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拼音版(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朗诵) - 万象 -

一枝一叶总关情拼音版(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朗诵)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3

大家好,关于一枝一叶总关情拼音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朗诵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全诗
  2. 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整首诗是什么
  3.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上一句是什么
  4.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全诗是什么
  5. 竹石 古诗带拼音
  6. 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关情是什么意思
  7. 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一枝一叶总关情怎么读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全诗

1、原文: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译文: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出处: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5、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6、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7、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8、“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9、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 *** 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二、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整首诗是什么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 *** 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枝一叶总关情”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著名诗句,一直为后世所引用,借以表达对人民群众的关切之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是指郑板桥题为《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全诗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的意思是:在县衙的屋子里躺着,忽听风雨中竹子的萧萧声,以为是民间百姓受苦和病痛的 *** 声。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州县官吏,百姓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怀。

关于全诗的原文及其解释、译文、赏析等内容,请见下文。

郑板桥题为《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全诗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拼音版(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朗诵)-第1张图片-

1.潍县署中:潍县衙门中。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郑板桥时任山东潍县知县。

2.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3.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御史中丞,故称“中丞”。作者将此画与诗赠送给他。

4.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5.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在县衙的屋子里躺着,忽听风雨中竹子的萧萧声,以为是民间百姓受苦和病痛的 *** 声。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州县官吏,百姓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怀。

这是郑板桥于1746至1747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诗。之一、二两句借物寓意。诗人听见竹子被风吹出萧萧声时,不禁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 *** 之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却心系百姓的情怀。第三、四两句畅述胸怀,写自己官位虽微,但担当着为民解忧的责任。“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照应了题画内容,又形象地表达了官民亲密的关系,表达对老百姓的深切关爱和同情。

郑板桥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与民间疾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这首诗因其贴近民众与深深的爱民之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坊知县,后因帮助农民胜讼以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寄居扬州。任职前后均以卖画为生,擅长画兰、竹,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诗钞》《词钞》《家书》等,有《板桥全集》。

四、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全诗是什么

1、——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3、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

4、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

5、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

6、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

7、第四句,“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五、竹石 古诗带拼音

1、zuò zhě:zhèng xiè(qīng dài)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rèn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6、注意:“不”一般念第四声(去声),但“不”字在第四声的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因此,此诗之一句中的“不”念第二声,即:不放 bú fàng。

7、咬住(抓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 *** 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8、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和翻版。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 *** 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 *** ,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吗?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乱崖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9、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10、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下层民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着浓重的兴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

六、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关情是什么意思

1、语出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全诗原文如下:

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白话文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5、诗中首先描写 *** 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6、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 *** 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7、《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8、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 *** 也就不言而喻了。

9、第二句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10、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 *** 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 *** 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七、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一枝一叶总关情怎么读

1、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一枝一叶总关情怎么读?

2、拼音:yī zhī yī yè zǒng guān qíng,简拼:yzyyzgq

3、成语解释:关情:关心,动情。对一枝一叶都细心关注。比喻对人民的疾苦细致入微的关怀。

4、成语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于本次一枝一叶总关情拼音版和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朗诵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一叶 关情 古诗 朗诵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