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众号
近日回忆里的“陕味”里,食谱告急,无奈发朋友圈,邀请陕西籍的朋友同事们共同回忆有什么记忆里的美食。“羊肉泡馍”遥遥领先,那今日就写这个吧。
锅盔要白且酥,一块一块掰起来。
现在人生活精致讲究了些,羊肉泡馍的馍也从很久以前20公分厚降到不足2公分厚,是更好掰一些,但是也有了专门掰馍的工具,掰的步骤都省了。小时候上街不是这样的,那会卖羊肉泡馍的人,会在桌子显眼的地方摆上一摞厚厚的锅盔。别看那些锅盔特别厚,但是表面还是微微泛黄,能看到的横截面都是雪白雪白。那时候我很好奇,那么厚的锅盔,是怎么熟的?后面爸爸告诉我,那些做锅盔的人,会用小火慢慢的把锅盔烤熟,所以就算很厚,锅盔也不会烤焦。
彼时要想吃羊肉泡馍,首要的事情就是掰馍。老板负责把一碗份的馍从大锅盔上切下来,食客负责把馍掰成棋子大小。一般没有急事的话,会掰的均匀一些,男的掰的大小不一,像啃的一样,妇女们掰的好看些,很整齐,小孩子不用,掰不动,到时候吃父母碗里分出来的就行。
一个锅盔能用掉一袋面粉
泡馍配糖蒜,美得很。
吃泡馍是有小菜,一般以糖蒜居多,有些店还会有自制的辣酱。口袋富余的还会单要一份切片羊肉。
因配方不同,腌制 *** 时间等差异,各家的糖蒜口味都不一样,有些白里略微泛黄,拿起蒜对着太阳,边缘有一点透明质地。有些糖蒜略带咖啡色,就一看肯定味道不差。总之各家都有绝活和秘方,看哪些人喜欢哪种口味了。
一碗热腾腾的泡馍上桌,先要端起碗吹一下,喝一小口汤开开胃。再用筷子挑起泡馍里的粉丝,夹着羊肉片一同吃下。那些在羊肉汤里煮烂了的馍,用筷子把啦到碗边,一点一点的吃,急不得,因为会很烫。
现在的标准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不算家常,因为羊肉价贵,那样厚的锅盔,一般人家也不会做。只有在特殊时间,家长才舍得下点血本,带着一家老小去改善一下。
我们那老街有一家不记得是老孙还是老李家,总之就是开了三四十年的老店,祖传的手艺,如今还在。每年回家时,我会带家里人去吃,然后买一些真空包装的腊牛肉,很多人会买,带着方便。
贵价的羊肉泡馍,已不是记忆里的稀罕吃食,不知是时代发展,还是口味繁多,竞争激烈。
那人那事身边的故事——羊肉泡馍(二)“常听说西安羊肉泡馍,没有品尝过。”刘勘遗憾地讲。
“那就来一碗吧,不然就对不起你了。”李站长非常善解人意的。
说起羊肉泡馍,多年来刘勘都有自己的遐想,特别是对肉汤类情有独钟。
记得小时候,大概是六十年代中期,小生产队时期。每年的五月端午节和八月十五,全村三个生产队总动员,男女老少,一起捕捞围绕村庄周围的一条名叫“家沟”中的鱼。
那是满沟的水,满沟的鱼。当然鱼苗是全村三个生产队共同放养的,捕鱼也是三个生产队共同完成的。无论大人小孩,用什么工具捕捞出来的鱼,都要集中在一起,由三个生产队平均分配,再由各自的生产队按户平均分给到户。因为放鱼苗是按照每一户收的钱,所以分鱼时,也是按户分鱼,倒是很公平。
那分下来的鱼,更好吃的做法,就是油炸鱼块,然后是炖鱼块汤。
那满碗的鱼块,满碗的鱼块汤,更好的搭配就是热腾腾的馒头,无论是白面馒头,还是黑面馒头。
将那馒头掰碎块,掰成能放入口中,一口能够吞下,一粒粒丸子大小的状况。
那馒头浸透了浓浓的油炸鱼块的鱼汤,腥腥的鱼汤中焕发出,芝麻油的清香、食盐中的甘咸、辣椒中的 *** 、花椒中的酥麻、出锅前又加上半铁勺陈醋,合在一起,搅在一起,构成香中有咸,咸中有辣,辣中有麻,麻中又有一丝的甜,一点恰到好处的酸。这些又咸、又辣、又麻、又香、又甜、又酸的组合,构成六味俱全的鱼汤。
碗中鱼汤下上混着馍块、鱼块。
此时,将那饱含鱼汤的馍块用筷子夹入口内,不要立即吞下,让它少留片刻,慢慢品尝一下滋味,那酸甜麻辣香咸的感觉真是天下最美味的美食。
这也是六十年代更好的记忆。
前几天,一个年长我几岁的朋友邀请我吃饭,我问朋友准备请我吃什么,朋友说羊肉泡馍。到了朋友请客吃饭这一天,朋友专门找了一家比较有名的陕西羊肉泡馍的老店,听说这家羊肉泡馍店的老板是陕西西安人,祖传的羊肉泡馍手艺。等我们进到羊肉泡馍店以后,我对老板说:“老板,我们自己掰馍馍。”老板给我们一人上了一只空碗和一个馍馍,等我们俩把馍掰完放到碗里以后,老板给我们开始倒汤加肉,朋友说:“妹子,你怎么把馍馍掰的那么小那么碎啊!”老板一听朋友说的话,开玩笑的对我说:“姑娘,看来你是老吃家啊!”我呵呵一笑,等到羊肉泡馍端到桌上以后,我赶忙喝了一口汤,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吃一口馍馍,馍馍吸收了羊汤的鲜香,吃一口满嘴留香,夹一口羊肉,羊肉没有一点膻味,我回头朝着老板说:“老板,你们家的羊肉泡馍味道不错啊!味道够地道。”老板开心的笑了。
