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豕的拼音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豕怎么读,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豕的拼音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豕的拼音和意思
1、豕(拼音:shǐ)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猪,本义即猪。豕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55。以“豕”为意符的字,其义大多与猪有关,其字多为猪的名称。如:豚、豪、豢。
2、猪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3、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所驯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类型。
4、在医学界,植入 *** 细胞的猪的心脏瓣膜已经用于患者治疗,猪的韧带肌腱移植也已经成熟,因此它们被认为是现阶段异种 *** 的更佳选择对象。
5、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在白昼,在温暖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猪昼夜活动也因年龄及生产特 *** 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昼夜休息时间平均60%~70%, *** 70%,母猪80%~85%,肥猪为70%~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时左右休息最少。
6、猪有天赋拱土的遗传特 *** ,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 *** ,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 *** 的作用。尽管在现代猪舍内,猪还表现拱地觅食的特征。
7、喂食时每次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时将两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如果食槽易于接近的话,个别猪甚至钻进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猪拱地觅食一样,以吻突沿着食槽拱动,将食料搅弄出来,抛洒一地。
二、豕的部首
2.笔顺为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3.豕(拼音:shǐ)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它的古字形首像猪,本义是猪。
4.豕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为155。以“豕”为意符的字,其义大多与猪有关,其字多为猪的名称。例如:豚、豪、豢。
5.“豕”最初的意义就是指猪。成语有“狼奔豕突”。后来这一意义逐渐被“猪”取代,而“豕”本身已很少使用了。
6.造句:士兵们面露惊恐之色,豕突狼奔,丢盔卸甲,仿佛西凉铁骑整军偷营,河内军已经一败涂地了似的。
7.经过半小时多的豕突狼奔,鲇鱼体力消耗殆尽,大脑严重缺氧,再不露头自己都得一命呜呼。
8.两只白蚁追三个人,竟然也游刃有余,让几人豕突狼奔叫苦不迭。
9.龙马醒了,寂静的血戮林不再寂静,伴随着众多妖兽豕突狼奔的是龙马那得意而猖狂的嚎叫。
10.没有了来时的从容,罗修豕突狼奔的冲出无量洞,然后又飞也似的奔回了石宅。
12.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经常造成鲁鱼亥豕的讹误。
13.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伪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
14.古代文献学家烂芹清对古籍所出现鲁鱼亥豕的错误进行逐字校勘,目的无非在尽量恢复古书原貌。
15.现今媒体追求快速报导的结果,往往致使鲁鱼亥豕的错误层出不穷。这部书急著出版上市,校对的品质并不精审,鲁鱼亥豕的情况为数不少。
16.然而,赵亢赵夯无疑是恼火的,那支磨磨蹭蹭的队伍突然在宁古县集体上马,狼奔豕突起来,把监视护送的齐军远远地甩在后头。
三、左月右豕怎么读有拼音吗
1、(1)(会意。小篆作字形从彖省。彖( shǐ),猪。从手(又)持肉,用于祭祀。本义:小猪,猪)
2、鸡豚狗彘之畜。——《孟子·梁惠王上》
3、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5、(3)又如:豚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豚犬(猪与狗);豚鱼(豚和鱼。泛指无知的动物);豚犊(愚蠢如猪的小孩)
四、豕的拼音是什么
1、豕是一个古代的汉字,它的本义是“猪”。
2、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之中,它所描绘的是一个猪的侧面形象,头上有一对角,身体下方有4只脚。在古代,人们广泛地饲养猪,因此,豕字在汉语中经常出现。
3、在古代,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畜。它不仅提供了人们食物,而且其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业肥料。因此,豕字在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并且有着多种与猪相关的词语和成语。
4、首先,豕字可以作为猪的通称。例如,《诗经》中的“舍豕取豚”,意思就是舍弃大猪,只取小猪。其次,有许多与猪相关的成语,如“豕突狼奔”,形容人行动粗鲁,不受约束。
5、豕窜狼逋,形容仓皇逃窜;“豕腹庞然”,形容人身材矮胖,相貌丑陋。在这些成语中,豕字都是用来形容猪的形象。
6、除了在汉语中,“豕”字还在一些其它的文化 *** 现。
7、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中,“豕”是二十八宿之一,象征着水和农业。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中,豕也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动物。
8、在现代汉语中,“豕”字的使用已经不再像古代那么频繁,但是它仍然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被使用。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会使用“豕”字来表示一种动物或者 *** 。此外,在一些地名、人名中,也会使用“豕”字。
9、总的来说,豕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它与猪这种动物的形象密切相关。在古代汉语中,豕字的使用非常广泛,它不仅表示猪这种动物,还与许多其它的词语、文化现象相关联。
10、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豕”字的使用已经不如古代那么频繁,但是它仍然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被使用,并继续在汉语的发展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五、豕字怎么读
豕,念shǐ(声母sh,韵母i,三声)
豕,念sh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
释名:猪、豚、豭(公猪)、彘(母猪)。又如:豕心(豕贪食,用以比喻贪婪无厌之心);豕仙(战国时朔人献给燕昭王大豕,此豕年岁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称豕仙);豕牢(养猪的房舍);豕突(像野猪一样奔跑乱窜);豕首(猪头似的脸形)。
后因以“河豕”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因文字形近而造成的错误。
六、豕念什么
豕的笔顺是:一撇、二横、三撇、四捺。
豕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猪,本义即猪。以“豕”为意符的字,其义大多与猪有关,如:豚、豪、豢。
1、在中国古代,猪是主要的家畜之一,人们用它来获取肉食和肥料。豕作为猪的象形字,体现了猪的形象特征,同时也象征着勤劳和富饶。
2、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桥头的石碑上刻着“豕突狼奔”四个字,寓意着猪和狼的奔跑。这座石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青铜器,上面雕刻着一头栩栩如生的野猪,这是豕字的古老写法。这件青铜器的发现,为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4、在农村的集市上,我经常看到农民们用马车或摩托车拖着一头头猪前往市场。这些猪都是豕的子孙,它们为农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的食材。
5、在古代文学中,猪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形容懒惰、贪婪等负面品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猪也逐渐摆脱了这些负面形象,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动物之一。豕作为猪的象形字,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6、在古代的农村,猪是重要的家畜之一。农民们养猪不仅为了获取肉食,也为了获取肥料。猪在农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家庭的一份子,也是财富的象征。在汉字中,“豕”作为猪的象形字,形象地表现了猪的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猪的重视和喜爱。
7、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中,豕字作为猪的象形,猪常常作为吉祥的象征出现。比如,在剪纸、年画等作品中,猪的形象往往与丰收、富足、幸福等寓意相联系。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