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时间的温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宇宙的温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温度和能量、时间之间的关系怎么转换
ΔT=ΔQ/m *** 2;c,T温度,Q热量,m质量,c比热容,考虑时间变量,有如下微分方程:
dT/dt= dQ/dt/m *** 2;c,t为时间。
上述为比热容公式,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相同质量和温升时,需要更多热能。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相同质量的水加热的热能比油多出约一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 *** 的温升大。
(1)比热容是反映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度数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1)比热容不随物体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2)比热容与温度计温度变化无关;
(3)比热容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
二、是谁发明了时间,又是谁发明了温度
时间和温度的产生源于宇宙大 *** ,当有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有了时间和温度,你说的发明只是说他们的度量是谁确定的而已。
时间: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 ***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1967),决议1]
温度: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
1714年,德国人华伦海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宜制造温度计,他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并创立了之一个温度标准——华氏温标,使温度计之一次有了统一的标准。华氏最初选定冰和盐混合物凝固时为0度,用酒精温度计分度,结果把人的正常体温测到96度,数值太大了,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后来他选用水沸点和冰点这两个恒定温度作固定点,用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把两个温度点之间分成180格,每格定为1华氏度。遗憾的是,他没有把冰点定为0度,而是定为32度,这样到水沸点时,就成了212度。虽然有这样一个缺点,但仍得到了普遍赞同。这种华氏温标(单位符号为F),直到今天欧美国家仍在使用。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他把冰点定为一百度,沸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但是,在使用中,人们感到很不方便。摄尔维斯第二年就把该温度表的刻度值颠倒过来使用。又隔两年,著名博物学家林耐也使用了这种把刻度颠倒过来的温度表,并在信中宣称:“我是之一个设计以冰点为零度,以沸点为一百度的温度表的”。这种温度表仍然称为摄氏温标(又叫百分温标)。后人为了纪念摄尔维斯,用他的名字之一个字母“C”来表示。
摄氏温标以水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平衡温度)为 100度和冰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和被空气饱和的水之间的平衡温度)为零度作为温标的两个固定点。摄氏温标采用玻璃汞温度计作为内 *** 仪器,假定温度和汞柱的高度成正比,即把水沸点与冰点之间的汞柱的高度差等分为100格,1格对应于1度。随着测温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就不使用玻璃汞温度计作为定义温标的内 *** 仪器了。但是后来仍有人把水沸点为 100度、冰点为零度的温标都称为摄氏温标。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水三相点一个固定点来定义温度的单位,冰点已不再是温标的定义固定点了。因此,“摄氏温标”这一术语也就不应再继续使用了(见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的单位有了新的、更加精确和科学的定义以后,考虑到人们长期以来的使用习惯,仍然保留摄氏温度这一名词,但它有了新的意义。某一热状态的摄氏温度,就是用它与一特定的热状态( *** 三相点温度低 0.01K的热状态,即零摄氏度)之间的温度差所表示的温度。这个温度差要用开尔文温度来表示。
开氏温标(Kelvin):以绝对零度为基点的温度标尺。绝对零度即460℉/-273.15℃,在此温度下分子停止运动(0℃=273.15K)。
开氏温标,用符号K表示。是建立在卡诺循环基础上的热力学温标。规定摄氏零度以下273.15℃为零点,称为绝对零点。其分度法与摄氏温标相同(即绝对温标上相差1K时,摄氏温标上也相差1℃);所不同的只是绝对温标上水的冰点定为273.15K,沸点定为373.15K。目前中国已规定采用这种热力学温标。
即摄氏温度就是按下式定义的温度:
式中℃就是摄氏温度的符号,它的单位称为摄氏度,常用符式℃表示。
因此,摄氏温度是从开尔文温度导出的,是以零摄氏度作为计算起点的温度。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相差一个常数273.15K,彼此可以互相换算。
热力学温度可以表示成开尔文温度,也可以表示成摄氏温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见到的摄氏温度,都是国际实用温标的摄氏温度,即其温度数值是按国际实用温标的定义来确定的,而和摄氏温标的原定义无关。
三、《时间的温度》全文 李丹崖
1、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给自己买了一块表,每日畅游在两个360°里,生活过得规律有致。何时何刻,该做何事,一天的规划里我会写上;何月何日,该完成哪项工作,台历上我会标注。近期,智能 *** 上又多了许多软件:生日提醒、排卵期提醒、记事本提醒等等。科技越来越人 *** 化,也越来越精细化,但是,蓦然回首,我们惊觉自己被这些高科技的事物“ *** ”了。
2、想起少年时分,记得某人的生日,用不着任何工具提醒,临近的前几天就想起来了,是“生物钟”在提醒我们,说白了,还是心底有,不必刻意去想,也有。而今呢,或许少了隐隐在心的惦念,把一切希望都托付给铺天盖地的软件了,哪天若是软件崩溃,物件丢失,欲哭无泪,想狠狠扇自己几个嘴巴子,有用吗?不是记 *** 的问题,是心里“有没有”的问题。
