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华盛顿会议意义 - 学知识 -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华盛顿会议意义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6

大家好,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华盛顿会议意义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时间、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2. 世界近代史中会议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3. 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一、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时间、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1、(1)一战改变了 *** 之间的力量对比。取得胜利的协约国各成员,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以及日本推行新的扩张政策,力图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新秩序。

2、(2)1919年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在处理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的基础上,调节了 *** 在欧洲和中东的关系,建立了国际联盟,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3、(3)1 *** 1~1 *** 2年,与远东地区有重大关系的各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诸多条约,调节了各 *** 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4、(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最终形成了 *** 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成立的国际联盟在英法的控制下,是维系这一体系的工具。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华盛顿会议意义-第1张图片-

二、世界近代史中会议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1,威斯特伐利亚会议。1 *** 8年10月24日签定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最终结束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哈布斯堡王朝的 *** 受到了削弱,加深了德意志 *** 上的 *** ,改变了欧洲 *** 力量对比。法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最终确立起来。此外,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 *** 、国家 *** 与国家 *** 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 *** 战争时期被 *** 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 *** 和领地。维也纳体系得以确立。 3,凡尔赛——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1919~1 *** 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 *** 的新秩序,标志着之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 *** 1~1 *** 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 *** 在 *** 、太平洋地区的 *** 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 *** 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雅尔塔会议。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 *** ·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 *** 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 *** 和 *** 主义的一般原则。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 *** ,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 *** 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 *** 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 *** 人士。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 *** 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 *** 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④ *** 问题,同意苏联的 *** 和白 *** 加盟 *** 国为 *** 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 *** 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 *** 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 *** 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 ***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 *** 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 *** 、利益和 *** 行政完整。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三、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华盛顿会议标榜废除秘密外交,实际上所有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日四国 *** 团团长会议先行讨论决定,有时法国也被排斥在外。会议期间签订三项条约:一战结束后, *** 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海军军备竞赛。尤以美、英、日三国表现最为突出。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更优秀的海军”。

英国不甘示弱,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为了与美英一争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即拥有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有主力舰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紧接着,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就这样,列强们你造一艘我造两艘,从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大战越演越烈。

但是时隔不久,列强们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伴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水,军费开支陡然大增,各国的财政纷纷捉襟见肘。

英国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战争弄得财力匮乏,现在硬撑着加入军备竞赛,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从心,为了实施八·八舰队计划,海军拨款已占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要真正压倒英、日也非易事。

这时,蔓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列强们的海军军备竞赛陷入了困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开始倡议召开 *** 海军军备的会议。这样美国既可以博得“爱好和平”的美名,又可以在谈判中尽量 *** 对方,争夺自己的优势。

1 *** 1年11月12日,来自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的 *** 齐聚美国华盛顿的 *** 纪念馆,举行了华盛顿会议。为了渲染和平气氛,会场内装饰了许多棕榈叶,摆设了“U”字形的会议桌,桌上覆盖着绿色台布。十点三十分,等各国 *** 全部落座,东道主美国总统哈定走上讲坛,开始致开幕词:“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恢复全世界的安宁……”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军备问题和处理有关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前者由美、英、日、法、意五国组成 *** 军备 *** 会进行磋商,后者则由与会九国组成远东及太平洋 *** 会共同商议。

会议开幕之一天,美国先发制人,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个有利于美国的 *** 海军军备方案:一、停止建造主力舰;二、拆毁一部分旧军舰;三、以主力舰总吨位为标准计算海军实力,确定各国的比例,美英两国的主力舰各为五十万吨,日本三十万吨,即5∶5∶3,辅助舰则参照主力舰的规定比例。美国想用这个方案,确立对日本的海军优势,分享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这个方案立刻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对,坚决要求美、英、日主力舰之比为10∶10∶7。于是列强大会争小会吵,僵持了一个月。最后美国使出了撒手锏,威胁说,要是日本坚持下去,那么日本每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军舰。日本知道自己实力不济,只好 *** 同意美国提出的主力舰比例。但是日本的软磨硬泡,也争得了美英的重大让步。美英向日本保证不在太平洋西部兴建或加强海军基地。

