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微信公共号:shipinanquanbao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鱼、银鲑等。
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商定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备受争议的虹鳟鱼归入“生食三文鱼”,引发各界热议。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海龙羊峡镇“承包了”。不过这种所谓的“三文鱼”并非大西洋鲑,而是虹鳟鱼,一种外来物种。不关注新闻的三文鱼刺身爱好者,估计很难想象我们每年消费的9000余吨“三文鱼”,并非来自遥远的深海,而是黄河的一个水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虹鳟鱼究竟算不算“生食三文鱼”中的李 *** ,一度成为舆情热点。
三个道理需要重申:
一则,如果是科学认知的纠葛,可以见仁见智,但如果事关消费权益,则有必要分出“李逵”和“李 *** ”。目前,美国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已明文规定,虹鳟鱼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因此,参考国际惯例,我国虹鳟鱼的包装标识也应有所区别。
二则,从产业价值和终端定价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鲑鱼)和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着天壤之别。把淡水鱼卖出深海鱼的 *** ,就市场定价而言,存在虚高嫌疑。
最后,中国消费者理解的“三文鱼”概念,和养殖公司提供的虹鳟鱼,显然有着很大差异。少数销售方只字不提虹鳟鱼的科属,蹭着三文鱼的热度、卖着三文鱼的 *** ,甚至对此讳莫如深,本质已涉嫌商业欺诈,属于主观恶意行为。
退一万步说,即便虹鳟鱼同属三文鱼大家族,备注虹鳟鱼学名、向消费者告知基本信息,也是负责任企业的基本底线。一个是淡水鱼,一个是深海鱼,前者偏要“美颜”成后者高价 *** ,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无异于“浑水摸鱼”。在不能明确溯源、标明产地,区分天然与养殖的前提下,售卖方若不提示生食风险,就会造成规模越大、隐患就越大。
虹鳟鱼的口感与价值是一回事,怎样包装上市则是另外一回事——在食品安全议题殊为敏感的今天,日益庞大的虹鳟鱼产业链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向前发展,拷问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良心,更关涉千万消费者切身利益,关涉市场秩序规则。有数据显示,智利三文鱼2014—2016年向中国出口翻倍。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调查,欧盟、美国和中国占据全球超过70%的养殖三文鱼消费量。就此语境下,如果深海三文鱼和淡水虹鳟鱼因人为因素而始终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如何遏止商家蒙骗消费者的逐利之心?
眼下这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虽然初心可嘉,却也疑点重重。更大的问题是,标准由售卖虹鳟鱼的厂家参与制定,并把虹鳟鱼纳入了“生食三文鱼”,这种瓜田李下的 *** 作,会否让人产生“ *** 决定脑袋”的误解?当然,这个团体标准既不是国标,也不是权威定论,但如果市场销售以此为范,甚至将之作为对抗消费质疑的圭臬,误解就更大了。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时下而言,面对雨露均沾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面对“淡水三文鱼”这个越发庞大的消费品类,职能监管部门不能再对协会、企业和舆情之间的互掐作壁上观了。
虹鳟鱼归类三文鱼了,卫生标准也需跟上■ 观察家
近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份标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把三文鱼当作“鲑科鱼类的统称”,按照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真正的三文鱼。在针对这条消息的评论中,不少网友还是表达了质疑。
三文鱼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名称,所以它的定义主要靠市场约定俗成而来。消费者传统上认为的三文鱼,一般特指大西洋鲑,而不包括所谓的“淡水三文鱼”,也就是虹鳟鱼。这份最新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把虹鳟鱼称为三文鱼,与大众的一般认知不符,难怪会引起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生食三文鱼》标准是一种团体标准,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
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也就是说,对于普通消费者,如果你不买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账,坚决不肯把虹鳟鱼叫做三文鱼,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如果消费者不买账,企业也好,行业协会也好,就无法长期坚持不符合大众认知的命名。
而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明确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所以,一旦水产企业真的全面执行这个标准,消费者在购买“三文鱼”之时,就要仔细查看标签,了解原料鱼来自哪里,到底是海产的大西洋鲑,还是淡水养殖的虹鳟鱼。
问题是,会不会有部分水产养殖企业,对于符合自己利益的标准严格执行,而对于约束自己的标准却打折扣?比如,虹鳟鱼也叫三文鱼了,但是在寄生虫和产品标签方面却不严格执行。到时候,蒙在鼓里的消费者好不容易记住了大西洋鲑这个略微拗口的生物学名词,却仍然无法从产品标签上分得清楚,更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买到的“三文鱼”会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病的危险。
所以,有了推荐执行的团体标准,还应该有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对于三文鱼的命名,可以交给市场去选择。相信一种商品的命名,消费者群体用脚 *** 还是能起作用的。但对于影响到消费者健康权和知情权的寄生虫检出率和产品标签,消费者个人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约束能力。因此,光靠企业和行业自律是不够的,需要由市场监管和食品监管部门来强力监督,对于违规企业依法给予严厉处罚。毕竟, *** 场上如果没有严格公正执法的裁判,巴西 *** 队也未必能踢得赢弱队。
□崔略商(科普专栏作家)
农大厨直播翻车:“今天教大家做三文鱼”。网友:这是虹鳟鱼不知道怎么了,这两天,接连两位网红厨师直播都翻了车,继昨天钟师傅做“返沙芋头”挂不上糖后,农师傅也跟着栽了。
在最新一期的直播中,农师傅向粉丝们介绍道,今天去海鲜市场转了一圈,卖海鲜的老板特地给我推荐了一条活的三文鱼。
然后镜头一转,一条“活的三文鱼”跃然登上屏幕。
可是粉丝们一看,马上就留言说了,这是虹鳟鱼!
GRUNGE
大厨,你也是资深厨师了,粉丝也不少,你介绍虹鳟做刺身没问题,但虹鳟跟三文鱼不一样也是 *** 皆知了,还拿来糊弄群众就不太好了吧。
熊凯6
这是淡水虹鳟,是三文鱼的 *** ,虹鳟的油脂没有三文鱼的重,吃起来没有三文鱼细腻,最主要的是它比三文鱼便宜,国内好多做刺身的用它冒充三文鱼。
用户583997169060
这是虹鳟鱼(鱼身上有一条很明显的红线),和深海三文鱼是两样的。。。只能熟吃,很多低档的自助餐厅就是拿这种养殖淡水鱼替代,虽然也是鲑鱼科。
我爱王大大 *** 0
这不是三文鱼。不是。不是。不是。这是虹鳟鱼!连脂肪都没有!