3、记事本是没有时间感的,提醒服务也是没有浪漫感的,只有心里的默默挂记才温暖可触。
4、朋友去过成都一次,已然10年,还记得自己住过的那家宾馆。再去成都,我还陪他一起去那家宾馆“故地重游”,条件一般,卫生做得也不尽完善,早餐也只能算是凑合。有什么好呢?朋友说,10年前,他来这里,开了房间,约摸一小时后,服务员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蛋糕说,某某先生,我们发现今天是您的生日,特意送一只蛋糕,祝您生日快乐。
5、朋友说,你知道当时我心里那个美呀!一只温暖的蛋糕,造就了“宾馆style”。而这样的格调,又并非机械的安排所能左右,全然在乎一颗温存细致的心在其中。
6、时代在进步,而一些东西却被我们远远丢弃在后面。譬如,今人常说“十二时辰”,至于是哪“十二时辰”,却很少有人能记得清楚。翻阅资料,一一把这些称呼写出来,心里却充满古朴的诗意: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7、雄鸡唱晓了,人们就知道是两点了;早晨肚子咕噜噜地响彻,人们就知道大概8点左右;夜色阑珊,人眼皮发涩,睡意会提醒你,到了“人定”,也就是22点以后了。古人对于时间的叫法,如此充满生活感和温热感。
8、作家于坚在一篇写老昆明的文字里深情回忆:旧日昆明的时间是多种多样的,还没有统一到格林威治的12个数字上来。鸡鸣是一种时间,鸣炮是一种时间,早晨街道上铺面下门板的声音是一种时间,黄昏卖纸烟的铺子掌灯是一种时间,小巷里樱花落下是一种时间,太阳照着刘家的房头草是一种时间,火车的汽笛声从南方的天空下传来是一种时间,倒垃圾的大爹摇响铃铛是一种时间,有人挑着山茶花来卖是一种时间,燕鸿居开始卖阳春米线是一种时间,有闲阶级看看手腕上的表,是一种只有一个枯燥的罗马数字、没有气味色彩光线变化的时间。
9、是的,这些时间和感觉如今依然杳杳。时间是个好矛盾的词,于坚所写的旧时感觉穿上了 *** 的棉麻外衣,切身舒适;而不是现在后工业时代的盔甲,坚固是坚固了,却越发地冷冰冰,没有血肉和温度可捉摸。
10、时光匆匆,愿一切关于它的回忆,是一块带着体温的老怀表,而不是表盘上冷冰冰的刻度。
四、时间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如果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间会停止吗
宇宙中的温度达到摄氏-273.15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零度。时间会停止吗?当活 *** 无限接近于0时,微粒实际上停止移动了吗,即所谓的零温度时间是否与温度有关?客观上,没有证据表明时间与温度有关。在这个假设中,只有热力学中的熵增加定律与时间有关。
许多科学家有不同的概念。当环境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时间不会停止。事实上,物体的温度不能达到绝对零度,而只能接近无穷大。绝对零并不意味着组成物质的粒子处于绝对静止状态!因为即使达到绝对零度也不意味着某处的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所以时间必须是静态的。时间和温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些都是实质 *** 的措施。绝对零表示物质的静态运动,相应的时间测量不包括物体。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和温度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大 *** 产生之前的状态。绝对时间和零温度之间有关系吗?客观地说,目前还没有证温度达到绝对零度的时候,分子的动能将彻底消失,这据表明有任何行动。如果它一直停止移动,物体的温度将达到绝对零度,即零度。戏开始了。
我不是说过时间和温度有关吗?我会告诉你的。但它会停止的。我们看到所谓的温度是理论推导和实验测试的结果,但在宇宙中并没有达到绝对零度。如果温度低于252.87`84511;,则氢将变成无色液体,即液态氢。什么?绝对零是什么意思-273.15`8451;?现在不仅仅是停止的时候。摄氏度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温度。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更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五、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更高什么时候温度更低
一天中,更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更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地球上一天之内、一年之内的冷暖变化,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无关,而与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有关。
正午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更大,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受到大气削弱最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最多。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更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最小,单位面积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12时太阳辐射最强。
但是,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多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地面温度继续增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将继续增高。
随着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在某一时刻,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地面温度将达到一天内的更大值。此时为午后13时左右。
接下来,地面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等到午后14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更大值。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时间的温度和宇宙的温度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