美、英、日三强的主力舰比例刚搞定,法国和意大利又漫天要价起来,要求拥有三十五万吨的主力舰。美英哪肯答应,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硬是给他们打了个对折:十七万五千吨。

摆平了主力舰,五国又在 *** 潜艇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英国最忌别人的潜艇,因为在一战期间,神出 *** 没的德国潜艇让英国的舰艇和商船吃够了苦头,成了英国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英国主张完全禁止潜艇。法国针锋相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声称如果不准海军弱国使用潜艇,就等于是把它们交给海军强国任意宰割,因此根本不应对潜艇作任何 *** 。

于是双方展开了唇枪舌剑般的争吵。英国 *** 气势汹汹地说:“英国决不能允许拥有八十万陆军的法国再拥有头等的潜艇舰队!”法国 *** 反将一军:“如果英国愿意取消主力舰,那我们就立即取消潜艇。”

英国 *** 立即回击:“基地遍布各地的法国,如果再拥有大量的潜艇,那对英国的威胁可能要比德国对英国的威胁大许多倍。”法国 *** 反唇相讥:“英国建造主力舰想必是为了打捞沙丁鱼?那么,何不让可怜的法国也造几艘潜艇来研究研究海底植物呢?”

美国见英、法的“潜艇战”陷入僵局,赶紧出来打圆场,可是由于大家分歧太大, *** 潜水艇问题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只好不了了之。

经过近三个月的明争暗斗,1 *** 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终于宣告闭幕。这天,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 *** 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第7条规定,美、英、日、法、意 *** 总吨位比例依次为13.5∶13.5∶8.1∶6.6∶6.6,条约的有效期到1936年为止。这是美国的又一胜利。日本原来要求的比例是10:10:7,在美国的压力下只得屈从。英国 *** 承认美国与英国海军实力的平等地位。美、英达到了 *** 日本海军力量的目的。作为对日本的让步,规定了美、英、日要维持太平洋西部区域海军基地现状。即英、美不得在这个区域建设新的海军基地。中国问题是会议中心议题。中国参加会议的3个全权 *** 为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和前司法总长王宠惠。1 *** 1年11月26日,施肇基提出《十项原则》,要求尊重并遵守中国“ *** 之完整及 *** 与行政之 *** ”,却又赞同美国要求中国实行的“门户 *** ”政策。12月14日,王宠惠提出废除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的议案。中国还在会议上提出山东问题。经中日谈判,1 *** 2年 2月 4日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日本 *** 交还前德国胶州租借地,但仍保留许多特权。

同日日本 *** 币原喜重郎发表声明,废除“二十一条”的一些条款。会议期间顾维钧还提出关税自主、取消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撤退外 *** 警、撤销在中国的外国电台和邮局、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取消势力范围、公布秘密条约并由大会决定有疑点的条约的效力等议案。与会各国只同意将来不划分势力范围,公开秘密条约与契约以及有条件地裁撤外国邮局,其他议案均被否决。1 *** 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 *** 与 *** 及 *** 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之 ***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 *** 执行“门户 *** ”、“机会均等”原则。华盛顿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边缘”谈判始末“山东问题”,是指日本于1914年借对德宣战之机强占山东胶州湾及胶济铁路的归还问题。巴黎和会不但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反而作出了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决议,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拒签对德和约,此问题遂成为悬案。一、“边缘”谈判的设置 1 *** 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在即,中国对此十分重视,迫切希望得到英美的支持,在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但形势并不有利于中国,日本要求直接与中国谈判, *** 将山东问题列入华盛顿会议。美国的态度是希望山东问题得到解决,但又不希望这一问题在会议上提出而影响其主要战略的实施。日本 *** 获知美国的态度后,于8月30日提出“特定国间问题”,其范围是:“一、青岛依当初之宣言还付中国。二、关于辽东租界问题。三、关于南满洲铁道之营业。”日本将山东问题列为“特定国间问题”,目的就是阻止会内讨论此问题。9月6日,日本 *** 又向中国驻日公使表示,山东问题要在会前解决。“如中国不愿商议,欲在会中提出,彼惟有声明理由决然拒绝”。这样,美国与日本已经一致希望山东问题于会前在会外讨论了。