MR只是一个代号
虹鳟鱼常被 *** 商家用来冒充挪威三文鱼。
然后直播继续,可以看到,农师傅手上的这条鱼,身上的确是有一条很明显的红线。
而且分解的时候,也真的能看到,这条鱼一点脂肪也没有,完全没有三文鱼该有的脂肪分布。
△农师傅直播分解的“三文鱼”
△正常的三文鱼肉
上成品的时候,也可以看到,这盘“三文鱼”刺身跟正常三文鱼刺身的脂肪对比,有很大的不同。
△农师傅的“三文鱼”刺身
△正常的三文鱼刺身
看完这个直播 *** ,我们也觉得很诧异,怎么9102年了,还有人不知道这两者是不同的?而且还是一位资深大厨?
其实,这两者真的很容易辨认。
在这里,不得不为大家科普一下,三文鱼的来历与种类。
不知各位师傅有没有留意,如今到市场上转一圈,你会发现同样是三文鱼,却冒出了很多外观、质地和口感各不同的“三文鱼”?
如果追问商家,就会发现这些“三文鱼”多了各种“前缀”:什么挪威三文鱼、帝王三文鱼、红三文鱼、 *** 斯加三文鱼等等,甚至还出现了“淡水三文鱼”这一个怪异的名称组合。
其实,经典的“三文鱼”只是说大西洋鲑这一种,而挪威三文鱼是它的常用商用名,市场上带着其它前缀的三文鱼和大西洋鲑是同科,但不是同属。
在英文里,这些xx三文鱼都叫做xx Salmon,只有一个是例外——淡水三文鱼。这种鱼即使在英文里,也与三文鱼没有任何关联。
而在中文里,大西洋鲑以外的各种“xx三文鱼”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大马哈鱼。
为什么这些“三文鱼”之间有着这么微妙的关系?
其实,这不止是一个翻译上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
大西洋鲑是老牌的Salmon,太平洋鲑是后来的“Salmon”
▼
很久以前,北大西洋有一种鱼,每年都会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里产卵。这些鱼在洄游时会奋力跃上瀑布,向上游游去,因此人们用拉丁语中的“Salmon”一词来称呼这类鱼。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Salmon”。
不过,这些弯鼻子的鱼,在我国人民眼中并不陌生。在我国东北毗邻北太平洋的河流中,也有这类“太平洋Salmon”洄游。不过,它们早已有了中文名称,叫鲑鱼。
当然,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更被国人熟知的名字——大马哈鱼。
而这类署名叫“Oncorhynchus”的“太平洋Salmon”,在中文里就被唤作太平洋鲑,而“大西洋Salmon”,就被称为大西洋鲑。
而“三文鱼”这几个汉字真正和“大西洋鲑”联系到一起,是在20世纪初。
当时,从欧洲出口我国只能走海运,于是港台等地就成为了大西洋鲑更先 *** 的地方。于是,Salmon这个外来词就在粤语腔下被音译为了“三文鱼”。
后来,精明的商人发现,太平洋鲑里有不少物种和大西洋鲑长得很相像,于是就利用很多太平洋鲑的英文名中都带有“Salmon”一词的特点,将这些太平洋鲑用人们所熟知的“三文鱼”之名来相称。
更有甚者,为了牟取暴利,把淡水养殖、成本较低的虹鳟称为“三文鱼”来代替大西洋鲑。
但可笑的是,虹鳟的英文名为“steelhead trout”或者“rainbow trout”,连“Salmon”这个词都没有。
所以,如果到市场上采购三文鱼,拿出来给你的很有可能是一条虹鳟。
迫不得已,为了维护“三文鱼”的正统,人们给它加上了“挪威”二字的前缀,表示这是地道的大西洋鲑,所以就有了如今的“挪威三文鱼”的名号。
同时,为了方便区分其它那些“李 *** 三文鱼”们,人们用其英文名或产地给它们加上了前缀,所以,现在我们就看到了“红三文鱼”、“粉三文鱼”、“帝王三文鱼”、“ *** 斯加三文鱼”等等。
三文鱼的种类
▼
帝王三文鱼
(大鳞 *** 哈鱼)
(Chinook Salmon)
▲帝王鲑是鲑鱼家族中体型更大的品种,和普通三文鱼相比,帝王鲑的鱼身更圆,鱼肚更厚实,鱼尾更短,可切出更 *** 美观的鱼片,是生食刺身或三文鱼鞑靼的理想食材。同时高鱼油含量也使烹饪过程中始终保持湿润,不容易烹饪过度。因其鱼鳞很精小,在烹饪中通常会融化,所以在准备烹饪时可以不必去除鱼鳞和鱼皮。
虹鳟
(Rainbow Trout)
▲虹鳟因体侧淡淡的彩虹色而得名,因为可以淡水养殖,所以成本较低,常被 *** 商家冒充正统三文鱼 *** 。注意:其英文名字里面,连“salmon”这个词都没有。
红三文鱼
(红 *** 哈鱼)
(Sockeye Salmon)
▲这种鲑鱼在繁殖期时公的背部是弓起的,上下颌弯成腾钩状,牙齿又大又长,母的背部则是平的,与帝王三文鱼、 *** 斯加三文鱼、马苏三文鱼、粉三文鱼、虹鳟同属太平洋鲑。
粉三文鱼
(驼背 *** 哈鱼)
(Pink Salmon)
▲驼背 *** 哈鱼因其雄鱼在 *** 期背部弓起,故称驼背鲑,也称粉鲑,是产于北太平洋的鲑科食用鱼类,具大而不规则的斑纹,分布在加拿大的哥伦比亚省和 *** 斯加东南沿海以及我国黑龙江,原苏联、勘察加等水域。
马苏三文鱼
(狗鲑)
(Masu Salmon)
▲多种太平洋大马哈鱼都在 *** 斯加水域产卵,包括大鳞 *** 哈鱼(帝王三文鱼)、红 *** 哈鱼(红三文鱼)、驼背 *** 哈鱼(粉三文鱼),这是其中一种。
*** 斯加三文鱼
( *** 哈鱼)
(Chum Salmon)
▲北美90%的商业太平洋大马哈鱼都产自 *** 斯加,而由于成本原因,进口到中国并如此标注的,多是这种。
挪威三文鱼
(大西洋鲑)
(Atlantic Salmon)
▲这才是正统的三文鱼。挪威三文鱼主要是指大西洋鲑鱼,外形呈梭形,鱼鳍有黑边,最容易辨认的是其侧线上的黑色斑点。其肉质鲜嫩紧实,肉色呈现鲜艳的橙红色,具有嫩滑的活力弹 *** 。它基本上全身都可以食用,而且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都能保证极佳的口感品质。
关于虹鳟鱼的丑闻
▼
2018年5月22日,央视财经报道称,在青海省 *** 县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更高,更大的三文鱼养殖场。现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鱼,承包了国内三文鱼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报道一出,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原来我一直在吃的所谓三文鱼,就是这种虹鳟鱼?还占了全国1\3的市场?这不是名正言顺的造假么?
