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众多名优绿茶中,有一种名字和外形特征均与众不同的绿茶,那就是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名称取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区)的“太平”和猴坑的“猴”,“魁”字则有着“更高”“更好”的寓意。
太平猴魁是中国传统名茶,也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猴魁可以说是中国绿茶中茶叶形状更大的了,其外形两芽一叶,扁平挺直,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说法。
关于太平猴魁茶叶的产生,还有一个和猴子有关的故事。
传说从前,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小毛猴贪玩调皮,有一天它独自外出玩耍,从黄山一路来到了太平县。在回黄山的路途中,小毛猴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这两只 *** 猴见小毛猴一直不回来,便出门寻找。 *** 猴寻子心切,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寻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小猴子。后来,由于伤心加上劳累过度, *** 猴病死在了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这个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 *** 材为生。老汉心地善良,当发现这两只病死的 *** 猴时,就将它们埋在了长着茶树和山花的山岗上。正当老汉埋葬完 *** 猴,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会报答您的。”老汉听到说话声,左右寻找,但都找不见人影。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十分疑惑,正当这时, 听到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感谢您的埋葬之恩,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明白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
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人们就把猴茶称为太平猴魁。
春天的饮品有很多,春季喝茶不仅有养生还有保健作用。小编精心找了一款太平猴魁。这一块茶叶还是挺有历史的,咱就来了解一下。
茶叶太平猴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当时黄山市太平村的茶农在采摘时发现了这种优质的茶叶品种。由于其外形扁平挺直,极富弹 *** ,故被称为“猴魁茶”,后来与安徽太平县名字相合并而得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叶的生产需要讲究工艺和技巧,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控制。经过多次改进和提高,现在太平猴魁已成为中国绿茶中的名茶之一。它以外形美观、香气高爽、滋味鲜爽甘醇著称,备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太平猴魁不仅在国内茶叶市场上广受欢迎,也开始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它曾多次获得全国茶叶大赛金奖和省级荣誉称号,成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之一。
太平猴魁茶的 *** 工艺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摘:太平猴魁茶叶以春季之一茶(即明前茶)为更佳,并在日出后2-3小时内采摘。采摘时应选取新嫩的一芽一叶,摘下后立即送进加工车间。
2. 杀青:将采摘好的太平猴魁茶叶放入杀青机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加热,使茶叶失去活 *** 酶的作用,停止发酵,同时将水分逐渐挥发,使茶叶变软。
3. 揉 *** :经过杀青后的茶叶比较柔软,此时需要进行揉 *** 处理,以使茶叶形成特定的条索形态。揉 *** 时会挤出茶汁,使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得到提升。
4. 晾干:经过揉 *** 的茶叶仍然含有一定水分,需要在晾篮或晒场上晾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5. 分类:将已经晾干的太平猴魁茶叶根据不同的规格、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以保证每批茶叶的质量和 *** 能基本一致。
6. 储存:太平猴魁茶叶经过以上的加工后,应放入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的储存室内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总之,太平猴魁茶的 *** 工艺需要讲究技巧和细节,各个环节的处理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茶叶太平猴魁是中国的一种优质绿茶,口感清香爽口、回甘持久。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清香鲜爽:太平猴魁的茶汤色泽清亮,香气高爽,并且带有一定的花果香气。入口后,茶汤清新、鲜爽。
