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积存时间的生活的问题,以及和积存时间的生活pdf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积存时间的生活》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1、《积存时间的生活》是一本由津端修一/津端英子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29,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积存时间的生活》读后感(一):可以慢慢看~
3、看过纪录片《人生果实》后对津端夫妇的生活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终于找到了相似且美好的榜样,内心有一些小激动。终于买齐了三本他们现售的书,细细地品味着,慢慢看。
4、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与纪录片一致,只是扩展开来,更为详实且有趣。书是录音整理的随笔,内容相对松散,靠编辑的选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侧写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有些地方很有意思,比如表面上看起来英子的很多思想都较为传统,但实际上并没有所谓夫唱妇随、男尊女卑的 *** 别差异,英子和修一更像是一个共同体里面两块紧紧咬合在一起的齿轮,各自转动,却又完美的契合对方的步调,缺一不可。
5、最近兴起了精致生活的风潮,很多海外这类的书、慕客被引进,有些杂乱,而且很多日本的这类书籍道理和鸡汤比重过多,看起来很无趣。这本书倒不是,即便你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也可以当做生活小智慧或者食谱来看,内容很充实。
6、书的头尾,编者在不断传达着,书是面对养老群体的,这点看法我倒是不太认同,上年纪的 *** 多是很顽固的,坚守着自己数十年的生活方式,听不得其他声音,反而是年轻人,更适合看看这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书,体会一下脱离现在常识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虽然我们没有钱、没有菜园和树林,但每个人都有时间,都可以积存自己的时间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果实。
7、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可以慢慢看,慢慢改变~
8、《积存时间的生活》读后感(二):为什么《人生果实》里的晚年生活如此优雅?
9、十年前,我参加书友会时,被地方电视台记者采访。当时,场地里摆了几张沙发和两张长方形木桌,十二三位书友,有的坐在沙发上交谈,有的站在桌旁翻阅,显得很是零散。记者高举双手,拍了几下说:”请大家配合采访,围站在一张桌旁。“于是书友会的全景,变成书友会的一角,展现在镜头下,显得异常热闹完满。
10、自那之后,我每每看到媒体报道,都会自问“是那样吗?”。就像《人生果实》的弹幕中,有人说好想有位修一爷爷时,我留意到修一坐在饭桌前,说自己不用金属勺用木勺,英子立马把木勺放在修一的碗里,修一说要吃海苔时,英子赶紧去烤,并切成一口吃下的大小。当时,我就想:这老头真是大男子主义。在英子和修一聊未来时,英子想的更多是给后代留下什么,比如肥沃的土壤,而修一想的是:别想太多,想了也白想,未来是什么样,现在怎么可能知道。那一刻,我觉得英子比修一更有爱心。
11、英子和修一真的像纪录片展现的那样,两个慈祥万能的人,有大把钱,过着悠哉的田间生活吗?我带着自己看片时的小小敏感,掀开了《积存时间的生活》。
12、两位老人一直过着没有存款、没有股票、没有保险的日子,这在常人看来一点也不风光。但却拥有帆船,吃着有机菜和有机水果,穿订制的衣服和鞋子,婚后十年才凑齐全屋家具,但每件都是可以传承给后代的优质木家具。修一有一件羊毛毛衣穿了50年,依旧保暖。虽然破了好多洞,但英子用刺子绣修补后,友人见了都说时髦。
13、我也曾在厕所的门上,贴上“记得随手关灯”的字条,可每次问:“为什么又没关灯?不是有字条提醒吗?”对方总会说:“没看见啊~”可见修一,是位很有自知的爷爷,有自知,才有改变。
14、读到这些时,我的好友正天天和我抱怨:”孩子都是我在照顾,我还为他着想,做了很多。可他却说我给他太大压力,想换种相处模式。要是一般人肯定会感谢我,他怎么这样没有良心,明摆着要和我分手。“我只能感概:若是女的有了英子的奉献和宽容,男的有修一的自知和感恩,就不会闹了。
15、以上的这些,都是节选自书里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重要的法则》。在我看来,这部分揭示了优雅生活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部分:相处之道,包含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土壤、蔬菜、昆虫)——谦逊,接受,顺应,空间。
16、书的前三部分:《耕土》、《简单更好》、《所有生活来自于厨房》同样精彩,只是同样作为一个崇尚自然,热爱耕作和厨房的人,对这三部分,有的更多是共鸣,而第四部分是受教。
17、当英子乐呵呵的拿着奖励金做着厨余堆肥时,我在用老爸老妈留下的柚子皮和苹果皮堆肥,并用种出的有水果味的菜,作为父母垃圾分类的奖励。虽然没人给我奖励金,可是当老妈看到老爸乱丢蔬菜渣时说:“你怎么可以乱丢,这样花盆里的菜就没肥料了。”我就美滋滋的(?????????)