然后,一些大V和网友围绕三文鱼的“身份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龙羊峡养殖场中的“虹鳟”,并不是“三文鱼”,而虹鳟鱼体内含有寄生虫,并不适合生吃。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份“答疑”文章出现了:
此文章称: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牧厅渔业局、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等单位接受专访,就有关青海虹鳟鱼的相关问题回应了网友。
回应称,虹鳟鱼可以生食,青海虹鳟鱼的养殖完全使用科学的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该文章发出后,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但是很快,“意外”的情况就出现了:
5月26日早上,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 发布了一条微博,特别圈出“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并指出“无此研究所”,还附上了院属机构列表:
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也作出回应称,并无专家学者接受采访,并列出历史沿革:
然而,这篇“答疑”文章的来源还没说清楚,一台显微镜又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据报道,有媒体25日赶赴当地的一家养殖企业,直播了当地的养殖环境以及捕捞、加工、检测的全过程。但可能 *** 方和被采访者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段长达46分钟的直播中,一则10秒钟的片段被截取出来,26日在网上热传。
在这则片段中,工作人员声称要用显微镜检测鱼肉切片中是否有寄生虫,然而,他的 *** 作却极不规范,并引发广大网友更深层次的不信任。
网友指出:首先,“检测者”并未将鱼肉切成足够薄的薄片,也并未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做成标本;其次,“检测者”将样本放在显微镜的光源位置,而非载物台上。
在这种 *** 作下,不可能得到任何“检测结果”。
然后,工作人员拿出了一张检测表格,表示我们还经过了第三方检测哦~
记者问:那么检验项目都有啥呢?
工作人员:之一个就是异尖线虫。
大哥…...异尖线虫是海水鱼身上的寄生虫,你检测淡水养殖的虹鳟干啥?
接着,此事的 *** 部分来了。
为了安抚人们的情绪,让大家安心食用虹鳟鱼,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青海西宁召开团体标准发布会,称虹鳟鱼属于三文鱼,是淡水三文鱼。
而这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不是来自 *** 部门,而是由这个协会和13家企业共同下定论并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1\3的三文鱼”、实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
但是这份标准,并没有让人们满意。
接着,新华社发文称:
三文鱼是海鳟鱼,不能因为虹鳟鱼和海鳟鱼同属鲑鳟鱼,就倒推出来说虹鳟鱼是“淡水三文鱼”。生吃淡水鱼虾易感染寄生虫,这是常识。
然后,澎湃新闻也马上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陈教授表示,虹鳟鱼不是三文鱼,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 *** ,只适用于海水鱼。
对于该团体标准,科普专家 *** 也评论称,“当年中国奶厂怎么就没想到搞一个标准,规定 *** 是牛奶成分呢?这卖三文鱼的也聪明,不仅搞标准把虹鳟归入三文鱼,还可以生食呢。让这些专家吃起如何?”
好了,说到这里,相信坚持看完的厨友们都能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现在的海鲜商人都很狡猾,大家可不要被骗了哦~
最后,大家想不想看看,农师傅是怎么被骗买了虹鳟鱼的?
—————
记者 | 晓蕙。本文为红厨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红厨网,厨师界之一新媒体,每日更新面向厨师和大众的菜谱。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hongchu66;网站 *** : *** chuyi88 ***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央视财经近日报道,我国的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在此节目播出之后,微博上一位认证为水产专家的大V“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转发该报道称,所谓国产三文鱼和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不是一种鱼,实际上是淡水虹鳟鱼,寄生虫可直接寄生 *** ,生吃存在很高的风险。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包括果壳网等知名新媒体转发类似文章,甚至直接以“产自青藏高原的假‘三文鱼’生吃要人命!”为标题,足够惊悚。事实到底如何?淡水三文鱼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三文鱼?能不能生吃?请听央广记者朱敏的报道。
虹鳟鱼不是“冒牌货”,也是三文鱼的一种
近日,果壳网转发名为“吃货研究所”的文章开头就 *** 味儿十足:经常被商家暗搓搓叫做“淡水三文鱼”的虹鳟鱼,竟然被某媒体大大方方地说成“三文鱼”。截图直指央视财经关于青藏高原养殖三文鱼的报道。文章声称要辟谣。其主要观点是:一、青藏高原养殖的“三文鱼”为虹鳟,而我们常说的生食三文鱼是大西洋鲑;二、虹鳟不能直接生吃,经过低温急冻处理的海水鱼生吃才相对安全。
言之凿凿,却漏洞百出。关于三文鱼的科学解释,百度百科可轻易获得。三文鱼学名鲑鳟鱼,分为海鳟和虹鳟。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 *** 斯加鲑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三文鱼不是一个科学名称,这是业内商品名称的统称。虹鳟也好,挪威的大西洋鲑也好,在业内都统称为三文鱼类。因为英文叫“salmon”,音译了叫三文,三文这个名字,不是说大西洋鲑可以用,虹鳟就不可以用。
海水三文鱼也在淡水中产卵孵化,不比淡水三文鱼金贵
将虹鳟排除在三文鱼家族外,显然犯了“小李不姓李”的错误。文章中说,我们常吃的生食三文鱼是来自挪威的大西洋鲑。这与当前国内市场三文鱼大多数来自进口有关。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介绍,据统计,国产三文鱼约3万吨,进口要10万吨,来自智利、挪威、苏格兰、澳大利亚、丹麦法罗群岛、加拿大这6国总共10万多吨。就是说国内自己生产的鲑科鱼类占国内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崔和还表示,国内养殖三文鱼的确以淡水养殖为主,占到98%,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水养殖三文鱼比淡水养殖金贵。据了解,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 *** 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 *** 鱼类,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 *** 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虹鳟在海水淡水都能生存。大西洋鲑前半生在淡水里,后半生才游到海里面,游到海里后身体的颜色就出现了彩虹色,它也有彩虹色。挪威、智利等国要么靠近北极、要么靠近南极,水温低,适合于海水养殖,中国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问题就是过不了夏天,超过18度就会出现危险,一般20度就是开始死鱼。
目前,国内更大的鲑鳟鱼 ***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是不可 *** 的鲑鳟鱼理想养殖环境。
只要淡水三文鱼养殖过程安全卫生,可放心生吃
