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时间的旅行者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作者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我们是时间的旅行者和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作者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1、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2、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成功的人,却看不到他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和改变。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美国成功哲学家金·洛恩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
3、要让事情改变,就得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就得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4、一个人如果不先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让自己变得更趋于完美,幸运就不可能落在他的身上。
5、的确如此,人生在世,若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6、你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先改变自己。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好好检讨自己,看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7、要记住,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具备了幸运的前提,才会被幸运之神眷顾。
二、每个人都是这漫长岁月中的时间旅行者
1、慢慢地,我发现, *** 生活给我的约束越多,我就越没有自己的时间。
2、——维克多·于 *** 《时间旅行者》
3、最近,当我骑行在北京的街道,我总是想起这几句话。于是记忆被拉扯到遥远的小时候。前方模糊的背影,身旁清晰的侧脸,每一处细节,每一个要素,拼贴成过去的画面。十字路口,红灯变绿灯。记忆的碎片被丢在了身后。而我被人潮推涌着向前,来不及回头。
4、我之一次看到原版漫画的时候,就被封底的这几句话戳中。维克多·于 *** (Victor Hussenot)的笔触不同于马克-安托万·马修(Marc-Antoine Mathieu)的黑白,抑或克里斯多夫·夏布特(Christophe Chabouté)的冷峻,他的画风非常温柔细腻,融合了诗意与哲思。这一次,他想要探讨的主题是“时间”。
5、书中的主人公从孩童时代来到 *** 世界,意识到时间是随机的、神秘的、不断流动的,还发现每个人对时间都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比如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认为回忆、期望和直觉是度过时间的三种方式。对于主人公而言,他也拥有自己的时间三分法:历史时间、个体时间、日常时间。
6、但是,面对“什么是时间”的发问,他依然感到 *** 为力:“如果没有人问我,我便知道 *** ;如果要我试着向提问的人解释,我反而说不清了。”
7、主人公先后做了两个梦。之一次他置身于一张陌生的地图中,这张地图由“过去之洲”“遗迹群岛”“归档之地”等一系列新颖独特的名称组合而成,汇集了他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遗憾的是有些区域已经封闭,无法进入。
8、他从地图的一面来到了另一面,意识到时间的一大本质就是不可见 *** 。所谓的“地图”,只是时间众多幻影中的一个,而诸如人类发明的测量仪器为 *** 的所有想要抓住时间的尝试,不过是图像而已,它们都不是时间。
9、在想象的指引下,第二次主人公来到了时间地铁。他被郑重告知,在时间地铁里,数字是国王,是神圣的符号,没有数字,就没有时间!
10、时间地铁提供了三条时间线路:年代线、年龄线、小时线,每条线路都构建在一种社会生活的时间计算方式上。穿梭在“小时线”上,主人公发现,自己的时间三分法“历史时间,个体时间,日常时间”对应了时间地铁上的三种数字时间“年代时间,年龄时间,小时时间”。
11、之一种三分法是心理上感知到的时间,第二种三分法虽然表示的时间相同,却是以数字的方式计算。这两种三分法,既相互对立,又互为补充,它们是同一现实的两个面。这意味着,时间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现实中。那么,心理时间和数字时间,究竟哪一种更重要呢?
12、带着这样的疑问,主人公踏上了“年代线”,回望悠久璀璨的人类文明史以求寻找 *** :
13、公元前4000年,人类学会用手指计数。
14、公元前2100年,计数和天体的移动合二为一,发明了月晷。
15、公元前1500年,发明了最初的古埃及历法。
16、古罗马时代(公元1400年),出现了用来测量时间的机械钟。
17、 1600年到1700年,伽利略、 *** 先后在物理学中引入时间概念, *** 提出了绝对时间。
18、过了很久, *** 证明了 *** 的理论是不准确的。
19、看起来,数字时间比心理时间更加真实。最后,主人公来到了“年龄线”,在这条线路上,每经过一站,时间就前进一年,所有乘客就会变老一岁,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朝着未来驶去。好在有人及时拉住了他,否则他将一直坐到死亡尽头。主人公立刻乘坐了反方向的地铁,慢慢变得年轻,直到恢复正常年纪。
20、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再也不去追逐这个既看不见又捉不着的时间了。唯一真实的时间,是从我们鼻息间流过的“生命时间”。
21、合上书页的瞬间,我们仿佛和主人公一起顿悟:与其沉浸在对过去的怀念或者对未来的憧憬中,不如珍惜每一个当下时刻。就像法版SKAM第六季的最后说的那样:La vie, c’est *** intenant.