中国对美日之间的一致,甚为焦急,担心此事可能导致美日妥协,重演巴黎和会之结果,因此积极活动寻求应策,但却不能不受外界的影响,看他人脸色行事。美国不断地劝说中国会外谈判,认为在会议内讨论的困难是:“中国并未参加凡尔赛条约,而列强对于日本则受秘密条约所束缚;在美国亦不欲阻止其双方自行解决,而将此种问题牵入会议。然日本即可借他国为后盾,以极充分之理由反对此案之提出于会议也。”并说:“时机未至,美 *** 不愿处于调停地位。”与此同时,一些担任中国 *** 顾问的美国人亦劝告中国接受在华盛顿会外讨论的办法。兰辛认为:“欲山东问题成功,只有移往华盛顿交涉之一法。”“在华盛顿交涉,中国人将以为即太平洋会议所允许,其实亦即会议之一部分。”福开森劝颜惠庆到华盛顿,“在此地会议之外与日本谈判”。这些无不影响着中国 *** 的决策。中国 *** 在确知美国的态度后,为了不使自己孤立,不得不改变主意,作出退让,原则上接受了美国会外讨论山东问题的主张。最后,在美国的设计下,对讨论山东问题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的安排。所谓“边缘”会谈,即在海军裁军会议之外,另行组织中日山东问题会谈,达成的协议,载入会议记录,作为会议所接受记录的一部分。在会谈时,美、英两国派观察员列席。观察员的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现调解 *** 以弥分歧”。休斯和贝尔福在11月25日先后与加藤及施肇基会晤,解释了这一安排。同时,休斯还表示,“倘有某项争点不能妥协,仍可使余及白君(贝尔福)注意或提交大会也”。

对此次“边缘”会谈的安排,中国 *** 经研究后,表示愿意接受。中日双方都同意“边缘”会谈的安排后,11月30日,华盛顿会议 *** 休斯在大会宣布,“请中、日 *** 觐面商议,以期解决鲁案”,“英、美首席 *** 愿任调停”。美国将派远东司司长马慕瑞及 *** 团秘书贝乐列席每次会议,英国亦派 *** 朱尔典及远东司司长莱朴生列席,会谈结果须报大会。这一宣布,使会谈与会议的关系牵得更紧,等于宣布会谈本身就是会议安排的,因此亦可看作会议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这一谈判在实质上仍是各方面相互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既非中国要求的会内讨论,也非日本所要求的直接交涉。二、“边缘”谈判的艰难 1 *** 1年12月1日,中日两国出席会议的双方全权 *** 开始谈判山东问题。美国派出 *** 官员马克谟和培尔,英国派出朱尔典与外交官莱朴生列席,休斯和贝尔福出席了之一次会议。中国 *** 团发言表示,山东问题是中国存亡的关键,中国 *** 都希望这次会谈有一个公平 *** 的结果,同时宣布了中国 *** 鲁案交涉的4项先决宗旨,表明中国的坚定立场。日本 *** 对此未持异议。“边缘”谈判第二次会议在进入实质 *** 问题的讨论时,中国 *** 团提出了铁路问题,要求收回胶济铁路。日本则提出了胶济铁路由中日合办的主张,双方分歧较大,一时无法统一。胶济铁路是山东问题中最关键、难度也更大的问题,亦是中日之间长期争执的主要焦点。中国希望谈判能够抓紧时间,尽快进行,在华盛顿会议正式闭会前能够结束,不希望单独面对日本来解决山东问题,时间对中国尤其珍贵、紧迫。从推进谈判的策略上考虑,中日双方决定先从较简单的问题着手,再集中讨论铁路问题。在讨论其他诸问题时,进展较为顺利。

