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2013年入伏时间的问题,以及和三伏天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三伏天的入伏时间
1、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2011年7月14日~2011年7月23日为初伏 10天
3、2011年7月24日~2011年8月12日为中伏 20天
4、2011年8月13日~2011年8月22日为末伏 10天
5、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为初伏 10天
6、2012年7月28日~8月6日为中伏 10天
7、2012年8月7日~8月16日为末伏 10天
8、2013年7月13日~2013年7月22日为初伏 10天
9、2013年7月23日~2013年8月11日为中伏 20天
10、2013年8月12日~2013年8月21日为末伏 10天
11、2014年7月18日~2014年7月27日为初伏 10天
12、2014年7月28日~2014年8月6日为中伏 10天
13、2014年8月7日~2014年8月16日为末伏 10天
14、2015年7月13日~2015年7月22日为初伏 10天
15、2015年7月23日~2015年8月11日为中伏 20天
16、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21日为末伏 10天
17、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为初伏 10天
18、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为中伏 20天
19、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为末伏 10天
二、2013年的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1、"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2、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3、2013年的三伏天就是7月13日开始的那三伏
三、2010年什么时候入伏
1、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之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
2、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可以给大家提出一个简便的 *** ,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属伏,是个庚日,则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调一天。
3、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下表给出了今后10年的属伏日期。
4、年代夏至日数伏开始日中伏天数立秋日末伏开始日
5、2005年 6月21日 7月15日 20天 8月7日 8月14日
6、2006年 6月21日 7月20日 10天 8月8日 8月9日
7、2007年 6月22日 7月15日 20天 8月8日 8月14日
8、2008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7日 8月8日
9、2009年 6月21日 7月14日 20天 8月7日 8月13日
10、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
11、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
12、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13、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14、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15、2009年初伏:7月14日(农历五月二十二)——7月23日(农历六月初二)
16、中伏:7月24日(农历六月初二)——8月12日(农历六月二十二)
17、末伏:8月13日(农历六月二十三)——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三)
18、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19、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更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20、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21、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2、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更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 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 *** 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更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 *** 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23、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之一伏的开始天。
四、每一年入伏是哪一天怎么确定的
所谓“入伏”,也就是传统说法中的进入“三伏天”,“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就是初伏的之一天,传统的推算 *** 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之一天
2012年三伏天:入伏日是7月18日,直到8月17日才出伏。
中伏:7月28日-8月6日,中伏天数为10天(因为农历六月20日立秋,属七月以前立秋);
末伏:8月7日-8月16日。(8月7日立秋庚子日)。
年代夏至日数伏开始日中伏天数立秋日末伏开始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五、什么时候是三伏天
1、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更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2、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3、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4、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5、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6、“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此时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 *** 、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
7、小犀牛健康家中医馆以社区为核心,辐射周围周围5-10公里,馆内养生项目以中医 *** 理论为基础,以推拿、穴位 *** 、调理内热、针灸、护肤美容、拔罐等多种方式,把中医 *** 理论和中医技术应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的养生技术项目。
8、三伏灸马上要开始啦,随伏做艾灸理疗可提前 *** 预约!或者DOU音搜索“小犀牛健康家”,多项理疗项目任你选。
六、2013年入伏是哪天几点
1、2013年入伏是2013年07月13日星期六,农历癸巳年(蛇年)六月初六。
2、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3、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七、2013入伏时间
2013年6月21日入伏。根据查询日历网显示:初伏为2013年6月11日到2013年6月20日,中伏为2013年6月21日到2013年7月9日,末伏为2013年7月10日到2023年7月19日。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文章分享结束,2013年入伏时间和三伏天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