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慈禧掌权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慈禧活了多长时间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慈禧是怎样一步步掌权的
1、发动“辛酉 *** ”、立自己的侄子当皇帝自己垂帘听政、排除异己慈安太后。在咸丰皇帝病死后,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慈禧太后在 *** 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2、于是慈禧太后便鼓动咸丰帝皇后慈安太后,与这八位大臣争夺 *** 上的权利。“辛酉 *** ”的结果是,慈禧太后下达诏书,将这八位大臣 *** 的 *** ,让其自尽的自尽,另外的大臣则是被革职或充军。
3、这次 *** 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两位太后便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但是实际上慈禧太后掌握的权利高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掌握了清 *** 更高的 *** 权力。
4、在1875年的1月,咸丰帝因病逝世,慈禧太后便立了她的侄子为皇帝,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但是此时清 *** 的权利都在慈禧太后手中。
5、在181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毙,当时给出的说法是因为慈安太后脑溢血身亡,但是大多迹象都表示,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因为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不是一条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慈禧太后便杀了慈安太后。
6、这样的权利还不使慈禧太后满足,在1884年的4月8日,慈禧太后将军机处的大臣全部罢免,使得慈禧太后的权利又有所提高,开始了西宫的 *** 。
7、在18 *** 的2月,光绪帝大婚,名义上是光绪帝亲自执政,但是大多权力依旧还在慈禧太后手中。
8、慈禧太后的一生经过了中国的五次战争,在她5岁的时候经历了之一次 *** 战争,在她是咸丰皇帝的贵妃时,经历了第二次 *** 战争,在两次 *** 战争之后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她则成为了清王朝更高的决策者,
二、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分别什么情况
1、导语:慈禧执政48年,垂帘听政的时间,就长达38年,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这两大板块,分别是跟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和自己独自垂帘听政。至于三个阶段,分别是同治皇帝时期,光绪皇帝亲政前,和光绪皇帝被囚禁后。光绪皇帝在18 *** 到 *** 8年亲政10年间,姑且认为慈禧没有再垂帘听政。
2、01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夺取朝政大权,掌权长达13年。早在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太后后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常常帮助咸丰皇帝出点主意什么的。但是咸丰拒绝后宫干政,所以就没有允诺慈禧太后将来执政的事情。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曾经留下过遗诏,吩咐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共同扶持同治皇帝。
3、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清史稿》
4、同治皇帝那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当然想要自己一个人控制同治皇帝。而遗诏当中,咸丰皇帝把自己的那几个亲兄弟全都排除出了辅政大臣的范围。这很明显就是咸丰皇帝信不过自己的亲兄弟,尤其是恭亲王奕䜣。因为奕䜣实在是太聪明了,咸丰皇帝担心同治皇帝的皇位受到影响。可是奕䜣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当然不甘寂寞。于是乎慈禧太后就主动联络上了奕䜣,希望他能够出面帮助自己一起夺取顾命八大臣的权力。
5、于是一场没什么战乱的 *** 斗争就此展开,辛酉 *** 的结果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一起负责执政,而顾命八大臣则全部失去了权力,以肃顺为首的几个更是被慈禧诛杀。从这一场 *** 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慈禧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女人。从此她开启了垂帘听政的 *** 生涯。
6、慈安太后虽然也陪在她身旁,可是慈安太后对 *** 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基本都是慈禧太后掌控天下局势。从1861年咸丰帝死,一直到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慈禧太后在这13年里,一直处于垂帘听政状态,是帝国的真正 *** 。
7、02扶持光绪登基,到光绪亲政之前,慈禧掌权13年。撤帘归政以后,慈禧太后在后宫安生了两年时间,很可惜的是,同治皇帝自己不争气,仅仅亲政了两年时间,就病死了。这一年是1875年,伤心过度的慈禧太后,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同治皇帝没有儿子,将来的皇帝该由谁来继承呢?
