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盖弥彰的拼音,欲盖弥彰的意思和造句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5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欲盖弥彰的拼音,欲盖弥彰的意思和造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欲盖弥彰的弥彰是什么意思
  2. 欲盖弥彰拼音
  3. 欲盖弥彰造句
  4. 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
  5. “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

一、欲盖弥彰的弥彰是什么意思

1、【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近义词】此地无银,适得其反,欲盖而彰

3、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

4、想要掩盖坏事的 *** ,结果暴露得更加明显。

5、先秦·左丘明《左传·昭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章,同“彰”。)

6、春秋时,鲁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邾国大夫黑肱,背离邾国而投靠鲁国,他的封地滥(今山东滕州东南)随之而并入鲁国的版图。(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曲阜是当时的首都;邾国是与鲁国接壤的一个小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城东南。)

7、孔子所著的《春秋》,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记下了这段历史:“冬,黑肱以滥来奔。”《春秋》的文笔,过去一般文人都认为它是最简练的,叙事和评论、贬责和褒扬,措词用句,都很严谨而恰合分寸。《左传》阐述《春秋》说:黑肱并非高贵人物,按《春秋》的编写原则,本可不必记载,更不必写出名字。但是因为国土有变动,那就是重大的事件,不能不记上一笔了。(“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左传》还发表议论道:“这样看来,一个以封地 *** 的人,即使他不是大人物,也会因此而出名,而且会因此而使他的 *** 罪名永远无法掩盖,是故君子动则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个美名而无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恶名要想掩盖也掩盖不了),惩不义也。”

8、清代学者顾炎武对于上述《左传》的议论加以补充道:“或欲盖而名彰,如赵盾伪出奔,崔杼杀太史,将以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焉。”(参看“董狐之笔”。崔杼,齐国大夫,他 *** 了齐庄公,却叫负责记载历史的“太史”,把齐庄公之死写成是病死的。太史不同意,因此被崔杼处死了。但是继任的史官仍然只记“崔杼弑君”的事实。崔杼一连杀了三个史官,他的弑君之罪不但隐瞒不了,反而愈闹愈大,罪行愈显著了)顾炎武举了赵盾和崔杼杀害了国君而不承认的人为例,说是“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和上述“欲盖而名彰”意思一样。

9、《申鉴·时事》也有与此类似说法:“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彰”。

10、“欲盖而名彰”后来一般都作“欲盖弥彰”。弥,更加;彰,显著。企图掩盖事实 *** ,结果反而更加暴露得清楚。

二、欲盖弥彰拼音

1、作为 *** ,一定要保持对知识渴求的 *** ,热爱学习才能学有所成。遮”只有一个读音,即[zhē]1、基本意义:遮:它主要意识是指挡住,掩蔽,用某一种事物挡住另一种事物,但是遮字在广东方言(粤语)里,是伞、雨伞的意思。

2、纸包不住火,这事他欲盖弥彰,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遮:zhē。《说文解字》:“遮,遏也。从辵、庶声。”。屋下之光众盛广大充满是庶之范式。乍行乍止是辵之范式。辵、庶两范式叠加。屋下之光在而不见是遮之范式。

3、欲组词为: *** ,求知欲,食欲,畅所欲言,欲擒故纵,欲盖弥彰。随:随顺;欲:想要,希望。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用法上有所不同:欲盖弥彰的贬义比此地无银三百两更浓。

4、在法庭上经过对证,他的险恶用心一下子就暴露无遗了,人们这才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不打自招读音:[bùdǎzìzhāo]释义: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造句:他无意中说漏了嘴,这真是不打自招。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5、日军的残 *** 为,在他们的信中不打自招。这样做,无疑是不打自招,暴露了他自己的丑恶嘴脸。露出马脚读音:(lòuchūmǎjiǎo)释义: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 *** 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造句:你这么做会露出马脚,到时候就狠难自圆其说了。

6、他绝不会轻易地露出马脚,承认自己是一名伪善者。每次使我们露出马脚的都是他那心虚的眨眼。一些虚假数字将会露出马脚,我们最终会 *** 大白。说是 *** 交易所一项新的披露规则迫使他露出马脚。

三、欲盖弥彰造句

1、【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 *** ,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想隐藏坏事或过失的实情,但却更加暴露

2、造句1: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纸包不住火,这事他欲盖弥彰,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纸包不住火,与其等别人爆料,还不如在这种宣传期内,用自我爆料的方式抖出去。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纸包不住火,这事他欲盖弥彰,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纸包不住火,与其等别人爆料,还不如在这种宣传期内,用自我爆料的方式抖出去。纸里包不住火的句子

3、造句2:纸包不住火,这事他欲盖弥彰,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

4、造句3:从赵敏那欲盖弥彰的表情上,姑娘敏感地认为这个消息被基本证实。

欲盖弥彰的拼音,欲盖弥彰的意思和造句-第1张图片-

5、造句4:他图谋公司经营权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现在如此遮掩,岂非欲盖弥彰?