搞清楚了虹鳟也是三文鱼的一种、三文鱼是洄游 *** 鱼类之后,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淡水三文鱼能不能生吃?是否像文章中所说的携带着多种寄生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介绍,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必须有个过程,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还有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我们是吃鱼肉,不吃鱼皮,冷冻环节会把表层的寄生虫直接杀掉。现在国内养殖的虹鳟还是其他鲑类鱼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经过高压灭菌的处理过程,所以在饮食环节里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寄生虫。
而国产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王炳刚说,从育苗开始就重视消毒。
在这样严苛的养殖环境之下,虹鳟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低,而感染文章中提到的“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更是基本不可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海水养殖三文鱼不必然不含寄生虫,淡水养殖也不必然含寄生虫。
王炳谦还介绍说,多年来,北欧海水养殖三文鱼大量销售中国市场,所谓海淡水三文鱼真假之争,主要是商业营销之争,无涉学术。这个争论是所谓的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的利益之争。随着我们国家对产量、养殖的品质、口感逐步走向市场,肯定会抢占了一部分原来的国外产品的市场。同时,它也提醒了我们加强对国产产品要进行生产、养殖、加工到餐桌的一系列的监管。
据了解,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 *** 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中国渔业协会官方微信发文显示,三文鱼养殖是国家鼓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的 *** 产业之一。中国养殖“三文鱼”凭借地缘优势,相比进口“三文鱼”物美价廉、安全卫生,对老百姓来说是吃得起的放心“三文鱼”。
记者:朱敏
编辑:齐逸凡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张静 海阳 杨漾 实习生 陈秀慧
8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参与制定指虹鳟为三文鱼团体标准的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荷裕公司)悄然修改产品页。荷裕公司在京东自营旗舰店中的“冷冻烟熏三文鱼”和“冷冻三文鱼刺身”产品都已经增加了“虹鳟”标注。作为京东生鲜分类中的“淡水”“三文鱼”销量排名之一的电商主打商品,这两款商品均拥有5万余条评价、99%的好评度。
此前荷裕公司该系列商品并未作中文的鱼类种名标注,而是标注了拉丁文名称“Salmo Salar”,而Salmo Salar即大西洋鲑的学名。虹鳟的学名为“Oncorhynchus mykiss”,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完全就是两种鱼。根据《刑法》,“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将触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荷裕冷冻烟熏三文鱼(虹鳟)
荷裕公司的“冷冻烟熏三文鱼”产品此前一直只标注为“冷冻烟熏三文鱼刺身”,100g袋装,售价25.9元。在京东按销量搜索“三文鱼”所得出的排名中靠前,并且还显示入选了“10款新鲜肥美的鱼肉精选”。8月15日,澎湃新闻曾购入该商品实物,在商品外包装上,品名标注为“烟熏三文鱼”,产地标注为“上海市”。
此前该商品未标注“虹鳟”
澎湃新闻此前购入的荷裕冷冻烟熏三文鱼
在京东,该商品拥有5.81万条评价(进入商品页面评价显示1.1万条),99%为好评。最新评价是某用户在8月22日的留言“产品质量不错,快递很快很给力”。在该商品的详情介绍中,产地标注为“上海”,原产地为“中国”,介绍信息为,“每一条鱼检验检疫合格,安全可靠。三文鱼生长于无污染、水温较低的高纬度冷水海域,生长过程中严格 *** 。”
然而中国并没有高纬度冷水海域,地理学上,高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南北极之间的区域。中国 ***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 *** 航道中心线上(53°N)。
该商品拥有99%的好评
而该公司另一款此前名为“冷冻三文鱼刺身”的商品也于近日增加了“虹鳟”的标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品介绍部分,“拉丁文名称”一栏标明“Salmo Salar”,该词正是“大西洋鲑”的学名。近期引发海内外巨大争议的三文鱼生食团体标准,涉及的只是虹鳟是否可划入三文鱼的商品名之争,尚无企业敢称虹鳟即大西洋鲑,并进行学名上的混淆。
“冷冻三文鱼刺身”也已增加“虹鳟”标注
但“冷冻三文鱼刺身”介绍中仍沿用了“大西洋鲑”的学名
目前,上述两款商品在京东平台均已经下架。
此次下架为京东的平台行为。京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前,《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发布,引发消费者关于淡水养殖虹鳟是否属于三文鱼的较大争议。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们已暂时下架平台在售的淡水养殖虹鳟,同时对产地、食用建议、养殖方式等产品属 *** 信息未标注完整的产品进行排查,待统一规范销售标准、完善页面介绍后,将再次上架销售,避免出现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正如京东上述负责人所言,记者发现该平台此前在售的青海龙羊峡等地的国产“淡水三文鱼”产品均已下线。
在以上两款商品介绍页的“食用 *** ”一栏,列出了4项 *** *** *** *** :三文鱼鲜虾色拉、三文鱼浓汤、三文鱼汉堡包、三文鱼卷饼。三文鱼鲜虾色拉即生食吃法。海水养殖的大西洋鲑可以冷冻后生食,而淡水养殖的虹鳟生食则有严重的寄生虫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荷裕公司此前参与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起草,是14家起草单位之一,其余起草单位还包括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以及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国产淡水虹鳟养殖企业。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发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在术语定义中将“虹鳟”归为“三文鱼(salmon)”。这样的做法引来无数三文鱼刺身爱好者的质疑与愤怒,他们甚至宣称“以后再也不生吃三文鱼了”。
争论的焦点在于淡水鱼能否生吃。中国消费通常理解的三文鱼,学名叫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水里。而虹鳟则通常在淡水池塘中养殖。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 *** 的生长环境接近。因此虹鳟鱼不适合生吃。
荷裕公司在京东的自营店中目前仍在售的共9款产品中,涉及三文鱼的包括:冷冻三文鱼头(大西洋鲑)、原味三文鱼排(银鲑)、冷冻薄盐三文鱼(大西洋鲑)、冷冻美食炭烤三文鱼(大西洋鲑)、冷冻黄咖喱三文鱼(大西洋鲑)、冷冻芝香照烧三文鱼(大西洋鲑),上述商品均已标注了鱼类种名,且均标注为“智利进口的大西洋鲑”或“银鲑”,无一例国产虹鳟。