等到碗里的羊肉泡馍吃了一半的时候,朋友又问我:“妹子,你是怎么知道吃羊肉泡馍要把馍馍掰的这么小,这么碎啊!”我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是跟着电视上学的。”朋友瞪了我一眼,不屑的说:“你就胡说吧!不告诉我拉倒。”看到朋友好像真的生气了,我赶忙打趣的说:“行了,行了,我是和你开玩笑的,你也知道,我很少吃羊肉泡馍,至于我为什么知道吃羊肉泡馍要把馍馍掰的这么碎,这么小,这还要从很多年前一件事情说起。”朋友焦急的问:“什么事,什么事,赶紧说。”
我喝了一口碗里的汤,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那是十年前的冬天,我一个女人独自一人乘坐火车去外地打工,下了火车已经是凌晨十分,一路的颠簸,一路的饥寒交迫,让我整个人又冷又饿,我当时下意识的看了看火车站周围,所有的饭店都关门了。我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出了火车站,寻找在这个冬夜凌晨依然开门的饭店。果然不负众望,在我走到一条稍微偏僻的街道上时,远处一个饭店的灯光吸引了我,我加快脚步走到饭店门口,看到这是一家卖羊肉泡馍的小店,我没有过多的犹豫,进到店里,对老板说:“老板,来一碗羊肉泡馍。”不一会儿,老板拿了一个馍,一个空碗给我,我有些生气的说:“老板,我要的是羊肉泡馍,不是馍馍和空碗。”老板笑眯眯的说:“姑娘,你肯定是之一次吃羊肉泡馍吧!”我点了点头。老板接着又说:“我们这吃羊肉泡馍都是客人自己把馍馍掰碎,然后加汤加肉的。”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回答到:“原来是这样。”于是,我把手里的馍馍不管大小,随便掰成了大小不一的几块拿到老板跟前。老板看到碗里横七竖八大小不一掰碎的馍馍时,哈哈一笑说:“姑娘,你掰碎的馍太大了,这样馍馍泡羊肉汤很难把汤汁融入到馍馍里,会直接影响羊肉泡馍的味道,这样,我给你重新掰一个馍馍,你看可以吗?”我赶忙连连点头答应。
老板重新拿起了一个空碗和一个馍馍,慢条斯理的掰起了馍馍,只见老板把馍馍掰的很小块的颗粒,掰弯以后,浇上羊肉汤和肉,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摆在了我的面前。由于我当时饥肠辘辘,所以,喝了一大口热汤,烫的我舌头和口腔疼痛难忍。老板在旁边心疼的说:“你慢点喝,这是热汤,要小口小口慢慢喝,把馍馍和汤搅匀,这样汤就不太烫了。”我按照老板说的话,慢慢的搅匀,然后轻轻喝了一口羊汤,一股暖流立刻让我冰冷的身体温暖起来,吃一口羊汤泡过的馍,羊汤的香味和汁液被馍馍吸收的恰到好处,夹一片羊肉送进嘴里,羊肉的 *** 立刻席卷了我的口腔。我对老板说:“老板,你们家的羊肉泡馍真香,真好吃,老板,你们家的羊肉泡馍是不是祖传的手艺。”老板爽快的说:“姑娘,我这家羊肉泡馍店虽然不是什么祖传的百年老店,但是,我也干了二三十年了,味道不敢说全城之一,至少我做到不会偷工减料,你刚刚说真香真好吃,那是因为你在这寒冷的冬天饥肠辘辘,又冷又饿,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吃任何食物都会感觉是最香的,最美味的,人一旦在最饿的时候,就算是普通的一个馒头,也会让你感觉又香又好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安乐茶饭。”
听完老板的讲述,我心中受益匪浅,走出羊肉泡馍店,我伸了一下慵懒的双臂,心中记住了这家香味扑鼻的羊肉泡馍店,更记住了老板一席良言。
