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同学们准备的知识点是有关高中化学重要物质的俗称以及物质的用途,赶紧看看你的笔记本上有没有吧
重要化学物质的俗称
1.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
消石灰、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H)2>;
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 3 和Mg(OH) 2 >;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蛋壳、贝壳、骨骼中的无机盐(主要成份是CaCO 3 );
波尔多液(石灰水与 *** 铜溶液的混合物);石硫合剂(石灰水与硫粉的悬浊液)。
碱石灰<由NaOH、Ca(OH)2的混合液蒸干并灼烧而成,可以看成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2.烧碱、火碱、苛 *** 钠(NaOH);苛 *** 钾(KOH)
3.苏打、纯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海波(Na2S2O3)
纯碱晶体(Na 2 CO 3 ·10H 2 O);泡花碱、水玻璃、矿物胶(Na 2 SiO 3 的水溶液)。
4.芒硝(Na2SO4·10H2O); 重晶石(BaSO4);
石膏(CaSO 4 ·2H 2 O);熟石膏(2CaSO 4 ·H 2 O)。
5.胆矾、蓝矾(CuSO4·5H2O);明矾
绿矾(FeSO 4 ·7H 2 O);皓矾(ZnSO 4 ·7H 2 O)。
6.菱镁矿(主要成份是MgCO3);菱铁矿(主要成份是FeCO3);
磁铁矿(主要成份是Fe 3 O 4 );赤铁矿、铁红(主要成份是Fe 2 O 3 );
黄铁矿、硫铁矿(主要成份是FeS 2 )。
7.磷矿石<主要成份是Ca3(PO4)2>;重过磷酸钙、重钙 <主要成份是Ca(H2PO4)2>;
过磷酸钙、普钙 <主要成份是Ca(H2PO4)2和CaSO4>。
8.光卤石(KCl·MgCl2·6H2O);
9.铜绿、孔雀石
10.萤石(CaF2);电石(CaC2);冰晶石(Na3AlF6)
水晶(SiO2);玛瑙(主要成份是SiO2);石英(主要成份是SiO2);
硅藻土(无定形SiO2)宝石、刚玉(Al2O3);金刚砂(SiC)。
11.草酸HOOC—COOH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 17 H 33 COOH石炭酸C 6 H 5 OH蚁酸HCOOH
蚁醛HCHO *** (HCHO的水溶液)木精CH 3 OH
酒精CH 3 CH 2 OH醋酸、冰醋酸CH 3 COOH *** (CH 2 OHCHOHCH 2 OH)
*** 油(三 *** 酯) *** ( *** )肥皂(有效成份是C 17 H 35 COONa)
*** ——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反应、含氮量高的纤维素硝酸酯。用于制造无烟 *** 和枪弹的发射 *** 。
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反应、含氮量低的纤维素硝酸酯。用于制造赛璐珞和油漆。
粘胶纤维——由植物的秸秆、棉绒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经过NaOH和CS2等处理后,得到的一种纤维状物质。其中长纤维俗称人造丝,短纤维俗称人造棉。
12.尿素CO(NH2)2硫铵(NH4)2SO4 碳铵NH4HCO3
13.硫酐SO3 硝酐N2O5碳酐、干冰、碳酸气CO2
14.王水( *** 和浓 *** 按体积比1 : 3的混合物)
重要化学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4.铷、铯——光电效应
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9.明矾——净水剂
10.重晶石——“钡餐” 11.波尔多液—— *** 、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3. *** ——制高纯度磷酸、 *** 14.红磷——制安全火柴、 *** 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2. *** ——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 *** ,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 *** 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23. *** 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 *** 工业等
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 *** 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 ***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 *** ,并且耐磨损;除 *** 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也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 *** 模具等机械构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柴油机。
31.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原子能工业、宇航事业等方面。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为CaCO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即CaCO3高温分解的产物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火树银花”,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 *** 是蒸馏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是指 *** 的 *** 质不稳定, *** 虽不能自然但不能撞击,如果撞击就有可能发生 *** 。“相激火生”是指 ***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 *** 的 *** 利用了萃取原理, *** 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过滤,文中涉及的 *** 作均为物理 ***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 *** 是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真假硝石
8、“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 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 *** 作 *** 为升华
9、地沟油成分是含有有毒物质的油脂,地沟油可以用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1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HgO。
1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 *** 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此过程涉及的 *** 作 *** 是升华
13、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 *** 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HgS
1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5、“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黄金的 *** 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 ***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 *** 作 *** 是溶解、蒸发结晶。
17、《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 *** 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CaO《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涉及分解反应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 *** 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 *** 。《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20、《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21、凡 *** ,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 ***
22、《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 *** 盐
2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
2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辉《清波 *** 》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 *** ,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
27、1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28、中国丝绸有五 *** 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碱剂”或“石碱”指的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
29、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 *** ,它是由 *** 、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硝石的主要成分为KNO3,臭粉的主要成分为NH4HCO3
30、1 *** 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 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主要成分是绿矾FeSO4·7strongO,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青矾厂气” 成分是SO2、SO3 ,气体冷凝得“矾油”指的是 ***
3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 *** 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 *** 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 *** ,“刀创水”指的是碘酒
32、《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
33、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以下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 *** 气体,制得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strong二者的混合气体
34、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叙 *** 物730种,其“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 *** KNO3
35、医书中“山居多瘿”,也提到“海藻治瘿”,“瘿”的产生与环境土质或饮用水的碘物质缺乏有关
36、“霾尘积聚难见 ***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37、《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strongO
38、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了焰色反应。
39、“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40、《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1、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2、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即单质S
43、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 *** ,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44、《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烟”字的诗句,“烟”实则为“雾”
46、《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烧制后自然 *** 成红瓦,浇水 *** 成青瓦,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的铁的氧化物。红砖里面主要是Fe2O3,青砖里面主要是FeO
47、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 *** 、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 *** *** 过程
48、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49、《本草纲目》中载有一 *** 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是化学腐蚀
50、《本草纲目拾遗》中述“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strongO。
51、唐代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二》中的“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是纤维素
52、明代诗人于谦的《咏煤炭》“凿开 *** 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 是指煤,主要成分是炭。
53、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 *** 作为蒸馏