22、维克多·于 *** ,出生于1985年,2010年毕业于法国南希美术学院,两次提名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青年奖。
23、这位年轻的漫画家坦言,自己从小就对漫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其他漫画家一样,他也受到诸如丁丁系列、斯皮鲁系列、《阿基拉》经典漫画作品的影响。但是,那时的于 *** 并没有真正地画过漫画,而是转向学习绘画技巧。
24、同一时期,他也对 ***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埃里克·侯麦、弗朗索瓦·特吕弗、佩德罗·阿莫多瓦、斯坦利·库布里克等人的作品都触动了他,帮助他更好地去理解如何谈论深刻而复杂的感情。此外,在哲学方面,加缪和萨特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5、毫无疑问,20世纪末的“乌巴波”流派对于 *** 的影响至深。早在1960年,雷蒙·格诺创建了“乌力波”,即“潜在文学工坊”,弗朗索瓦·勒昂奈立即宣布,这种趋势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学上,而应该围绕着一个更大的“OU-X-PO”,涵盖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直到19 *** 年,“乌巴波”,即“潜在漫画工坊”终于出现了。
26、起初,“乌巴波”由Thierry Groens *** 、Lewis Trondheim、JC Menu等人发起,其标志 *** 作品《活着的四分之一秒》(Moins d’un quart de seconde po *** vivre)由Jean-Christophe Menu绘制,Lewis Trondheim撰写而成,于1990年在L'Association首次出版,收录在Éperluette系列中。
27、 2011年,于 *** 出版了之一本漫画《方块》(La Casa),书里方块内的区域 *** 了现实世界,方块外的空白 *** 了想象世界,这本漫画延续了他早前的“华夫饼机”(le gaufrier)的概念与内涵,从中还能辨识出某种“乌巴波”式的特征,即标志 *** 迭代(l’itération iconique)。
28、于 *** 通过描绘一个个方块里的日常生活和群居图景,探讨人类生存的本质。在2014年的《线条王国》(Au pays des li *** es)和2016年《回忆之路》(Chemin des souvenirs)中,他抛开传统叙事模式,又一次玩起了“代码”(codes)游戏。到了《彩色的小灰人》(Les gris colorés,2016),色彩代替了文字,用来表达人物的感觉和思想。
29、而在《时间旅行者》(LesÉtoiles du temps,2017),他更是将水彩的运用发挥到极致。不仅如此,这一次的分镜也千变万化,令人出其不意:有时是挡在面前的一座高墙,有时是时间手中的工具,有时是一朵云、一本书、一只手或者一节车厢……《时间旅行者》如同一辆关于徐徐行驶的图像列车,带领读者在斑斓的水彩中破译时间的密码。
30、说起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在东西方文化中,时间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自古便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言,劝诫人们珍惜时间。
31、西方文学中亦不乏围绕时间徐徐展开的叙事,在《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中,新晋诺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用碎片和杂糅的方式刻画了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一副斑斓的历史图景。
32、又或者,时间是莫奈画作中鲁昂大教堂的光影变幻,是敦煌莫高窟一点一滴的精心修复,是《十年》《岁月神偷》《你曾是少年》那些脍炙人口的旋律背后所夹杂的内心悸动。抽象的时间可以变的如此具象。岁岁年年,我们被时间拉扯纠缠,又和时间紧密相依。
33、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对时间的私人定义。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译者的我也一样。
34、《时间旅行者》总会让我想起2019年的夏天。当时,我离开学校开始工作还不到一年。很多个瞬间, *** 世界带给我的约束让我几乎喘不过气。好在,我遇到了一些善良的大人。我常常会记起那个夏天,午后穿过阳光的缝隙去咖啡吧要一杯冰美式,傍晚踩着树影在西单商圈打卡美食,夜晚空荡荡的护国寺,我们走向平安里搭乘最后一班4号线。我们去798看荒木经惟花展,到天桥看《奥涅金》《巴黎 *** 院》,在二七剧场做快乐的“梅溪湖girl”,还有丰汇园一次又一次的家宴。是它们,构成了我那个夏天最难忘的时间坐标。
35、我们喜欢的那家日料店挺过了2020年最艰难的日子。前几天我又去了一次,布景的那句话还在:相比起结局,初遇实在是太美好了。你们用日语念给我听的那个晚上,我哭到泣不成声。如果岁月可回头,当时我来不及说出口的感谢,就请这次一并签收吧。
36、在去年夏天遇见这本书我感觉很幸运,能够成为它的译者我真的很开心。它陪伴我度过了那段不同寻常的时光,而我也在它身上倾注了当时非常多的心血。或许你也是在某一个盛夏遇见它,又或者是隆冬,是初春,是深秋。任由光阴流转四季交替,希望它都能带给你些许慰藉,希望你也可以和我一样喜欢它。
37、出版前,编辑和我一起商量中文书名。法文书名是L’Étoile du temps,直译为《时间之星》。
38、我们想了很久,最后定下来《时间旅行者》。
39、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漫长岁月中的时间旅行者吧。
三、科幻小说里关于时间旅行都有什么观点
在近年来,科幻小说里有很多关于时间旅行和时间机器的文章,问问大家究竟有哪几种,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作有哪些?中国科幻小说中又有一些什么观点?