羊肉泡馍:一碗满满的热情与美味羊肉泡馍,这道源自于陕西的传统美食,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一道 *** 着热情与美味的经典佳肴。无论是在陕西的大街小巷,还是在各大城市的美食街头,总能传来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的 *** 香气,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羊肉泡馍的热情首先体现在其 *** 过程中。选用上等的面粉制成的馍片,经过发酵、擀面,再经过烘烤而成金黄松软的面饼。而煮羊肉则需要细心选材,将新鲜的羊肉肉块与多种香料佐料一起入锅,慢慢炖煮数小时,让羊肉入味鲜嫩,香气四溢。而最后将切好的面饼放入碗中,淋上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并配以丰富的辅料,如蒜末、辣椒油、大葱等,让整个碗的颜色和味道更加 *** 。
品尝羊肉泡馍的瞬间,身体里仿佛涌动着一股热情的力量。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温暖着整个口腔,丰富的香料和辅料在口中融合,带来一种极致的味蕾享受。面饼的松软和羊肉的鲜嫩相得益彰,一口接一口令人难以自拔。无论是滋味的契合,还是温暖的口感,都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无尽热爱。
羊肉泡馍的热情还体现在它所传递的陕西人民的精神风貌中。陕西人热爱生活,热爱美食,对待食物的态度极其认真。在他们的眼中,羊肉泡馍不仅是一道佳肴,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都少不了一碗热情满满的羊肉泡馍,让人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更加亲近和温暖。
无论是在陕西的老街巷,还是在大街小巷的美食摊点,羊肉泡馍都是一道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食体验。它的热情在于它的口感和味道,也在于它所 *** 的文化和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的美食世界,品味那一碗满满的热情与美味!
小 *** 写的《羊肉泡馍》,看得人真想咥一碗《羊 肉 泡 馍》
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 田家鸣
不知怎么的,每当经过羊肉泡馍馆的时候,都有一种微微的激动,想冲进羊肉泡馍馆里点一份羊肉泡馍,伴着糖蒜,大口大口地吃着它,想到这,我不禁垂涎三尺。
羊肉泡馍汤较醇厚,上面有绿油油的香菜和葱花,像清澈的水面上飘着一些荷叶,馍就像海绵一样吸满汤汁,只要尝上一口馍,你肯定沉醉其中。馍可是这道美食的"点睛之笔",因为它不硬不软,中间有空隙,吸入汤汁后一咬就烂,十分可口。
当馍里的汤经上腭一压,汤汁从舌尖流入胃里,顿时感到全身都有了一股劲儿,再喝上一口原汤,尽情享受这美味萦绕在舌尖之感。它还有个更佳搭档——糖蒜,一口羊肉泡馍,一口糖蒜,"吧唧吧唧"地嚼着,别有一番味道,爱吃辣子的人可以加点特制的辣椒酱,这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很早以前,爸爸妈妈很少吃羊肉泡馍,可现在的羊肉泡,不管贫富贵贱,都能吃得起。它不仅美味,而且有着一个有趣的历史传说。
相传在五代末期,赵匡胤身上只有两块干馍,难以下咽,所以他恳求一家羊肉铺店主给一碗羊肉汤,顺手把馍掰碎泡在汤里,馍也软,汤也香,异常可口。后来他当了皇帝,仍念念不忘那一顿美餐,就又去那家羊肉铺,让人如法炮制,他进食后大加赞赏,从此羊肉泡馍就成了名食。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唐朝的时候,有位将领为了让被困在郊外的士兵们充饥,就宰羊拿干粮作泡汤,士兵们吃后士气大振,打了胜仗。从此羊肉泡馍就传了开来。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羊肉泡用它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不管陕西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尝一口,就会爱上它——著名的小吃"羊肉泡馍"。(指导教师:魏姗)
消息来源:铜川日报传媒网
羊肉泡馍的历史悠久,特别是西北人更是青睐有加,已经成为早餐或者午餐的一种选择,
今天中午,排队吃了一碗久违的羊肉泡馍。说起羊肉泡馍的滋味,可以说每个人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不吃羊肉泡馍的人是感觉不到其中趣味的,正如不吃臭豆腐的我,始终无法理解臭豆腐的美味一样。