2. 回味悠长:太平猴魁的滋味醇厚、甘甜,入口顺滑柔和,余味却可以在口腔中持续很长时间,让人回味无穷。
3. 茶香浓郁:太平猴魁的茶香浓郁,茶汤入口后有淡淡的茶香味道,不会有任何的苦涩感。
4. 叶底展开好看:太平猴魁的叶底完整,形态美观,嫩叶翠绿,芽芽挺拔,既能品尝到其美妙的口感,也能欣赏到视觉上的美感。
总之,太平猴魁以其清香、鲜爽、回甘、浓香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茶友的喜爱和青睐。
春天是喝茶的好时节,而茶叶太平猴魁正是适合春天品饮的茶叶之一。
首先,春季气温回升、植物开始生长,此时采摘的茶叶嫩度高、含水量多,具有鲜爽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而太平猴魁正是以“清香、鲜爽、回甘、浓香”等特点著称,其茶汤清亮、香气高爽,入口后鲜爽甘润,令 *** 连忘返。
其次,春季气候湿润,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太平猴魁茶叶在 *** 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经过杀青、揉 *** 、干燥等工艺处理,能有效去除水分和杂质,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再者,春天也是清肝养生的好时节。太平猴魁茶叶富含 *** 、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养心安神、利尿通便、抗氧化等功效,有助于清肝解毒,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合春季饮用。
因此,春季喝太平猴魁茶不仅能品尝到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能享受到它带来的健康益处。
天下之一奇山,盛产一种名茶“猴魁”大叶茶的 *** ,竟是这样泡?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并且还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天下之一奇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唯美的黄山生产一种名茶,它就是“猴魁”。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一种在黄山太平湖畔地区出产的一种茶叶,太平猴冲泡后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太平猴魁的泡法是怎么样的呢?太平猴魁的泡法不同,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效果也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太平猴魁的泡法吧。
想要冲泡太平猴魁,我们首先要准备好煮水需要用的水,对于水的选择,俗话说“八分茶十分水”。有条件的更好选用当地比较好的山泉水源,如无条件,可以购买诸如农夫山泉、剐水类的自然水源产品,切不可用自来水一壶了之。煮水至有细微水泡不断涌起即可,切不可鼎沸。喜欢茶道的朋友都知道绿茶是需要在4~6度的状况下冷藏处理的,太平猴魁也是一样,由于低温的缘故,茶也将其香气暂掩,投茶之前,以沸水烫杯后倒出温杯的水后才可投茶。
盖碗猴魁
每杯投茶约为5克为宜(15-20根左右),杯体选用阔口细腰的单层玻璃杯更佳,切不可选用双层(散热 *** 差会的导致熟汤味)杯,茶叶头尾整理整齐,以根部朝下投茶,利用杯体的热度让猴魁苏醒,此时即可闻到淡淡的兰花香。
太平猴魁的正确冲泡 *** 太平猴魁的正确冲泡 *** 开汤待水温降至80-85度左右,即可注水开汤,注水时切记沿杯壁注入,之一次注水以没过茶叶根部2cm即可,双手持杯倾斜杯体,缓缓做圆周转动,让倾斜的水平面缓缓浸润茶叶,此时,猴魁的香气已经开始四溢。再沿杯壁缓缓注水,切不可冲到茶头,第二次注水至茶叶顶部为宜,让其充分舒展后再第三次注水至八分满即可。
盖碗猴魁
猴魁的美,是粗犷中透着灵气的,有如北方的汉子,却生在江南,豪放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细腻多情的心,最让人感动的不是外在,而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天然的纯真,毫不娇柔做作。尽管粗壮如斯,拾起还是得小心翼翼地捡起,轻啜一口,茶汤爽滑丰满,开甜可口再啜一口,醇茶香缠绕在嘴里,唇与齿之间。
太平猴魁中含有大量的蹂质、茶碱、 *** 、 *** 、芳香油以及多种维生素,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但如果泡茶 *** 不恰当,那么就往往会 *** 其中的营养物质,把有害物质都泡了出来。并且胃不好的人、经期女 *** 、孕期女 *** 、哺乳期女 *** 、更年期女 *** 、贫血患的人、醉酒的人、低血糖患者更好不要饮用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
关于太平猴魁的正确泡法及注意事项小编就分享到这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茶叶知识,欢迎大家访问茶府。
