、月亮升起的时间规律

月亮升起的时间规律:月亮升起的位置,月初时在西方,然后升起位置逐渐东移。当到月中的时候,升起位置在东方。之后生起位置又从东逐渐西移,到达月末时候,升起位置在西方。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

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初一新月时,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然后每过一天,月亮升起时间晚52分钟,到了十五,月亮在太阳落下时升起。然后同样是每过一天,月亮出来晚52分钟。

原因是月亮每月(29.5天)要向东公转360度,平均每天东移58度多,而新月时日月在同一直线,每天偏东58度,每天就比太阳晚出来50多分钟(15度1个小时)。

月亮的变化时间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久-第1张图片-

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球

月亮的变化时间和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月相 变化 月亮 周期 多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