我只谈谈自己每次吃羊肉泡馍的感受。
每次吃羊肉泡馍前,从桌子上拿一个大碗,走入队列,仿佛等待参加一场战斗一样。拿着空碗,看着切肉师傅用着娴熟的刀工切着羊肉或羊杂,此时的他必须要头脑保持清醒,既要听清食客究竟是要羊肉泡馍还是水盆羊肉,接着还要听清如果吃羊肉泡馍的话是要纯肉还是要夹带羊杂。与此同时,切肉师傅的手不能停,要切出符合食客要求的大块羊肉或羊杂。另外,食客要从店家准备好放有机器切成小块的锅盔里,用大勺盛出自己能吃的锅盔数量。切肉师傅切完肉后,把它们放到食客盛好锅盔的大碗里,随后会询问食客需不需要额外添加粉丝。食客在回答后,切肉师傅会给他一个号码,这就是食客所要的羊肉泡馍号码。切肉师傅接着会按同样的步骤询问下一位食客,而这位食客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他还需要用一个小碗盛一些糖蒜和辣椒酱。
经常吃羊肉泡馍的人都知道,糖蒜和辣椒酱是羊肉泡馍的更佳伴侣。当然,对于我而言,还有一样调味料更是羊肉泡馍提味的关键,那就是桌子上必备的花椒面。
不用等太久,羊肉泡馍上桌。看着冒着热气的羊肉泡馍,锅盔已经泡得十分软,而大块的羊肉也已经变成了淡灰色,这就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开动了。先舀一勺花椒面洒在羊肉泡馍里,顿时香喷喷的羊肉味夹杂着花椒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接着,喝一口羊肉汤开启味蕾上的盛宴。时不时再吃一口糖蒜,或蘸着辣椒酱吃,或者直接入口,味道有所不同,但都是十分可口的。
羊肉泡馍吃到一半,稍微停一下,借着舌头上尚未散去的羊肉味,赶紧拨几个糖蒜吃吃,调剂一下味蕾上的 *** 。接着,从碗里夹几块羊肉下肚。一旦碗里的羊肉和泡馍都吃完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饭量选择是否喝完这碗鲜美的羊肉汤。看到羊肉汤的水位线不断下降,碗里的食材都已下肚,此时,额头上必然是大汗淋漓,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跃然而生。
此时的我,想起了有关羊肉泡馍的一则典故,相传羊肉泡馍起源于元朝,蒙古将士在南征北战时,特别是冬天深入西伯利亚和东欧腹地作战时,为了御寒,就把羊肉放到开水里煮,等煮开后,一边吃着煮羊肉,一边啃着随身带的干饼,一种的饮食习惯由此诞生。吃完煮羊肉和干饼的将士们顿时浑身发汗,有效地抵御了寒冷,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 *** 士气,成为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
一种饮食上的馈赠穿越上百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从上古时代的炎黄二帝一脉相传至今,上 *** 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渊源深厚的中华饮食文化,真乃幸事一件!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锦少在东京
我回想了一下,这些年,单枪匹马也去过很多地方,每次都是全须全尾,谈笑凯歌还。没想到,在古城西安,竟然遇到了绊马索。不禁叹一声,果然是厉害,不愧是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大街上,好几个 *** 簇拥着我, *** 都开来了,却依然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事已至此,我已气定神闲。冷眼瞅瞅这几个 *** ,行,我就看看你们哥几个,是不是真的要去救助站。
恰在此时,西安的朋友——云影——竟然,竟然,竟然给我打来了 *** !我低头一看 *** ,乐了。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云影啊云影,不是说今天你工作忙,没时间联系我,明后天有空一起出去玩的吗?你怎么就打 *** 了呢?太惊奇了,你知道你掐的时间段有多准吗,真是神仙姐姐啊,拜服!拜服!