54、“滴水石穿”、“百炼成钢” 、“火上浇油”、“落汤螃蟹着红袍”均属于化学变化。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绳锯木断”、“凿壁偷光”、“滴水成冰”、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玉不琢不成器”均未发生物质变化, 均属于物理变化。
55、《物理小知识》中写道“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金存,数次即黄”。汞和金形成液态的合金,涂在银器上,加热,汞转化为蒸气,被蒸发,剩下的金附着在银的表面,所以“入火则汞去”是指蒸发
56、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指的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石碱”具有碱 *** (能用于洗衣),利用灰烬中可溶盐(K2CO3)水解呈碱 *** 去污,遇酸产生气体(能用于发面)。
57、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条目下写道:“ *** 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强水指的是硝酸。
58、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色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
“紫烟”不是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
59、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 *** 质稳定,可通过物理 *** 得到
60、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61、《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的 *** 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人品尝等过程,并没有涉及渗析、蒸馏、分液的 *** 作。
62、《宝货辨疑》“金遇铅则碎,和银者 *** 柔,和铜者 *** 硬”,指的是合金特 ***
63、“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成白雪。”此法为重结晶 *** 提纯物质
***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65、《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该转化过程为HgS
Hg+S、Hg + S=HgS, 属于化学变化。
66、《周易参同契》提出:“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胡粉主要成分是2PbCO3·Pb(OH)2。应理解为2PbCO3·Pb(OH)2先分解为PbO, PbO再与C或CO生成Pb
67、《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过程而不属于吸热反应
68、汉代烧制岀“明如镜、声如罄”的瓷器, 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69、“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
70、“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的意思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也显得很平坦,文中所述未涉及化学变化
7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72、“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含有葡萄糖,有甜味,可以起到止渴的作用
7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 *** 材铁华粉的 *** *** :“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 *** 材铁华粉是指醋酸亚铁
74、《本草衍义》中有如下叙述:“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是SiO2
75、古 *** 丹家将丹鼎类比为自然界,整个丹炉在炼丹家看来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用来炼制丹 *** 的仪器,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反应器,按加热方式和温度高低不同、 *** 作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种类,鼎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初唐至盛唐的《灵砂七返论》有以下描述:“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土鼎”的主要成分是碱土金属硅酸盐
76、《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 。煮盐的过程为氯化钠溶液的浓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豆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豆汁为蛋白质溶液,有胶体的 *** 质具有吸附 *** ,利用豆汁产生的泡沫可除杂。
77、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 熔点比纯铁的低。
78、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为10  ̄9 m ~10  ̄7 m
种星星的人沙国河 大连化物所供图
■记者 卜叶
他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在固体燃料、化学激光器研究,特别是在激光化学基础研究上,作出了 *** *** 、创造 *** 的贡献。
他设计、组装了我国之一台化学激波管,参与研制出我国之一台化学激光器——光引发 *** 脉冲化学激光器,并在此激光器上进行了国际上首次激光支持爆震波等离子体的 *** 效应研究,在激光态分子传能研究中首次实验证明了单一三重态传能通道间存在量子干涉效应。
他在年近七旬时,又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梦想,开始了一份大大的事业——给中小 *** 做科普。近20年来,他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播种下点点星光,将科学梦想洒向广袤大地。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沙国河。
近日,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87岁的沙国河获此殊荣。“中国科学的未来在青少年。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 ***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是每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就得从小抓起。”沙国河说。
兴趣为师
2005年,沙国河到新疆生产建设 *** 为小 *** 讲科学,这是他之一次接触科普教育活动。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之情,也让沙国河想起了自己儿时的经历。
幼时,沙国河就对实验感兴趣,经常在家做实验,用 *** 加锌制氢气,氯酸钾与 *** 加热制氧气……初中时,沙国河省吃俭用,用零花钱置办了一个手提木箱,里面装有各种化学试剂、酒精灯、试管和酸碱试纸等“玩具”。
中 *** 店也是沙国河经常光顾的地方。绿矾加五倍子,溶解后加点蓝色染料制成墨水;买来黄铜矿,用一根铜丝做针尖与矿石面接触就成了检波器,这也是现代半导体二极管的雏形。因为对收音机感兴趣,沙国河还自己动手做了一台 *** 电矿石收音机。
“动手做实验比背书有趣多了。”沙国河说,“自然科学枯燥有时候是教育 *** 的问题,物理化学等学科做起实验来是很有趣的。”
从事科研多年,沙国河曾冒着氟气燃烧和 *** 的危险,冲锋在前;昼夜颠倒进行科研攻关,当周围亲友同事劝他歇一歇时,他总说“这不是工作,是兴趣”。
为了激发 *** 学习兴趣,让学科学、钻研科学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沙国河决定将科普作为他的又一重点工作。说干就干,沙国河将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和与老伴余道容 *** 的各种小仪器带进了课堂。这种科普演示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 *** 都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中国的科技力量强大起来,是我成长过程中逐渐明晰的梦想,相信也是全体科技工作者的梦想。现在,这一梦想需要传承,娃娃爱科学、学科学,就是我的中国梦。”沙国河说。
科普为业
初战告捷,沙国河备受鼓舞,他决定拿出更多时间投身科普事业。
确定想法后,他马上买来中小 *** 的课本研究起来。“那股认真劲一点也不亚于做科研。”沙国河助手、大连化物所高级实验师崔荣荣回忆。根据课本的内容,沙国河按需定制出中小 *** 需要做的实验。紧接着,他开始为自己的“伟大”构想绘制草图,亲自跑到五金店买材料。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工具、材料,有时客人到访,竟没有下脚的地方。然而,沙国河并不在意,还从家抱来被子,累了就睡在办公室。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高压静电除尘器、平面形马德堡半球等实验装置以及光纤传输激光、高压放电、静电除尘、磁生电、电生磁等实验新鲜出炉,大大小小一共20多个。
准备就绪,沙国河主动找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表 *** 愿。很快,沙国河带着这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走进课堂,来到孩子们身边。原本平静的课堂立刻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他的每一个“精彩表演”都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沙国河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很多中小 *** 说:“通过沙爷爷的讲解和实验,知道了激光的特点、作用,知道了电是什么,知道了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
给孩子们讲科学知识的同时,沙国河更注重培养热爱科学的信念,经常通过讲“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来历等一些经典科学故事,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有时活动结束后,他还和孩子们一起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鼓励孩子们珍惜现在幸福的童年生活。
近20年来,沙国河的科普讲座已经走进大连几十所中小学,他不仅成为中国科协2000年在全国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来首位担任义务辅导员的院士科学家,还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 *** 科技活动中心设立了我国之一个面向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院士科普工作站,定期为中小 *** 做科普实验演示。
报国之魂
2020年, *** *** 暴发,已经86岁的沙国河每天戴着口罩,有时甚至冒着风雪,步履蹒跚地走到他的办公室,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打磨、组装实验器件,对一个一个小零件进行试用。每个实验都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确保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他才满意地将这些实验教具放到盒子里。
“他告诉我们等到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 *** 科技活动中心恢复工作了,就把这批新教具运过去,孩子们又有新的‘玩具’可以‘玩’了,每当提到孩子们,他就变成了老顽童。”崔荣荣说。
在沙国河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基于“祖国的利益”“ *** 的召唤”。沙国河从小就想成为一名 *** 员,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 *** 青年团,开始 *** 接受 *** 教育,了解 *** 的历史与宗旨。上世纪80年代,沙国河递交了 *** 。但不久,他便到德国做访问学者,入 *** 被搁置。
留学归来,沙国河将全部精力倾注于科研事业。他一直觉得自己距离一名合格的 *** 员还有点远,于是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2006年,年过古稀的沙国河终于实现了自己几十年的夙愿,加入了中国 *** 。有人问沙国河:“为什么72岁才入 *** ?”沙国河回答:“对照 *** 员标准,我是有差距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觉得现在好像差不多了,所以又向 *** 组织提出入 *** 申请。”
此后,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一丝不苟,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多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沙国河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今年他的胃不太好,需要轮椅才能出行。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能会耽误科普工作,他希望找一位德才兼备的教师来管理院士工作站,为孩子们做科普。
除了科普,2005年至今,沙国河和夫人还连续资助贫困 *** ,前后共资助了20多个贫困儿童,资助金额累计20余万元。
这位耄耋之年的老院士,把他对国家的爱,都倾注在对祖国下一代的培养上。
新中国的成长过程中,一批批科学家把时代之需扛在肩上,沙国河也是其中一位。这位 *** ,用双手拨开现实的泥土,将科学火种变成明日之光,时代也必将回报给这位老人一片璀璨的星空。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女孩肝癌去世,都是"臭豆腐"惹的祸?就怕你信了谣言忽略了 ***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一半以上,在肿瘤相关的死亡中位居第二。
最近,一篇关于28岁女孩因为肝癌离世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新闻内容指出,这个姑娘生活习惯还算不错,从来不喝酒,可她却偏爱一种小吃——臭豆腐,不管在哪,只要路过看见了,总要买上一大份,趁热吃掉。
*** 新闻截图
那么,常吃臭豆腐真的会引起肝癌吗?平常又该如何预防肝癌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肝癌是怎么回事?
