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西塞山怀古拼音版和西塞山怀古的拼音版文字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西塞山怀古拼音版注释
1、wángjùnlóu chuán xià yì zhōu,jīn líng wáng qìàn rán shōu。
2、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3、qiān xún tiě suǒ chén jiāng dǐ,yī piànxiángfān chū shí tóu。
4、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5、rén shì jǐ huí shāng wǎng shì,shān xíng yī jiù zhěn hán liú。
6、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7、jīn féng sì hǎi wéi jiā rì,gù lěi xiāo xiāo lú dí qiū。
8、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9、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10、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11、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12、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 *** 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13、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14、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15、“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二、西塞山怀古拼音版译文
1、西塞(xi sài)山怀古拼音版注音:
2、wáng jùn lóu chuán xià yì zhôu, jĩn líng wáng qìàn rán shôu。
3、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4、qiãn xún tiè suö chén jiãng dĩ, yĩ piàn xiáng fãn chũ shí tóu。
5、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6、rén shì jï huí shăng wăng shì, shăn xíng yi jiù zhèn hán liú。
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8、jin féng sì hăi wéi jiã rì, gù lèi xião xião lú dí qiũ。
9、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0、王浚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11、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12、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13、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14、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浚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 *** ,顺江而下, *** 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
15、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16、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 *** 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浚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 *** 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浚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17、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之一句诗写西晋 *** 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三、西塞山怀古全诗拼音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公元280年,晋朝的大将王濬率领船队从益州出发,顺江而下,一举攻破了东吴的防线。唐李白经过此处,有感于历史兴亡,写下了这首抚今思昔的怀古之作。
3、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概括了西晋暴兴亡的关键所在。王濬楼船东下以后,金陵的王气便黯然消逝了。
4、之一句点明了历史特点,第二句点明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千寻铁锁沉江底”,说明吴国的防御力量,主要是凭借长江天险,当时吴国在建业城外设置铁锥,暗置在江底,企图以此扎住长江巨龙。
5、但是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又用大火烧断了铁锁,使得“千寻铁锁沉江底”,西晋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吴主孙皓便只好“一片降幡史载孙皓剥 *** 做箭袋,纵暴奢侈,民怨沸腾。不仅一人独占,且将为“四海为家”所共占了。
6、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东吴灭亡的历史教训,主要在于发泄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于割据势力的憎恶,对于统一 *** 的渴望。
7、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怀古,从历史的影射中突出了主题。写得深沉蕴藉、凝重苍凉,便使读者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政事产生了深深的忧思。
8、从诗歌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李白以流畅自然的笔触,将历史事件、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刻而感人的意境。
9、诗中的用词精准而生动,既有气势磅礴的描绘,又有细腻入微的刻画,展现出李白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0、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西塞山怀古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很有特色。李白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西塞山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山形和江景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1、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李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也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OK,关于西塞山怀古拼音版和西塞山怀古的拼音版文字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