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芋头是什么芋,长芋头是什么品种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9
芋——一种让人惊呼的植物

作者:黎荔

芋头,很多人吃过,但不是都有机会亲眼见到,山野水泽长得一派泼辣的巨大芋叶。“芋”的名称怎么来的呢?据《说文》所载:“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意思是说中原人之一次见到芋的大叶子时,惊呼出声“吁”,所以才称这种植物为“芋”。


芋头原产于 *** 、印度和中国的炎热沼泽地区。古老的芋,其实是一种全身都有毒的植物,执着的人类为了能够吃到它富含淀粉的根块,硬是经过了上 *** 的栽培,把它驯化为一种无毒的品种。从小到大,祖母和 *** 都提醒我不要采、碰野生芋,林中遇见的野生芋比人工芋要大得多,人工芋头一般叶柄加上叶片,长度在2米以下,而那些野蛮生长的野芋,可能会长到4-5米,这种野芋不要说食用其根茎了,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野芋叶片会有汁液滴落,这水滴也有毒 *** ,因此野芋连叶片也不能触碰。


能够吃的芋头,都是人工培育品种,中国南北长期以来都进行栽培。最早有关芋的可靠文献为《史记?项羽本纪》:“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意即荒年期间,兵士以芋和大豆果腹充饥。项羽的根据地在“楚地”,当时应该已经有芋的栽培。由于芋最喜高温湿润,栽培习惯愈向南也就愈盛。在各种葱茏的蔬菜中(芋头应该既属于粮食,又属于蔬菜),芋头应该是其中身形最魁梧的吧?这个物种更大的嗜好是喝水。只要有足够的水,芋叶能长得什么程度,你都难以想象。北方之所以看不到特别惊人的芋叶,在于水量不够,不能保证芋头的需水量,所以长得又瘦又小。

汪曾祺曾经在《人间草木》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一九四六年夏天,他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 *** 。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敝旧的下等公寓,住客都是三流九教跑码头的人。那时的汪曾祺,是个前途缈茫、流离颠沛的年轻人,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 *** 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不知是谁把一个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芋头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汪曾祺这样写道“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从把芋叶称为“奇迹”看,当初汪曾祺见到芋叶伞柄时,肯定大吃一惊,深感震撼。由此我想到更遥远的事情。公元1097年,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贬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生活之苦难,更超过黄、惠二州。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当地百姓见状,十分同情,得知苏东坡在桄榔林中建房时,大家一起动手搭茅屋,仅一个月时间,三间茅屋落成,尽管周围荒芜,蚊蚁滋生,环境恶劣,但诗人总算有了自己的家。由于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林中,东坡自命为“桄榔庵”。父子二人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遥想当年,苏氏父子谪居的桄榔林中,应该有芋头种植,芋叶招展。


说起来,苏东坡食芋,应该从广东惠州时期就开始了。苏东坡有一篇《记惠州土芋》的小文,记载绍圣三年(1096)除夕的前两日,他与一个叫吴远游的朋友夜聊甚晚,肚中饥饿。一番搜刮下来,发现家中还有一些芋头。吴远游将芋头去皮,用湿纸包裹,再在火上烘烤。苏轼吃起来感觉甘甜清香,口感软糯细腻,于是写文记录吴远游的做法。苏东坡提出“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此非芋之罪也”,他这篇小文推荐的吴远游创意煨芋头法,让惠州人找到了芋头的正确打开方式,告别了“和皮水煮”这种单调的烹饪方式,从此芋头糕、芋头粄、炸芋头等成为惠州的特色美食。

不过,惠州芋头还没有吃够,绍圣四年(1097),苏轼第三次被贬。这次是天涯海角的儋州。天之涯的海岛,大宋疆域的极限,这里天气炎热,毒虫遍地,瘴气袭人,在北宋时是鲜有人烟的蛮荒之地。当时的海南岛,“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与侄孙元老书》)因为粮食不能自给,当地的百姓更多是食用薯米(即薯类切碎成粒)、山芋等充饥。苏东坡初期在海南儋州谪居的饮食生活,可以用“无米之炊”来贴切形容。苏东坡之子苏过,研究出一味煮芋头——“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孝顺的小儿子苏过为了改善 *** 的生活,突发奇想,将当地人充饥的山芋糁烹制成羹。苏东坡品尝后大喜过望,这道山芋羹被他赞为:“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芋头作羹,糯软清香,玉脂粉柔,想来很适合晚年苏东坡的牙口,更何况在精细烹制下,还有千里随侍 *** 的儿子的一片孝心。


从汪曾祺到苏氏父子,他们都曾一路向南,在热带、 *** 带的南方,亲眼见到过漫山遍野碧绿生猛的芋叶。他们也仿佛芋叶一样具有充沛的生命力,总是高高兴兴就着微风摇曳,看似云淡风轻,根部却在不停地膨胀着,静静地灌满了白色的 *** 。