云影这个 *** ,对我来说,太及时了。就好比是,绑在野猪林的林冲,面对衙役的棍子,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看到凌空飞出一条水磨禅杖!
云影说,她把我一整天撂在西安了。晚上请我吃个饭,明天再一道出去玩呢。我费了好大劲才憋住笑,“云影,我现在身无分文,别说明天玩了,今晚都不知道住哪了,我在 *** 上呢!”
估计云影很是惊讶了。干脆把 *** 递给了 *** 。这家伙倒也爽快,对云影说,你是他朋友是吧?要是愿意帮助他,我们就把他送到你那里。不愿意帮他,我们就把他直接送到救助站。我在车后座上笑了笑,彻底把心放下了。啥救助站啊,随风去吧你。也不管你们说什么了。有云影在此,岂能不帮!
果然,云影与 *** 约好了见面地点。 *** 一路绝尘而去。我暗暗得意,好吧,几十年来,从没坐过 *** ,这次, *** 为我驾车开道!
到了接头地点,车停路边,云影夫妻二人看来已经等待很久了。
此刻的我好像才觉得有些饥肠辘辘了。我看了看云影,心说真的不好意思,本来还想找个机会见见你,请你吃饭的呢。现在说也不用说了,得,一切随你安排了呵。
一个晚上,就在和 *** 磨嘴皮子。突然就来了一个救星,说明人民比人民 *** 管用,也说明我福分不浅,更没想到口福也是大大的好,云影很细心,先给了我一千元钱,作为后几天在西安活动的“经费”,再领着我去吃了西安名吃羊肉泡馍,一点也不亏待。 羊肉泡馍,我虽然没吃过,但我还是知道的。听说那馍馍是要自己用手掰碎了,再泡进微微透出膻气的羊汤里,吃下去,不啻是一种绝佳的享受。可是真的端上来一看,把我吓一跳。那个碗可真大,要是装米饭的话,估计我只能吃半碗。奇怪的是,也没见有什么馍馍。那热乎乎的汤碗里,泡着一个个面粒儿。我有些 *** 了。还在自己琢磨呢,这是啥?馍馍呢,不是要自己掰开的吗?云影笑了起来,说,这已经是机器加工,不再是用手掰的馍馍了。我也笑,心想,嘿,真好,如此最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羊肉泡馍?再一看,面前还放了辣椒酱等佐料。脑瓜里立刻就想到了这该是怎么样的味道啊?-——夹了一口尝尝,味道不错。太 *** 我了!
本来就喜欢吃面食的我,在西安真的就像到了最熟悉的地方似的。于是,再不客气,拿起筷子呼噜噜地划着,喝着汤吃着馍馍,一下就觉得胃里舒服了,心里更是暖和多了。忽然抬起头来,发现云影笑吟吟地坐在对面看着,吃饭也是斯斯文文的。我一下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吃相太“嚣张”了。忙不迭地对她说,今儿可真麻烦你了。不好意思啊。没想到云影又笑了起来,你都落难了,我怎能不帮?
落难?好像是的也。在云影的妥善安置下,我住到宾馆去了。不然我估计还真的难以安身。我一下想到戏文中“公子落难, *** 相救”的故事中去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如同眼前这位善良仗义的云影,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难以忘记。
好吧,啥也不多说了。感谢,留在心里。且待你明日与我同游兵马俑秦皇陵!
舌尖上的故事|羊肉泡馍——漂泊 *** 的一碗艺术品"羊肉泡"或曰"羊肉泡馍",是西安最富传统色彩,最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在全国饮食界独树一帜.红白相见,肉面浑然,色嫩,汤鲜,馍筋,质滑,味醇,视觉味觉都是高度享受,端的是一碗艺术品!
