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到底有没有时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之一个发明钟表的人,他是怎么知道当时是几点的呢
1、其实就时间而言,本身来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没有统一的时间的。古代 *** 多数时候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都是根据太阳的运转来推测时间的。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间就变得及其的重要,所以北宋时期,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而且仪器能报时打钟,结构和现代的钟表很相似。对于第1个发明钟表的人来说,也是抽象记述这个时间概念的,所以大多数时候古人的记时间也是用一些日晷来进行推测。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
2、其实本身来说,就时间点这个概念就是大体参考的时间,所以并没有统一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的意识到生产与时间的观念相对联系更加紧密,所以人们才会延伸出这个时间概念。但是要近代,由于考虑到高精准的科技发展水平,所以需要引入统一的计量时间单位,所以这个时候统一的时间体系才会逐步的形成。
3、其实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古代人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人们的远古时期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大多数时候也是根据太阳的升落,进行推测具体的时间段,所以只有到了近代一些科技的发展,才引入了相对应的时间概念。
4、其实目前大多数主流的学者认为,第1个钟表应该出现在我国的北宋时期。而且有些学者更加肯定是苏颂发明的。北宋时期苏宋创建了水运仪象台,而且这个仪器本身来说能够推测大体的时间。这个仪器的结构也与现代的钟表极其相似,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会发现第1个钟表诞生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计时单位了。
二、时间是以什么定义的
1、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 *** 、顺序 *** 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 *** 称为世界时 *** 。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日”,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年”。 [1]
2、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K(开),电流单位A(安),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摩尔))之一,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在2018年11月16日召开的第26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未受干扰的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 *** ,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Δv *** )。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毫秒ms、分min、小时h、日(天)d、月m、年y等。
3、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大 *** “之前”没有时间可言。“永远向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时间表达物体的生灭排列。“时间”简称“时”。时间就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
三、世界上的时间是怎么来的
1、之一阶段: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 *** 的绳子,有报时功能。
2、第二阶段:中国古代烧香的闹钟。除了用水流来计时外,中国古代民间亦有利用燃点线香来计量时间。龙舟报时更香就是利用烧香来计时的仪器,它更设有定时响闹的作用。龙舟上挂了数条两端系著金属球的幼线,线下放了燃著的香。每隔一段时间,香便会烧断一条线子,当金属球跌进下面的盛器时,便会发出报时响闹。这种烧香时计最早见於宋代(公元12世纪中叶)的文献中。用更香来计算时间的精度不高,但由於它简单易行,极之适合民间使用,所以曾经十分流行。据文献记载有些更香可燃烧一画夜,有些甚至可以燃烧至一个月。此更香是根据文献及示图复原,没有原物传世。
3、第三阶段: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
4、第四阶段: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之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四、时间单位“小时”是怎么确定的
六十进位制来自巴比伦,她们以六十这个因素做为计算数量的单位。但是巴比伦人并没有将时分割为60分,而是古埃及将一日分为12时的白天和12时的夜晚,她们也这样子来区分四季。古希腊天文学家,包括希巴谷和托勒密,定义太阳日的24分之一为时。以六十进位细分时,使得秒是一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此处虽然如此表示,但很难相信古希腊人需要定义秒[来源请求]古希腊的时间周期,像是平朔望月定义得非常精确,因为他们不是观察单一的朔望月,而是以相距数百年的食来测量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日数)。不过,发展出摆钟来保持平时(相对於日晷所显示的视时),使得秒成为可测量的时间单位。秒摆的摆长在1660年被伦敦皇家学会提出作为长度的单位,在地球表面,摆长约一米的单摆,一次摆动或是半周期(没有反复的一次摆动)的时间大约是一秒。
在1956年,秒被以特定历元下的地球公转周期来定义,因为当时天文学家知道地球在自转轴上的自转不够稳定,不足以作为时间的标准。纽康的太阳表以1900年的暦元描述太阳的运动,所依据的是1750年至 *** 2年的观测。In 1956.秒的定义如下:
自历书时1900年1月 0日12时起算的回归年的31,556, *** 5.9747分之一为一秒
在1960年,这个定义由第十一次的国际度量衡会议通过。虽然这个定义中的回归年的长度不能进行实测,但可以经由线 *** 关系的平回归年的算式推导,因此,有一个具体的瞬时回归年长度可以参考。因为秒是用於大半个20世纪太阳和月球的星历表中的 *** 时间变数(纽康的太阳表从1900年使用至1983年, *** 的月球表从1 *** 0年使用至1983年),因此这个秒被称为历书秒。
随著原子钟的发展,秒的定义决定改采用原子时做为新的定义基准,而不再采用地球公转太阳定义的历书秒。
经过多年的努力,英国国家实验室的 *** 斯·埃森和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威廉·马克维兹测量出铯原子的超精细跃迁周期和暦书秒的关系。[1]使用过去普通的测量 *** ,接收来自 *** 电台、WWV的讯号,使用一个原子钟来测量时间,他们确定了月球相对於地球的轨道运动,也推断出太阳表面可能有相对於地球的运动。结果,在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决定以原子时定义的秒作为时间的国际标准单位:
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 *** ,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在70年代体认到重力时间膨胀会导致在不同高度的原子钟有不同的秒,因此每个原子钟都必须改正为在平均海平面的高度,以取得一致的秒(大地水平面的自转约改变×10−10的秒长,在1977年开始修正并且在1980年已经 *** 化了。)。用相对论的术语来说,秒被定义成在转动的大地水平面上原时。
在1977年,在BIPM的会议中又重新定义,加进了新的陈述:
铯原子在0k下是静止不动的。(This definition refers to a caesium atom at rest at a temperat *** e of 0 K.)
修正过的定义似乎暗示理想的原子钟将只有静止的一个铯原子发射出单一的频率。在实务上,无论如何,这个定义意味者在那些原子钟之内的运作和外推的数值,秒的高精密度应该如上所述的考量到周围温度的补偿(黑体辐射)。
关于时间是怎么确定的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