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曝光时间怎么算这个问题,曝光时间是哪个参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长曝光照片的曝光时间怎么计算
1、计算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间隔。
2、曝光时间主要是指底片的感光时间,曝光时间越长底片上生成的相片越亮,相反越暗。在外界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一般要求延长曝光时间(比如说夜景)。
3、快门速度越快越可以抓取运动的物体,使其清晰成像。当快门速度低于60分之一秒的时候就更好要使用三角架了,不然的话成像很难清晰。
4、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 *** 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 *** O(感光度)。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 *** O决定 *** OCCD/CMOS的感光速度。
5、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感光度( *** 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 *** 可能会糊,提高 *** O后 *** 质量也会下降。
6、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 *** 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曝光时间
二、X射线曝光时间计算
答;从射线衰减方程出发,推导了曝光曲线计算 *** ,并与曲线拟合 *** 得到的公式进行比较,两者结果相近。再用一台在役X射线探伤仪曝光曲线与计算法所得结果比较,误差较小,印证了该计算 *** 的可行 *** 。在此基础上,给出现场射线探伤工件厚度变化时曝光量的估算 *** 。曝光曲线计算法大大减少了常规 *** 曝光量曲线的工作量,并对现场射线探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曝光量是射线探伤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在现场探伤中常根据经验或用曝光曲线确定。经验确定时对探伤人员素质要求高,误差也较大。 *** 时固定一些探伤条件,用具体的一台射线探伤仪对阶梯试块进行透照,首先固定曝光量,即固定管电流(mA)×透照时间(min或s),管电压由低到高供你参考
三、怎样调相机的曝光时间
如何计算光圈值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量的比例?
EV是英语Expos *** e Values的缩写,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个量,其最初定义为:当感光度为 *** O 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1秒时,曝光量定义为0,曝光量减少一档(快门时间减少一半或者光圈缩小一档),EV值增加1。
常见曝光组合所对应的EV值如下表(感光度为 *** O 100):
(横:光圈F值竖:快门时间白 *** 域:EV值)
EV值所反映的实际是被摄物体的亮度,例如,当测光表测得被摄体亮度为EV 10时,如果设定感光度为 *** O100,光圈系数为F4,则需要曝光1/60秒才能曝光正确,如果光圈缩小一档为F5.6,要保证曝光正常需要将曝光时间延长到1/30秒。
快门是控制CCD曝光时间的装置,就是控制镜头的通光时间而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和控制景深的大小,还可以调节分辨率。它们的作用犹如两道 *** 光线通过的“光闸”快门时控制光线在感光元件上的感光时间,光圈是控制光线到达感光元件上的数量。快门与光圈恰当地配合,即可得到所需的曝光量,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摄影是指透过镜头的光(影像)投射到胶片的过程。按照中国汉字字义的解释,摄-捕捉也影-形象也。通过镜头捕捉形象,照片是最后的结果。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使影像的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必须准确控制透过镜头的光量。光量控制是通过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及胶片感光度来决定的。这个光量(也称 *** 量)就是正确曝光量。
被慑体的亮度随环境、天气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为了获得正确曝光。必须随时调节光量,即配合胶片的感光度测出被摄体的亮度来决定相机光圈的大小和快门速度的快慢。
被摄体亮度的测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测光表测定,这是一种单独 *** 的测光仪器。而我们现在讲的佳能EOS系列相机是用一种装置在相机内的测光 *** 将相机取景器内的被慑体亮度测出来的,配合由DX编码读取的感光度,自动调整设定正确曝光所需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这种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有许多不同的组合。