本刊第9期《时间机器何时启程》一文中留下3个问题,读者对这些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讨论:到平行宇宙去旅行,成立一家时间旅行社;利用闪电的能量,或变成电磁幽灵。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往返穿梭于过去和未来可能引起的悖论了。在等待科学家保罗·戴维斯设计的机器带我们去未来旅行的同时,让我们先看一看读者们异想天开的想法吧!
运用所提到的公式,可以得出:每一秒里可以赚得15×10-14秒。时间确实短得很!一个人乘飞机不间断地旅行一整年,时间才会慢约5微秒。
这个问题许多读者都算出来了。可以想象在通常情况下,每天以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旅行,一生也年轻不了多少。
对于在过去时间中的旅行,保罗·戴维斯提供的解答依据是虫洞,大部分读者认为这种设想非常新颖。但是,不可能利用一个虫洞到它被制造出来之前的时间中去旅行。如果我们今天建造一个虫洞,两端之间时间跨度相差100年,那么一个世纪之后,有人就可以回到2003年来旅行。
许多读者同意这样的想法:到未来旅行是可能的,之所以没能成行只是由于一些技术细节问题。有读者说:“不可能有‘未来人’闯进来,因为时间机器不可能回到它还未问世时的时代。”也有人认为:“到过去旅行的人无法再回到未来,因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还无法到时间中旅行,这样旅行者就无法回到他的时代了。”
有读者明确地表示,“我们现在没有时间机器,未来的旅行家也就没有这么一站,他们就无法拜访我们。”
还有人认为存在着我们被时间旅行家光顾的可能 *** ,“不过只有当我们将来在时间中旅行时才会知道。”
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更加深刻:“用戴维斯构想的时间机器,我们只能到达过去的信息还未到达的一个点,而不是信息发出的源头!因此,后世根本不可能与信息源相互影响,我们不会遇上过去的‘他’。”
有人认为,只有不折返的未来旅行才是可能的,所以“我们能够遇到两类时间旅行家:地球上的时间旅行家和地外时间旅行家,但仅限来自过去的旅行家。”如果由于技术问题我们没能遇到之一批旅行者,那么对于第二批来说,可能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既然他们造出时间机器是为了前往未来,也许和我们的文明存在着差距,而且他们的文明程度要高出许多,那这种努力就不值了。”
针对到未来旅行,戴维斯提出的问题之一是能源。有读者认为这是个无法克服的障碍,“只要稍加计算,我就知道,如果利用氢作为飞船的推进剂,那么用量几乎是1立方公里。”
不过有人对于降低成本的可能 *** 比较乐观:“为什么不利用闪电或飓风的能量?”
我们不知道保罗·戴维斯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们应该问一问拿什么容器来盛下这些能量!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因为说自己来自未来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而我的疑虑是就算有来自未来的时间旅行家,他会不会说实话呢?”有人在信中这样说道,“如果有一天有人敲我们的门,说他是我们的后代,我们中有谁会相信呢?”
还有 *** 有同样的看法:“也许我们现在已经有未来的旅行者了,而我们没有发现。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呢?就算是他说他来自未来,又有谁会相信呢?”
有人想得更远:“我们设想自己就是时间旅行者,我们来到1930年。如果我们这么对人说话,他们会把我们当成疯子,把我们关进疯人院的!”