太平猴魁~绿茶之王~采摘 *** 工艺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 *** 、抑制癌细胞等功效。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1>并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博会等活动。
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采摘标准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便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制造工序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喜欢喝茶的朋友欢迎沟通:15345599376(微信同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 *** 技艺(太平猴魁) *** *** 传承人方继凡致辞 刘浩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 *** 技艺(太平猴魁) *** *** 传承人方继凡致辞 刘浩 摄
中新网黄山4月13日电(刘浩)“太平猴魁之所以独占茶中魁首,得益于优渥的高山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古法 *** 工艺。”13日,第十五届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猴坑村举办,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 *** 技艺(太平猴魁) *** *** 传承人方继凡致辞时说道。
开园仪式上的茶王庆表演 刘浩 摄
太平猴魁有“绿茶茶王”的美誉,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百年来饮誉海内外。
茶农采摘太平猴魁 刘浩 摄
太平猴魁原产地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猴坑村,处于北纬30度黄金产茶线上,年均气温14至15℃,年降水1650-2000mm,无霜期220-230天,相对湿度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当日,太平猴魁正式开园采摘,进入猴坑村,位于海拔500米左右的茶园,周围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茶树枝头透出茁壮的叶芽,茶农正在忙碌地采摘。
茶园中云雾缭绕 刘浩 摄
在翠绿的茶园之中,遍布星星点点的粘虫黄板格外引人注目。黄山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稳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2020年在该区3个乡镇开展绿色防控试点,绿色防控茶园面积30636亩,共发放黄板111万张。
目前,黄山区已在全区范围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 *** +生态农艺”绿色防控模式,推进全域茶园 *** 面源零污染。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保证了茶树生长品质优良。
此外,传承百年的太平猴魁 *** 工艺也是该茶引领 *** 的重要原因。1900年太平猴魁首创于太平县(今黄山区)猴坑,因茶品质为尖茶之魁,故定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 *** 技艺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方继凡成为该项目 *** *** 传承人。
太平猴魁的茶形与一般绿茶不同,是柿大茶良种经过多道手工工艺 *** ,形成两叶抱一芽,外观扁平挺直,色泽苍绿。
“ *** 太平猴魁茶需要摊放、杀青、理条、烘焙等十余道工序。”方继凡说,其中杀青和理条步骤极为关键,杀青时要选用平口深底铁锅,锅体温度控制在150℃至180℃左右,每锅投叶量约50克,用手轻轻翻炒,边炒边抖。理条又叫捏尖,将猴魁的一芽两叶用手捏成条索并理直,一枝枝平伏在筛网上,茶叶不相互折叠、不弯曲、不粘靠。力度适中,既不能 *** 猴魁的茶汁,又要保证其条索紧结不散。
“这非常考验工匠的手上功夫”。方继凡一遍讲解,一遍演示杀青,只听得鲜嫩的茶叶与高温铁锅接触,发出滋滋的声响。
一个制茶班子10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一斤左右的干茶,一斤太平猴魁干茶需要鲜叶约1800根。
太平猴魁干茶魁伟壮实,形如 *** ,白豪隐伏,色泽苍绿,泡在玻璃杯中,叶影水光,形色美观。方继凡说:“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猴坑村茶园面积5400亩,2020年合计产茶14万斤,产值6860万元,成为全国茶叶致富典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手喝茶指南【太平猴魁】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产地
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更优。
制造工序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等级标准
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产品分为五个级:极品、特级、一级、二级、 *** 。
冲泡 ***