传说,羊肉泡馍是从古代的“ *** 羹”演化而来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羊肉泡馍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之间的故事。
据说,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一日,在长安(古时西安)街头流浪的他,因饥饿难耐,不得已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吃。店主看他可怜,就把几天前剩下的两个烧饼给了他。可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这时,他闻到了一股 *** ,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家肉铺在煮羊肉。赵匡胤便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没想到,这碗烧饼吸入了肉汤的香气,肉汤泡软了烧饼,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几年后,赵匡胤得了势,掌握了兵权,“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长,嘴里没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汤泡馍”,立即传旨御厨速速做来。但御厨做了几次,赵匡胤都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一次,赵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长安,不知不觉又来到当年流浪的那条街,又闻到了那久违的 *** 。这一下,赵匡胤食欲顿起,下了御辇直奔肉铺,让店主马上做一碗“羊肉泡馍”。店家见皇上驾到,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烧饼铺已关了门,店家只得让妻子烙了几个饼,怕皇帝嫌是死面饼,便把饼子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煮了煮,再放上 *** 牛肉,又在汤内放入了菠菜、粉丝,撒入葱花,最后又淋上几滴黄灿灿的花椒油。当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馍端到面前时,赵匡胤尝了一下,立刻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于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卫士惊异的注视下大快朵颐。吃完后,赵匡胤全身舒畅,当即赏赐了店家。
*** 之间,皇帝来吃羊肉泡馍的事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尝美味,店家索 *** 把肉铺改成羊肉泡馍馆,吃的人多了,馍也掰不及了,于是谁吃谁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许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馍成了长安人最喜爱的小吃,一直流传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馍不断地出现在陕西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或许还因占了皇帝的龙威,因而被誉为“天下之一碗”。成立于1 *** 0年的西安同盛祥的羊(牛)肉泡馍的 *** 技艺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看它又荤又素,又软又硬,又干又稀,又香又辣,又俗又雅,又贱又贵,又有嚼头又好嚼,又能经饱又不撑着,油而不腻,筋而不塞,不管年老年少有牙没牙一概食如甘饴,吃一顿饱一天.羊肉泡馍,不愧是一碗漂泊 *** 的艺术品.
从美食中寻找故事
从故事中品味人生
各位小伙伴如果喜欢小编的舌尖上的故事系列的话,可以关注加收藏一下啦,小编的成长离不开你的支持和鼓励哦
文:杨晓光
图:来源 ***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话言之有理。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物 *** 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释和均匀下咽,促进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神经中枢,降低人的食欲。