当芋叶疯长起来, *** 的叶子厚实着呢,一片叶子随随便便就长一米多高,坚挺的杆,支撑着柔韧的叶,风吹过,阔大的芋叶也随风展,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在风中摇摆起舞,露珠雨滴,在叶子上滚来滚去。其实,芋的一生很简单,它的需要也简单,只要有水,只要有泥土,在哪里都适应,都能长好。在水土底下 *** 生长的感觉,只有芋知道。

一个芋头最少能卖65元!他把家常荔浦芋种成了“高端品”

王仁生种植的荔浦芋,个头大,品质优。 记者秦丽云 摄

王仁生通过生物防控技术防治荔浦芋的病虫害。 记者秦丽云 摄

一个荔浦芋最少卖65元,且被定为绿色食品 *** 产品,还获得供港认证,荔浦市修仁镇的“80后”创业青年王仁生,硬是把家常荔浦芋种成了“高端品”。时下,正是荔浦芋种植的大好时节,王仁生的种植模式,成了当地不少芋农心目中的典范。

每亩投万元种芋头

春耕时节,在荔浦广袤的乡村,随处可见芋农忙着种荔浦芋的场景。

从2月初至3月底,王仁生在老家荔浦修仁镇大榕村已种下了100多亩的荔浦芋。而就在3月底,他刚刚结束了上一轮的荔浦芋销售事宜。2022年,他种植荔浦芋50多亩,总产量近20万斤。其中,占总产量近四分之一的精品荔浦芋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更低售价26元/斤,更高售价达50元/斤。

荔浦种植荔浦芋,已有上 *** 的历史。在荔浦当地,有很多荔浦芋种植能手。但是,荔浦芋的零售价一直很“亲民”,每斤普遍在2-8元之间,如果能卖10元/斤,已属罕见。

王仁生的荔浦芋,为何能卖这么贵?这跟他的初衷有关:他想种出生态、环保、健康、美味的荔浦芋。他实现目标的过程,跟他打破的三个“常规”有关。

王仁生打破的之一个常规,就是舍得投入。

普通芋农,一般是希望以更低的投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但是,王仁生不以为然,“如果把土地比作母亲,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啃老’,而是要学会‘反哺’。”

3月底,记者在王仁生管理的荔浦芋基地,见到了刚冒出新叶的芋苗。正在栽种的工人,早在田里施了厚厚的一层有机肥。此外,基地内黄板诱杀、驱虫灯等农作物病虫害非化学防控技术的运用随处可见。

2019年,在搞荔浦芋种植之初,王仁生就坚定了高投入的理念。从坚持使用农家肥,到生物病虫害防控,再到人工捉虫、锄草等,王仁生亩产总投入在1.1万-1.2万元左右。单是以虫治虫的 *** ,每亩就得花费2000多元。而普通芋农,不仅不舍得用有机肥,更是在遇到病虫害时直接选择打 *** 解决,亩产总投入至多不超过3000元。王仁生的做法,直接遭到很多当地芋农的嘲笑。

但,王仁生坚持了下来。

一个芋头最少能卖65元

销售不走常规路,这是王仁生打破的第二个常规。

高投入真的能换来高回报吗?

通过一年的实践,2019年秋季,王仁生的荔浦芋首获丰收,亩产3000-4000斤左右。这个产量,在当地只是普通水平。当时,荔浦芋的市场销售价在2-5元一斤。不少芋农说,按照市场行情,王仁生就是在做“亏本买卖”。

但产量还是那个产量,品质早已不同。

普通芋农种植的荔浦芋,单个很少超2斤。王仁生初次收获的芋头个头大,基本在3斤以上,品相好,口感佳,很快销售一空。

2020年年初,王仁生将50亩荔浦芋增至100多亩。他继续对土壤悉心照料,增加施肥量,每亩地投入高成本,只为种出高品质大个芋头。

2020年11月,大个芋头终于种出来了。在丰收的芋头中,80%的重量在3斤以上,20%的重量在5斤以上,更大的甚至超8斤。为了收回成本,王仁生把芋头定价为25元/斤。

荔浦当地有一个风俗,将芋头当作礼物送给别人,既不失体面寓意又好。大芋头是送礼佳品,确实带来了不错的销路。但是,如何把大批量的大芋头以高价卖出去,仍是个大问题。本地超市和农贸市场,根本不接受如此高价的荔浦芋。看着刚丰收的荔浦芋堆满仓库,王仁生没有等。他不再把眼光盯向传统的销售路径,而是另辟蹊径。