太平猴魁作为绿茶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茶品相比,太平猴魁茶汤回味甘甜,冲泡时就算放置的茶量过多了也不会苦涩,而其他茶类如果冲泡时放置的过多的话就会苦涩了,而且太平猴魁的冲泡起来比较简单。下面是太平猴魁简单的冲泡 *** :
1、冲泡茶具上可以选择一个直形的玻璃杯(杯具的选择可以是盖碗、紫砂小壶、紫砂大壶等),这样在冲泡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过程。
2、从包装袋中取出三至五克的茶叶放入杯中,可以将茶叶的根部朝下进行放置。
3、冲入9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之一次冲泡时不要加的太满,到差不多快一半的时候就可以了,等茶叶慢慢的舒展开来
4、茶叶舒展的差不多时加入第二次开水,等几分钟,等到茶汤温度差不多时就可以进行品饮了。在品饮时不要一次 *** 全部都喝掉,剩下三分之一左右,以便于后面的冲泡。
存储 ***
1、石灰保存法:生石灰可以吸收太平猴魁周围的水分,这样可以延长太平猴魁的保质期。使用这种 *** 时,可以找一个口小腰大,不会漏气的陶坛作为盛放器。至于生石灰,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中都会带上一小包干燥剂,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就是生石灰,把这些干燥剂用棉布包着放在茶叶中就可以了。
2、冰箱保存法:把茶叶放入冰箱之前,要先把茶叶放在干燥、无异味的并且可以密封的盛器瓶,然后再将茶叶放在冰箱的冷藏柜中,冷藏柜的温度更好调在5℃以下。
如果茶叶打算在半年内喝完,温度控制在0—5℃最省电;如果想长时间保存,就把冷藏柜的温度调到-10℃到-18℃。而且用冰箱保存时,尽量与其他食物分开存放。
一般家庭保存太平猴魁都是采用这两种 *** ,这两种 *** 都可以有效的保存太平猴魁,并且对延长太平猴魁的保质期也很有用。但是太平猴魁毕竟不是普洱那种陈香茶,所以保存时间越久的太平猴魁茶味就会越淡。一般建议太平猴魁的保存时间更好可以在两年之内。
太平猴魁 | 一盏兰香醉平生“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而众生眼里的“绿茶之王”,当属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外形平扁挺直,魁伟重实,如“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冲泡后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肥壮成朵。泡在玻璃杯中,茶芽挺直,坚拔如竹、如松,外形魁梧,香气却清香温润,即如伟岸丈夫,更似谦谦君子。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前人曾总结为:“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此番慕名而来,我们有幸亲临了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猴坑村和猴岗村。
— 01 —
我们首先造访的是新明乡猴村,也就是太平猴魁发源地,简称“猴坑村”。
去猴坑村的路,给人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窄。
习惯了喧闹城市中开阔的双行道,你可能难以想象,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的发源地,入村通道居然到现在还是一条只能容许一台普通轿车通过的水泥路。倘若两车狭路相逢,须有一方倒车避让才行,“勇者”也只能望“路”兴叹。
听当地村民介绍,这条路以前是石子路,得益于太平猴魁的发展和 *** 的扶持,才有了我们眼前平坦的水泥路。
“会不会是怕太多人来猴坑村,故意只留了这条狭窄的小路呢?”一位随行的同事如此问我。
“可能吧,就好像所有世外桃源中的人都担心被打扰一样。”我笑着答道。
的确,在世人眼中,这里是一个神秘而不可 *** 的地方——
猴坑村地处黄山区东部、太平湖畔,是一个 *** 后靠村。山岭纵横,峰恋起伏,坑峪幽深,山涧潺潺,气候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这里的宜茶环境堪称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仿佛为太平猴魁量身定制。
学术派的报告,是这样一串美妙的数据:村域年均气温在14-15℃,年降水1650-2000mm,无霜期220-230天,相对湿度80%以上,森林覆盖率95%以上。
大约20分钟的车程,我们就顺利抵达了传说中的猴坑村。
村子不大,四周被高山环绕,登高远眺,满目绿野映衬之下,散落的是茶农们的家园。房子并非我想象中的原始村落模样,反而是带有点新农村特色的古朴民宅。
— 02 —
猴坑村往上走就只能步行了,大约步行了一小时,我们便来到了猴岗村。
相较于猴坑村,这里就更显人烟稀少了,全村只有十余户人家。
随行的本村向导满脸骄傲地介绍,“这里的猴魁是百分之百野生的”。野生猴魁因为放于山野,所以叶张较小,而且带有一种特别的高山气韵。
正午时分,在茶山上邂逅了几位正在劳作的村民,只见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背着硕大的竹篓,俯身采茶。
大抵是受传统茶文化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我们印象中的采茶人,似乎应该是穿着本地民族特色服装的少女,她们淳朴热情,脸上洋溢着被自然眷顾的烂漫笑容。可眼前的采茶人,匆忙而专注,透着浓郁的现代生活质感。
— 03 —
既然来访茶,品茶是自然少不了的。
下山后,向导将我们安排在了一家农户歇息,主人热情地拿出了珍藏的猴魁招待我们。