有读者更有想象力: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将来,时空旅行成了家常便饭。到那时,需要一家世界级的旅行社为我们安排一切。
“旅行社得分成两个具体的小组。一部分人搞行政,负责公关宣传和策划,另一组负责陪同科学家们和其他旅游团,不让未来的居民与他们过去的亲戚或其他什么人接触。”
有人想到了法律问题:“要有不干涉原则,避免时间旅行者被人认出来。”
有人提醒人们要谨慎:“时间旅行者要有预防措施,不要与要去的时间完全混淆起来。比如,一位时间旅行者决定要去中世纪,那他就要准备一身 *** 盔甲,学点 *** 风度,而且还要很健谈。”
有读者天真地认为,要有一些规则以避免冒失的时间旅行者干扰到他们正在访问的时代。“我觉得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干扰,避免通过较短的旅行与其他人见面。或许只需劝说过去的科学界设法避免旅行者们与其祖先直接接触。”
假如时间旅行不可能呢?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过去所处的是一个和我们的宇宙平行的宇宙。有人对此很信服,认为,“如果有人想要作时间旅行,巨大的磁场变形会令他记忆尽失。”还有读者认为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如果承认悖论,那就意味着不存在一个真实的宇宙,也就谈不上有科学理 *** 的秩序。有人认为没有那么复杂吧,“宇宙的每一时刻中的所有东西都以绝对意义的现在时存在着。没有任何时间旅行!”
*** · *** 提出的平行宇宙构想吸引了许多读者。有读者认为,“来自未来的旅行者只能进到一个平行宇宙的过去或现在,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在”。有的读者的想法更有趣:“一旦我们遇到自己的后代,自然力就会把我们甩入一个平行的宇宙,和旅行者一起离开我们的‘拷贝’。”
有人这样认为:“任何去过去旅行的人都会干扰历史,最终进入一个平行的宇宙,而不是我们的宇宙。”
有人提出一种解答,认为时间旅行者“会经历一种分子层面的转变,使之变成一种电磁幽灵,无法影响 *** 和其他任何东西。”
有人虽不太相信时间旅行的可能 *** ,但被这一理论深深吸引了:“我们的宇宙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无数个概然 *** 变体之一,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生命。”
过去被描绘成不可磨灭的,所以是不能改动的。这是一些人的观点:“为什么我们要改变现状和修正过去的错误呢?我们只不过是旅游。”假如我们用胶片一张一张地把一个人的一生记录下来,那这部影片就是这个人的过去,是不能改变的,因为那是记录下来的。
有 *** 用胶片解释了在逆时间旅行时不可能和过去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看见影片在向后倒,但不能进到胶片(旅行中所到之处)中去。”
大卫·多伊奇(D *** id Deutsch)想出的这个师生悖论是最令人头疼的。没有任何内在矛盾,也不知这个消息从何而来。多伊奇本人认为它切中自然的有序理 *** 的要害,堪与永动机的想法相提并论。
有读者认为:“从教授经历的这一系列事情来看,我们倾向于把它归功于教授。不过这也许不是发现权问题,一个理论,它的提出的具体方式根本无关紧要,重要是它被提出来。”
有读者风趣地说,“发现是没有源头的,它就这样存在着并成为宇宙的组成部分。”
也有其他人认为发现权应归教授:“没有他的发现, *** 就没有什么可发表的了。可以说,是他对 *** 的帮助,使她后来发展与发表了这一解法。”
有人认为,这一发现属于事件发展之一个进程中的女 *** 。“在教授的时间旅行之后,由于认知过程变了,因此我们不能再把他视为同一人。”有人说,“如果她的大脑里没有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么教授永远也不找到描述这些解法的资料。”
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返回到过去的惟一目的是把解法教给他的 *** ,这样会导致教授的另一个过去”,两者之间彼此没有任何影响。
不过,读者的创造 *** 思维还不止这些。
有人还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有人怀疑“是否存在实际的时间”,并做出富有哲理的总结:“有时真实会远远超越虚幻。最新的物理研究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11甚至更 *** 度的世界上。那我们为什么要谈论时间旅行而不是维度旅行?而且是在所有的维度!”
多么有意思的想法!一切还要等专家们造出时间机器。
1.在相对论看来,任何移动都是时间旅行,速度越快,时间旅行效果越明显。所以,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今天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时间旅行。乘坐普通航班进行的一次飞行就是一次短暂的时间旅行。
实际上,在天空中飞行者的时间过得比坐在家里的人的时间慢,这种差别虽然人们察觉不到,却可以测量出来,它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一个人如果乘平均时速为600公里/小时的飞机旅行,那么他能年轻多少呢?