荔浦芋头在当地的吃法一般是清蒸、涮火锅或做成荔浦芋头扣肉等,王仁生觉得太单调且不利于芋头的终端销售。为此,他研发出了全芋宴,如芋头鸡、芋头鸭、芋头小白菜等,并邀请了桂林市一些中高档酒店、餐厅的经理来芋头种植园参观、品尝。通过这种方式,王仁生与全市30多家酒店达成了合作。

除此之外,王仁生还主动与中高端领域做农产品的经销商联系,线上销售荔浦芋头。2021年,他的荔浦芋头卖到全国20多个省市。

2022年4月,经权威检测,王仁生经营的桂林东皋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荔浦芋连续2年128项农残指标都未检出;5大重金属(铬镉铅砷汞)指标都优于国家标准。该公司生产的荔浦芋,在2022年4月获得供港认证,2022年9月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 产品。

王仁生告诉记者,2022年种植的优质荔浦芋基本直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四川、北京等地,个头普遍在2.5斤以上,每斤售价稳定在26-50元,“相当于每一个荔浦芋,最少都能卖65元。”且因产品优质,深受消费者青睐,基本供不应求。

稻芋轮耕更有效

近期,在种荔浦芋的同时,王仁生还在为水稻的春播做着各种准备。其管理的荔浦芋和水稻,被打造为荔浦市东皋园稻蔬轮作示范核心基地。

稻蔬轮耕,正是王仁生打破常规的第三个地方。

长久以来,种植荔浦芋头有一个难以 *** 的难题。因它的生长需要吸收土壤中大量的营养成分,必须采取轮种的方式。但是,对于土地面积有限的芋农,基本无法接受。不少芋农次年还在同一个地方种植,土地营养供应不足、病原体继续扩大等问题,导致荔浦芋的产量和品质一言难尽。

对于这个难题,王仁生想出了 *** 之道。2020年,他承包的100多亩水田中,一半种水稻,一半种荔浦芋。到了第二年,就轮换种。同时,他还减少芋头的种植密度,光照、通风条件等更优越,芋头的品质再次得以提升。

依靠稻蔬轮作模式,基地种植的中晚稻和荔浦芋,没有喷洒任何 *** ,全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却均获得了丰收。2022年,基地的60多亩中晚稻亩产达500多公斤,50多亩荔浦芋亩产1750—2000公斤。不仅芋头卖出了好价钱,大米也因高品质而卖出了8元/斤的好 *** 。

据了解,2022年,荔浦市种植荔浦芋5.2万亩,产量达10.4万吨。王仁生说,作为一项传统的种植产业,更应该在稳定发展中求变,才能迸发出新的生机。而生态种植,追求品质,是时代的主题,更是一个值得深耕的突破口。荔浦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认为,王仁生的种植模式,是对传统荔浦芋种植和销售方式的一种创新,值得广大芋农学习。

目前,在荔浦当地,不少芋农正在积极向王仁生求教高投入、全生态的精耕种植方式。在下一个丰收季,将有更多的优质荔浦芋进入高端农产品市场。

来源:桂林日报

农村野生的 *** 芋头,学名洋姜,有什么神奇作用?怎么做才好吃呢?

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 *** *** 香味,在去腥这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葱姜蒜”被誉为“三剑客”,无论是厨房,还是饭店大厨,都离不开这三样调味品。

其实你知道吗?在野外还有一种姜的变种,学名“洋姜”,有的地方也叫 *** 子姜、 *** 芋头、姜不辣、 *** 辣菜、金香芋、洋洋芋等,在民间有多种叫法,但也印证了一条,那就是大家都认识它,可见其生长范围之广阔。

洋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 *** 草本植物,今年这个山坡可能只有一颗,但明年可能就有十几颗,后年就会连片了,上百颗不止,传播速度非常快,洋姜的根属于纤维状,密布相连,错综复杂,适应 *** 强,产量惊人。

洋姜之所以带一个“洋”字,这也是有原因的,就好像“洋车子、洋火柴、洋油”一样,洋姜属于舶来品,是一种国外传入中国的植物,洋姜原产于北美洲,在十七世纪时候传入欧洲,后来传入中国,属于入侵植物。

据说是侵略中国的时候,把洋姜带了过来,栽种在房前屋后,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洋姜能吃,救活了一部分人,所以传播速度很快,至于为什么叫“ *** 子姜”,也是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所以改叫了这个名字。

洋姜书本上的名字叫做菊芋,到了花期,会结出 *** 的花朵,头状花絮较大,呈椭圆形,就好像向日葵一样,煞是漂亮好看,花期8-9月,花瓣13枚没有香味和异味。

洋姜适合种植在山坡、 *** 、路边都可以,耐寒抗旱,即使零下30度,仍可安全过冬,哪怕是瘠薄的土地,也丝毫不影响生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洋姜几乎灭绝了,因为太能生长了,把庄稼都挤出了生存圈。