光圈与快门速度是一常数关系,以正常曝光来说,光圈越小快门速度越慢;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不论多少种组合,常数关系不变。若光圈与快门速度产生错位配合,则会造成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以致拍摄失败。可以用一只水桶装满水的过程来解释光圈与快门速度的关系,即一水桶是正常曝光的光量,水龙头开关是光圈,装满一桶水的时间是快门速度。当我们打开水龙头装满一桶水时(正常曝光)我们可以选择把水龙头开关(光圈)加大,加快装满水桶的时间(快门速度也可以把水龙头开关(光圈)缩小,延缓装满水桶的时间(快门速度)这完全以你的拍摄意图而定。
既然正常曝光的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不只一种,那么光圈和快门速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举例说:某一被摄体的正常曝光组合是光圈F8,快门速度为1/125秒;若改用光圈F5.6,则快门速度为 1/ *** 秒这也是它的正常曝光组合之一。其理由是光圈开大一级,快门速度增快1级,结果曝光量依旧没有改变。
正确曝光是由胶片的特 *** 所决定的。胶片对明暗阶调的再现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曝光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影像就不能正常地表现出来。光量过多,我们称之为曝光量过度,影像就会变亮而淡化;而光量太少则造成曝光不足,画面整体变暗,部分影像丢失细节,若严重曝光不足,甚至拍了些什么都看不出来。
为了尽可能把景物的明暗层次收容到这个范围之内,佳能EOS系列相机的测光 *** 以景物亮度的中间值门18%的中 *** 灰亮度为基准,调整摄影时的曝光量。
胶片的宽容度,即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允许范围,通常有5级的明暗差,随胶片种类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彩色正片(反转片)最小,彩色负片次之,黑白负片更大。彩色正片(反转片)拍摄后其影像就是最后的结果,没有后期 *** 时的调整余地,所以曝光量稍过度或不足,都会改变影调和色彩饱和度。彩色负片因宽容度比较大,在 *** 照片时就有进一步调整照片效果的可能(但彩色相纸也有一定的宽容度,并非能无限调整人而黑白负片的宽容度很大,黑白相纸的宽容度也很大,所以调整的余地也很大。为了提高自己对摄影曝光量的控制能力,初学者应该多拍一些彩色反转片,经过严格的曝光控制和认真的经验积累会使你拍摄各种胶片都能得心应手。因为无论何种胶片,正确的曝光都是拍出优秀照片的技术前提。不要指望胶片宽容度能为你的错误曝光做出补偿,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在正确曝光的基础上,才能把你对光的感受表达出来,使你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前者是客观,后者是主观。主观受客观的 *** ,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摄影创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要单纯考虑对被摄主体的正确曝光问题,应综合考虑在胶片的再现能力范围内,如何把被摄主体和有关景物的整体光效特色(特别是明暗比)表现出来,一幅好的作品不仅仅是正确曝光的结果,而是对曝光进行选择 *** 控制的结果。
DC中的程序优先实质上就是EV值优先,可惜就是DC上不直接显示出EV值,总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A表示是光圈,S表示的是快门速度。相机拍照时这两项EV值的和即为曝光量。每天早晚和中午、夏季和冬季、雪景和普通景物这些之间要适当变化EV值,一般加减1EV值。
每一张照片都有它正确的摄影曝光值,即为达到照片预期效果的曝光值。
这里所说的“准确”曝光值是指测光表归零时对中灰卡(18%)读出的曝光值。
有种说法认为,黑白摄影时的曝光 *** 是:对暗部曝光,冲洗时调整亮部。彩色和数码摄影的曝光 *** 是:对中间色调曝光,检查重要高光部分不过度。
中间色调是指在同样光线条件下测光表读数与18%中灰度卡一样的色调。
根据上述,取得准确曝光照片的 *** 作步骤可列如下:
3.争取重要高光部分不曝光过度。
要应用上述步骤,首先要熟悉中间色调,要一眼就能看出拍摄景物中的中间色调。
练习判断中间色调可以用不同色调的测光结果与中灰卡的测光结果比较。经常练习可很快熟悉中间色调。
应用上述步骤,一般要用点测光 *** 。
在时间不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对重要部分测光的 *** :
1.如需保证重要高光部分细节,对重要高光部分测光,取测光表+2时的曝光值为正确曝光值。
2.如需保证重要暗部细节,对重要暗部测光,取测光表-2时的曝光值为正确曝光值。
3.拍人像时,以中间人脸色调为正确曝光值。(一般,黄种人中的黑肤色是人脸的中间色调)
4.如无上述要求,可选景物中的中间色调测光。
本数据转载自胡中为的《美妙天象——日全食》
注:ND是中 *** 减光片,其前面的数字是减光“密度”。
这里引述一个日食摄影感光指导。计算感光时间的公式为t(秒钟)=N^2/(I×2^Q),其中,N是光圈数(即照相机物镜的焦比,N=焦距/通光口径),I是底片感光度( *** O数),Q是亮度指数。
该表的使用 *** 是:先选定左上的底片感光度 *** O(值);在该行之右选定光圈数;在此光圈数一列往下部,查出表下部左侧拍摄对象那行,列与行的相交格给出感光时间。例如,选定 *** O100和光圈数11,拍摄对象日珥应当用感光时间1/500秒。或者用公式计算,t=N^2/(I×2^Q)=11^2/(100×2^9)≈1/423秒。
原文见
计算感光时间的公式为t(秒钟)=N^2/(I×2^Q),其中,N是光圈数(即照相机物镜的焦比,N=焦距/通光口径),I是底片感光度( *** O数),Q是亮度指数。
这个公式适用于胶片机还是数码单反?好像同样的 *** O,胶片机和数码单反的感光也有一定差距?