*** 资料显示,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是由荷兰Hofung Frozen Food Ltd. 和Fish con Urk B.V控股的 *** 荷润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投资成立,专业从事海产品深加工的外商独资企业。其公司官网也宣称,“荷裕秉承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选择全球著名的三文鱼原料生产企业作为主要的供应商,专注于本土化深加工研发,将这条营养而健康的西方鱼种和东方传统的烹调口味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个 *** 化的海产加工产品。”
那么,对于此前误将该产品认作“大西洋鲑”而购买的消费者,能否 *** 、索赔呢?相关法律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在《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虹鳟已经属于“三文鱼”,那么在此前商品包装只标注了“三文鱼”而未详细标明“大西洋鲑”的前提下,误认为是“大西洋鲑”而购买的消费者现在 *** 就有困难了,而且食品一般都是消耗品,会给举证带来困难。
根据《中华人民 *** 国刑法》第三章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之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 *** 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 ***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 ***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 *** 或者 ***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期编辑 邢潭
虹鳟鱼:别纠结生吃了,熟了我比三文鱼更美味,快来吃我吧~这个周末小原还在酒店吃着自助餐,享受着假期红酒美食的时候,“假三文鱼”虹鳟鱼的事件就突然爆火。对事物更佳的感受本味的调理 *** 是生食,但是中国传统料理还是以调味为主,菜品以烹饪 *** 来定味。那今天小原和大家说说虹鳟鱼除了生吃还有哪几种烧法~
烤虹鳟鱼
虹鳟鱼不仅仅是生吃那么简单,其实做法颇多,单一个烤虹鳟鱼就有三种做法,分别是:整烤、段烤、锡纸烤。
整烤:是最原始的做法,在烤制过程中的时候放上孜然和辣椒面,吃起来就有种新疆烧烤的味儿~
段烤:把虹鳟鱼切段,先在DIY的酱料中腌制四五分钟,再上火烤。这样烤出的鱼皮酥肉嫩,酱料的味道足,口感层次更丰富。
锡纸烤:西式做法,只需洋葱、姜丝和盐,材料简单才能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快来吃我吧~
垮炖虹鳟鱼
做菜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垮炖”的意思。垮炖是北方做鱼的一种普遍 *** ,就是先上糊再油炸最后炖,这样做出来的鱼外脆里嫩。垮炖的虹鳟鱼最有农家风采,看似每家都一样,可细细品起来,每一家做法都不相同。
炸鱼排
炸鱼排只取虹鳟鱼更好的部位,裹上淀粉、鸡蛋、面包屑,下油锅一分钟即可,这样做出来的炸鱼排外焦里嫩,很馋人。减肥期的粉丝们就别想了,油炸食品热量很高的呢。
煲汤虹鳟鱼
材料:两条虹鳟鱼、猪骨汤、糖、生抽、盐、姜粉、葱段。将鱼洗净擦干水分两面略煎,鱼新鲜,不用腌制。在猪骨汤里加入、糖、生抽、盐、姜粉及葱段和虹鳟鱼,文火炖一会,就可以吃了。汤色白如乳,肥而不腻,鲜的很。(烧过头肉就老了不好吃了。)
那虹鳟鱼可以生吃吗?
虹鳟鱼离我们并不远,在杭州建德就有一个鲑鳟鱼 *** ,新安江独特的环境和水资源,为虹鳟鱼养殖提供了更佳的场所。
支持派:野生的鱼类很容易存在寄生虫,正规养殖的没有寄生虫。
反对方:虹鳟是一种淡水鱼,因为它们的体内可能携带着多种寄生虫生吃被感染的风险非常大。
(别妄想芥末酱与白酒这种调味品能 *** 寄生虫,这只是个心理安慰)
如何鉴别虹鳟鱼与三文鱼
***
三文鱼:基本上最贵的挪威三文鱼的市场价大约在80-100元/斤。
虹鳟鱼:国内养殖的虹鳟 *** 大约在30-50元/斤。
肉色
三文鱼:挪威三文鱼脂肪相对含量更高,肉色偏橙 *** 、表面的白色花纹更白,线条较宽,且线条边缘比较模糊。而加拿大三文鱼脂肪含量相对较少,肉色偏红、表面的白色花纹不明显。
虹鳟鱼:脂肪含量少,线条细而且边缘很硬,也就是红白相间很明显。
厚度
三文鱼:鱼片一般都是切成厚块(0.7cm-1cm左右),厚度很厚。
虹鳟鱼:由于肉质较硬,一般薄切,不然咬着费劲。
光泽
三文鱼:看着有油油的光亮,在灯光下会隐约反光。
虹鳟鱼:在灯光下黯淡无光。
口感
三文鱼:比较优质的三文鱼因为可以切得很厚,所以入口结实饱满,鱼油丰盈有化口的感觉,因弹 *** 十足,在咀嚼时会有肉不断挤压牙齿和嘴巴的感觉。
虹鳟鱼:没有这个感觉。
记住—— *** 便宜+红白相间明显+刺身厚度薄+脂肪纹理窄且很清晰+肉表面无光泽的“三文鱼刺身”是虹鳟鱼的可能 *** 更大。
本味
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从以前的追求奢华变成追求自然。比起山珍海味,人们更想喜欢新鲜食材和食材本味。食物就是生活本身,当你看到一颗 *** 发芽、开花、结果你会对餐桌上的每一种味道,都有更多的感受不只是享用美食。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也能让你在本味和地道的味蕾中发现属于记忆中的原乡。
2018-08-15 09: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伟斌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虽然已经时隔近3个月,但今年5月那场“三文鱼之争”的影响波及至今。
随着近日由刚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国内之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引发 *** 爆点。
作为国内更大的虹鳟养殖企业,同时也是浙商企业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渔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8月11日,记者前往青海 *** 县龙羊峡,现场探访这家企业的 *** ,并专访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他们认为还是将精力放在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制定行业标准上,或许更为实际。
记者探访——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
8月11日一早,记者在龙羊峡水库一处码头换上了全身防护服,乘船前往民泽渔业设在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 *** 县龙羊峡镇,从县城乘车需要一小时才能到达,有的路段甚至没有 *** 信号。若不是当地正好举办一场高原越野赛,让这里稍显热闹,平日里,这个隐藏在山深处、只有一条干道的小镇,鲜有外人进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就有人在龙羊峡水库养殖镇上人们口中的“三文鱼”,只不过那时,这鱼是被充当龙羊峡发电站员工的福利,远比不上如今这般在市场上受欢迎。
记者乘坐的船开了半小时才抵达水库深处的 *** 。这是一整套从挪威进口的设备,包括一个水上 *** 平台以及多个圆形养殖网箱。这些网箱的底部还设有鱼粪收集设备和死鱼收集设备。
抵达时,几名工人正在往水上平台搬运饲料。这些进口饲料最终会被放入平台上的投喂设备,继而通过连接到网箱的专用管道,按时投放。
网箱里的虹鳟在被投食时,清澈的水质可以看到成群的虹鳟不断冲向水面,整个网箱都被拍打得浪花飞溅。
就在其中一个网箱边,记者发现一艘捕捞船加工船正在作业。征得允许后,记者登上那艘加工船后了解到,这是捕捞的之一步,也就是“降温平台”。虹鳟鱼被吸鱼泵从网箱里吸到船上,即被传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保温箱,工人随即铺上碎冰,以便在最短时间把鱼的体温降到4度以下,从而更大程度保证新鲜度。对这些鱼的进一步处理,则是要运到岸上之后。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基地环评确定的产量是两万吨,而目前用于养殖虹鳟的面积约240亩,只占到整个龙羊峡水库面积的千分之零点五。
争议焦点之——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虽然这些虹鳟鱼生活在如此与世相隔的环境中,但平静的水库湖面之外,却涌动着一场源自今年5月的 *** 风波。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更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同时,相关养殖企业也公布了一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力图证明企业在养殖和产品品质层面并无问题。
但协会的公告和企业的自证不仅没能平息 *** ,反而引来更多争议,越来越多的网友乃至 *** “大V”介入其中,让论战不断升级。事后,无论是协会还是企业,都再未出面直接回应相关质疑。