我上秦皇岛技校三年的食谱,不乏小兔子过河——趟(汤),既不是饭前喝汤,也不是饭后喝汤,而是边吃饭边喝汤。技校的伙食,四六开。即40%的细粮,60%的粗粮。细粮细作食品的品种多,如:面食类,馒头、花卷、糖三角,切面、挂面、疙瘩汤,米粮类也有大米饭和大米粥。很容易做到干稀搭配。粗粮伙食相对单一:干的是棒子面窝头,稀的是玉米面糊糊。
出门在外,上学住校,也要掌握入门级的过日子持家之道。一个月下来,粗粮细粮消耗要均衡,干的稀的,粗的细的,一定得搭配着吃。大米饭好吃,不能小半月的时间顿顿吃大米饭;窝头不好吃,更不能大半月时间,上顿下顿光吃窝头。
出了学校大门,跨过铁路越过公路,对面的砖厂食堂依稀可见,砖厂食堂的门外,搭着一栋简易棚,虽然没挂招牌,我们也知道那是羊汤馆。棚户进得,而砖厂食堂却去不得也。砖厂食堂对外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饭店 *** 质。棚户门帘一掀开,一团氤氲热气扑面而来,袅袅的香气直入鼻隙。羊杂汤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四季均可食用。特别是天凉偏冷时,食用之可驱冷逐寒,一碗羊杂汤下肚,周身温暖,舒畅无比。掀帘入内,平日里吃食堂的师生一溜排开,坐在长条木凳上,一手握着黄金塔(窝头),一手端着盛羊汤的粗瓷大碗,吸吸溜溜,大汗淋漓,窝头与羊汤,那简直就是绝配的美食。
羊汤2角钱一碗,碗底放上肠、肚、血、拆骨肉等羊杂,以及香菜、香葱、盐末等调料,掌勺的大姐将大勺朝煮着羊骨、羊头的滚沸大锅内一伸,一撇一?的功夫,乳白色的羊汤盛入碗中。白雾腾起遮了脸面,味蕾犹如一朵夜来香砰然绽放,从兜里掏出自备的小勺,撇一口汤吸溜着喝下去,羊杂的香和滚汤的热贯通肺腑,直达胃里。喜欢吃辣,汤里再加一勺辣椒油,口味偏重的,可以加盐。那红色是辣椒油,绿色是青葱香菜,乳白色是羊骨汤,光是视觉就 *** 食兴大发,眉开眼笑。喝一口羊汤,咬一口窝头,平时咀嚼起来似乎带毛刺的窝头,浸润了羊汤的鲜香和辣椒油的辛辣,吃起来顺溜多了,我自认为有吃戗面馒头的感觉。
坐长板凳喝热汤,窝头倒比馒头香。我们一众师生说说笑笑,端着碗续第二碗汤的功夫,门帘哗然作响,一股冷风送来了几位粉面桃花的女同学。先客让后客,我们有的起立,坐着的也紧一紧地方,为迟到者腾出落座的位置。她们也是两个窝头一碗汤,矜持着,推让着,不紧不慢地吃喝着。她们其中一位,把窝头掰成小碎块放入汤碗,用小勺舀着吃,淑女的斯文吃相立显无余。其余女生纷纷效仿,直吃的香脂盈腮,额头冒汗,狭小的空间热烘烘的气氛,她们摘下了红围巾,愈发显出了红颜的美。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羊肉泡馍的教科书般的吃法。
时隔多年,我仍然怀念砖厂门外的那排简易房,那个羊汤馆。我知道,与其说是怀念那碗羊汤,不如说是怀念当年凑在一起那热腾腾的年华。我早起到户外晨练,看到马路上有雾霭弥漫,竟想起了当年那一大锅羊汤初掀盖的热气蒸腾,于是我多出个心眼,看看一路上哪有可以喝羊汤的地儿,回头我去喝一碗。那里一定有一首老歌还在唱:当我年轻时,我会听收音机,等待着我最喜欢的歌曲,当它们响起时,我会跟着一起唱。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 *** ,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 *** 更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云仙子:羊肉泡馍文|云仙子爱写作
图|来自 ***
羊肉泡馍
中午,去 *** 坊吃羊肉泡馍。我原本打算去我以前吃过的那家,谁料想,走到半路却改了主意。看到这一家店里人多,便又去了这家。
古城 *** 坊,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脚步不听使唤,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咥。有羊肉泡馍、小炒、羊肉水盆、粉蒸肉、肉丸胡辣汤、羊肉酸汤水饺等,令人垂涎欲滴,口水直流……
随便那家店里,都是顾客盈门,笑语喧天,热闹非凡。店主热情豪爽地忙着招呼客人。
“来咧,里边请!”
“吃啥?里边坐!里边坐!”
我来到这家店泡馍,店主是一位30岁左右的小伙子,个高、肤白、人略显瘦。他热情地招呼我:
“吃啥?”
我说:“吃泡馍,自己掰。”
扫码、掰馍。一边打量着周围的食客。有的二人一起,有的三人围一桌子。一边咥着泡馍,有的吃的是小炒,一边高兴地闲聊着。桌子上一般墩的是冰峰,一人一瓶。说着笑着、吃着谝着,好不舒坦,好不惬意。
用手掰馍,慢,但入味,好吃。有些人着急或者耐不住 *** 子,就用店家机器搅好的小四方馍块,但那个不入味。一般吃家,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掰馍。
?
美味可口的羊肉泡馍
?
???