18、我在家人得病,住进风湿免疫科时,接触了不少红斑狼疮、硬皮症和肌无力患者,这些病在当下都是无法治愈的,也查了不少国外的资料,得知这些病和化工用品(化妆品、 *** 、化肥等的使用有关,参见《后毒物时代》),因此开启了我取回自家庭院的有机菜种植之路。虽然我身处广东,没有生活在 *** 带上,可是我英子、修一一样有着危机感,也在向两位老人学习,如何思考眼前的未来,积极的生活。
19、《积存时间的生活》读后感(三):这就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
20、虽然还只是中年,但也常常考虑晚年的生活。
21、家族谈不上有长寿基因,除了曾外祖母活到了93岁,其他的长辈不过是70-80岁之间。 *** 去年故去时是71周岁。做个减法算术题,才意识到,如果我只有 *** 的生命时限,距离我离开这个世界也只剩下28年了。
22、这么一算,晚年生活需要提前安排了。毕竟,年纪越大、反应越慢。用40岁的思想来安排70岁的生活,应该算是很爱惜自己吧。
23、也许是在城市住太久,又也许城市对于丁克中年人没有什么吸引力了。总之,我很想离开城市,到一个有泉水潺潺的地方生活。
24、这本书完全符合我对晚年生活的设想。老了,就不需要被人知道、也不希望被人知道。和伴侣一起“积存时间的生活”。
25、《积存时间的生活》读后感(四):怯懦、顺应、接受
26、我是先看了纪录片《人生果实》后,找书来看的。个人感觉,书中的两位老人更真实,也更深刻。
27、纪录片《人生果实》给出的 *** 是:积累时间,不紧不慢。一点一滴,孜孜不倦。
28、看完《积存时间的生活》, *** 不同了。
29、虽然没有空气人无法生存,可如果听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此没有存在感的比喻我想不少女 *** 并不会觉得开心。英子女士确实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像空气一样,修一先生没有为她做任何改变。
30、修一先生的月薪只有四万日元,却买了七十万日元的帆船,因为帆船一直是他的兴趣。他会毫无缘由的一周不去上班,会突然辞掉工作,会在六十多岁选择当 *** 职业者。而这一切,英子女士都默默接受。
31、买帆船花钱,养帆船更花钱。为了维持修一先生的兴趣,英子女士会把从娘家带来的衣服首饰送到当铺。还不够,她当掉了娘家给她买的多份保险。这些,修一先生都不知情。为了帮修一先生调养身体,手头再不宽裕,她都会到当地高档百货商店购买食材。
32、从田间小墅的布局设计就能看出夫妻二人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在木屋外面,有桅杆,到了重要节日,桅杆会升起一面面旗帜,就像在帆船上一样。木屋内外,都挂着舵。而屋里的厨房小得可怜,从没有过热水。换气扇太小,每次做饭都得把窗打开。每到冬天,英子女士做饭洗碗都有些煎熬。
33、修一先生非常大男子主义,英子女士非常传统,两人的行事作风拿到当下估计都会被喷得体无完肤。在纪录片中,大男子主义被削弱成了随 *** 而为,一辈子为家庭劳作的英子女士被塑造成了贤惠、善解人意的完美妻子,却忽略了两人形成这一相处模式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34、《积存时间的生活》补完了这一点。
35、我没办法赞同英子女士一心一意奉献的做法,但同样没办法苛责英子女士没有现代女 *** 的 *** 精神。先不论她的成长年代。英子女士从小 *** 格非常内 *** ,上课从不敢回答问题,总会受到老师的体罚。在学校,她会因为精神紧张躲进厕所。厕所太脏,她又受不了。能逃回家看佣人种地,对她来说是更好的一天。英子女士曾做过几份工作,当过美 *** 官家的佣人、做过打字员。都没干下去。她发现自己除了结婚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与其出去工作,不如找一个人养活自己,她只要做好家里的工作就行了。
36、然后,英子女士遇到了修一先生。
37、如果英子女士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做career wo *** n,她会幸福吗?
38、修一先生更是如此。他一向由着自己的 *** 子来,从不用金属勺;早饭没有海苔,不动筷子。坐着等英子女士把海苔热好、切好,洒在饭上,才开始吃饭。如果这种事不是发生在两位老人身上,估计都是掀桌吵架的 *** 。
39、修一先生常年记日记。日记本上只记录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一律删掉。在遍地都是成 *** 、媒体以煽动焦虑为己任的当下,不从失败中吸引经验、不踏出自己的舒适区,简直是大逆不道。只会用快乐 *** 自己,怎么可能会成长?