肝癌是指肝脏的恶 *** 肿瘤,可分为原发 *** 和继发 *** 两类。我们常说的肝癌指的是原发 *** 肝癌,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继发 *** 肝癌,又称转移 *** 肝癌,是指全身多个 *** 起源的恶 *** 肿瘤侵犯至肝脏。
原发 *** 肝癌较常见于男 *** ,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 *** 癌和纤维板层样肝癌,其中肝细胞癌约占90%。
2、哪些因素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一、环境因素
调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也与饮水污染、粮食密切相关,肝癌高发区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水源及食物中铜、铁、锌、镍等微量元素的不协调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亦有一定联系。
二、饮食因素
1、 *** *** 可诱发肝癌,经常食用受污染的玉米和花生,与肝癌高发有关。
2、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可导致人和多种动物肝细胞坏死、脂肪肝及肝硬变。易受外界各种致癌因子的侵袭。
3、长期酗酒可导致酒精 *** 肝硬化,而酒精 *** 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 *** *** 肝炎
临床上引发肝癌的常见病因多见于各型肝炎 *** ,尤其是乙肝 *** 可列为之首。高危人群要引起这方面的警觉意识并定期检查。
四、肝硬化
在肝癌的演变过程中,多认为肝硬化可谓是肝癌的前奏,不管是酒精、 *** 物还是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肝细胞的反复损害与再生过程中可能发生间变和癌变。因此说肝硬化亦是引起肝癌的一大病因。
3、肝癌如何治疗?
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①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 *** 。手术 *** 有:根治 *** 肝切除、姑息 *** 肝切除、肝移植等。
②化学 *** 物治疗。将栓塞剂(如碘化油)和抗癌 *** 物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 *** 局化疗栓塞。
③放射治疗。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用于减轻因疼痛、梗阻和出血引起的相关症状。
④细胞生物治疗。常用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
然而,大多数的肝癌病人被诊断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一般平均生存期只有半年左右。
4、常吃臭豆腐会得肝癌吗?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研显示,我国男 *** 肝癌发病中标率更高地区依次为四川盐亭(69.1/10万)、江苏启东(60.9/10万)、浙江仙居(50.0/10万)、江苏海门(46.1/10万)和广东中山(44.4/10万);更低依次为北京(16.0/10万)、辽宁沈阳(18.3/10万)、上海(18.6/10万)、江苏无锡(20.6/10万)和安徽马鞍山(21.6/10万)。女 *** 肝癌中标率更高地区依次为四川盐亭(28.2/10万)、江苏启东(21.5/10万)、河南西平(17.2/10万)、河北磁县(15.6/10万)和浙江仙居(15.6/10万);更低依次为北京(5.3/10万)、上海(5.8/10万)、辽宁沈阳(6.1/10万)、广东江门(6.4/10万)和江苏无锡(6.5/10万)。
上述数据表明,南京、长沙作为臭豆腐干的闻名之地,以及上海、北京、武汉、天津等喜食臭豆腐的城市,当地的肝癌发病率并没有显著上升。
臭豆腐,是发酵豆制品的一种,发酵后提升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但是,一些摊贩和门面采用黑作坊里生产出来的豆腐作原料,用腐肉甚至青矾等化学添加剂来泡制臭豆腐,用劣质油反复多次炸制臭豆腐。还有一些商家用 *** 亚铁和硫化钠作为快速生产臭豆腐的“秘方”。
当我们 *** 摄入过多 *** 亚铁以及 *** 素后,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臭豆腐在 *** 的过程中还容易接触到各种霉菌,尤其是 *** 菌,而 *** 菌生成的 *** 素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判定的“致癌物质”。
所以,选择规范生产的臭豆腐是可以安全食用的,而肝癌的致病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新闻中把肝癌的致病因素归结为食用臭豆腐未免太过牵强。
5、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①新生儿按时接种乙肝 ***
②避免过量饮酒
③避免食用霉坏的谷物及其加工品
④定期体检
⑤控制体重,注意监测血糖
⑥了解家族疾病史,高危人群及时进行预防 *** 筛查
在临床诊疗中,大多数的患者发现得病时已是中晚期。因此,早期筛查对肝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如果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发现甲肝蛋白和肝功能指数异常,可以考虑接受影像学检查(B超,增强CT,核磁等)以明确诊断。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
绿矾拼音Lǜ Fán
别名青矾(《唐本草》),皂荚矾(刘禹锡《传信方》),皂矾(《普济方》)。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 *** 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
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但不多见。通常为毛发状、纤维状、钟乳状、雪花状及土状等。颜色为各种不同之绿色。条痕白色。光泽呈玻璃状。透明至微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2。比重1.8~1.9。 *** 脆。常产于氧化带以下富含黄铁矿半分解矿石的裂隙中。
生境分部产山东、湖南、甘肃、新疆、陕西、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 状为棱柱状结晶或颗粒,半透明,显各种不同绿色。质较坚硬而脆。无臭,味涩而甜。以绿色、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干燥空气中即风化。在湿空气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黄棕色的碱式 *** 铁。红灼则分解,放出无水亚 *** 及无水 *** 气体而残留氧化铁。本品的水溶液显亚铁盐与 *** 盐的各种特殊反应。
化学成分天然绿矾主要含 *** 亚铁,因产地不同,常含或多或少的铜、铝、镁、锌等夹杂物。
炮制煅绿矾(又名:绛矾、矾红):将绿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绿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每煅绿矾100斤,用米醋20斤)
*** 味酸涩,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酸, *** 寒,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酸而涩, *** 凉,有毒。"
归经①《玉楸 *** 解》:"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肝。"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治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烂弦风眼。
①《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②《日华子本草》:"治喉痹,钟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和服,疗肠风泻血。"
③《医学入门》:"消水肿黄疸,小儿疳积,治甲疽肿痛出水。"
④《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⑤《现代实用中 *** 》:"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并治胃肠出血,配合他 *** 为丸剂用之。生用大量作催吐剂。外用,火煅透,治结膜炎,白癣,脓疱疹,腋臭等,系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敛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5钱。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为溶液涂洗。
注意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①《纲目》:"畏醋。"