陕西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是一道关中风味的特色吃食。
羊肉泡馍,这种陕西特色小吃,人人都爱,没有人或绝少有人说自己不爱吃的。亲朋好友聚个餐,同学同事请吃个饭,都爱咥一碗羊肉泡馍。为啥呢?既体面,又好吃。物美价廉,老少咸宜。
羊肉泡馍,尤其推崇 *** 坊上的。它烹制精细,肉烂汤浓;营养丰富,香气扑鼻; *** 食欲,回味无穷。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写下的著名诗句。因为羊肉泡馍暖胃耐饥,入心入肺;口味独特,浓郁芳香,为陕西百姓所喜爱。几天不吃,心里发慌。
陕西羊肉泡馍驰名中外,美名远扬。不但陕西的老百姓爱咥,连外国的游客也十分喜欢。经常在 *** 坊能看到来西安旅游的外国朋友,喜滋滋地随着导游挤进泡馍馆里,争先品尝,大朵快颐,以饱口福。
陕西羊肉泡馍,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成为陕西人的骄傲和自豪。
贾平凹在《暂坐》里“应里后·泡馍馆”这一章节,关于掰馍曾这样描述:
严念初说:“应姐,你把托托馍掰大了,要这么掰。先把馍一分为二,为四,用指甲掐,掐出绿豆颗大,而且每粒要保留馍皮哩。”
这是严念初、王院长和应丽后三人在西城河岸的阅江楼吃羊肉泡时的情景。同时,也告诉人们,吃羊肉泡馍时,应该如何掰馍、掰多大才合适。
馍掰好,炉头只要一看馍掰得既小、匀称又好看,心里便明了这人是个“吃家”。在烹饪的过程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大意,得凝神聚力地烹制,免得口味做得不特色,不合适,影响了“吃家”的心情,也倒了自己的手气,那就不划算了。
厨师加羊肉汤大火快煮。煮好后,端上桌,一瞧:这样美美一大海碗冒尖的泡馍,热气腾腾,清香四溢。
我一边思绪飞舞,一边手脚麻利地掰好了馍。本该是吃小炒呢,看到别人吃泡馍很香,对老板说:“换成泡馍吧!”
等饭的当口,对面来了一位小伙子,把黑色的双肩包,从肩膀上卸下,直接往旁边座位上一放,坐下来。
他的馍不用掰,很快,饭就上来了。他掏出 *** ,先对着泡馍拍了一通照片,开了一瓶冰峰。然后,拿起筷子,才开吃。
这一举动,被我扑捉到了。我猜测他应该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吃个羊肉泡馍是稀松平常之事,不稀罕拍照,发朋友圈。
正是饭口,店里的 *** 慢慢多起来。一波接一波的人吃完了,离开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又进来了。
?
香气扑鼻的羊肉泡馍
?
???
“泡馍来啦!”伙计一声悠长地吆喝,疾风快步地把泡馍端上桌。
眼瞅着自己亲手掰好、煮成的泡馍,翠色的小葱花、碧绿的香菜、红褐色的牛肉,碗内卧着一小撮洁白晶莹的粉丝儿……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再配上白胖胖的糖蒜、红似火的辣子酱。只是看一眼,便醉了。
就在我低头吃饭的当口,这时,从外边进来了一男两女。
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装束来看,还是外地游客。
古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驰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而 *** 坊的特色美食,又是吸引中外游客不得不来的一个好去处。
他们站在吧台前,不停地问老板,啥是泡馍?啥是小炒?老板指着墙上五颜六色的 *** ,耐心地介绍着。
一位 *** 问:“怎么个吃法?”
老板答:“馍,当然掰得更好吃。要图快,就吃机器搅的。”
“那我们自己掰馍吧。”于是,他们就要了三份,动手自己掰。
他们与我前后邻桌而坐。两位 *** 恰好与我迎面,小伙子则背对着我。
两位小 *** ,长发披肩,时尚靓丽。肤色白皙,脸颊红润,妆容精致。
他们低头认真地掰馍。
我起身绕过他们身后,倒汤。从旁经过时,一眼瞥见他们碗里掰的馍,哎呦,比蚕豆还大。
“噗哧”一声,我差点笑出声。赶紧用右手掩住嘴巴。碗里的汤,也险些泼洒出来。
我猜测,他们应该是之一次来西安玩,之一次咥泡馍,之一次掰馍。掰得馍也太大咧!
不一会儿,大眼睛 *** 起身,端着碗送到吧台。
老板手头正忙着,只瞅了一眼说:“再掰小一点。”
*** 又端着碗,退回桌前,坐下。对同伴小声说:“再掰小一些。”他们低头,继续把各自碗里大块的馍块往小哩掰呢。
老板说了,掰得太大,再掰小一些,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掰得多小才合适。
我已吃完。擦嘴、拿伞、提包,往出走。
我看不下去了,一颗良善之心,促使我必须给予他们以温馨提示。经过其身旁时,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掰得大了些,应该掰得像黄豆粒大小,才合适。”
两位 *** 仰起脸,异口同声地惊呼:“啊!黄豆粒大?”
那个“啊”字,音调由上升调,又滑下。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我点头微笑。
一袭长裙,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