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时间的风景纪录片,时间的风景309g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分别是哪些哪个最值得看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分别是:《时间的风景》、《舌尖上的中国》、《帝企鹅日记》、《生命》、《蓝色星球》、《迁徙的鸟》、《美丽中国》、《第三极》、《森林之歌》、《河西走廊》,以上纪录片都值得看。
《美丽中国》是之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是中国 *** ( *** )和英国广播公司(BBC)之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
影片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标志长城,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万公里海岸线等。
《美丽中国》曾荣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更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更佳剪辑奖和更佳音乐与音效奖。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 *** 出品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是记录中国各地的美食,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示中国人生活上的变化。
中国各地的风土习俗,构成中国各地美食的特色。让中国观众更加了解中国饮食的源远流长。
《迁徙的鸟》是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由雅克·贝汉、雅克·克鲁奥德联合执导。该片于2001年12月12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围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了候鸟如何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历经了危机重重,只为了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生存。
《蓝色星球》是一部关于地球的太空 *** ,从美国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轨道上遥看地球上蜿蜒曲折的陆地,地球显得亘古而又变化剧烈。
《蓝色星球》将用 *** 胶片从海洋、陆地和太空中,用艺术级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和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得到的最新数据 *** 这些问题,从而让我们对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一个新的认识。
《生命》(又名《生命脉动》)是由BBC *** 的十集系列纪录片,从2009年10月12日开始在BBC电视台播出。该系列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大自然中130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前沿摄影技术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美景——求偶的小鸟在水面上跳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复杂舞步,表示忠诚;鱼使用鱼鳍飞翔,摆脱猎食者的追捕。
本片用镜头去发现地球生命的缤纷多样和动植物生存战术。这是正在发生的进化过程:在极端压力下,生物体战胜来自敌方和环境的挑战,不断拓展行为极限。
二、请问:“世界八 *** 录片节”分别是哪八大呢
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短片 *** 节
加拿大热门(HOT DOCS)纪录片节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 *** 节
这是法国阳光记录片节的一点点资料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的开会地点在法国的一个西部港口城市--La Rochelle,我们先到巴黎,然后坐火车去的拉罗谢尔。
La Rochelle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市,火车站很老,是那种典型的欧洲 *** 建筑,房顶上还挂着一口大钟,站在小小的广场上,内心雀跃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异国浪漫情绪。尽管是旅游季节,但火车站人迹稀朗,偶尔在站楼下晃过的背包族,让人远远看着内心有些异样的温暖,他们是我常态生活之外一份深藏的向往。
因为和导演一起出来,对方是精明的未雨绸缪一族,只要身边有活物,我又开始惯 *** 的不带脑子,结果被接车的拉错地方,一气给拉到了一个孤岛上,check in之后发现不对,导演气得要死,只差把我脑袋给拧下来,后来只好打了一车回来,花了50多欧元,虽然迷糊,数字还是看得明白,狠狠的心疼了一把。
第二天到了会场才知道,主办方给中国来的客人还设了一个展台,我把我们训练营的招生海报帖到了上面,看的人还不少,可能是中国字不认识的缘故吧。这次到法国的中国人有:老何兄弟俩、我和导演,还有 *** 人黄先生,他们都有各自的玩乐和公干,最后就我老老实实在那站了三天台,也可能是之一次有中国人出现在展台,过来询问的人一直不断。
和国内电视节特别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展厅既不豪华,也不超大,从这边一眼可以望到那头,人群穿梭但并不喧哗,比起我们那种“骡马大会”般的嘈杂,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朴素和安宁。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主要分成三大块内容:1,来自全世界的纪录片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的展台式展览2,各种主题论坛(包括预案销售、主题研讨和主题放映) 3,观片室Video Library
和HOTDOCS的DOC SHOP有点不一样的是:The Sunnyside of the DOC的Video Library,高科技含量更高,他们把所有收集的片子放在后台,有专门的分类和标号,每个进去看片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密码,输入进去之后,点击你想看的片子标号,看完后如果觉得片子不错,直接在电脑界面上留言并点击发送,你所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在一分钟内完成了,这套 *** 对于时间金贵的买家而言简直是太有效率了!Video Library只对买家 *** ,我是强人所难硬找他们给我换了一张卡才加塞进去的。如果你是内容提供方的话,门口的管理电脑上还有一份资料,你如果需要了解你自己的片子有那些买家浏览或观摩过,直接从那里头可以免费打印出这些资料,有专门的志愿者会义务为你服务。
Video Library每天19:00关门,因为在的那几天都很忙,所以我都是 *** 空跑到楼上快速的浏览了一部分片子,然后直接在电脑上把我的EMAIL *** 发送给了每个片子的制片方,回到北京的时候收到将近100多封反馈过来的邮件,我回完它们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时间。
片子看太多了, *** 傻了,最后一天在La Rochelle的时候,从旅馆出来碰到一人,面孔看起来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来了到底是谁,站在咖啡馆门前,跟我搭讪:
--La Rochelle is a sunny city!