由此,一系列有关三文鱼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整个行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对整个国产三文鱼行业而言,影响颇为明显,国内主要大城市的三文鱼销量明显下滑。
争论焦点之——
淡水虹鳟能不能生吃
另一个备受 *** 关注的就是寄生虫问题:国产淡水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
此前,有渔业方面专家提出,虹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并且不建议生吃。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挪威,大西洋鲑和虹鳟只要在指定海洋水域以及按照相应标准严格养殖出水的,一般都不再进行检测,可以直接生食。但其它鱼类则必须做相应检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对记者表示,寄生虫问题,其实跟养殖管理水平和环境有关。
对此,崔和与应米燕都表示,之前有些争议存在一定认知上的问题。这几个月来,国家疾病防控等相关机构对此很重视,并委托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了市场上的多份样本,还到龙羊峡养殖现场进行了抽检,其中有国产的也有挪威进口的,抽查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
崔和强调,国产三文鱼的生食标准其实已经很高,因此大众可以放心食用,“相较于一直争议的寄生虫对 *** 产生的危害,其实我们更关注三文鱼运输、保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对 *** 造成的危害。”
协会回应——
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更为实际
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告诉记者,其实对于“三文鱼”的争论一直存在。之所以一直不对外回应,是因为觉得辩驳只会把企业卷入更复杂的 *** 漩涡中,还不如专门做好鱼的品质,再用科学数据和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来得更为实际。
这个观点,在国产三文鱼企业的负责人中表现很一致。
崔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挪威向中国出口大西洋鲑,并且做了力度很大的“挪威三文鱼”推广后,让很多人就有一种潜意识——三文鱼就只是指大西洋鲑。但实际上三文鱼并非单指一种鱼,而是泛指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鱼等品种。
【浙江新闻+】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虹鳟被归入三文鱼
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制定标准,是加强行业规范还是谋利
这标准能确保生食虹鳟的安全吗?
就在记者探访 *** 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宣布正式成立,与之共同露面的,还有国内之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表示,该标准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管 *** 的指导与支持。
随着 *** 争议再度升起,除了“虹鳟鱼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这个核心争议之外,公众更关注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这个团体标准是否具有约束力;业界关注的则是国产三文鱼和进口三文鱼的市场份额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三文鱼市场的潜力,风波再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三文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抢占原本以进口为主的市场份额,影响到了进口商的利益。
行业制定团体标准
定义“三文鱼”范围
8月10日,青海 *** 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大会会场外,崔和介绍,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如无问题,今年9月10日后正式实施。
这在现场很多人看来,是对那波 *** 风潮的行业整体回应。并且,虽然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依旧反对就此事对外进行辩驳,但同时坦言正是因为此次风波,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加速 *** 。
除了正式发布团体标准,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更大的三文鱼(虹鳟)养殖企业,成为这个分会的首任会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首任会长应米燕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持续的争议也反映出中国三文鱼产业缺少统一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那在这份团体标准中,到底如何定义了“三文鱼”?
记者看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写明,基于科学分类和命名方式,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同时,《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因市场需求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GB10136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 *** 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从而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崔和说,这个团体标准还对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等做了严格要求。对产品标签也作出明确要求,必须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产品包装上会写三文鱼,‘三文鱼’这个表述后面会有括号,里面标注上鱼类品种。”崔和指出,只有超过三公斤的虹鳟鱼才能被称为三文鱼,以及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生吃。
“标准的发布,与此前那场风波,有着必然联系。”一位参会的鲑鱼养殖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业标准,他们很难说服 *** 相信国产的“三文鱼”是能保证品质的,生食亦无问题。同时他不否认,这是为了保护国产三文鱼养殖企业能在行业自律前提下有更好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所以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质疑接踵而来
这标准靠谱吗
但正是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再度引发争议。
首先,起草并发布这份团体标准的,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相关企业,这对不少民众而言就存在质疑;其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认为,上述团体标准中,消灭寄生虫 *** 属海水鱼 *** ,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第三,这是一份团体标准,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所以这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最后一点,也是核心老问题:虹鳟鱼是否能“游入”三文鱼序列?