灭洋姜的过程,几乎是进行了三年,运气好一点的一年就消灭干净了,运气不好的,三年五年也消灭不干净,洋姜在民间有“永远不死”的外号,种植容易,灭绝要有本事。

种植洋姜却很简单,就像栽种红薯苗一样,挖个坑埋上土,随便踩上两脚就可以了,不用浇水,不用施肥,来年就等着丰收吧。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冬季节,小朋友们就会结队前行,干什么去啊?当然是挖洋姜,更大的有五六斤,洋姜很好辨认,先把枝叶砍掉,再用铲子开挖,“一下、两下、三下”,硕大的果实就露出来了。

这个时候直接用手挖就行了,一用力就露出来了,温度有些冰凉,但个头真大,忙碌了一个小时,筐子已经装不下了,改成回家拿麻袋,收获满满,这也算儿时的一大乐趣。

洋姜是可以食用的,煮食或熬粥,腌成咸菜,实在不行就切片喂猪,反正是用处很大,小时候每年都要去挖洋姜,来年也不用管,又涨的密密麻麻,生命力特别顽强。

很难想像,作用这么巨大的洋姜,居然是侵略植物,除了在中国以外,在其它国家,也饱受洋姜的烦恼,可以用泛滥成灾来形容。

中国老百姓懂得随机应变,让洋姜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现在野生的没有了,但很多地方都进行养殖,人工种植管理,网上就有售卖,很多老一辈的人,依然喜欢吃洋姜,除了物美价廉以外,还离不开它那脆爽的口感,做成泡菜一年也不会坏掉。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也不需要洋姜了,眼下正是11月份,也正是挖洋姜的好时期,可惜的是找不到了,挖洋姜的那一批 *** 早就成家立业了,每天为生活忙得焦头烂额,哪还有空做这么有趣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种植户都讨厌洋姜,但是也别忽略它的营养价值,洋姜富含丰富的淀粉、菊糖果糖多聚物,还被认定为“人畜共用作物”,可以入 *** ,可以生吃,味甘, *** 平,无毒,当人出现低血糖时,食用洋姜后同样能够得到缓解。

腌洋姜

其实洋姜和姜差不多,对身体都有一定的健康帮助,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用途,总忽略了洋姜的存在,现在网上还能买到, *** 便宜,可以腌制咸菜吃,脆爽又美味。

1、准备5斤洋姜,清洗干净,不用刮皮,改刀切成厚片,同时,再准备一头大蒜,十几个鲜辣椒,都切成薄片,装入盆中备用。

2、接着倒入300克酱油、600克生抽、30克白糖、50克食盐、2大勺橄榄油,翻拌均匀,装入瓶子中,最后再舀入2勺高度白酒,为了延长保质期,杀菌消毒,密封起来,腌制20天就可以,以上调味配方,仅供参考。

3、一定要超过半个月再吃,因为这个时间段以内,是亚硝酸盐的高发期,要等20天自然挥发掉再开吃,用一双干净无油无水的筷子,夹出适量的辣椒、洋姜和蒜片,淋一些料汁,断生餐桌,搭配小米粥油条,爽脆可口,开胃解腻,香甜不辣,特别的美味。

除了腌着吃,洋姜还可以炒着吃,尤其和肉片炒在一起,放一些蒜苗点缀,味道出奇的好吃,鲜香美味,营养丰富,辣味很小。

洋姜还可以生吃,味道很独特,可能只有农村的小伙伴才深有体会,清脆多汁,没有明显的甜味,但也丝毫没有生姜那般辛辣。

广西有一种有名的土特产,在清朝是宫廷的贡品,“它”就是荔浦芋

荔浦芋属天南星科,又叫魁芋、槟榔芋,槟榔花纹很明显,香味很浓。荔浦芋以个头大,芋肉白色、肉质松软者为上等。剖开芋头可见芋肉布满细小红筋,类似槟榔花纹,栽培学称之为槟榔芋。母芋椭圆形,子芋5个—8个。以产母芋为主。

据记载,荔浦芋自清朝康熙四 *** (1709年),距今已有400年历史,很早在周边县对荔浦所产槟榔芋就有了“荔浦芋”一词的称谓。在清代,荔浦芋作为广西珍稀的“皇室贡品”,年年进贡朝廷。

据《广西文献》记载, *** 二十五年(1936年), *** 到广西巡视,桂系将领白崇禧就特地用这道广西名菜招待牙齿不好的 *** ,他吃后赞不绝口。

近年来由于“荔浦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也出现一些冒名顶替的芋头,笔者就试过在网上买过几次,就没有一次买到真正的“荔浦芋”。因为笔者就是荔浦人,小时候也种过“荔浦芋”,很多芋头都打着“荔浦芋”的名号在网上销售,真正的“荔浦芋”根据荔浦市官方公布每年在荔浦产量也就几万吨而已,市面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荔浦芋” *** ,如果你也喜欢“荔浦芋”请到专卖店或者信誉高的农产品区购买,不要相信网上2-3块钱一斤的“荔浦芋”,真正的“荔浦芋”就算在荔浦农贸市场 *** 价都在5块钱以上一斤,最后希望喜欢吃“芋头”的朋友们买到真正的“荔浦芋”。

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的沙沟芋头.