12月5日,日本宣布:放弃中德18 *** 条约中规定的用人、投资、供给物料等优先权;对中国一直坚持的立场予以承认。在较为复杂的海关问题上,经过坚决的抗争,中国收回了青岛海关。在讨论官产、公产问题时,在英美的调停下,中国经过再三争执,都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正当中日之间的“边缘”谈判缓慢进行时;中国全国商教联席会议和上海9团体派出的 *** *** 蒋梦麟、余日章则认为局势危急,应全力抗拒。在他们发回国内的电报中表示:

“应速通告全国,死力抗拒。一、电促 *** *** 取坚决之态度,直陈勿懦;二、鼓吹举行 *** *** 运动;三、速将吾国 *** 径电美国人民,并电告 *** 运动经过以及其他反对情形及结果,刻速举行,坚持到底。”[8]在中国 *** 团中,全权 *** 王宠惠和 *** 团随员刁作谦也认为 *** 团太软弱,让步太多。美国在发现中国 *** 团的分歧后,不希望中国 *** 团的行动超出美国设置的框架,遂对中国施加压力,不要受 *** *** *** 的影响,并表示支持中国最终收回胶济铁路。中国 *** 一方面不得不依靠美国,看其脸色办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 *** *** 事件发生,于是在12月11日,中国 *** *** 发表了关于胶澳问题的宣言,述说了中国 *** 的立场,以及“边缘”谈判开始及至此时为止的大体情况,希望能以此使 *** 平静下来。但是,北京四十余所学校的几千 *** 还是在12日 *** *** ,并向 *** 提出条陈:“一、尊重 *** 。二、鲁案必须提出大会。三、胶澳须无条件归还。四、上述各条,电 *** 照办。” *** 迫于压力,对这4条逐一答复:“之一当然尊重;第二已提由大会发端,英、美调停,将来仍由大会公认;第三必期达还我山东,保全 *** *** 之目的;第四允照电。[9]” *** 们听后表示满意。谈判再次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来。在处理完一些较易解决的问题后,12月13日,开始讨论处理铁路的这一尖锐问题。此时,日本坚持侵略利益的蛮横态度一下暴露出来了,表示胶济铁路要由中日合办,只有在其它问题都解决好之后,日本才答应放弃合办。对这一无理要求,中国 *** 严辞拒绝,并强硬表示,如日本仍坚持这种态度,就停止讨论。列席会议的英、美 *** 亦对日本的态度表示反感。日本一开始就处于孤立,只得表示希望第二天再议。

14日,日本 *** 表示,日本 *** 的训令是要合办,但他们违 *** 的意志,提出赎路办法3条。这3条中,之一、二条是有关核定胶济路财产问题,但在第三条关于赎路办法上,双方意见无法一致。日本以“不断利益关系”为理由,提出借款赎路的办法:“仿照中国近来铁路借款条件,于山东问题议定后六个月内,与日资本家订借款合同。[10]”日本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 *** 来赎买铁路,在 *** 使用期间应使用由日本金融家推荐的总工程师、车务长和会计师各一人,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继续保持日本在山东的经济权益。这当然遭到了中国 *** 团的坚决反对,中国提出立即筹集现款赎路或以有价证券分期付款的方案,拒绝日本的借款赎路主张。