--Yeah, but I h *** e to watch films in video library today, it is my last day here.
回来的路上想起这些,觉得特别悲哀:在繁杂不断的工作中人已然变成了一具僵 *** !
La Rochelle是个名副其实的Sunnyside city,早上4、5点钟天就已经大亮,到夜里12:00还跟北京夏天的傍晚一样。最后一天Video Library下午5:00就关掉了,出来以后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到夜里11:00多才回去。
到La Rochelle之一天最强烈的感受:这里才真的是一个适合人或者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回望我们的环境,仿佛多年浑然不觉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中,今天一睁眼,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在猪圈里!
空气在La Rochelle是完全透明的,那感觉好像你只要一伸手,天边的云彩就可以摘过来似的,在你和天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遮挡物!!地面的干净更不用说的,走在避风港和避风港之间的木制浮桥上,脚下那些其实很有年头的木板纹理清晰可见!
街道上也有汽车驶过,但全然没有北京的喧嚣和张狂,开车的也不全是年轻人,你会经常看见银发素裹的老人缓步从车里出来,然后手挽着手往酒吧走去,这些不经意撞见的场景会让疾走的你忽然内心怦然一动。
酒吧也是La Rochelle的一景,在避风港临街的一隅,酒吧一个接着一个,成排的桌椅都整齐而紧密的摆放在门口,逗留酒吧的更多是一些中年人的面孔,人不少,但也是同样的不喧哗不张扬,在各种不同的表情背后你会看到同一种东西:松弛和闲适。
La Rochelle的房子都很老,避风港和避风港之间那些保存完好的百年城垛,还有那些藏在民居背后的老教堂,和阳光下那些交错着的白色桅杆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历史在这里一直是活着的,在狭窄的街中里穿行,你甚至可以听到或者触摸到它们的呼吸声。
在La Rochelle,历史是有生命的,这生命来自人对历史本身的敬意和温情,那些建筑就像一段凝固的时光,让任何一颗不太坚硬的心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这种在人群中鲜活着的历史更像一只温良的老猫,站在暗处,始终沉默,始终不语,静静地看着时光之手掠过人类的额头。
中国的历史似乎总是少些烟尘气,这除了我们不说人话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失去了历史应该有的承载物,我们拆掉了太多的东西!少有的那些拆不了的东西就束之高阁,远离人群,圈在黑暗和不见光的地方,历史本身带着的余温在人长久的背弃中也渐然凉寂,然后是忘却,然后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空白。
历史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能把它揣在怀里,或放在人群中,停留在记忆里,它才有可能活起来,伴随我们一起冥想、呼吸。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是欧洲更大的一个国际纪录片节,今年已经是第17届了,意味着快20年了,这个舞台根本不曾有过中国人的身影,我们这次的出现对他们而言更像一个点缀,那感觉就好像是今天谈中国是另一种世界时髦似的。
其实人家压根就没带你玩过,在所谓真正的全球化游戏中,今天,我们在文化输出和文明分享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更糟糕的是我们根本都不知道!我们自己把自己关在一个狭长的黑管子当中,望着头顶上有限的泛着光亮的空间,还在无 *** 自鸣得意中呢,以为我们是天下之一!