“沙沟芋头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满口”,这是被人们誉为“沂蒙三宝”的三大土特产。其中这沙沟芋头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其沙母大块多,形体短粗肥大,绒毛长而浓密。入口软糯滑爽,绵甜香滑,干面有口劲,吃水耐煮,再次蒸煮味道依然如初。且富含蛋白、脂肪、淀粉、铁≥、磷、钙、钾等。沙沟芋头为碱 *** 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碱物质,调整 *** 的酸碱平衡。


沙沟芋头之所能营养丰富,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临沂市沙沟芋头主产区罗庄区属于沂河冲积平原,属黄沙土,分布在沂河、陷泥河、武河包围区域,是近主流沉积母质土壤,颜色为黄褐色,粒状结构,饱合含水量低,透水 *** 强,矿物质、有机质含量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土壤疏松,通透 *** 好,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 *** 能较好,能为沙沟芋头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关于沙沟芋头,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清初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偕母赴京上任。路经沙沟,母病不能同行,只得将母留在当地,嘱托白家沙沟名医白之隽为其诊治。月余,张急赴沙沟接母,见母不仅病愈,而且面部红润,气色极好,甚为惊喜,忙问其故。母曰:“除医家精心诊治照料外,我一日三餐,芋头蘸白糖,味美食香,得益不小。”张听母言,不仅自己亲口品尝,还买下许多带至京城分送同僚共享,凡尝者皆赞不绝口,沙沟芋头也由此声名远扬。

诚招“三农调研员”,主要从事有关农村发展方面问题的调研和法律援助、是针对涉农问题及项目重 *** 题的调研工作

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三农法制调研中心

可甜可咸、可荤可素的芋头,一定要吃掉它

再过两日便是秋分了,到了秋分这天,昼夜均等,寒暑平分,秋天才算真正开始。秋分是农事中的最重要节气,也是秋收后可一饱口福的好时节。万物饱满成熟的香甜气沁人心脾,俨然到了果美、蟹肥、酒出窑的动人时光。

水果的香甜和螃蟹的肥美已经不用赘述了,秋天还有一种美味也正当时。苏东坡曾写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来赞美它。现如今,它更是百搭CP,可盐可甜,可蒸可炒,可炖汤可油炸,还可做点心…可塑 *** 极强。它就是平淡但不普通,简单却美味的——芋头

萝卜缨烧芋头|图源微博




芋头虽是全年皆有之物,但现在这个时节尤为松香粉糯。芋头的品种不少,最常吃的便是两种,小个头的芋艿和大个头的荔浦芋,现在大家也都习惯叫小个头的为芋艿,大个的为芋头。当然还有很多名字里带「芋」却不是芋艿的美食,比如洋芋,其实是西北地区对土豆的的叫法,比如魔芋,虽然也是根茎类植物,但是我们吃的却是它的加工制品,像是魔芋豆腐、魔芋粉丝、魔芋结等等。

芋头的美味,从古至今都被肯定了。据说 *** 人类尤其是东南亚和中国南方的古人类,最早的粮食就是芋头和山 *** ,甚至吃芋头的时间长于水稻。

在《红楼梦》中,里就提到了芋头饼、糖芋艿、芋头丁粥、白菜煨芋头、猪头肉烩芋头等等,做糕点入菜真是花样百出。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抱着大芋头啃的情景让人印象很深,乾隆皇帝也觉得荔浦芋头甚是美味。



图源《宰相刘罗锅》

说起荔浦芋头,更大的特征便是大,被称作芋中之王。蒸煮好的荔浦芋头蘸上白糖吃,粉糯的口感便已经是超级美味了。除了蒸煮,像是东北的拔丝芋头、潮汕的经典小吃反沙芋头,既是餐桌上举足轻重的一道菜,也是人人都爱吃的小甜点。

芋头还能和各种鸡鸭鱼肉搭配,变化出各式味道。

比如芋头扣肉、螺蛳粉鸭脚煲烧芋头、芋头粉蒸肉、芋儿烧鸡、芋头豉汁蒸排骨、闽南芋泥鸭、芋头烧排骨……

芋头在吸满了肉的汤汁后,粉糯中带着 *** ,又巧妙地中和了肉类的油腻,还散发着每道菜独有的风味,比如芋儿烧鸡里的芋头,吃起来软软糯糯麻麻辣辣的,绝对是个称职的配角。