②《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复方①治黄肿病:五倍子半斤(炒黑),绿矾四两(姜汁炒白),针砂四两(醋炒红色),神曲半斤(炒微 ***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温酒下,不能饮酒米饮汤亦可。终身忌食荞麦面,犯了再发难治。(《医学正传》绿矾丸)
②治食劳黄病,身目俱黄:青矾,锅内煅赤,米醋拌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姜汤下。(《救急方》)
③治钩虫病方:青矾半斤,米醋四两,黑豆四两,米饭适量。先将青矾放新瓦上煅为红色,分两次淬入米醋,煅至干透,取出秤取四两,研细末;另将黑豆炒熟磨成细粉,与青矾混合拌匀,用米饭捣和搓成丸子如黄豆大,焙干。 *** 每次服六至八分,儿童酌减,每早晚各服-次,连服五至十天。休息数天后再服。以十至二十天为一疗程。服 *** 期忌饮茶。(《湖南农村常用中草 *** 手册》)
④治小儿疳疾有虫,爱食泥土:绿矾为末,以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小儿L卫生总微论方》绿矾丸)
⑤治大人小儿赤白痢,肠滑不止:绿矾、白矾、石灰、铅丹(四味同入罐子内,烧通赤,放冷,研)、龙骨、赤石脂、缩砂仁各半两。上捣研为散,更合研匀。每服-钱匕,小儿半钱匕或一字匕,并米饮调下。肠滑极有效,作丸服亦得。(《圣济总录》绿白散)
⑥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奶,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痒痛不息:绿矾四两,捣碎安瓶子内,以瓦子盖口,用大火烧一食间,侯冷取出,研细如粉,更用白盐一两,硫黄一两合研,再入瓶内,准前烧一食间,候冷取出,研令极细,入附末一两,都研令匀,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暖生地黄汁下二十丸。(《圣惠方》绿矾丸)
⑦治妇人赤白带下,连年不瘥:绿矾一两(烧赤),釜底墨一两,乌贼鱼骨一两(炙黄)。上 *** 细研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暖酒下十五丸。(《圣惠方》绿矾丸)
⑧治耳生拦疮:枣子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之。(《摘元方》)
⑨治甲疽:绿矾五两,烧至汁尽,为末。先以盐汤洗疮拭干,用散敷疮上,惟多为佳,著 *** 讫,以软帛缓裹,若患急痛,即涂少酥令润,每日一遍,盐汤洗濯,有脓处则洗使净,其痴干处不须近,每洗讫,敷 *** 如初,似急痛即涂酥,五、六日即觉疮上痂渐剥起,但依前洗敷 *** ,十日即疮渐渐总剥痂落,软处或更生白脓泡,即擦破敷 *** 。(《外台秘要方》)
⑩治趾甲内生疮,恶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皂矾日晒夜露,每以一两,煎汤浸洗,仍以矾末一两加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乳香、没 *** 各一钱,研匀搽之。(《医方摘要》)
⑾治疥疮:绿矾、花椒各一文,冰片、 *** 各七文。上 *** 用鸡子一枚,滤去黄存白,将 *** 纳壳中,同煅成灰,疮湿者干掺,干者莱油调敷。(《良方汇录))
⑿治钩虫病初期感染:皂矾适量,研细泡冷开水中,擦洗患处,可止痒、止痛、消炎。(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⒀治白秃头疮:皂矾、楝树子。烧研搽之。(《普济方》)
⒁治喉痹:取皂荚矾入好米醋,或常用酽醋亦通。二物同研,咽之,如苦喉中偏一傍痛,即侧卧就痛处含之勿咽。(刘禹锡《传信方》)
⒂治喉风肿闭:皂矾一斤,米醋三斤。拌晒干,末,吹之,痰涎出尽,用良姜末少许入茶内漱口,咽之。(《孙天仁集效方》)
⒃治喉疮毒盛或有虫者:雄黄七分,绿矾三分,硼砂(煅)五分。上研极细,吹入,如热甚用生硼砂。(《万氏家抄方》绿雄散)
⒄治舌忽硬肿,即时气绝,名曰痿舌:绿矾不拘多少,于新瓦上煅红,放地上凉透,研细,将牙刷脚撬开牙关,搽舌上。(《绛囊撮要》绿衣散)
⒅治烂弦风眼:青矾火煅出毒,细研,泡汤澄清点洗。(《永类钤方》)
⒆治汤火灼伤:皂矾和凉水浇之,其痛即止,肿亦消。(《杨诚经验方》)
⒇治狐臭:绿矾半生半煅,为细末,入少量轻粉研细,每半钱,浴后以生姜汁调擦,候十分热痛即止(《仁斋直指方》)
各家论述①《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火煅。为末,酣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 *** ,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②《本草经疏》:"绿矾,《本经》主喉痹者,酸涌化涎之功也。蚛牙口疮,恶疮疥癣者,燥湿除热解毒之功也。肠风泻血者,消散湿热之后,复有收涩之功也。然而诸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 *** 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 *** 为丸,投之辄消。"
③《本经逢原》:"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④《医林纂要》:"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尤消水肿血胀,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 *** 。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青矾1斤,桐油2两,混和,放在锅内用火炒至青矾成酱油色小块和粉末为止。研粉过100目筛,加少量稀 *** ,装入胶囊(每粒0.8克)备用。 *** 每次2粒(1.6克),每日2次,饭前服,连服5~7天。小孩酌减。服 *** 期间禁喝茶。妊娠、严重胃溃疡与3月内有呕血史者禁服。治疗35例,服 *** 1个月后 *** 沉淀镜检1~2次,结果除3例仍为阳 *** 外,其余均转阴。服 *** 1、2天内反应较大,如上腹烧灼、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一般不需处理,2天后自行消失;较严重者,采用 *** 处理,反应可很快消失。如改为每晚睡前服1.5克,连服10天,则反应较小。
摘录《中 *** 大辞典》
来源:科技日报
合成染料可以代替天然染料使纺织品更加容易着色,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纺织品的染色无法达到合成染料染色的效果。
《大唐女法医》《大明风华》《锦衣之下》……这些古装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而在这些古装剧中,精美考究的服饰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装服饰的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颜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是古人的服饰真的会像古装电视剧中一样色彩靓丽么?带着这个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10万年前矿物颜料已经出现
染色的最早契机,可能是史前人类在路边沾上了有颜色的尘土,或是把植物的汁水蹭在了皮肤上。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剑介绍,大约在10万年前,南非布隆伯斯洞穴中就出现了储存赭石的鲍螺壳,据推测,赭石这种红色的矿物颜料可能用来装饰或纹身。2.5万年前,中国山顶洞人的穴居地也发现有赭石的遗存,用来给兽牙、鱼骨和贝壳着色。此后,矿物颜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岩画、祭祀、墓葬等社会活动。
秘鲁北海岸史前遗址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的用靛青染料染色的棉织物,可以认为是植物染料出现的萌芽。埃及和印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也开始使用来自植物叶、花、根等部位的色素使棉麻织物更加漂亮。在中国,目前可知最早的染料植物是西茜草,曾大量用于3500—4000年前新疆罗布泊地区毛织物的染色。
“世界各地染色的起源时间早晚不同,使用的颜料和染料品种也有差异。”刘剑指出,特别是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的差别,使得天然染料的品种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 *** 。
在中西欧,木犀草是常见的 *** 染料,而 *** 的 *** 染料则是槐米和黄檗;中南美洲最著名的红色染料是胭脂虫,而中南半岛上一般用紫胶虫来染深红色或紫色;同为红色染料,红花原产于埃及,而苏木源于东南亚。
但是,随着以丝绸之路为 *** 的欧亚 *** 之间充分的文化与技术交流,以及 *** 美洲的发现,地理原产地的染料品种从原产地输出,纷纷出现在其他国家的纺织印染市场上。
古代服饰不只黑白灰
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威廉·珀金发明了世界上之一种合成染料苯胺紫,欧洲各国的化学家纷纷效仿,数以百计的各色合成染料出现在印染市场。至迟在19世纪末,中国已经进口这类合成染料。
那么在没有合成染料的古代,人们是否也能得到五颜六色的布料呢?