在我们知道或者掌握很少信息量的时候,我们会自负的以为自己就是天下,以为我是世界坐标的 *** ,以为世界以我为半径为中心,很多事情只从自己出发,去考虑,去思维。。。
忽然当你把自己从脆弱的鸡蛋壳里,拧出来,换一个位置或者多走一步路,再去看原来的生活或者世界,你发现:即使不是 *** *** 的翻转,至少你会目睹从前你根本无法察觉的很多严重错位。空间纬度的改变会打破日益惯 *** 的常态思维,换一个场景,跳出来,走走、看看,你忽然发现:坐标的 *** 在变。
读万卷书,行 *** 路,我之一次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
外面另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让我知道: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区域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是外在的物化的东西,还是内在的精神层面、文明或者文化层面的,我们的祖先也许从前发出过很强的声音,用他们创造的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今天,离开那个臆想的 *** ,回到那个我们该呆的角落,我已经强烈的感受到那种衰落。而且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个所谓的全球或者地球,也更难看到会有新的或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产生或者留下,过度的商业和物化,让这个民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人了,越来越远离人本了。
这种全国人民一个声音的大背景下,对于内容创作者是一种更大的挑战。今天我再去 *** 纪录片的问题时,对于内容创作本身而言,我觉得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基本功太差,知识结构、文化底蕴和技术掌握上,我们离要完美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当然这样简单埋怨导演的见识短浅基本功薄弱其实丝毫于事无补,这趟法国之行,给我更大的清醒是:我们急于建设的应该是真正意义的制片体系和制片人。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制片人从哪里来?理想意义的制片人又在何方?
一个 *** 意义的制片人,在我看来,应该是这样一个理想形象:
1,他不乏普世的仁爱之心,但是又在事情 *** 作层面相当理 *** ;他善于思考,但不可以只是沉湎于形而上的理想,他需要有创业、创新和奔跑的实务能力。
2,他谙熟商业之道,但又不世俗不功利,而且对内容和艺术却有相当的敏感,有足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3,他能读懂人心,善于与人沟通,同时又能享受做幕僚和观众的乐趣。
但是,这样一个有着高超的思考和 *** 作能力的完美形象会在哪里呢?!
看着那样多形式各异的好片子,我觉得大脑受 *** :纪录片的题材其实是多么的宽泛,我们的导演什么时候可以更贴近地面更贴近皮肤说些好玩的有趣的人话和故事呢?!
我们有那样多的事情可以做,那样多的题材可以去拍:
生育的故事和话题中国人口这样多,真的是 *** 的一个愚蠢政策导致的吗?!我觉得未必比如采访83岁外婆 60岁的妈妈还是35岁的女儿每个人的生育观、生育感受以及生育故事一定是不一样的同样年纪的女人城里的和农村的又有怎样不一样的故事和命运呢?。。。。选择好对象,里面一定有辛酸有痛苦但一定也有快乐有幸福这快乐和幸福又是什么?
中国千人一面的城市一样的高楼一样的白色瓷砖一样的兰色反光玻璃一个的品种的草籽一样高低的草坪。。。。。可以采访城市生活居民的感受外来者的观感还有设计者的本意和当下的态度我们都不用去振臂高呼民族想象力这样的空洞词汇各个让我们无法明辨地区差异的死板面孔足够让我们每个人无地自容: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缺乏创意和想象力!
菜市场城市是谁的城市菜市场的商贩来自何方他们有着怎样共同的辛酸和乐趣。。。在昆明的菜市场度量单位是公斤你要买一斤酸菜卖的人会告诉你只需要买三两就够了。。。但在北京度量单位却是10元 5元什么东西都是 10元3斤或者 5元2斤你只打算要2斤东西的话最后对方一定会卖给你比5元 10元更多的东西。。。一个城市和一个城市的不一样在这些细节中便一览无余
音乐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哪些人在听音乐在透过什么方式听什么类型的音乐,我们在听中国的音乐,还是听外国的音乐,是古典的还是现代,我们透过何种渠道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国有无真正的乐迷,真正的乐迷“痴”到如何的一个状态。。。。每一个小切面展开都会有无数让 *** 人自己或观众意想不到的故事铺展开来
诗歌去了哪?当下的中国社会有谁在关注诗歌?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注诗歌?写诗的是谁?读诗的又是哪些人?他们又会在什么样的场合读诗?。。。诗歌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辉煌过,是怎样的辉煌?它又在什么时候陨落?它又是如何陨落到今天的缺失状态?