芋儿烧鸡|图源《向往的生活》


少了各类肉食的主角,芋头本身也能挑起大梁。在江南地区,就有一道非常简单的葱油芋艿,只需要把芋艿蒸熟,淋上炒香的葱油,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食材,也能碰撞出奇妙的滋味。

川渝地区的人民不仅爱吃芋儿烧鸡,也爱一道家喻户晓的家常芋儿烧白菜,看似清淡,却别有一番风味。芋儿烧白菜要用又脆又嫩的奶白菜,芋儿炖得软烂,汤汁奶白浓稠,再加上微辣的姜末和提鲜的猪油,一碗滋味十足暖心暖胃的汤水太适合当下的时节了。

在南方地区,还有一道家常做法的青菜芋艿羹和芋儿白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压成泥的芋头吃起来更方便,也更利于肠道吸收,这道爽滑的汤羹非常适合做给老人和小朋友吃。

芋头青菜汤|图源小红书

芋头除了入菜一绝,做甜品更是怎么搭配都不违和,各类芋头的甜点和奶茶也是很多人对芋头最熟悉的印象了。

在福州,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上的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因为「芋」与富裕的「裕」同音,寓意极好!

福州芋泥的选材以福鼎出产的福鼎槟榔芋最为适宜。将芋头蒸熟,去皮碾压为泥,加入白糖、熟猪油、开水搅拌均匀,装碗上锅再次蒸熟,然后撒上白糖就能开吃了,想要丰富点的,就准备上碎的红枣、花生、瓜子仁、炒芝麻、梅舌蜜饯、葡萄干等,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芋泥|图源大众点评

福州芋泥又被称为「福州冰激凌」,不光是栩栩如生的外表,更因为林则徐当年留下的故事。

传说当年林则徐赴外国使节的宴会时,看见冰淇淋上冒着白烟,以为是热菜太烫,就吹了吹,这个举动被外国使节当作笑柄。过了些日子,气不过的林则徐回请外国使节,在宴席上端出芋泥,使节们想都没想拿起勺子吃起来,哪知道上面淋的是滚烫的猪油,最后落了一嘴泡。

美味的芋泥吐司

在苏州,这会儿的秋天,不仅有大闸蟹和糖炒栗子,更有一碗桂花糖芋艿。芋艿煮熟去皮,红糖调鲜,再撒上清香怡人的桂花,汤红红的,有点稠,碗里漂着点 *** *** 的桂花,不仅卖相好看,味道更是一级赞。轻轻咬上一口芋头,细腻酥软,红糖和桂花的香甜沁人心脾,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还有芋泥蛋糕、芋泥酥、芋头饼等等,秋冬季的甜品主角,必须是芋头系列。

俗话说:「秋天吃芋头,年年有余头。」今年,你的之一道芋头美食是什么呢


你最喜欢吃的芋头美食是什么呢?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这种正当季的“土气”食物,是免疫力的好帮手

芋头虽然看起来“土气”不起眼,但是营养功效却很不错。

那么吃芋头对身体具体有哪些好处?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吃芋头可以辅助降血压

还是胆固醇的“搬运工”

我们知道薯类富含钾离子,钾离子有助于身体将钠排出,起到辅助调节血压的功效。

而芋头相对其他薯类,比如红薯和山 *** ,钾离子含量更高,是薯类中控制血压的佼佼者。

长芋头是什么芋,长芋头是什么品种-第1张图片-

芋头还是“胆固醇的搬运工”,它富含可溶 *** 膳食纤维,能帮助我们把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排出去,延缓 *** 对能量的吸收,使 *** 不至于在短期内迅速发胖。

大芋头适合炖肉

小芋头适合蒸着吃

芋头特别适合和肉一起搭配。因为芋头里富含能够吸附油脂的结构,还有一些黏 *** 物质,比如黏液蛋白,与肉混搭在一起的烹调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物质吸附油脂。所以,芋头又叫“炖肉伴侣”。

市面上有大芋头和小芋头,大芋头一般是荔浦芋头,小芋头一般是毛芋。

究竟哪种芋头的吸油效果好呢?让我们通过吸油实验来说话。

将等量的大芋头和小芋头切成大小相同的块,放入等量的油中,模拟芋头在油锅中的炖煮过程。

结果发现,大芋头吸走的油量更多。

也就是说,大芋头和肉一起炖,能起到更好的吸油效果。

如果是把芋头和肉炖在一起,再吃芋头就要考虑到有可能油脂摄入会超标。所以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炖肉之后的芋头要不要吃,吃多少。

所以小芋头更适合蒸着吃,大芋头适合一起炖肉。

芋头虽好但算是主食

不推荐当菜吃

芋头应归到主食的范畴,膳食指南推荐一般 *** 每天摄入50-100克薯类,生重。食用薯类时,注意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这是因为芋头淀粉含量高,如果把芋头当蔬菜食用,这样做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超标,更容易催肥。