对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淡水养殖三文鱼寄生虫多过海水鱼,纯属谣言,没有实际检测数据的依据。今年广东省权威检测部门专门对包含海水及淡水养殖的260多个三文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寄生虫问题,“另外,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国产三文鱼有地理区位上的优势,运输时间可控,安全 *** 也会更高。”
此外,记者从协会方面了解到,这次会议以及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单位包括养殖、加工、进口及饲料企业, *** 了全产业链,养殖经营品种包括虹鳟、大西洋鲑等(标准中所有品种),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是由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专家们把关,并且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的,同时得到学界专家的审议和认可。
而根据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 *** 国标准化法》解释,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 *** 标准、推荐 *** 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 *** 标准。
此外协会也表示,目前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一大步,以后逐步上升为行标、国标,这是努力的方向。
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则认为,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但还要完善以及后面怎么执行这个标准、检查、监督,这是需要跟上的。
背后或是市场之争
中国三文鱼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回应之外,不少国产三文鱼企业都提及风波源自市场竞争问题。对此,崔和与应米燕等协会成员也婉转表达了这个观点。而从事三文鱼养殖的康乐绿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 新则在此次会议上直指,一些进口商不要再以“真假”的名义借助 *** 故意进行炒作,“虹鳟比大西洋鲑卖得贵,所有的鱼养殖不好都会存在寄生虫,尤其是野生三文鱼。”
实际上,三文鱼在中国市场上的走红,并算不上久远。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至今记得,三文鱼在1994年时国内根本没市场, “我们在广州做三文鱼推广时,当时一位水产局长问我,你这三文鱼跟三明治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说也可以做三明治。”
然而目前,中国三文鱼年消费市场增速达25%,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可能超过25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三文鱼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而满足国内市场对三文鱼产品的需求,仍主要依靠进口。
5月风波乍起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三文鱼企业主告诉记者,与其说那是单纯的一场科普论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商业之争,“进口三文鱼与国产三文鱼的市场之争,即便国产三文鱼市场逐步发展起来,也不足以威胁进口三文鱼市场,但关键是终归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蛋糕被瓜分。”
但崔和估计中国目前每年的三文鱼销量在10万吨到12万吨,国产和进口比例约1:10。专门做生食的三文鱼,国产量在1万多吨左右,进口量则在4万吨左右,“未来国产三文鱼的量可能会提高,但份额比例应该不会变。”
赵依民也坦言目前市场上的确出现了一些竞争,但并不激烈。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告诉记者,她认为目前中国国产三文鱼的养殖还不会对挪威出口中国三文鱼的市场产生影响,不过这对整个三文鱼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能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采访中,多位国产三文鱼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的 *** 舆情,“与三文鱼进口商和国产商都无利。”
发酵至今,这场论战并未因此消停。不过学界、业界和 *** 在一个问题上倒是越走越近——公众更关注的还是对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食品安全。
“俗称”引虹鳟鱼是否属三文鱼之争-解读各不相同 专家怀疑其中或涉及商业利益晨报记者 谢克伟
近来有关虹鳟鱼是否是三文鱼的争论甚嚣尘上,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士各自搬出了专家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一时间唇枪舌战。到底谁是谁非?新闻晨报记者昨天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北方某水产研究所多位水产专家后发现,因为三文鱼是俗称(商品名称)不是学名,争论各方将三文鱼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才引发了不同解读和是非之争。有专家甚至怀疑,其中或涉及到商业利益。
三文鱼俗称引不同解读
有媒体报道称:“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这则看似再“规矩”不过的新闻消息,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引起 *** 哗然,青海虹鳟鱼是冒牌的三文鱼还就是三文鱼?虹鳟鱼是否寄生虫超乎想象,能不能生吃?一时间媒体、专家学者等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上海海洋大学有专家认为,北欧挪威的三文鱼属于鲑鱼类,虹鳟鱼属于鳟鱼类,通常意义的三文鱼是指大西洋鲑,与虹鳟鱼不是同一种鱼,属于两种鱼。就好比鲤鱼、鲫鱼、草鱼同属于鲤科鱼类,但是属于不同品种。“现在人们所说的鲑鳟鱼,包括鲑鱼类和鳟鱼类,都是冷水 *** 鱼类。鲑鱼类 *** *** 的有大西洋鲑(学名Salmo salar)、大马哈鱼等,鳟鱼类 *** *** 的就是虹鳟鱼(学名 Oncorhynchus mykiss)等。虽然鲑鳟鱼属于一类,但鲑鱼类和鳟鱼类是有区别的。”
北方某水产研究所有专家认为,三文鱼是商品名称,是市场对冷水 *** 鱼类的统称,是俗称,不是学名。虹鳟鱼是冷水 *** 鱼类的一种,称之为三文鱼完全没有问题,诸如大马哈鱼等鲑鳟鱼都是冷水 *** 鱼,都可以称之为三文鱼。北欧挪威产的三文鱼生长在海里,而虹鳟鱼生长在淡水里。相比生长在海水里的挪威三文鱼,生长在淡水里的虹鳟鱼口感要差点。该专家举例说,大马哈鱼是洄游鱼类,它繁殖在淡水, *** 成熟前是在海里育肥。
东海水产研究所有专家认同“三文鱼”只是商品名之说,并没有规定只是挪威进口的“大西洋鲑”才能用“三文鱼”命名,特别是非挪威产的鲑鳟鱼包括养殖的,更不希望不能用“三文鱼”这一商品名,毕竟三文鱼在老百姓印象中就是可以生吃的好鱼。从学术上看,鲑鳟鱼类是否都可以称之为“三文鱼”没有争辩的意义。他甚至怀疑争论是非涉及到各自的商业利益。
是否生吃要看养殖条件
至于虹鳟鱼是否可以生吃的问题,专家们的观点是要看养殖条件。东海水产研究所这位专家认为,鲑鳟鱼类大部分是洄游 *** 鱼类,即产卵繁殖需到淡水中,部分生长阶段又回到海里,也有些种类可以一直生活在淡水中。网上讲到的淡水养的有寄生虫而海水中没有,是不科学的,现在野生的很少了,大部分是养殖的,不论是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关键看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怎么样,控制好同样能达到生食标准。 北方某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冷水 *** 鱼类养殖的环境标准比较高,因为这些鱼类生长的环境要求水清、无污染、水温不高(超过摄氏20度就会死亡),冷水 *** 鱼类繁殖期在冬季12月至1月,其本身是一种生态鱼,在低温下细菌、 *** 都不易繁殖,所以只要符合活鱼或冰鲜等条件,虹鳟鱼可以生吃。
“国产三文鱼”到底能不能生吃?中国渔业协会官方是这样解释的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的一档关于国产三文鱼的报道,在 *** 场上彻底歪了楼,形成了一次食品安全风波。
本文 *** 均源自 ***
事件起因
该报道称,青海省的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更高、更大的三文鱼养殖场,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之后就有相关大V、科普类垂直媒体称,所谓“国产三文鱼”和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不是一种鱼,常说的生食三文鱼是大西洋鲑,而青海的是淡水虹鳟鱼,这是不能生吃的,鱼的寄生虫可直接寄生 *** 。
一时间 *** 场里一片 *** “冒牌三文鱼”、“国产三文鱼有害”的声音。但是,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公开发声批驳所谓“国产三文鱼的谣言”,称:虹鳟就属于三文鱼,其 *** 甚至要高于大西洋鲑;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相反是野生的三文鱼,更容易受到寄生虫的感染。三文鱼养殖是国家鼓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的 *** 产业之一。
这下“吃货们”就彻底懵了,还能不能安安心心地吃一口三文鱼刺身了?