计算在运动中时间放慢的具体数值可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V为运动物体的实际速度,C为光速。
2.与乘飞机旅行相比,当谈到时间旅行时,人们想到的都是在过去或未来的时间中跨出一大步。如果我们确实在建造一台可以让人在过去时间中旅行的机器的话,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遇到过正在进行未来时间旅行的自己的后裔呢?这是 *** · *** 提出的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吗?
3.时光飞逝50年,时间旅行已经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2050年的一位数学教授受好奇心的驱使前往2060年旅行,在他所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他发现了一个 *** 方程式令人惊奇的解法,这个解法刊登在《科学世界》上,作者是一名年轻的女 *** 。
对这一发现激动不已的教授回到2050年,寻找那位女 *** ,结果在一年级的 *** 中找到了她,教授向她描述了那个方程式的解法。
女 *** 学会了这个解法,于是把该解法刊登在了《科学世界》上。
教授这一发现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
“相对论为我们提供了在未来时光中旅行的两种 *** 。一个是以高速进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而造成的时间扭曲,狭义相对论对此做出了解释。如果我们有一艘速度达到光速99.99999%的飞船,就可以在6个月内进入公元3000年。”这种旅行是相对论的结果,它与著名的“双生子佯谬”有关,也是 *** 理论的一个直接结果。孪生兄弟中的哥哥以接近光速开始其太空旅行,而弟弟留在家里。哥哥到达10光年以外的目的地之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航。
对于留在地球上的弟弟来说,时光流逝了20年,也就是哥哥以近光速旅行所花去的时间。但对于旅行中的哥哥来说,时光流逝的速度却要慢得多。事实上,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放慢步伐。对于哥哥来说时间仅仅过去了3年,当他回到地球上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跨进了17年后的未来时光中。
按照这些理论,人们能够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但实际上可以达到这么高的速度吗?
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禁区,只是一个成本问题。为了把一个10吨重的负载加速到光速的99.9%,需要使用100亿亿焦耳,这相当于全人类几个月的能源生产总量。”
进一步接近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成本当然会更高。
因此,只要我们拥有必要的资本就可以向未来出发?
“我不排除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在太空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我们去开发它们。这实际上成了一个 *** 问题:做出对太空进行必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决定,以便使人类能够利用宇宙中大量的能源。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以高速 *** 进行的时间旅行或许只能进入未来却没有办法回来。事实上,假如我们的超级宇宙飞船到达了公元3000年后再返航,有可能只会在地球的未来时光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这是因为时间旅行并不取决于运动的方向,而只取决于它的速度。
可在过去的时光中旅行的可能 *** 引发了一些真正的、令人着迷的、从表面上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最简单的就是:一名时间旅行者回到了过去, *** 了当时还是个女孩的亲生母亲,可这样一来,他却无法出生也就无法完成这个 *** 了。这些矛盾让因果关系概念陷入困境,建立在因果逻辑关系上的科学也同样难以立足。 *** · *** 以他的“时序保护臆测”给这个问题划上了一个句号:自然界总会找到一个阻止人们到过去的时光中去旅行的办法。
保罗·戴维斯则相信随后的事件可以影响先前的事件,但前提是只有那些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才能形成一些闭合的时间线。比如,一位富豪的财富来自于1个世纪前帮助过他曾祖母的施恩者,他乘时光飞船到过去的时光中去寻找这位好心人,在见到曾祖母之后他向对方说明自己是个时间旅行者,为使对方相信,他给曾祖母看了一张他从未来时光带来的报纸,曾祖母看到了报纸上面的股票 *** 后开始投资股市并因此而给后代带来巨大财富,富商终于明白自己就是那位施恩者。这个例子对于戴维斯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弑母的那位时间旅行者带来的难题就无法解决了,任何人都不可能 *** 自己的先辈。
时间旅行问题专家大卫·多伊奇(D *** id Deutsch)则用量子物量学的一些定律来解答这些矛盾。在亚原子世界里,量子的不确定 *** 占主导地位:一个电子撞击一个质子既可能转向左边也可能转向右边,其间并无规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学家看来,这种不确定 *** 造成了宇宙的多重 *** ,每次一个电子转向右边的时候就和一个转向左边的电子形成一个新的宇宙。在多伊奇看来,前述的矛盾可以同样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时间旅行者干预了历史,宇宙就会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分支,那个被 *** 的母亲就会到另一个平行的宇宙里,而不会进入到弑母者归属的那个宇宙中。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我们是时间的旅行者和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作者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