中国的雕塑各个城市广场的雕塑出炉背后,早期爆发户庭院内维纳斯塑像,新式社区内雕塑的来龙去脉,798工厂内各类冠以艺术之名的雕塑。。。。还有西单广场和去十渡路上一个叫韩村的马路上那些塑料椰子树也算上的话,所有这些一一展开,中国人的群体审美的水平和个体审美的差异都一览无余了。
结婚证的故事结婚证产生于何时?在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有怎样的作用和功效?中国的结婚证生效范围?是咱们自己给自己生产的“合格证明书”还是在更远范围内也同样有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中国结婚证产生过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介绍信的故事介绍信产生于何时?为什么会有介绍信?最早产生此物的背景是什么?介绍信在多大范围内有效?在有效范围之外使用介绍信时出过哪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因介绍信出过的千奇百怪的笑话、缔笑姻缘的官司。。。。
户口的故事中国为什么会有户口?户口 *** 起源于何时?一个没有户口的人在中国如何生活?因为户口普通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今天的户籍又有怎样的变异?这种变异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中国人到底怎么学英文英文到底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一个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文?怎么学?一生要花多长时间去学?学习的障碍和误区到底在哪里?对于英文程度的测试,一个普通中国人究竟要经历多少个门槛才可以算作合格?全世界关于英文水平的认知到底有多少?。。。关于英文的学习和英文的 *** 在中国催生了多少个企业?这些企业为中国的“鸡的屁”增加了多少贡献。。。。。。。
中国老人的社交生活中国的老年人在干什么,除了在大马路上扭秧歌以外?他们的社会公共生活到底在哪里?他们在跟谁一起生活?如何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在眼花缭乱的世俗生活背后到底演绎着怎样的故事?。。。。
粉丝是谁?谁是粉丝?粉丝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粉丝?各种粉丝用怎样的方式追逐他们内心的偶像?粉丝个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生活?靠什么为生?他们如何面对周围的目光和质疑?他们在短暂狂欢之后又是如何返回到他们常态生活?
17岁孩子读什么?在日益 *** 化的媒体社会中孩子们到底在消化怎样的精神食粮?他们是否还在读书?他们读怎样的文字?他们如何获得他们的信息渠道?许多过早来自 *** 社会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们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谁在关心他们?又是以何种方式被关注?他们和 *** 社会有没有沟通?如何沟通?
中国人的周末如何度过?除了KTV和郊区游中国人还有哪些其他的周末的玩法?和谁一块玩如何玩。。。。
中山公园何其多中国有多少中山公园怎么出来这样多中山公园又是哪些人在中山公园里消磨时间他们以什么的方式在公园里渡过公园管理中问题有哪些有多少是全国都一样的?同样的问题各个城市的解决 *** 是什么?。。。。
中国幼儿园孩子的接送谁接用什么工具接什么时候接什么时候送一路上要闯多少关口。。。。。因为这种接送有过多少尴尬无奈以及有趣好玩的故事。。。
中国人的城市公交公交线路公交站牌如何设置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有多少 *** 路中山大道。。。。
中国大学的门中国大学到处都是门正门东门南门还有西门和小西门这些门都建于何时?最老的大学大门在哪里?门口都站着谁大学门口的小商贩都在卖什么?冰棍、 *** 、图书。。。还有别的什么?
中国的广告牌城市里的广告牌以商业的居多,称为户外广告铁路旁边、城乡结合处还有农村的广告以及各种标语口号谁写的什么状态和背景下写上去的写给谁看的。。。我觉得把它们罗列到一起,会非常有好玩和有意思。。。。。。。。。
DOC TALK其实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纪录片大会,非常加拿大化,整个会议也就两天,一共才13个提案,全部来自加拿大本土的 *** 公司,买家也以加国为主,零星有二个来自美国电视台和相关机构,可能是因为他们靠得比较近的缘故
资料真的很少,去了一些英文的网站也是寥寥无几,看来规模真的不大
三、在家无聊不如一起看看这几部旅行纪录片,让你的眼睛走遍世界
2020年才过去一个多月,却好像过了一年,发生的一切魔幻得就像一场梦。
如果重启2020,现在的你应该在哪里?