农户的主人是当地有名的茶农,也是一位茶道高手。他以功夫茶法进行冲泡,置以手工青花盖碗,煮以泉水。“这是谷雨那天采摘的鲜叶, *** 时专门拣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以炭火小锅手工炒制的精品。”主人介绍道。
待主人冲泡完毕,我赶紧端起了茶杯。细细嗅之,清幽之香入鼻,旋及至脑顶,不饮茶而醉于茶香之中。茶汤入口,细润如若无物,惊奇的是,从胸中直至后背,一种 *** 感迅速生起。
之一道茶汤入口,给人的感觉如同仙气一般飘缈。这样的茶,真是没有体会过。第二道时,汤水依旧那么细腻柔绵,犹若空谷幽兰,只觉茶气缕缕上扬。饮至三道,便得真味。此时茶汤细润甘甜而芬芳上扬,细啜,仿佛置身森林、山川或溪流,唯余一片空灵。
如果不能好好去体味这款茶,便觉得极为浪费,犹如古人所说“汲山泉以浇蒿草”了。
好茶常有,而用心喝茶之人却少有。
— 04 —
太平猴魁的魁伟重实,白毫含而不露,猴韵独特,滋味醇厚,回味无穷的暗绿色和带梗连叶的天然美在绿茶中独树一帜。这也决定了它比普通绿茶更为注重“形色”的市场需求特质。在如今的市场中,人们对他的“扁平挺直”要求正越来越高。
问及太平猴魁的市场行情时,身旁的向导其实没什么概念的。平日里他也只是陪客人参观茶园,要说太平猴魁的种植、采摘、 *** 等话题,他定是口若悬河。他唯一透露的是,现在种茶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年轻人都去了城里,留下的只有我们这些老年人了,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留下来种茶,茶园都荒了很多。”说完,他轻轻叹了口气。
所谓"好茶难求",太平猴魁之所以傲立于世,不仅仅因为其产量稀少(据闻年产量不超过五千斤)的原因,更是因为其考究而极致的 *** 过程。从源头到茶客手上的成品,经过的关卡众多,从产地、茶树品种和采摘等都需十分讲究。
以采摘为例,太平猴魁的采摘很是讲究,时间要到谷雨前后;(具体 *** 作大概就是:茶树大约有10%的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就可以开采了)采到立夏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太平猴魁的另一大 *** 特色——手工理条捏尖,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05 —
在谈到工艺 *** 慢和年轻 *** 失的问题上,向导提到了一个现代化设备——茶叶成型机。
“现在很多茶厂都在用,没办法,茶工短缺,为了保证出货量。”
现代化的成型机器,能大大缩短这追求极致的过程,而且 *** 出来的茶叶外形比手工更为平整。
近年来,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年轻劳力纷纷涌向城市,季节 *** 茶叶雇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大影响。面对如此境状,茶叶科技化、新技术的兴起也不足为奇了,现代人开始了对制茶工艺的“拔苗助长”。
太平猴魁的 *** 工序极为复杂,耗时耗力。要完美呈现太平猴魁的“扁平挺直”,时间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诚然,人们在满足太平猴魁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实现效率的提升,但它无疑丧失了制茶的灵魂。
太平猴魁的一生,坎坎坷坷,历经风雨侵袭,接受采摘时的分离之痛,经过高温的烘烤,日光下的晾晒,方得在一杯沸腾的水中,释放自己的馨香。
一斤猴魁茶需要七八个人耗费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包括拣尖、摊放、杀青、整形、烘焙五道工序,每一步都带着茶人手心的温度和大自然的庇佑,这种手工是无可取代的。
慢工出细活,于嗜茶者而言,实为幸事。一盏兰香四溢、茶汤清绿的太平猴魁,可谓集视觉、味觉、嗅觉于一体的超级感官盛宴。任何一个环节,急于求成,剥离了其“慢工”的本质,最终成色必将大减。慢是一种态度,更是茶生活本来的模样。
从另一个层面讲,物以稀为贵。机械化 *** 作的介入,让太平猴魁的产量提升,但又在无形中稀释了它的价值。
毕竟,世间少有,方为妙品。
——
此内容为一期一会生活美学原创,著作权归一期一会生活美学所有。
主笔/所谓牧之
编辑/ 南橘
*** /chin-chin吴(法国)&颜璨
策划/寶華堂主
出品/寶華堂
太平猴魁,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
?产地:
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采制的品质为优!
?采摘:
太平猴魁采摘特别讲究,以谷雨前后采摘(4月15日左右),采摘标准以一芽三叶初展,才可开始首次采摘!
? *** 工序
采摘—杀青—毛烘—足烘—复焙
杀青过程中要适当理尖,是为了保持猴魁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猴魁等级
猴魁、魁尖、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产品共分为五个等级:
极品、特级、一级、二级、 ***
?外形: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滋味口感
干茶苍绿油润,茶汤清澈明朗,入口清甜,不苦涩,幽兰香明显,回甘生津持久,叶底柔软、油润有光泽,完整度较高
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仍有甘甜幽香
?冲泡
多以圆柱形玻璃杯为主,干茶长5-7厘米,冲泡时根部朝下,注水(水温90℃左右)沿杯壁一侧定点注入杯中至七分满即可
建议留存冲泡,杯中茶汤品饮剩余一部分,再次注水,尽量避免茶汤滋味前后落差较大!