8、在这种情况下,她想起了自己 *** 的儿子,也就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 *** 所生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这孩子跟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醇亲王又听从慈禧的调遣。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清史稿》
9、所有在慈禧的 *** 作之下,爱新觉罗载湉在1875年登基,也就是光绪皇帝。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再次出来垂帘听政。一直到18 *** ,光绪皇帝可以亲政了,慈禧太后才逐渐放权,让光绪皇帝自己执政。而这期间慈禧一共执政15年时间,加上此前的13年,慈禧已经有28年执政经验。
10、期间慈安太后在1881年就暴毙而亡了,所以后面这9年时间,一直都是慈禧太后一个人执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清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务运动已经日新月异,清朝也大有蒸蒸日上的态势。这个时候慈禧对自己的执政情况非常满意。她认为自己平定太平天国,平定 *** 军 *** ,又兴办洋务,使得国家富强,实在是一位英明的太后。
11、03光绪皇帝掌权的10年里,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说慈禧前段时间的执政,还是挽救了大清王朝的。尤其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态度,保住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光绪亲政以后,其实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李鸿章拍着胸脯告诉光绪皇帝,大清国的水师力量,那是远东地区之一名,最强的那个。
12、随后光绪皇帝问李鸿章,能否与日本一战?李鸿章连连摇头,表示我的水师只可以放在海湾里面生锈,绝对不能拿出来打仗。庚辰,懿旨恭亲王奕复为军机大臣。辛巳,免顺直被水州县额赋。丙戌,日本陷复州。戊子,日本兵集金、复二州。
13、谕宋庆率诸军决战。丰升阿、聂桂林自岫岩奔析木城,闻敌至,师复溃,日人取析木城。以程文炳为陆路提督。己丑,宋庆及日人战于海城,败绩,退保田庄台。庚寅,依克唐阿及日人战于凤凰城,侍卫永山死之。命荣禄在 *** 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清史稿》
14、光绪皇帝当然不听,每年几百上千万的军费给了李鸿章,这么强大的水师不能打仗?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就这么爆发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割地赔款,清 *** 丢尽了脸面。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是罪魁祸首就三个人,一个慈禧、一个光绪还有一个李鸿章。慈禧和光绪是国家领袖,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那也是有罪过的,李鸿章为了自己的 *** 前途,拒绝与日军对决,最后丧失了反击的时机。
15、第二件事是戊戌变法,这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发起了一场变法运动。自古以来变法都是一场阵痛,戊戌变法也不例外。这是仅仅持续了一百天的变法活动,所以又被称之为百日维新。如果成功了,那么清王朝可能会进入到君主立宪制,可惜最后失败了。慈禧太后察觉到了异样,果断夺取 *** ,将光绪囚禁起来,捕杀戊戌变法分子。
16、04囚禁光绪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0年时间。其实光绪皇帝亲政的时候,慈禧太后一刻都没有放权的意思,她手里的心腹大臣诸如李鸿章等人,都为慈禧太后看着光绪皇帝呢!所以光绪皇帝亲政10年,其实也算是慈禧太后掌权的10年时间,不过这段时间从形式上来说,是光绪皇帝的10年执政期。
17、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清史稿》
18、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慈禧太后再次“ *** ”走到前台,成为了帝国的主人。这个时候的大清国已经完全开始走下坡路了,慈禧太后开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活动。她想要通过割地赔款的方式,尽量保全清皇室的生存空间。只要清王朝不倒闭,那么什么都好商量。
19、很可惜的是,一切都很难挽回了,因为清王朝的 *** *** 已经到了极点,出 *** 家利益来维持自己家族的 *** ,更是不得人心。所以灭亡是必然的,慈禧去世以后,仅仅3年时间,清王朝就灭亡了。
20、总结:执政48年,垂帘38载,慈禧过错大于功劳。历史上有很多人的功过是难以评价的,比如说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们就很难去评价这件事,毕竟双反支持者的人数都不少。不过慈禧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因为慈禧绝对是过大于功。
21、先说说功劳,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支持李鸿章兴办洋务,支持沈葆桢开设船厂,支持张之洞开办兵工厂,这一系列的支持,使得晚清有了一定的抗争资本,也为争夺 *** 做出了努力。再看看他的过错,她 *** 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割地赔款。放弃京城逃避战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使得清朝处于被动状态。
22、丧权辱国之下,居然还囚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 *** 变法,很难想象她的 *** 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说,慈禧执政48年的时间,垂帘听政38年之久。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 *** 者。她的私心,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三、慈禧掌权多长时间
1、慈禧掌权47年(1861年—1908年)。
2、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 *** 了太平天国、 *** 军、苗民、 *** *** ,缓解了清王朝的 *** 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 *** *** ,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 *** ,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 *** 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国内 *** 被平定,两次 *** 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 *** 业有了初步发展,被称为“同治中兴”。