你是不是也和广大网友一样怀念起以前出游的日子。
奈何现实里,我们都只能“躺着为国家做贡献”,在云监工、花样找乐子、解锁新技能之余,构想一下出门以后的美好生活。
从这些热搜话题的讨论度看得出来大家真是憋坏了,除了怀念过去和展望未来,在这个当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为了帮助大家乖乖宅在家,顺便给未来的旅行规划找点灵感。
特意精选出了六部私藏的小众旅行纪录片,既可以云旅游又可以帮你发现生活的哲学,这里有别样的旅程,意外的风景,也一定有你我向往的生活!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
《我住》是一部无台本、无赞助、无套路的旅游纪录片。
导演竹内亮是定居中国的“假日本人”,节目以之一视角拍摄,通过主持人拜访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探寻他们留下来的理由与生活里的哲学。
节目组的经费不多,拍摄手法看起来也有些业余,有太多纪录片的 *** 要比它精良的多,而《我住》却因此奠定出节目真实、自然、充满未知 *** 的风格。
主人公们都平凡而有梦想,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
节目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武汉卖咖喱的日本爷爷,被大家亲切的称作“岛爷爷”,不会中文的他,却在武汉住了将近十年。
岛爷爷非常有个 *** ,喜欢 *** 不受拘束的生活。
年轻时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而辞去东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开了家会计事务所,几十年里环游二三十个国家。
爷爷穿 *** 中日文的“你好”、“谢谢”招揽顾客
爷爷退休后,来到武汉开咖喱店。
身为老板却拿着全店更低的工资,只住月租七百的小房子;即使语言不通却能够用真诚的心感动许多身边的人,他会在过年的时候给自己经常买菜的店家发红包,在店里常年开设免费的日文课程,甚至无私的分享自己的咖喱秘方给竞争对手。
最近因为 *** ,日本 *** 准备了包机想把在武汉的日本人都带回去,但是岛爷爷却拒绝了,他说“我是武 *** ”。
节目用镜头拉近了观众与世界的距离,探寻人与城市的故事也是一种旅行的意义吧。
有时候走得远了,也不要忘记回头看看。
《了不起的村落》是由知了青年“匠人”原班团队打造“轻氧”纪录片,团队希望用影像记录 100个村落的美好,让那些在城市化大潮下濒临消逝的村落有迹可循。
团队里除了导演都是 90后,但内容丝毫不逊色,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流畅的运镜和剪辑,专业的旁白和配乐。
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景色里,村落却一点一点被遗忘。
它们都在中国,却因为太偏、太远、太高、太古老,而不为人所知。
最后的驯鹿村里,有着岁月变迁、代际相传之中少数部落对使命的坚守;
*** 的兰屿岛上,地下石头屋和缤纷的拼板舟里蕴藏着神秘浪漫的渔人文化;
黄山天空之城版的木梨硔村中,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
有人说,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的是“人与土地相依相偎的情感”。
总导演黎振亚说,“每部纪录片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做得不多,就是为生我养我的土地做个存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无法阻挡,但我们应该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就是为了寻觅一个回家的理由吧。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搭车去柏林》是美籍华裔小伙谷岳、纪录片导演刘畅更具 *** *** 的作品。
两人在2009年夏天,历经三个月的时间,从北京的后海到柏林的布兰登堡门。
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共搭车88次,经过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谷岳女友的所在地--柏林,搭车之行完美落幕。
从北京飞往柏林的单程机票区区几千元,他这趟搭车去,全程花了 2万多,路上“耗”了三个月,有时候甚至一天都搭不到车。
但他拥有头等舱直飞永远无法体会的乐趣——搭车不付费,需要人与人最直接的信任和交流来换取……
旅途中,最难的搭车之行是从北京到河北的那一段。
他们在后海等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司机愿意停车。
好不容易他们被一位好心的司机带到了进入河北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收费站他们又因暴雨苦苦等候,其间还有路政人员不停催促他们赶紧离开。
当他们向工作人员解释等车的原因时,是这么回答的:“从这里去柏林的车……挺少的。”
你可以定义这为一部公益环保片、旅行纪录片,或是一部爱情片,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概是许多人心里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
我们为什么旅行?我们为什么阅读?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其中的“面包”,“空气”,“奇迹”,都指向了纪录片的主题——书。
这样的语言形式加上低饱和度的色调、 *** 的剪辑,实在是非常日本。
与其说这是纪录片综艺节目,不如说是旅行随记。
它突破了传统旅行纪录片的形式,以三位嘉宾演员夏雨、 *** 音乐人陈粒、诗人西川的三种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三条气质迥异、境遇迥然的独特旅程。
将日本作为之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共八集。选题囊括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从吃、喝、建筑、设计、二次元、职业、情绪、 *** 行八个角度切入,陈粒、西川、夏雨三位嘉宾在每集分别带着三本书,到不同的地方触摸真实的日本、解决自己的困惑、探寻自己的 *** 。
与此同时, *** 观众对读书的 *** ,对旅行的渴求,引领观众感同身受,开阔眼界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旅行的目的和读书的意义。
对于日漫、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一定是一档宝藏节目!