*** 是肯定的。只要去过博物馆,大家就应该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古代纺织品。故宫博物院、孔子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都有不少色彩丰富的纺织品文物陈列。另外,如果去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还能看到汉唐时期多彩的丝绸和毛毯。
“合成染料的发明可以代替天然染料使纺织品更加容易着色,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纺织品的染色无法达到合成染料染色的效果。”刘剑说。
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颖介绍,我国利用蓝草染色的历史,至少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周代说起。比如《诗经》中写有“终朝采蓝,不盈一檐”,说明当时人们曾采集蓝草用于染色。
随着染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古人施染出的织物色谱不断扩充。汉代的织物色谱,散见于各种书籍之中。从《说文解字》等书中的记载来看,当时的颜色已有数十种。比如,红色类就有红、绛、绯等, *** 类有郁金、半见、蒸栗等,绿色类有绿、綟等。
不仅有文字记载,一些墓葬、遗址出土的织物更是让人们亲眼见识了古代服饰的华美。刘剑介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袍面色彩鲜艳,有朱红、粉白、墨黑、银灰、冷灰和暖灰等颜色。曾有人对吐鲁番出土的一批唐代丝织物做过色谱分析,找到了24种颜色。
“可以说汉唐时期,染料使用的品种最为丰富。宋元之后,染料的种类逐渐减少,但是,由于染匠已经掌握了套染和媒染 *** ,仅仅用不到10种的染料就可以得到同一色相不同纯度的颜色。”刘剑说。
植物是古人主要的染料来源
既然古人们很早就能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了,那古代的染料都是从哪来的呢?古代用于纺织品着色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矿物颜料和天然染料。天然染料中90%以上为植物染料,另外还有动物染料和地衣染料。
刘剑介绍,植物染料多提取自植物根、茎、叶、花、果皮等部位的色素。按照颜色分类,红色染料有红花、苏木、茜草等; *** 染料有槐米、黄檗、黄栌、栀子等;黑色染料有五倍子、橡碗子等;蓝色染料来源于含靛植物如马蓝、蓼蓝、菘蓝等;紫色染料主要是紫草和核桃皮。
动物染料品种较少,但比较名贵。其中,最著名的是骨螺和胭脂虫。从地中海沿岸出产的骨螺提取其腺体中的微量色素前体可以染出著名的蒂尔紫,是目前所知古代最珍贵的染料之一,由于其染色工艺复杂,也是最神秘的染料之一。胭脂虫产于中南美洲,可以给丝毛织物染色,得到饱和度高的红色。地衣染料使用较少,出产于大西洋沿岸国家,可以染紫色和玫红色。
天然染料的染色 *** 有直接染色法、媒染法、还原染色法。刘剑介绍道,直接染色法就是将染料用清水提取后,直接放入面料染色。媒染法又分为前媒染和后媒染,常用媒染剂为明矾和青矾。前媒染是用水溶化媒染剂,然后将面料放入媒染液中浸泡,最后再放入染液中染色。后媒染则是先染色面料,最后放入媒染液浸泡。还原染色法针对的是靛青染料,通过生物发酵使不溶于水的靛蓝还原成水溶 *** 靛白上染面料,然后在空气中氧化使织物变成蓝色。上文提到的蒂尔紫也属于还原染料,但工艺更为复杂,还需要借助阳光照晒才能得到紫色。
另外,自然界很少有天然的绿色染料。古代染匠通过套染的 *** 获得绿色,常见的 *** 是将面料先用靛青染料染色得到蓝色,然后再用 *** 染料染色从而得到绿色。此外,紫色、酱色、桔色等颜色也可以用套染得到。
在于颖看来,植物染色和化学染色有重要区别。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化学染色经常染不出植物染色的效果。“我一开始以为,化学染色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想复原出古代织物的颜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具体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古代织物染色研究领域,这也是个前沿课题。”
盘点常用的染色植物,用自然调一个更爱的颜色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染料植物资源,关于使用天然染料的文字记录比国外早了上 *** ,大家熟知的“草木染”其实就是古代对于植物染色的称呼。20世纪初合成染料传入我国后,天然植物染色逐渐被取代。接下来,我们从色彩三原色“红、黄、蓝”的角度,认识几种从古至今常用的染色植物。
染“红”植物
红色在中国具有非常特殊的色彩审美寓意,从权贵身份的象征到 *** 的标志,从去凶除恶到吉祥如意,红色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存在。
01 茜草
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血见愁、拉拉秧、小血藤等,古也称其为“茅蒐(sōu)、茹藘(lǘ)”。据史料记载,茜草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商周时期已经开始使用茜草进行染色。
茜草用于染红的部位是根部,主要色素成分为“茜素”,萃取出的红色是暗土红色,专业术语为土耳其红。茜草染色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媒染工序,如发酵、水解、高温等,长沙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中,就有利用到茜草染色技术。
绢地“长寿秀”
02 红花
红花是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蓝花、刺红花。红花原产于埃及,古埃及的木乃伊裹 *** 布就是采用红花染色的,于公元三世纪前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与茜草不同的是,红花可直接染色且工艺简单,有诗云:“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由此可知,红花染出的颜色不止一种红,而是非常丰富的色系。除了染制丝织品和纸张,红花还常用于 *** 胭脂、唇妆等化妆品,也是榨油、食用、 *** 用的原料。
关于红花的染色 *** ,古籍中有诸多记载。当红花的花瓣根部由黄变红时就可以采摘了,《齐民要术》记载:“花出,欲日日乘凉摘取。摘必须尽”。为了保存、运输、买卖和使用,采摘的红花一般会加工成“干红花”或“红花饼”,染红色时需要把红花中含有的 *** 素去除, *** 成“红花饼”可以极大缩减红花体积和重量,还能够提高红色素比率。
03 苏木
苏木是豆科云实属小乔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苏木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作为中国普遍的红色植物染料,也称为苏方、苏方木、苏枋。
苏木与其他红色植物染料相比,上色效果好、 *** 低廉、又无需预先提取红色素,因此染色技术简便易学,是进行植物染料开发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色彩。苏木是我国古代胭脂的常见原料,现在也广泛应用于食品色素加工。除了直接染色外,苏木和其他植物染料进行套染也可以得到一些其他色系的色彩。
染“黄”植物
古代的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形成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诗经中有记载:“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身份地位尊贵的人多着玄色和 *** 。在古代, *** 为五正色之首,从 *** *** 、思想哲学至服饰文化方面等都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
01 姜黄
姜黄是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名姜黄、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等。姜黄用于染色的部位是干燥根茎,内含姜黄素,可以直接染色得到 *** 织物,也可加入媒染剂染出明度不同的 *** 。
