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安史之乱爆发时间,以及什么叫安史之乱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安史之乱爆发在哪一年
1、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 *** 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2、唐朝初年,为巩固 *** 集权,保卫边疆,实行府兵制。府兵一般征自“高赀多丁”之家,分给其土地,定期卫戍京师或守御边疆。在内地或边境重镇设置大都督,统兵驻守。后来,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农民失掉土地逃亡,兵源发生了问题;加上征战频繁,府兵不能按时轮换,长期服孔,家中不能免去征徭,因此大批逃亡。在这种情况下,唐朝 *** 者 *** 改为“募兵制”,召募兵士宿卫,在边将统率下从事屯垦。在边境统兵的将官称为“节度使”。
3、“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因统兵作战的需要,兼管地方行政和财政。节度使权力无限扩大,“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成为大军阀。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已有10个,他们各掌握一州或几州的军、政、财权,使 *** *** 越来越无力控制。
4、以唐玄宗为首的贵族官僚,营私舞弊,不问政事,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 *** 逸生活,把朝廷外事推给权相李林甫、杨国忠去应付,内事交付宦官高力士。李林甫专权自恣,排斥异己。杨国忠到处搜刮,广受贿赂。 *** 集团的 *** ,给安史叛乱造成可乘之机。
5、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锦州市附近)人,他为人狡诈,善逢迎,因请求做杨贵妃养子,很得玄宗的欢心,并取得信任,官运亨通,是势力更大的军阀。他看到唐玄宗荒 *** 昏乱,内地防卫力量薄弱,“取而代之”的野心膨胀起来。在表面上,他经常到首都长安,装得对朝廷极其恭顺,骗得唐玄宗的宠信,而在背后却暗自在河北老巢积蓄力量。在范阳城北建筑雄武城,广招兵马;又利用 *** ,大搞 *** 活动。经过10年左右的准备,于755年11月,安禄山串通部将史思明,以 *** 杨国忠为名率15万兵南下反唐。“安史之乱”爆发。
二、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影响
1、安史之乱时间: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
2、经过: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 *** 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3、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 *** 阶级和人民的矛盾, *** 者内部的矛盾以及 *** 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4、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 *** 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5、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 *** 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 *** 和 *** 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6、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7、西域得失: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8、 *** 复兴: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施行道举,兴建皇家道观楼观。
三、列举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原因和影响
1、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 *** 阶级和人民的矛盾, *** 者内部的矛盾, *** 以及 *** 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 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 *** 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奸臣当道,加深了 *** 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 *** 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
4、 *** 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 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 *** *** 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1、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2、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 *** 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3、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 *** 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 *** 和 *** 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 *** 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 *** 。
4、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安禄山趁着唐朝 *** 的时候联合了多个民族组成了15万官兵,以“忧国之危”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没用几天便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郡县。
唐玄宗派兵前往洛阳防守,虽然使得安禄山找到了阻碍,但是由于宰相杨国忠的 *** ,安禄山最终攻入了洛阳。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了马嵬坡,由于将士饥饿,兵力十分衰弱,导致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长安、洛阳被安禄山占领,到达了安史之乱的更高峰。
756年六月,安禄山的部将崔乾在灵宝打败了唐的兵队,夺取了潼关。肃宗即位:唐玄宗登基,这个阶段里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被击败。
5、安禄山被杀:安禄 *** 来就患有眼疾,自从起兵之后,他的视力越来越差,直至失明, *** 格变得十分的暴躁。757年正月5日,安禄山躺在床上睡觉时被李猪儿杀害。
6、史思明复叛:史思明上书投降令唐肃宗很开心,封他为归义王,不料史思明得知唐朝要消灭他,开始复叛。
7、平定乱世:上元二年,叛军起了内讧,史思明被杀害, *** 内部缺少了主心骨,屡屡被唐朝击败。宝应二年,史朝义无路可走,在林子里 *** ,安史之乱结束。
四、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公元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 *** 权的内战, *** 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达十五万人。而 *** 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 *** *** 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五、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什么
1、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2、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 *** 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4、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 *** ,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5、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关于安史之乱爆发时间和什么叫安史之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