6、造句5:这样的小伎俩,谁也不会上当,结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7、造句6: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只能是欲盖弥彰。

8、造句7: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9、造句8:侵略者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护,结果是欲盖弥彰,反而露出了狐狸尾巴。

10、造句9:我们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做些欲盖弥彰的手脚。

11、造句10:从赵敏那欲盖弥彰的表情上,她敏感地意识到 *** 可能出事了。

12、造句11:我看他越是大声辩解,越显得心虚,真是欲盖弥彰。

13、造句12: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14、造句13:那个摊贩,在 *** 管理人员面前不停地辩解,结果欲盖弥彰,反而暴露出他 *** 的东西的确是假冒产品。

四、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

欲盖弥彰的意思是:想要掩盖事实的 *** ,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

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 

1、先秦·左丘明《左传·昭三十一年》:“欲盖而名章”。后演化为成语“欲盖弥彰”。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现十六年》:“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

掩耳盗铃、一叶障目、自欺欺人、欲盖弥彰、不打自招、此地无银三百两、掩人耳目、适得其反。

该成语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1、爱情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充满荆棘与坎坷,意外总是突如其来,让我们不及闪躲。也许这是一个 *** 横流的世界, *** 与寂寞随处可见,而我也不能要求你和我一样的忠诚,只是拿寂寞作为自己不爱的挡箭牌,是不是有点冠冕堂皇,有点欲盖弥彰?

2、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个小小的窟窿眼儿,反而欲盖弥彰一样。

3、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要遗忘,却欲盖弥彰;每个人,都有一段乡情,想要遗忘,却总是与岁月共峥嵘。乡情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也是一种深深的怀念。即便时光再怅惘,也隔不断思乡的情;即便流云再汹涌,也遮不断那心灵的归途。

4、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掩饰的:咳嗽,贫穷,还有爱。越想 *** ,越欲盖弥彰。

5、在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你想要隐瞒,却欲盖弥彰。

五、“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

1、1,欲盖弥彰的意思是想要掩盖坏事的 *** ,结果暴露得更加明显。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

2、2,欲盖弥彰拼音为yù gài mí zhāng,是紧缩式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感 *** 彩。

3、①这样的小伎俩,谁也不会上当,结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4、②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5、③我看他越是大声辩解,越显得心虚,真是欲盖弥彰。

6、④纸包不住火,这事他欲盖弥彰,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

7、⑤从赵敏那欲盖弥彰的表情上,姑娘敏感地认为这个消息被基本证实。

8、3,欲盖弥彰近义词:此地无银,适得其反,欲盖而彰,掩人耳目,此地无银三百两。反义词如相得益彰。

9、欲盖弥彰一词出自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此处章,同“彰”。成语典故如下:

10、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掌握着齐国的军政大权。后来他去吊唁齐国棠邑大夫棠公,迷恋上了棠公的妻子棠姜,便不顾众人劝阻,娶其为妻。齐庄公很 *** ,他明知棠姜已改嫁崔杼,仍和她私通。崔杼知道后,便借口有病不上朝。

11、庄公乘探视崔杼之机私会棠姜。崔杼便设计将他杀了,并立景公为齐国国君,自己当上了丞相。齐国负责撰写国史的人比较正直。他不顾崔杼多次暗示,以一个历史家的角度,据实记述,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这可是十恶不赦之罪,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12、崔杼一看,当然恼怒万分,心想你不笔下留情,我也不给你活路。于是,就杀了那个史官。可他不知道欲盖弥彰的意思,继任的史官同样如此,秉笔直书。崔杼又想,既然杀一个不能堵住你们的嘴,又何妨再杀一个,就不信你们不怕。

13、他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第三任史官仍坚持原则,崔杼也知道 *** 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就此作罢。所以后代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就用这句成语来形容崔杼想使自己的丑事得以掩盖,但实际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愚蠢做法。

文章分享结束,欲盖弥彰的拼音和欲盖弥彰的意思和造句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欲盖弥彰 造句 拼音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