姜黄是天然 *** 染料中最有名、最鲜艳的染料之一,染色工艺简单,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癌等特殊功能。
02 槐
槐是豆科落叶乔木,其花朵(槐花)或者干燥花蕾(槐米)可以进行染色。槐花中用于染色的成分是芸香甙,能直接染色,也能和多种媒染剂作用,染出不同的色彩,例如以青矾做媒染剂时,就能染出油绿色。
槐花未 *** 时, *** 素含量丰富,正如《本草纲目》所记载“槐花未开时状如 *** ,采取曝干、炒过、煎水染黄甚鲜。”槐米除可直接染黄外,还可“槐蓝如槐,染青。”即与靛蓝套染而成青、绿色系列,即天青色、葡萄青色、豆绿色等。
03 栀子
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俗名黄栀子、野栀子、山栀子等。成熟果实呈黄红色,含有藏花素、藏红花酸、栀子黄素等酮类物质,可以用作染料,也是品质优良的天然食物色素。和姜黄、槐花一样,栀子既可以直接进行染色,也可通过一些媒染剂进行染色,成本低廉、着色力强且颜色鲜艳,是秦汉之前使用最广泛的 *** 颜料。
《汉官仪》记载:“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汉代帝王的龙袍以及常服中的 *** 面料就是用栀子染就而成的,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种植栀子、茜草可能是一条发家致富之路了。同时,由于栀子花香气宜人,也大量用于日化用品中。
染“蓝”植物
“蓝”不但可以 *** “蓝色”,也是制造靛蓝染料的多种植物的统称,古代也称为蓝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说的就是青色取自于蓝草,但是色泽更胜。
蓼蓝
《天工开物》记载,用于染蓝色的蓝草又可细分为蓼蓝、菘蓝、马蓝等,其叶片中含有能够氧化变为靛蓝的前驱物质“靛甙”。大家普遍认为印度是靛蓝染色最古老的中心,自希腊罗马时期印度就一直是欧洲最重要的靛蓝染料进口地。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蓝色织物则表明我国在汉朝时期的染蓝技术也已经成熟。
01 蓼蓝
蓼蓝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日本也叫做阿波蓝、吴蓝。蓼蓝叶可供 *** 用,清热解毒,亦可加工制成靛青,作染料。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有记载“五月,启灌蓝蓼”,这表明先秦时期已有蓼蓝的人工种植。公元三世纪左右,我国蓼蓝传入日本。
近年来,有国人从日本引进蓼蓝的 *** 进行小范围种植,其实日本现在种植的蓼蓝都源自于我国古代的遗存或者变种。在染色 *** 上,我国秦汉之前主要通过蓼蓝鲜叶浸揉染色,其原理是叶子中含有的靛甙发生酶解反应产生了游离吲羟,其遇氧会缩合为不溶 *** 靛蓝从而达到织物的染色目的,后续又逐渐发展出了鲜叶水浸沉淀制靛法和干叶堆积发酵制靛法。
02 木蓝
木蓝,豆科木蓝属多年生灌木,在中国古代称之槐蓝、大蓝、大蓝青、水蓝、小青等。和其它染蓝植物一样,木蓝的叶子可供提取蓝靛染料,但同时其也能入 *** 。
在埃及古墓、秘鲁印加墓地发现的古老服装中,能够看到木蓝作为染料植物使用的痕迹。今年,“黄州靛”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不仅恢复了当地的木蓝种植,还建成了“楚蓝染坊”,为蓝靛染色技艺文化传承而持续努力着。
03 板蓝
板蓝,古籍也称马蓝,是爵床科马蓝属多年生草本。其叶子除了染色外,还具有清火退热,凉血解毒的功效。板蓝的叶子产靛量高、颜色浓厚、品质好。大家听到“板蓝”二字一定会想它的根是不是就是常见 *** 物“板蓝根”,但其实不然,二者并无关系。板蓝根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常用染蓝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而菘蓝是中世纪欧洲获得蓝靛的主要植物。关于不同著作中记载的菘蓝、板蓝、马蓝,其如今所指的植物不一定和名字对应,因此也是相关研究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板蓝
随着社会发展,染蓝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西汉到清代,与蓝色有关的色谱从青色调两种变为青、蓝色调共九种。“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白的《对酒》道出了大家熟知的古代画眉用品“青黛”,将蓝草叶子加工成靛蓝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副产物。
青黛
植物染色法虽然符合当下提倡的生态环保理念,但真正有效的利用还需不断地克服诸多困难,比如上色率、固色能力、媒染剂的安全 *** 等。
能够用于染色的植物非常多,今天我们先了解的9种染色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染色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素材来源:上海植物园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 *** 之二十三(疟3)【痰食】
〔草部〕
常山,疟多痰水饮食,非此不能破癖利水。醋煮干,水煎服,不吐不泻。鸡子清丸,煮熟服。同茯苓、甘草,浸酒服。同草果、知母、贝母煎酒服。同大黄、甘草煎水服。同小麦、竹叶,煎水服。同黄丹丸服。瘴疟,同知母、青蒿、桃仁煎服。孕疟,同乌梅、甘草、石膏,酒、水浸服。
芫花,久疟结癖在胁,同朱砂丸服。
醉鱼花,鲫鱼酿,煨服,治久疟成癖,并捣花贴之。
大黄,疟多败血痰水,当下不尽者,须再下之,必此佐常山。
阿魏,痰癖寒热,同雄黄、朱砂丸服。
半夏,痰 *** 必用,痰多者,倍加。同白豆蔻、生姜、大枣、甘草各二十五块,如皂子大,同葱根煎一碗,露 *** ,分三服。热疟重者,极效。
三棱、莪术。
〔谷果〕
神曲、麦蘖,并治食疟,消疟母。
神曲
槟榔,消食辟瘴。同酒蒸常山丸服,名胜金丸,或加穿山甲。
桃仁,同黄丹丸服,或加蒜。
桃花,末服,取利。
杏仁。
〔木石〕
巴豆、 *** ,为劫痰截疟神剂。同硫黄、绿豆丸。同雄黄、朱砂、白面丸。同绿豆、黑豆、朱砂丸。同恒山、丹砂作饼,麻油炸热研末,并冷水服。
黄丹,坠痰消积。诸疟,蜜水调服一钱。同青蒿丸。同百草霜丸。同独蒜丸。同桃仁丸。同建茶丸。同恒山丸。并止疟。
矾红,食疟,同蒜丸服。
绿矾,阴疟,同干姜、半夏,醋汤服。
矾石,醋糊丸服。
古石灰,同五灵脂、头垢丸服。
密陀僧。
<虫禽>
白僵蚕,痰疟,丸服。
鲮鲤甲,痎疟、牡疟、寒热疟,同干枣烧研服。同酒蒸当归、柴胡、知母,丸服。
夜明砂,五疟不止及胎前疟,冷茶服二钱,或加朱砂、麝香,丸服。鸡膍胵黄皮,小儿疟,烧服。
选自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原文,无删节,版本为《本草纲目》江西本 *** 。(疟共分5节,此为第3节痰食。)
化学科普系列之化学与技术: *** 生产的 ***图1 *** 生产厂
生产 *** 最古老的 *** 是用绿矾为原料,放在蒸馏釜中煅烧而制得 *** 。在煅烧过程中,绿矾发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同时冷凝,便可得到 *** 。
图2 绿矾制备 *** 的反应方程式
在18世纪40年代以前,这种 *** 为不少地方所采用。古代称 *** 为“绿矾油”,就是由于采用了这种制造 *** 的缘故。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是制 *** 的关键,但这一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很难进行。后来人们发现,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可以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然后用水吸收,即制成 *** 。根据使用催化剂的不同, *** 的工业制法可分为硝化法和接触法。
硝化法(包括铅室法和塔式法)是借助于氮的氧化物使二氧化硫氧化制成 *** 。其中铅室法在1746年开始采用,反应是在气相中进行的。由于这个 *** 所需设备庞大,用铅很多,检修麻烦,腐蚀设备,反应缓慢,且成品为稀 *** ,所以,这个 *** 后来逐渐地被淘汰。
在铅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塔式法,开始于20世纪初期。1907年在奥地利建成了世界上之一个塔式法制 *** 的工厂,其制造过程同样是使氮的氧化物起氧的传递作用,从而氧化二氧化硫,再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而制成 *** ,不同的是该过程在液相中进行,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都大大优于铅室法。塔式法制出的 *** 浓度可达76%左右,目前,我国仍有少数工厂用塔式法生产 *** 。