权威机构发声
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上发文,就引发热议的“国产三文鱼”的一些问题作出解释。文章称,之一,“虹鳟不是三文鱼”是一种误解。文中解释,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
第二,“淡水三文鱼存寄生虫,生吃对 *** 有害”同样是误读。文章中解释,野生的鱼类很容易存在寄生虫,但正规养殖的则没有。“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 *** 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文中举例称,以国产为例,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这与虹鳟的养殖方式有关:一是养殖虹鳟水质要求高,水质清冽,通常在低温流水中养殖(养殖温度12~18℃);二是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针对“生吃对 *** 有害”一说,文中称,例如加拿大BC省有关生食水产品的规定如下:对于野生捕捞的水产品除金枪鱼和贝类之外的游泳 *** 鱼类(不包括鱼卵),对于生食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对人的危害。对于养殖的鱼类,如果养殖鱼是使用小鱼投喂,也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生食。
因为小鱼饵料会带来寄生虫给所养殖的鱼类。对使用人工饲料的养殖鱼类不用冷冻处理。因为饲料加工时经过高温过程,已 *** 了所有寄生虫,不会对养殖鱼类带来寄生虫。
另外,文章称,从事实上说,世界范围内这个寄生虫没有感染虹鳟的病例报道;其次从该虫本身说虹鳟养殖环境中存在其中间宿主可能 *** 较小,无法完成其生活史;第三,虹鳟养殖业中均投喂人工饲料,没有感染源。
无论是淡水鱼类还是海水鱼类,都有可能成为某些寄生虫的天然宿主,这是自然规律。并不是海水鱼寄生虫就少于淡水鱼。与其他淡水温水鱼相比较,虹鳟养殖环境要求很高,一般利用天然水库或者是地下清泉,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极低。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未见虹鳟感染该虫的文献报道。
第三,文章指出“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文中解释,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 *** 鱼类,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 *** 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部分种类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比如虹鳟鱼、山女鳟和高白鲑等,但是不同种类还有不同的生态类型,比如说虹鳟经过驯化后也可以在海水里养殖,鲑属的褐鳟,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第四,文章指出“虹鳟的色泽不如大西洋鲑,使用了色素‘掺假’”系误读。文中解释,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于食物中的虾青素,所以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
养殖三文鱼在饲料中添加人工提取的纯天然的虾青素以达到肉质增色的作用。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对 *** 无害,反而对美白防晒有好处。
今年上半年,央视财经报道称:“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这条消息却掀起了一场“三文鱼”之争。
3个月过去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将引起争议的虹鳟鱼归入到三文鱼行列。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炉
8月10日,一直备受业内关注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标准基于科学分类和命名方式,明确规定三文鱼的定义,标准规定“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此外,不仅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还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要求,并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
虽然对产品标签和寄生虫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是网友依然不买账。
网友认为,三文鱼属于“鲑科鱼”,鲑科鱼又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准确地说三文鱼属于鲑鳟鱼,而鲑鳟鱼又分为海鳟和虹鳟。虹鳟鱼多数种群终身生活在低温淡水环境中,是淡水鱼,它的鱼肉颜色与三文鱼相仿。
而平时说的“三文鱼”是海鳟鱼,不能因为虹鳟鱼和海鳟鱼同属鲑鳟鱼,就倒推出来说虹鳟鱼是“淡水三文鱼”。
团体标准惹怒网友:三文鱼再见!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公布,可被视为对今年5月“三文鱼之争”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准不是来自 *** 部门,而是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同13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说白了就是这些标准都是由卖鱼的自己定制的。
一时之间,这个团体标准引发网友众怒,纷纷表示自己不会再生吃三文鱼了。
@无为**:行业标准由生产商来定,那 *** 成绩由 *** 自己定可好。
@正道**:小龙虾归类龙虾了, *** 饼属于 *** 了。
@信阳**:这样真的就把三文鱼给害惨了,以后谁还敢在国内吃三文鱼刺身。
@睡不**:所以在中国别生吃三文鱼了,三文鱼之所以能生吃就是因为是深海鱼,淡水鱼不怕寄生虫就生吃吧。
据标准起草组成员透露,这个新分类在内部讨论时是有冲突的,协会或出于将行业内各企业聚拢的考虑通过了这一标准,标准不具强制力。
其实,虹鳟鱼究竟是不是三文鱼,表面上是名分之争,但争论的背后消费者关注的还是生食淡水鱼的安全问题。
淡水三文鱼能生吃吗?
对此有专家表示,虽然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可能会有寄生虫,但是因为淡水鱼的环境跟 *** 生长环境接近,它们体内携带的多种寄生虫会对人类产生安全隐患,所以生活在淡水中的鱼虾通常不适合生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则表示,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且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
那么,冷冻后的虹鳟能生吃吗?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提出,对于不具备寄生虫源头风险控制措施的原料应当经过以下任何一种方式的冷冻以杀灭寄生虫:一是-20℃以下连续冷冻24小时;二是-35℃以下连续冷冻15小时。
对此,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表示,上述 *** 是消灭海水三文鱼体内寄生虫的 *** ,对淡水虹鳟按此处理,依据不充分。用海水鱼消灭寄生虫的方式处理淡水养殖的鱼,也没有经过严密的实验。
由此看来,淡水三文鱼能不能生吃,跟养殖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不了解养殖环境的情况下,虹鳟鱼生吃还是有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吃。虹鳟有着鲑鱼特有的风味,脂肪含量又较高,口感细腻肉质有嚼劲,特别适合煎烤,清蒸和红烧,涮火锅也不错。
对于喜欢生吃三文鱼的小伙伴,一定记得要在购买前查看产品标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