事实上,非常建议大家在 *** 期间用芋头等薯类食物代替部分主食,薯类都含有促进免疫活 *** 的黏蛋白,对维护抵抗力十分有帮助。文/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块茎大如生姜,俗称“鸡头参”,殊不知价值高,如今想挖不好找

许多野生的植物地下块茎都比较大,像马铃薯、山 *** 、菊芋、牛大力、天麻、甘露子、芋头等植物就都有块茎了,这些块茎和生姜的块茎一样肥大,它们可以在潮湿的土壤里吸收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保存在块茎里面,等到土壤干旱后,它们的块茎能够存活很久,这就是一些野生植物的顽强之处。

我们平时还可以在山坡下、山谷下、农村的田地里看到一些顽强的 *** 草,比如有积雪草、岩黄连、还魂草、金线莲、七叶莲等,这些植物不仅仅顽强,还有着较高的价值,它们的根茎也发达,制成 *** 材后变得相当珍贵,而这些植物如今也是很少看到了。

还有1种野生的植物块茎也挺大,这种植物就被称为“鸡头参”,当它生长在竹林里、小溪边、河岸上、路旁的时候,会经常被我们给忽视了,看起来就像是没有价值的杂草,殊不知鸡头参的价值非常高,合理利用它,会有许多用处,如今也是越来越珍贵,想去山上挖这种鸡头参都不好找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鸡头参吧。

块茎大如生姜,俗称“鸡头参”,殊不知价值高,如今想挖不好找!

老虎姜

鸡头参又被称为白 *** 子、盘龙七、老虎姜等,由于它经常在干旱的山谷下生长,所以就有花友叫它“山姜”,这就是鸡头参的别称了。鸡头参在野外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年,如今也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由于根茎有价值,也有人在收购。

所以在山上的鸡头参在春秋两季经常会被采挖走,所采挖的鸡头参叶片和茎干会被去除,地下部分的须根也会被剪去,然后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晾干了。

鸡头参的价值

虽然鸡头参和生姜很像,但是它的价值甚至比生姜高,在《常用中草 *** 手册》里记载到鸡头参:“补肾益肺,益气滋阴”,《陕西中草 *** 》里也可以查到这种植物,里面说到:“味甘微辛, *** 温,有小毒”。

可见,野生的鸡头参和黄芪、白术、地黄、甜地丁等 *** 材相同,处理后能够制成中 *** 材,不过要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植株是有微毒的,所以花友们若是不知道怎么制成中 *** 材,还是不要随意去 *** 作,以免发生危险。

采收与加工:

人工种植的鸡头参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采收,秋季采收的鸡头参质量更好,一些栽培了3-4年的鸡头参都很不错,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然后取出来晾干或者烘干,就可以保存下来了,一般这种干燥的鸡头参都有收购商在收购。

种植和养护:

鸡头参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根茎繁殖和 *** 繁殖,但若要大规模种植,一般采用根茎繁殖,这种繁殖速度会比较快,选择在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来种植比较合适,只需要选取一些健壮、无病的植株,然后将它们的地下根茎给挖出来,作为繁殖的材料,直接种植就可以了。

关于块茎大如生姜的一种鸡头参,其实就是老虎姜,就介绍到这里了,花友们是否见过它呢?有花友还会叫它黄精,可见它的别称还是有很多的。若是将它种植在阳台、庭院里,会和虎皮兰、龟背竹、君子兰、吊兰等花卉盆栽一样好看。

云南山野芋花开 时令美味来

进入6月,几场夏雨过后,施甸县甸阳镇大寨村山邑寨的芋头陆续抽出鲜嫩的花。芋花的吃法有很多种,其中炖芋花、炒芋花最受施甸人欢迎。

去掉花苞里的肉质花穗,撕掉附着在芋花茎秆上透明的外皮,再折成小段,放入施甸骨头鲊,上锅蒸20分钟左右后,芋花蒸得很柔软,骨头鲊也蒸出了油亮鲜红的汁水。此时夹一段芋花蘸一点汁水,鲜美与醇厚的口感叠加,美味沁人心脾。

值得一提的是,施甸人在冬天腌制的骨头鲊、火腿、萝卜丝鲊肉经过几个月的酝酿,盛夏里味道已是浓烈醇厚。除了芋花蒸骨头鲊,芋花炖火腿、芋花烩萝卜丝或芋花烩水豆豉,无论荤素,和芋花一起蒸、炖或烩,都能烹饪出特别鲜美的味道。

施甸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当地的酸木瓜极具酸爽鲜美的口感,芋花炒酸木瓜便是一道时令特色菜。

