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蝻拼音,蝻子拼音怎么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蝻是什么意思
1、蝻,汉语二级字,读作蝻(nǎn)。该字是指蝗虫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
2、蝻子 [nymph of a locust]。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如:蝻虫(蝗的幼虫);蝻蝗(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3、南(拼音:ná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南字本义不详,在殷墟卜辞中已借用为方位词,即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引申指南方的地区或国家。又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
4、“南”字是一个形状比较原始的字。从古至今,它的字形变化不是很大,其金文以及小篆字形,虽较甲骨文有所改变,但大致的轮廓却还是一样的。
5、进人汉代以后,历经隶变和楷化等阶段,“南”字逐渐笔画化,上部“屮”被写成了“十”字形,而下部则变成了“冂”下一个“𢆉”。
6、《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那含切,音男。《说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7、《前汉·律历志》: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於时为夏。《 *** 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
8、又乐名。《诗·小雅》: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乐名。
9、又姓。《韵会》:鲁大夫南遗。《宋书·律志》:班左并驰,董南齐辔。
10、又双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赋》:英华旣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11、又《翻译名义》:合掌作礼曰和南。《淳化帖·卫夫人书》:卫和南。
二、蝻的拼音
1、⒈蝗的幼虫,还没生翅的蝗虫:蝻子。蝻儿。蝗蝻。
2、蝻子 [nymph of a locust]。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如:蝻虫(蝗的幼虫);蝻蝗(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3、南(拼音:ná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南字本义不详,在殷墟卜辞中已借用为方位词,即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引申指南方的地区或国家。又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
4、“南”字是一个形状比较原始的字。从古至今,它的字形变化不是很大,其金文以及小篆字形,虽较甲骨文有所改变,但大致的轮廓却还是一样的。
5、进人汉代以后,历经隶变和楷化等阶段,“南”字逐渐笔画化,上部“屮”被写成了“十”字形,而下部则变成了“冂”下一个“𢆉”。
6、《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那含切,音男。《说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7、《前汉·律历志》: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於时为夏。《 *** 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
8、又乐名。《诗·小雅》: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乐名。
9、又姓。《韵会》:鲁大夫南遗。《宋书·律志》:班左并驰,董南齐辔。
10、又双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赋》:英华旣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11、又《翻译名义》:合掌作礼曰和南。《淳化帖·卫夫人书》:卫和南。
三、蝻的解释是什么呢
蝻是指蝗的幼虫,还没生翅的蝗虫。
释义:(蝻子)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释义:蝗科,体长仅4.8mm,体色褐色,眼后方具白色的纵纹,两眼间至腹背末端尚有1条白色的纵线,后脚腿节特别发达。生活于低海拔山区,栖息于地面的枯叶层。
释义: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四、蝻_的读音蝻_的读音是什么
1、蝻_的拼音是:nǎnzǐ。结构是:蝻(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注音是:ㄋㄢˇㄗˇ。
2、蝻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3、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4、⒈蝗的幼虫。引《清史稿·灾异志一》:“_咸丰_七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_生。”
5、蝻_词语解析蝗的幼虫。《清史稿·灾异志一》:“_咸丰_七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_生
6、草庐三顾疮痍满目不名一钱沉博绝丽不齿于人伯道无儿仓皇出逃不期而然绸缪束薪吹弹得破
7、吹弹得破沉博绝丽草庐三顾伯道无儿仓皇出逃 *** 之美不期而然疮痍满目不齿于人不为已甚
五、蝗蝻的读音蝗蝻的读音是什么
蝗蝻的拼音是:huán *** ǎn。注音是:ㄏㄨㄤ_ㄋㄢˇ。结构是:蝗(左右结构)蝻(左右结构)。
蝗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⒈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引宋苏舜钦《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山东、河南蝗蝻伤稼。”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蝗蝻蝗蝻,(蝗科)体长仅4.8mm,体色褐色,眼后方具白色的纵纹,两眼间至腹背末端尚有1条白色的纵线,后脚腿节特别发达。生活于低海拔山区,栖息于地面的枯叶层。本种若虫较少见,尤其体背中的白色纵线特别醒目,无法辨识属于何种蝗虫。
《乙卯岁吾邑告稔,而他乡多蛟祸或蝗蝻为灾,诗以记之》《送陈彦群·雨洗蝗蝻余》
旱魃蝗蝻方踯躅雨洗蝗蝻余蝗蝻食民田
不齿于人沉博绝丽仓皇出逃不名一钱不期然而然疮痍满目不期而然绸缪束薪吹弹得破不为已甚
绸缪束薪不期而然伯道无儿疮痍满目吹弹得破不名一钱草庐三顾仓皇出逃不为已甚 *** 之美
1、乙巳,以近畿亢旱,直隶、山东暨河南、河北等府小民艰食,谕长官抚恤,并捕蝗蝻。
2、在出现异常大量蝗蝻 *** 的情况下,可以迅速采取行动,确保不让蝗虫长成而集群。
3、采用这种 *** ,仅需在垂直于蝗蝻带前进方向很窄的地带上施用该产品即可。
4、为现代蝗虫斗士准备的 *** 还有被称之为昆虫生长调节剂或的产品,它影响蝗蝻蜕皮能力和正常生长。
5、任何生还的蝗蝻都成为天敌易于捕捉的猎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蝗蝻的详细信息
六、nan的拼音
2、nǎn:赧、蝻、腩、湳、煵、戁、嫨、揇。
3、nàn:难、难、婻、妠、 *** 0;、諵。
4、nán:男、南、难、喃、楠、难、娚、柟。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 *** 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 *** 时被原中国文字 *** *** 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 会)汉语拼音方案 *** 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中华人民 *** 国之一届 *** 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 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 *** 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七、跳蝻怎么读
即蝻,又叫蝗蝻,是蝗虫(蚂蚱)的若虫,因为没有翅,能够跳跃,所以叫做跳蝻。
蝻:声母是【n】,韵母是【ǎn】,声调是第三声。
蝻,读作:nǎn。该字是指蝗虫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1、蝗蝻:蝗虫的若虫,外形像成虫而翅膀很短,身体小,头大。也叫跳蝻。
3、蝻蝗: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蝻拼音和蝻子拼音怎么读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