四、无损检测X射线曝光时间计算
曝光时间要根据机器的曝光曲线来定的,曝光曲线与实际的 *** 作有一点误差,如果要算时间,就必须知道机器的射线强度,然后根据曝光因子算。
因为X射线曝光时间影响因素比较多,一般不能通过公式直接计算,每个机器放射源不同,因为除检测对象的因素影响以外,还包括射线机本身的因素,如:机器的型号,厂家品牌、散热能力,射线机持续运行时间和稳定 *** 能等。
所以X射线要确定曝光时间,需要做比对试验,也就是常说的曝光曲线,不同的射线机、针对不同材料、曝光方式, *** 出整套的曝光曲线,以便在后续 *** 作中作为参考。
当然,有经验的RT检测人员根据经验能够大致估算出曝光的时间,但也不是100%的准确,有时也要通过估算试片后,确定准确时间,所以可靠的 *** 还是 *** 曝光曲线才能知道曝光时间。
1.在不影响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和病人所受的放射量尽可能保持更低量,可通过缩短照射时间、增加距离和利用辐射 *** 来实现[13]。
2.剂量 *** :被照射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剂量检测。计量仪可精确显示工作人员接触的放射量,并每月检查计量仪记录值,特别应注意没有绝对安全的照射剂量。
3.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仅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是发达国家300多倍。在临床中能不使用电离辐射就尽量不使用。尽可能运用其他无害手段进行诊断。
4.我国 *** 2002年1月 3日发布的《国家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用放射射线)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 *** 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临近照野的敏感 *** 和组织应当进行 *** 防护。
对孕妇和儿童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告知对健康的影响。对于术中需进行C型臂检查以及床旁照射的手术,工作人员应穿铅衣、戴铅皮手套、佩戴护目镜和含铅围脖。
5.尽量缩短X线的曝光时间。接触光束时间越长,接受放射的剂量就越大。要求X线工作人员技术熟练,避免重复 *** 照射,尽量减少接触时间。
6.在放射源和工作人员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 *** 材料,从而减弱或消除射线对 *** 的危害。 *** 防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高能量射线来说防护 *** 作用较少,如铅围裙只能在放射诊断时使用,对高能量防护作用较弱。
随着人们X线生物学效应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新型X线设备中大量使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这些设备的射线防护功能日益完善。
当今临床放射学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发展,足以说明其功大于过。只要我们合理利用,X线永远是人类健康的朋友。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医院与患者双方都能够遵照国家规定,对X光谨慎利用,安全防护。不能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埋下未来疾病的 *** *** 。
五、关于物理问题,什么叫曝光时间会做的进来解一下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 *** 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 *** 曝光时间,单位是秒)。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秒。以E *** 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在这道题中,曝光时间即是石子在拍摄中运动的时间;石子运动的路程即是实际长度;所以石子的运动速度为
路程/时间==4.0cm/0.02s=200cm/s=0.2m/s;
又因为物体 *** 下落速度=重力加速度(g=10m/s)*时间(t);
所以0.2m/s=10m/s* t;t=0.2s,加速时间为0.2s.
石子闯入镜头时大约已经在空中运动了0.2s
六、B门的时候如何计算曝光时间
1、B门一般是在比较特殊的环境下使用的。
2、比如在全黑的情况下,使用频闪灯来照明,捕捉被照明的瞬间(像飞出的 *** 、水滴、玻璃杯打破的瞬间等等)。这种情况下曝光时间长短并不重要,关键是闪光灯的同步触发,用光圈来控制曝光量。
3、星空摄影也使用B门,一般拍摄星迹图时会用到长时间曝光。对数码相机而言,长时间曝光噪点会比较多,通常会拍多张照片叠加。曝光时间根据你想获取的星迹拖尾长度而定,基本上每4分钟1度。
4、显微摄影中,荧光摄影也会用到B门,也是在全黑的环境中,对使用荧光试剂对 *** 体染色后再使用B门曝光,曝光时长根据你使用的荧光剂和 *** 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需要曝光几个小时。
5、传统的测度表测光对这些情况没有作用,因为在这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会发生“互易率失效”的情况。
6、没办法,也不需要去“客观地”计算需要曝光多长时间,因为长时间曝光是互易率失效的。无论CCD、CMOS或者胶片,都存在一定的惰 *** ,当环境光照足够低的时候,即便长时间曝光也无法感光。因此,不存在光圈加一档,快门减一档之说。
7、比如你曝光高速的瞬间,B门打开1分钟,或者打开10分钟,或者1个小时,是没有区别的。当然,数码相机尽可能时间短一点好,时间长了会有热噪。胶片相机没有任何差别。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