硝化法的反应历程较复杂,但可用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图3 消化发制备 *** 的反应历程
反应中所需的NO由硝酸供给,氧气来自空气。接触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 *** ,它创始于1831年,在20世纪初才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到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钒触媒的制造技术和催化效能不断提高,已逐步取代 *** 昂贵和易中毒的铂触媒。世界上多数的 *** 厂都采用接触法生产。
接触法中二氧化硫在固体触媒表面跟氧反应,结合成三氧化硫,然后用98.3%的 *** 吸收为成品酸。这种 *** 优于塔式法的是成品酸浓度高,质量纯(不含氮化物),但炉气的净化和精制比较复杂。
图4 *** 工业流程
拼音Hǎi Piāo Shāo
别名乌鲗骨(《素问》),乌贼鱼骨(《本经》),墨鱼盖(《中 *** 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收集从乌鲗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漂净,晒干。
原形态①无针乌鲗,又名:花拉子、麻乌鲗。
头部短,长约29毫米,两侧各有1发达的眼;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窝。前部 *** 有口,前方有腕4对和触腕1对,腕呈放射状排列于口的周围,长度相近,内方有吸盘4行,其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雄 *** 左侧第4腕茎化为 *** 腕。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毫米,其上有吸盘约20行。头部的腹面有1漏斗器。 *** 卵圆形,长达157毫米(背面),宽约65毫米;两侧有肉鳍;胴后腹面有1腺孔。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外套腔背面 *** 有1石灰质的长椭圆形内壳,后端无骨针。 *** 附近有墨囊。
栖于海底;遇敌时由墨囊放出墨液,以掩护自己。肉食 ***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金乌鲗
头部长约30毫米。腕的长短相近,各腕吸盘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不规则钝形小齿;雄 *** 左侧第4腕茎化为 *** 腕。触腕稍超过胴长,触腕穗呈半月形,上有吸盘约10行。胴部呈卵圆形,长可达20厘米,约为宽度的1.5倍。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紫棕色细斑和白斑相间,雄 *** 胴背有波状条纹。内壳后端具粗壮骨针。近漏斗管附近有贮黑水的墨囊。
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一带。
生境分部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沿海地区。
*** 状①无针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厘米,宽约2.5~3.5厘米,中部厚约1.2~1.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 *** 最厚处,占全长的1/2或1/2强。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 有1条明显的隆起,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角质缘呈半透明状。末端无骨针。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除背部硬膜外,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气微腥,味微咸。
⑦金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3~20厘米,宽5~7厘米,中部厚0.7~1.5厘米。腹面洁白,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最厚处约占全长的5/6~4/5。背面磁白色,微带淡红色,密布小疙瘩状的突起, *** 有1条较明显的隆起。末端有1骨针。
以上 *** 材均以身干、体大、色白、完整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80~85%,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并含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
*** 理作用乌贼骨中所含的碳酸钙,可作制酸剂。新鲜乌贼中所含5-羟色胺及另一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多肽类(脑、腮、心含量较多)。人食乌贼中毒可能即此物质引起肠运动的失调所致
炮制海螵蛸:刷洗干净,晒干,砸成小块。炒海螵蛸:将海螵蛸块,用文火炒至 *** 为度。煅海螵蛸:海螵蛸放般罐内,煅至焦黑色,取出放凉。
*** 味咸,微温。
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吴普本草》:"冷。"
③《别录》:"无毒。"
④《 *** *** 论》:"有小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厥阴血分。"
②《雷公炮制 *** *** 解》:"入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①《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
②《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一作"丈夫阴中肿痛》),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③《 *** *** 论》:"止妇人漏血,主耳聋。"
④《唐本草》:"疗人目中翳。"
⑤《食疗本草》:"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今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
⑥《本草拾遗》:"主妇人血瘕,杀小虫。"
⑦《日华子本草》:"疗血崩。"
⑧《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 *** ,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
⑨《要 *** 分剂》:"通经络,去寒湿。"
⑩《现代实用中 *** 》:"为制酸 *** ,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恶白敛、白及。"
②《蜀本草》:"恶附子。"
③《本草经巯》:"血病乡热者勿用。"
复方①治胃痛,吐酸: *** 海螵蛸五钱,贝母、甘草各二钱,瓦楞子三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 *** 海螵蛸一两(研末),阿胶三钱。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 *** 手册》)
②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钱,白芨六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五分,日服三次。(《山东中草 *** 手册》)
③治 *** 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鼻血不止:乌贼鱼骨、槐花等分。举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⑤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妳,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息:绿矾二两(烧令赤),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釜底墨一两。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 *** 血淋:海螵蛸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经验方》)