四、清慈禧太后掌控清朝 *** 多少年
1、47年,慈禧开始掌权是从咸丰驾崩,一直到慈禧去世,时间是1861年-1907年。
2、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 *** 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之一次 *** 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 *** 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更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 *** 关系的变化。
3、清朝晚期,由于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开始发达,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和壮大,慈禧太后采用了适合生产力的君主立宪制。
4、因此,封建社会,在慈禧太后新政的8年中逐渐消灭了,也就是说,清朝的晚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通常说的辛亥 *** *** 了封建王朝,实则那 *** 的只是的封建王朝的最后躯壳。
5、因为清朝末期在经济和 *** 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会的定义,慈禧太后已经为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在经济和 *** 上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6、废除科举而兴办学堂,派人出国留学,兴办洋务,开创了 *** *** 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这个重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其实,辛亥 *** 后的各种新气象,都不过是慈禧太后新政的延续。
7、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 *** ,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当时的一大批能人,纵观历史,浏览朝朝代代名臣贤达,他们都可无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凯,尽管有过复帝的逆施,确实还是有本事的人才。
8、让这样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挥,足见她的用人能力。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是,确立了正确的 *** 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以当时内忧外患情形之下,实为中国数 *** 来之异彩。
9、1906年,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 *** 污吏300多人。
10、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办女子学校,教授新学,逐渐风行于开埠较早之上海、广州等沿海之城镇。慈禧之举, *** 了当年倡导开启中国女学兴办之门先行者更具 *** *** 的观点,普遍为维新派开明官僚与士绅所接受。
11、尽管它与“男女平等”、妇女彻底解放的距离仍相差甚远,依然与根深蒂固的几 *** 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相左,受到拥有强大势力封建卫道士的强烈毁谤和 *** ,但女子兴学却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开来。
五、慈禧太后掌权多少年了
慈禧太后通过 *** 的 *** ,终于掌握了了清朝的更高 *** 权,这次 *** 上历史上称为“祺祥” *** ,因这一年为旧历辛酉年,所以也称为“辛酉 *** ”。“辛酉 *** ”实际上是 *** 阶级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从此以后,慈禧太后开始 *** 中国,长达四 *** 之久。
六、慈禧 *** 了几个皇帝
1861年,咸丰崩逝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称 *** 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 *** ,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以 *** 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 *** 者,掌权时间在清朝仅次于康熙与乾隆,在中国史上排名第四。 *** 期间发动 *** 两次,立皇储两次。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上谥。谥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即“孝钦显皇后”,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两位正宫,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七、慈禧是什么时候开始掌权的
1、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忧愤交集,终于一命呜呼!临终前遗诏立他六岁的儿子载淳(chún)为皇太子(即同治皇帝),肃顺、载垣(yuán)、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2、由于载淳尚在年幼,因此,围绕着由谁来掌权的问题,八大臣与太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3、西宫慈禧太后首先策动 *** 慈安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争权,然后又与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取得联系。9月初,奕以奔丧为名,赶到热河,与两太后密谋,随后立即返回京城布置一切。这时正好有御史董元醇(chún)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八大臣看了奏折,暴跳如雷,立即拟了上谕进行驳斥;慈禧太后却将折旨扣下不发,引起两宫太后和八大臣之间的尖锐冲突。11月1日两太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就将载垣、肃顺、端华三人革职拿问,不久就将他们处死,其余五大臣或革职或充军。
4、三天后,载淳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同治”。慈禧太后见条件已经具备,就宣布正式“垂帘听政”,自此西太后慈禧掌握清 *** 更高权力达四十余年。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