中国认为,铁路已修好,已在运行,根本不需要铁路借款,只存在偿还的问题。顾维钧在辩论时还表示,“任何国家坚持让别国接受不需要的 *** 都是不合理的”,“在中国既不需要借款,也不需要用钱的时候,日本似乎急于让中国充当日本的债务人”;中国愿意自行选用胶济铁路的日籍工程师。同时严正声明,如果日本不及时承认中国的赎路办法,中国宁愿终止交涉,并请求美英居间调停。赎路 *** 成了胶济铁路问题的焦点。中日就此展开了激烈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国首先坚持用现款赎路的主张,但这并不适合中国当时的实际,中国是否具有这一实力, *** 团心中自然有数,对现款赎路毫无信心,逐渐倾向于以国库券赎路的办法。在中国的坚决斗争及美英的调停下,日本 *** 团也一步步地放弃了其借款赎路的主张,逐渐接近中国的主张;但要求在铁路胶济段由中、日各派副车务长、副会计长一人,统归津浦车务长及会计长节制。12月25日,中国 *** 与 *** 商量后电告 *** 团表示:“由于副车务长既在必争,似可放松”,日本“要求中、日各派副车务、副会计一人”,“事尚可行”。至于赎路 *** ,“用发行债票办法。惟应声明,先尽中国人购买。期限问题,只须有若干年后可一时付清一层,长短请随宜酌定”。中国为推进谈判,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但日本 *** 并不甘心,对日本 *** 接受美国调停,许纳筹款赎路的让步表示不满,这导致了谈判的再度停顿。于是,日本 *** 转而向中国 *** 施加压力,企图否定日本 *** 团在“边缘”会谈所做的表示,重新回到借款赎路的立场上来。这立即遭到中国的反对,美国也立即向日本 *** 施加压力,同时告诫北京 *** “宜坚持,勿为所动”;而在人事问题上,又劝中国让步,他们不愿看到由于中日的争执而影响其整个华盛顿会议战略的实施,希望华盛顿会议成功。正如休斯所强调,“山东问题会谈虽然是在华府会议的‘边缘’举行,其实也是会议的一部分,只有解决了山东问题,这个 *** 军备大会才能 *** 结束”。

日本 *** 在中国 *** 的坚持下,同时受到中国 *** 的坚决反对,美英的压力,不得不表示退让,重新回到筹款赎路的立场上来。日本 *** 在12月30日表示:“ *** 复称所拟办法已超出 *** 原有训令之外,但既已进行,自当照准。”[14]在此情况下,中国 *** 态度也更加明朗,日本 *** 团 *** 接受了中国 *** 团关于赎路问题的建议。31日,中国 *** 与 *** 拟定出4条办法,主要内容有:现款赎路,恐难实行;国库券作保证,偿还期十年或十二年,均可允。三年半后提前清偿,亦可通融,以为拒绝用人之交换;车务较会计尤重,倘争议至不得时,可仅允用日人充副会计长,再不得已,可允日人充副车长。

这样,在美英的推动下,1 *** 2年1月4日,中日谈判恢复。尽管此后日本仍有反复,但中国认清了日本的本质,未曾表示软弱作出退让。同时,美英也基于华盛顿会议战略的实施,不断出面斡旋,积极推进谈判的进行。1月中旬,美英两国分别向中日双方提出了四种调停方案。其中丁种方案为:中国以国库券赎路,期限12年,3年后得一次还清,还清前聘日人为车务长、会计长[16]。中国 *** 团认为此种方案较合中国实际,主张在此基础之上作一些调整来解决山东问题。1月18日,日本 *** 向贝尔福提出了在丁种方案基础上修改的新方案,同意中国以国库券赎路,期限15年,5年后可先行付清;该路雇中日会计长各一人,职权相同,并雇日人为车务长。此时华盛顿会议已进入尾声,美英都迫切希望中日会外交涉能取得成果,因此对日本的这一新方案十分满意,认为日本同意中国以国库券赎路已作出重大让步,遂转而对中国施加影响。1月19日和22日,休斯和贝尔福两次与顾维钧、施肇基等会晤,极力劝说中国接受日本的新方案。顾维钧等对日本的提案并不完全赞同,提出在用人问题上,应改为日人在华人下充任副车务长、副会计长,也就是回到日本 *** 在12月提出过的方案。这两次会晤后,中国 *** 团立即向北京 *** *** 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窃以为所提解决办法,未予中国以完全公道,但可得亦不过如此。大会事项系于本问题之解决者甚多,似应各方兼顾,并于中国对外关系之前途,详为考虑也。”

虽然在会谈中中国 *** 还希望在用人问题上有所修订,已十分明了美英的态度,中国根本无力得到更多的东西,因此实际上是在向北京 *** 建议接受日本的新提案。在收到中国 *** 团发回的电报后,北京 *** *** 也明白日本的新提案是“最后办法”,“虽不能完全满国人之望,特事势如斯”。于是在1月26日电示 *** 团,“如实无商量余地,只可就此决议”,实际上采纳了 *** 团的建议,授权他们接受美英调停,在美英的“最后办法”上签字。27日,中国 *** 正式电令中国 *** 签字。三、“边缘”谈判的结果经过两个多月,三十多轮的艰难谈判,中国利用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及列强之间矛盾,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中日双方终于在1 *** 2年1月31日达成协议。2月1日,休斯将协议在华盛顿会议上全文公告。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至此,华盛顿会议围绕中国 *** 问题争执的“边缘”谈判宣告结束。