将芋花斜切成片,苤菜根切成约2厘米长的小段,酸木瓜切丝备用。锅中油热后,放入芋花炒熟,接着放入苤菜根、酸木瓜丝混合翻炒。在热油的作用下,紫红的芋花变成了玉石般的颜色。此时,放入些许新鲜的花椒、青红辣椒,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清炒芋花就可以出锅了。此菜鲜美、清香中带着一丝丝淡淡的酸,令人回味无穷。

夏天到施甸,不吃上一顿芋花宴就太遗憾了。约上亲朋好友去山野里采摘一些芋花,在淳朴的农家,用芋花为主料,配以当地特色食材,做一桌芋花宴,品味施甸夏天的乡野气息,美滋滋。

来源:春城晚报 记者:崔敏

通讯员:杨丽娟 赵海乐 *** 璇

责编:李冬雨 实习编辑:许妍茹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建军

知道宋朝人是怎么吃芋头的吗?太讲究了,大小芋头都有雅号

草草啖盐说蜜

——谈古今风味,说天地美食


上周做了五道芋头的菜,可见我真是一枚芋头控。

但芋头即使做出花来,依然不敌它最初的滋味。

最初的滋味是什么?

“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

这首来自南宋乡野的打油诗,道出芋头好吃的密码:

芋头煨熟直接吃,最香。

当然,这个芋头香是得有意境的。

那一定是在秋风寒凉的深夜,劳累一天的家人们,围着火炉团坐在一起,妈妈收拾着芋头,爸爸添着柴火,兄弟姐妹们互相打趣。

火苗映照着家人温暖的模样,炉火把芋头煨得分外馨香。

有其乐融融的家人傍身,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芋头,当真感觉皇帝老儿不如我,哈哈。


一、宋朝的土芝丹

如果说到吃,不得不提大宋,东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绘画音乐都达到了巅峰,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融进了日常生活,吃便也讲究了起来。

烤芋头不是很简单吗?

不,不仅仅是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煨就了事,有点程序的。

首先,得先煮一壶酒,然后在芋头的外面裹上湿纸巾,再用煮过的酒和酿酒的醪糟涂在外面,最后用糠皮小火慢慢煨。

香气飘出来就是熟了,放在地上,剥去皮,趁热吃。凉了吃会破血,蘸盐吃会耗损精气。

温温着吃,最养人。所以,芋头雅称“土芝丹”

这是记录在《山家清供》里对吃烤芋头的描绘。

芋,名土芝,大者,裹以湿纸,用煮酒和糟涂其外,以糠皮火煨之。候香熟,取出,安坳地内,去皮温食。冷则破血,用盐则泄精,取其温补,名“土芝丹”

嗯,告诉你怎样吃,还告诉你如何避坑。


二、小芋艿“土栗”

不是所有的芋头都叫“土芝丹”

大的,才叫“土芝丹”;小的叫“土栗”

我小时候更爱吃芋艿子,小小的,不是槟榔芋头的香,而是嫩绵丝滑。蒸熟了,剥去皮,蘸糖吃,给啥好东西都不换。

宋朝人可不像我这般简单轻率,为什么叫“土栗”,有讲究。

把小芋艿晒干了装进瓦罐里,等到了冬季天寒地冻的时候,再用稻草火煨熟,无论外形还是香气口感,和栗子无两样。

这道“土栗”同样适合在山间别墅的夜晚,围着火炉吃。

边吃边吟诗,“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

小者曝 *** 瓮,候寒月用稻草盦熟,色香如栗,名土栗,雅宜山舍拥炉之夜供。赵两山汝涂诗云:“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盖得于所见,非苟作也。

——《山家清供》


三、煨芋

无论大芋小芋,新鲜的还是晒干的,最终都得是小火慢煨。

“煨芋”是有典故的,说的是唐朝高僧明瓒禅师

这人举止很怪异,天 *** 慵,别人干活他独坐,别人吃饭他 *** 剩,所以自称“懒残僧”

有一天,懒残僧正用牛粪煨芋头吃,当时的相国邺公李泌为了逃避奸臣 *** 来找他,懒残僧从牛粪里挑出半块芋头给他,说:“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果然,李沁后来当了十年宰相。

所以,“煨芋”一般指的是神奇的方外之遇

但我今天兴趣的是懒残僧煨芋的那份淡定和悠然,正如他传世的《乐道歌》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据说当年的唐德宗想召见他,懒残僧鼻涕清长,一副让人恶心的模样,使者让他擤去鼻涕,但他却说:我哪有闲功夫为俗人擦鼻涕呢?

“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

昔懒禅师正煨此牛粪火中,有召者,却之曰:“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

——《山家清供》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

部分图源 *** ,如侵权,告删。

原创文章,多多支持!

喜欢就请点赞、转发、收藏和评论。

芋头控看过来,这五道芋头的菜,可盐可甜,可 *** 闽南,可收藏

标签: 芋头 什么 品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