40、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大人,只有长皱了的小孩。
41、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都没有长皱。两人的价值观从不曾因外界的冲击而发生变化。
42、看英子女士谈话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她总把小时候娘家怎么样、娘家怎么教育我的挂在嘴边,她确实完全按照父母的期待处事。比如, *** 曾告诉她“钱会扰乱人的心情,手上没钱更好。”英子女士就一直觉得钱是脏东西,就算婚后再穷困,也能熬过来。再比如,娘家教育她““给男人穿一流的衣服,吃一流的东西,品格就会出来”,英子女士会为修一先生定做手工西服,买高档皮鞋和手表,而自己从不擦保养品。
43、看到不少人说夫妻两人的故事是老年版真实版的《小森林》,但我个人认为和《小森林》有点差别。《小森林》毕竟讲的还是年轻人的故事,就算再平和还是体现了年轻人的不服输、不接受。主角市子认为,人生是螺旋。每次尝试,螺旋都在不断扩大,所以,还要再努力一把。种地带给市子的感受是土地会惩罚懒惰的人。不能有一丝懈怠,才会有收获。
44、而津端夫妇,对于一切,全然接受。到九十多岁了,二人没有保险,没有股票,没有存款。如果生了病,会非常吃紧。一般老人住的家,都是搞成平稳的无障碍通道。可修一先生却刻意保留了家里上上下下的台阶,为的是在生活中保持紧张,多多锻炼身体,不生病。
45、这种坦然接受束缚的心态,在看到英子女士的冷冻食谱后,我才突然明白。《积存时间的生活》这本书我看得有些别扭,因为展现出来的生活形态和纪录片中有出入,让我在不断调整脑海中两位老人的形象。
46、直到看到《英子式蔬菜冷冻活用法》那一篇,才明白这种不适感来自何处。两人食量都不大,吃不完的食材只能先冷冻起来待日后再用。因此,津端家有四个冰箱。马铃薯要切成丝后油炸,才能冷冻。甘薯切成片油炸,苹果切成圆片在太阳下暴晒,西葫芦切成薄片在太阳下暴晒再冷冻。
47、怯懦、顺应、接受,颇有点尽人事听天命的味道。
48、纪录片为了保持乐观平和的氛围,删掉了许多内容,刻意营造出一种禅意。
49、但两位老人,都是真实的活在世间。他们的怯和怕,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看纪录片 *** 人和导演的访谈,因为拍了太多关于孤独死的新闻,他们想给世人展示老年生活阳光的一面。
50、我认为,与其效仿两位老人的生活方式,不如追寻类似类似两位老人的内心状态。如果能不媚世,按自己的心意活着,坦然接受选择而带来的一切后果,哪里都可以是桃源。
51、英子女士从小就向往田园生活,修一先生的建筑主张以人为主、尊重自然。两人不谋而合。
52、只为别人而活的英子女士,遇到了只为自己而活的修一先生。对两人来说,都是完美的邂逅。
53、两人生活虽然拮据,修一先生曾在六十六岁、六十八岁和八十八岁开帆船去大溪地。修一先生务农时带的帽子是从大溪地带回来的纪念品。
54、(个人微信号光影与文字的交错抽风式更新欢迎来玩~)
55、《积存时间的生活》读后感(五):思考怎样去度过一个“越老越美丽的人生”
56、怀着满满的感激之心,读完了这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因为纪录片《人生的果实》与这本书结缘,而得以和津端老爷爷老奶奶更加亲近,心灵仿佛得到了洗礼、净化,愈加纯净。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的样子,感受到自己有时的 *** 之过急而忽略了很多生活的美好。稍微慢下来,慢下来~~嗯,生活就是要找到自己可以好好享受的节奏去做你喜欢的事呢!重要的是心,心是在受着焦虑与煎熬呢,还是拥有着丰盛与安宁呢?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心境上常阴晴不定的人,有时消沉到犹如世界末日,有时又飘飘然觉得自己能拯救地球。这种精神上的不稳定实在是...(叹气)。
57、但是,现在似乎知道要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怎样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唯有用心去体会并动手创造的人生才会是属于我的美丽人生吧!
二、蓝鲸的生活习 ***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蓝鲸大约10岁 *** 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 *** ,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
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更高年龄从30年到80~90年不等。
蓝鲸在冬季繁殖。母鲸怀胎一年后才生小鲸。刚产下的幼鲸体长就有7.5米左右,重约6吨,经过24小时的喂奶,体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钟增加约75克。幼鲸经过7个月的哺乳后,体重可达到23吨左右,体长约16米,并开始学这张嘴吞食各种浮游生物。小蓝鲸要5岁才算成年。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
在东北太平洋(西尔斯1998年报告)。蓝鲸的天敌是逆戟鲸。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调查发现25%的成年蓝鲸都有逆戟鲸攻击留下的伤痕。
蓝鲸搁浅并不多见度,由于其特殊的群体结构,因此从来没听过蓝鲸群体搁浅。但是当搁浅确实发生时,会倍受关注。
1 *** 0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 *** 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 *** 。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搁浅可以让蓝鲸不至于溺死。
三、雷锋说的珍惜时间的名言
1、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雷锋日记》
2、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日记》
3、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雷锋日记》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
5、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其中记录了雷锋做的所有好事)是在雷锋去世后由《前进报》社等组织整理的。
1963年3月, *** 《前进报》编辑董祖修把一份雷锋日记的完整抄件随身带到了北京,和总政宣传部的相关人员一起核实雷锋日记。1963年确认了《雷锋日记》的初稿。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 *** 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 *** 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 *** 精神、公而忘私的 *** 风格、奋不顾身的 *** 斗志”。
积存时间的生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积存时间的生活pdf、积存时间的生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