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就是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极地》是一部大型藏地纪录片,运用了 *** 般诗意的叙事语言,从普通人的爱与感情出发,展现 *** 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 国内纪录片界的大神——《第三极》总导演曾海若与《舌尖上的中国》导演程工,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故事、每一句配音,都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
短短七集,却展示了 21个 *** 平凡却不普通的日子。
从野生动物保护员 *** 放映员到 *** 放映员,再到锁匠、舞者、藏医……影片一点一滴的还原着我们对 *** 的想象。
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驮盐者。
在 *** ,一袋纯净的盐能换三袋青稞。
藏北牧区流传着一个传说,驮盐的苦就是要经历死以外的所有艰辛,去盐湖驮盐,称得上 *** 男人的 *** 礼。
藏族盐湖,盐碱伴生,维度越高,气候越干燥,盐湖的盐越好。而盐人们认为,越往北走,越接近生命的极限。这就意味着,盐人们,一路上会遇到数不尽的风雪野兽。
次仁旺青是一个驮盐者,他只取这一年需要的盐。他教育小孙子,“盐很少,我们不能全部拿走,还会有很多人过来,只够我们食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贪得无厌”。
归途,他唱起歌来,“生命就像太阳落山,回家的人就像大山的影子”。
此时,旅行的意义,在于感受生命的渺小。
“有一天,当你八十岁,还有多少做梦的勇气?“
这部 *** 纪录片的主角是一群平均年龄达到81岁的爷爷奶奶,片中记录了他们勇敢逐梦,悲喜交加之中完成为期13天、总路程达1178公里的环岛之旅。
时间是更好的编剧,这17位在世界上生活了超过80年的老人,将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17位老人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他们中大多数随 *** *** 来台, *** 着山东,江苏,四川等等各种方言,也有的来自 *** 本土,会在每次高兴时唱起 *** 歌。
他们之中,有两位曾经罹患癌症,四位需要佩戴 *** ,五位患有高血压,八位患有心脏病,每一位都有关节炎。
他们要完成13天的环岛挑战,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医生不同意,家人更是反对,但老人们很坚决:
“年轻的时候,我就很想到 *** 转一圈,这么大岁数,还有机会圆这个梦,机会来了,不能错过。”
于是老人们满怀信心的启程,虽然先后有人住院、跌伤、摔车,但却没有一个中途退出,尤其是团长,他已经两次进医院,但都在治疗后坚持归队。
而《不老 *** 》并不是让人从头哭到尾的悲情片,相反它十分阳光。
有时候,老人们就像孩子一样,有着返璞归真的可爱。
或是大合照偷溜独自偷吃冰淇淋,或是拿着气球打闹不休,还有趁老伙计耳背偷偷讲坏话,也会在沙滩上追逐、嬉戏。
影片中有一段,他们在孔明灯上写下心愿:老当益壮、家庭和睦、孩子们工作顺利。
看着孔明灯飞上夜空,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许久未曾有过的期盼和热忱。
他们仿佛在告诉年轻人:不管几岁,都要有做梦的勇气!
是的,有时候旅行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是为什么而出发的?
关于本次时间的风景纪录片和时间的风景309g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