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古代,朝代时间 - 广角镜 -

时间古代,朝代时间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4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时间古代,以及朝代时间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的时间怎么表达
  2. 中国古代的时间表
  3. 古代的时间是怎样的
  4. 古代时间的叫法

一、古代的时间怎么表达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时间古代,朝代时间-第1张图片-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3、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14、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时辰有八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半秒钟。早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

15、其中的十二个时辰,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是根据太阳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作息的。

二、中国古代的时间表

1、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 *** 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3、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4、半夜11点到凌晨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更好遵从这个阴阳的消长规律,处于熟睡的状态。

5、丑时是凌晨1点到凌晨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经是主生发的,这个时候的阳气比胆经值班的时候要生得大一点了。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半夜里,千万别去酗酒,千万别沉迷于游戏了。这个时候 *** 得休息,肝还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爱熬夜的人,因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自然就容易发病。

6、夜里3点到夜里5点是什么时候呢?这时候叫做平旦。因为此时天气要开始平衡了,阴阳开始平衡了。此时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可以看脉硬不硬,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是否得了高血压;二三十岁的如果脉紧,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是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做弦脉,如果是弦脉就要考虑是不是有高血脂、动脉硬化了。

7、卯时是大肠值班的时候,是早上5到7点钟。12时辰养生有个重点,就是卯时起床后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减轻便秘。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水的帮助, *** 就下来了,就能帮助解毒。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才能正常地 *** 。

8、到辰时的时候,是胃经值班了。这个时候是7到9点,7点钟要吃早饭了,而这个时候是胃经值班,所以,胃在此时是最容易接纳食物的。

9、巳时——工作学习的之一个黄金时间

10、接下去上午9到11点是巳时,这时是脾经值班的时候。脾经是主消化的,这个时候,它要吸收营养。而这个时候也是大脑更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之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更好时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更高的时候。所以必须吃好早饭,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

11、午时11点到下午1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心经值班的时候应该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规律,这个时候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阴是主内的,是主睡觉;阳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如果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这个时候也出效率。

12、午时过了以后,下午1点到下午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拥挤。这个时候应该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这是用来稀释你的血液。因为 *** 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很粘稠,所以要稀释血液,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13、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14、未时过了就到申时了。下午的3点到下午5点之间,这是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很好,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15、那么到了酉时,也就是傍晚的5点到傍晚7点,这时候是肾经值班,应该要再喝一杯水。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可以帮我们把毒排掉,还可以清洗肾和 *** ,不得肾结石,不得 *** 癌,不得肾炎。

16、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17、再往下,到了戌时,也就是晚上的7点到9点,此时是心包经值班。心包经值班的时候,心气比较顺了。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这个时间可以学习,可以去散步去锻炼身体。但是,当心包经值班时间快结束时,可能是散步回来以后,应该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让血管保持通畅。

18、然后就到了亥时,亥时就是晚上的9点到11点,这时候应该休息,准备睡觉,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这都是更佳时间。到10点半一定要 *** 了。到此为止,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

三、古代的时间是怎样的

古人确定时间的 *** 有以下几种: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 *** 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计时

四、古代时间的叫法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时间 朝代 古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