⑦治妇人漏下不止:乌贼骨、当归各二两,鹿茸、阿胶各三两,蒲黄一两。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千金方》)
⑧治妇人久办白带下:乌贼骨一两(烧灰),白矾三两(烧汁尽),釜底墨二两。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⑨治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各种外伤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黄炭各等分。研细末,过150目筛,混合即得。撒于创面,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辽宁《中草 *** 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外伤出血:海螵蛸、煅猪皮、人中白各一两,石灰一两半。共研细粉。消毒,撒于创面处,包扎即可。( *** 《中草 *** 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血枯:四乌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 *** 汁。(《素问》)
⒀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钱五分,温开水送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⒁治诸疳疮:海螵蛸三分,白及三分,轻粉一分。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贴。(《小儿 *** 证直诀》 *** 散)
⒂治疬疡:三年醋磨乌贼骨,先布摩肉赤,敷之。(《千金方》)
⒃治小儿脐疮出脓及血:海螵蛸、胭脂,为末,油调搽之。(《圣惠方》)
⒄治头上生疮: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卫生易简方》)
⒅治耳底出脓:海螵蛸半钱,麝香一字。为末。以绵杖缴净,吹入耳中。(《澹寮方》)
⒆治 *** 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医宗三法》)
⒇治目中一切浮翳:乌贼鱼骨,细研和蜜点之。(《食疗本草》)
(21)治疳眼:乌贼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猪子肝一具, *** 一丸,清米泔内煮,肝熟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两服。(《经验方》)
(22)治下肢溃疡:海螵蛸六两,制甘石一两,赤石脂二两,熟石膏三两。研细末,瓶贮备用,如疮口局部肌肉乌紫者,取上 *** 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将 *** 末撒于疮口以不见肉为度,每早、晚各换 *** 一次,外贴适当软膏。第二次换 *** 时,创口不宜用水洗涤,用消毒棉球揩去陈 *** ,或用油料将陈 *** 涂湿后擦去。(《浙江中医》(11):5,1965)
各家论述①《纲目》:"乌鲗骨,厥阴血分 *** 也,其味咸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讨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四乌鲗骨一蔖茹,……所以利肠中及肝伤也。观此,则其入厥阴血分无疑矣。"
②《本草经疏》:"乌贼鱼骨,味咸,气微温无毒,入足厥阴、少阴经。厥阴为藏血之脏,女人以血为主,虚则漏下赤白,或经汁血闭,寒热癥瘕;少阴为藏精之脏,主隐曲之地,虚而有湿,则阴蚀肿痛,虚而寒客之则阴中寒肿;男子肾虚,则精竭无子,女子肝伤,则血枯无孕;咸温入 *** ,通血脉而祛寒湿,则诸证除,精血足,令人有子也。其主惊气入腹,腹痛环脐者,盖肝属木主惊,惊人肝胆,则营气不和,故腹痛环脐也。入肝胆,舒营气,故亦主之。温而燥湿,故又主疮多脓汁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以乌贼骨为主,配合其他 *** 物内服,对溃疡病及其引起的出血、穿孔,均有较好疗效。 *** 乌贼骨粉85%,浙贝母粉15%,混合。每服2~5克,每日3次饭前服。或于上述散剂中再加入大黄10%,以纠正乌贼骨易引起便秘的副作用。亦可用乌贼骨30克炒黄,配伍半夏3克研末混合。用法同上。用于溃疡病有制酸、止血、止痛等作用。一般服 *** 后3~5日即开始生效,食欲转佳,吞酸及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 恢复为 *** 。多数患者经1~3个月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或显着改善,X线复查壁龛消失或有进步。 *** 乌贼骨粉与白芨粉等量混合,每日3~4次,每次3~5克,温开水调服。用于溃疡病出血,据数十例观察,一般在3~7日内,即收到止血效果:呕血停止,便色恢复正常, *** 潜血试验阴转。曾试用于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道憩室合并出血、伤寒肠出血等个别病例,亦均取得一定效果。 *** 乌贼骨、白芨粉各1钱5分、氢氧化铝凝胶25毫升。混合搅拌后用冷开水1次送服,每日3~4次。同时配合胃肠减压、抗菌消炎、禁食等措施,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1例,结果治愈29例,好转1例(原有大量腹水合并穿孔),死亡1例(女 *** ,年老,饱食后穿孔,入院迟,观察期间发生休克,又作修补术,术后死亡)。经上述治疗,除个别用针灸止痛外,一般不需用 *** 止痛剂。疼痛多在治疗后3~5小时明显减轻,24~48小时消失,平均住院日数6~7天。治愈病例未发生膈下及腹腔残余脓肿以及其它并发症1轻度肠粘连者仅1例;无复发穿孔者。上列三 *** 混合后有很高的粘稠 *** ,在胃内形成胶状膜,能帮助闭孔和保护胃粘膜,使胃内酸 *** 液体得到中和,停止外溢,为大网膜等覆盖穿孔创造有利条件;即使胃内容外溢,化学 *** *** 引起的剧痛也可减轻。但本疗法有其一定适应症,不能完全代替溃疡穿孔的早期手术治疗(参见"白及"条)。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均应及早考虑手术:溃疡穿孔诊断不够肯定者;用本疗法后病情有恶化倾向者;术前钡餐诊断为胃癌、溃疡恶 *** 变或疑有癌 *** 穿孔者;穿孔前有暴饮暴食,穿孔后腹胀、腹膜炎严重,腹腔有大量积液,估计穿孔大而难以闭孔者;入院时有严重休克,经抗休克治疗无效者。
②治疗疟疾
用乌贼骨粉1钱,白酒或黄酒10毫升,混合后1次服完。一般只须1次,至多3次即能奏效。初步观察45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者39例;血检23人,镜检阴 *** 者20人。经7~10个月复查,复发率为9.09%。
③治疗哮喘
用乌贼骨1斤焙干研粉,砂糖2斤,混合。 *** 每次5~8钱,儿童酌减,日服三次。一般用 *** 2周见效。治疗8例慢 *** 哮喘患者,病史3~27年不等,均曾经中西 *** 多次治疗而无效。服此 *** 后7例得到控制,经多次气候变化均未复发;1例好转,症状减轻。
④治疗下肢溃疡
溃疡面经用 *** 溶液洗净后,撒上乌贼骨粉,纱布覆盖固定。每隔2~3日换 *** 一次。12例用 *** 后创面渗出液减少, *** 生长,最后结痂而愈。
⑤用于 *** 及鼻部手术止血
以乌贼骨粉与淀粉制成胶 *** 海绵,用于 *** 后止血,分别经50例和233例的观察,一般在1~3分钟即可止血。较之淀粉海绵及明胶海绵止血的效果快、可靠,再次出血机会少,且对组织无异体 *** ,易被组织溶解吸收。对创口愈合亦无影响,在24~48小时后,创口内的海绵全被吸收,未见其它 *** 反应。对创口较大和急 *** 期 *** 的止血效果亦佳,且再次出血机会少,有促进炎症迅速吸收和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乌贼骨止血海绵用于鼻部手术止血,效果亦佳。据100例(包括鼻下甲部分切除术、息肉刮除术、上颌窦根治术、筛窦 *** 术、鼻衄)观察,除5例术后渗血、1例擤鼻后继发出血外,均称满意。海绵填塞后听其自溶,不宜取出或冲洗。术后伤口粘膜光滑,多无夹膜生成,炎症反应亦轻微。
摘录《中 *** 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