?功效
猴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
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 *** 、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储存
密封干燥、低温、避光、冷藏
2022年太平猴魁采摘即将开始,愿每一位茶友能喝到一杯甘甜的茶汤!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小编,一起学习茶知识
下期分享
如何区分太平猴魁与太平布尖
(本文由儒雅小鱼s9创作)
茶科普 |「雄伟」的茶叶——“太平猴魁”当之一次听到“猴魁”这个名字的时候,相信大家可能对于这种茶充满好奇,同时也对这种茶的名字感到疑惑。
关于“太平猴魁”的来历,小喜年就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太平猴魁”的来历
清末,南京叶长春茶庄在太平县新明茶区设茶号,收购茶叶。老板为了赚取利润,将成茶中的幼嫩芽叶单独拣出,高价销往南京等地。
猴坑茶农王 *** 〈王魁成〉借鉴茶商的做法,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一芽二叶,精工细制成王 *** 魁尖。由于它在尖茶之中的魁首品质,故以产地猴坑所在地定名为"猴魁"。
“太平猴魁”的产区分布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更优。
猴坑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让这里的太平猴魁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氤氲雾气之中,茶树被浸润滋养,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含量丰富!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 ***
太平猴魁外形平展、整枝、挺直,叶质肥壮重实,含毫而不露,色泽苍绿匀润。两叶抱一芽,如含苞的白兰花一般。
内质香气高爽持久,含花香,汤色青绿明净,滋味鲜醇回甜,叶底芽叶肥壮,嫩匀成朵,嫩绿明亮。
“太平猴魁”的冲泡
太平猴魁茶汤回味甘甜,冲泡时就算放置的茶量过多了也不会苦涩,而其他茶类如果冲泡时放置的过多的话就会苦涩了,而且太平猴魁的冲泡起来比较简单。
冲泡茶具,宜选用直形的玻璃杯,取3-5g猴魁,根部朝下放置杯中。
加入90℃开水,等待20-30秒,待茶叶慢慢舒展开来,按照茶农的话就是:两叶抱一芽,舒展如兰花。用玻璃杯冲泡的猴魁非常好看。
关注小喜年,带你了解更多茶知识。我们的臻藏级普洱茶已在各大平台上线,欢迎前来围观,如果有其它想要了解的茶知识,也期待你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部分 *** 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农采摘太平猴魁 刘浩 摄
中新网黄山4月14日电 (刘浩 叶智成)1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黄山2023第十七届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开幕,标志着太平猴魁正式开园采摘。
本届活动以“茗茶猴魁世界非遗”为主题,围绕“春韵·茶香”“猴魁·生香”“非遗·品香”三大篇章展开,吸引游客探核心产区茶园之美,品太平猴魁“猴韵”之味,看太平猴魁 *** 技艺。
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走进太平猴魁茶园,体验采摘新茶。
猴坑村是太平猴魁茶的核心产区。1900年太平猴魁在这里创制,因茶品质为尖茶之魁,又首创于太平县猴坑,故定名为“太平猴魁”。
茶农在太平猴魁茶园忙碌采摘新茶 叶智成 摄
2008年,太平猴魁 *** 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 ***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 *** 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太平猴魁 *** 技艺入选 ***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
当日开幕式上,来自阿富汗的合肥工业大学留 *** *** 哈桑作《述说太平猴魁的海外奇缘》演讲,字句之间展现了中国名茶之都黄山的国际形象和太平猴魁茶文化的魅力。
同时,茶农们还举行了茶王庆仪式,每年开园,当地茶农都要通过该民俗表演方式,表达对风调雨顺和美好生活的祈祷与祝福。
猴坑村风光 刘浩 摄
太平猴魁是柿大茶良种,经过采摘、拣尖、摊放、杀青、理条、整形、烘干等多个步骤,才出成品。太平猴魁是一根根数出来的茶叶,一个制茶班子10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一斤左右的干茶,一斤太平猴魁干茶需要鲜叶约1800根。
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继凡向大家精彩展示了太平猴魁手工 *** 技艺,带领大家共同品味一杯太平猴魁茶里的文化韵味。
据悉,2022年黄山区太平猴魁产量737.1吨、产值372 *** .6万元。2022年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40亿元,较2021年增加2.17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