6月2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交换批准书。该条约正文11节28条,附约及协定条件22条。其主要内容有:(1)胶州德国旧租借界地交还中国。条约规定,“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各任命 *** 三人,共同组织一联合 *** 会”商订胶州德国旧租界地之行 *** 、公产及其它事项移交办法;上述移交“至迟不得逾本约实施后六个月”;移交所需文件资料亦应同时交付中国;“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内所有公产”,“全部移交中国 *** ,上述公产中为日本官厅所购置、建造或前属德国官厅所有经日本增修者”,中国 *** 应“按日本 *** 所用之实费”给予补偿,此外移交的公产,“不得向中国 *** 要求偿价”;胶州德国旧租借地的公产中,“为设立青岛日本领事馆所必需者”及“为日本居留民团体公益所必需,如学校、寺院、墓地等”,仍归日本保留。条约还规定,中国 *** 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全部 *** 为商埠,准外人在该区域内 *** 居住并经营 *** 及其它合法职业”。

(2)日本 *** 撤出山东。条约规定,“日本 *** ,包括宪兵在内,现驻沿青岛、济南铁路及其支线者,应于中国派有警队或 *** 接防铁路时,立即撤退”,“至迟不得逾六个月,其中驻青岛之日本守备队,应在交出行 *** 之日后三十日内撤尽”。条约所附协定条件中还规定,日军按条约规定撤出后,“无论何种日本兵力概不得留于山东境内任何地方”。

(3)中国赎回胶济铁路。条约规定,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以5340.6141万金马克赎回,铁路的一切附属产业亦移交中国;中国 *** 用国库券支付赎金,该国库券以铁路产业及进款作抵押,期限十五年,但中国 *** 也可决定,从交付国库券满五年之后,在任何时候全数或部分偿清;在国库券未偿清前,中国任用一日本人为车务长,一日本人为会计长。协定条件中规定中国 *** 遴选日本车务长、会计长人选时,应与日本 *** 协商;中、日两国 *** 应各派 *** 三人组织联合铁路 *** 会,以评定铁路产业实价并商定铁路移交详细办法。

(4)其它。条约规定,自该条约实施起,1915年8月6日中日所订关于重开青岛中国海关之临时协定无效,“青岛海关应即完全为中国海关之一部分”;原由日本占有或经营的矿山、盐场、海底电线、 *** 电台等,均移交中国,移交详细办法由前述中日关于行 *** 及公产移交的联合 *** 会商定。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的签订,是各种矛盾综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废约斗争史上取得的一个胜利。中日山东问题因欧战而起,抗争前后历时八年,终因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谈判而将“中日民四条约”、中日山东问题换文,以及对德和约中的山东问题的三大条款等不平等条约、条款统统 *** ,在法律形式上结束了日本对山东的军事占领和 *** 控制,中国收回了部分丧失的 *** 。但中国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仅要偿付高额的铁路赎金等,更为重要的是日本通过安 *** 日人任车务长及会计长,仍然牢牢控制着胶济铁路。同时,条约中 *** 胶州为商埠的规定,实际上是使山东敞开大门任由 *** 各 *** 同侵略。

此外,由于中国 *** 在解决山东问题时仰赖美、英的帮助,因而作为妥协,未能在取消治外法权、撤退外 *** 警、恢复关税自 *** 、取消势力范围、废止“二十一条”等方面取得实质 *** 成果。相反,却同意列强所提出的“机会均等”、“门户 *** ”的原则,从而不仅未能真正消除 *** 加诸中国 *** 的各项 *** ,而且使中国由日本独占变为几个 *** 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再次表明了弱国无法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

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华盛顿会议 意义 召开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