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总台央视记者获悉,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 *** 已升至8人。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曾初步判定为 *** 素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 *** 极强
损害肝、肾、心、脑等 ***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尚无特效解毒 *** 物
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新闻多看点>>
黑龙江卫健委提醒,
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 *** 其 *** ;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预防诺如 *** 传播。目前尚未有 *** 可以预防诺如 *** ,预防诺如 *** 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如果处理不当,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林霜
审核:余普
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8人死亡1人抢救。今日,记者从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李女士儿子张先生处获悉,其母亲已于今天中午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 据悉,此前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 *** 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7岁的李女士 *** ,接受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州日报
食用自制“酸汤子”致8人死亡 警惕!这些食物可能危及生命→据黑龙江省鸡西市 *** 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 *** “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10月12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 *** 已上升至8人。
“酸汤子”是啥?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口感较为细腻爽滑,粗粮 *** 而成。
为啥吃了会中毒?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酵米面食物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感叹↓
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要注意↓
1.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
2.预防蘑菇食物中毒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3.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
要把扁豆煮熟焖透, *** 其 *** ,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应勤翻动,使其均匀受热,煸炒后应加适量水焖至熟透后食用。
4.预防诺如 *** 传播
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
5.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
应尽量选择饮用正规商场 *** 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这些食物也要警惕!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房轶婷
主编丨刘博
策划丨陈璐
编辑 丨吴梦萱
视觉丨黄鲁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痛心!9人死亡!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8人死亡1人抢救。
今日(10月19日),记者从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李女士儿子张先生处获悉,其母亲已于今天中午去世。
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
据悉,此前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 *** 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7岁的李女士 *** ,接受治疗。
此前接受治疗的李女士
延伸阅读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来源:央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贵州日报
“酸汤子”中毒致死人数增至8人,毒因初步认定10月12日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中
*** 已上升至8人
黑龙江省卫健委初步定 *** 为
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进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酸汤子为啥能致人死亡?
辽宁省食 *** 监局曾发出过酸汤子中毒的安全提示,对其为何能致人死亡做出权威解释?
解读一:易被污染
该类食品在发酵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酵米面黄杆菌)”污染,产生毒 *** 很强的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进而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此类食物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100%,且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 *** 。
解读二:煮透后为什么还会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 *** 强,经100℃煮沸甚至高压高热(121℃)也不被 *** ,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 *** 都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可引起重度食物中毒。
解读三:中毒有何症状?
发病急,中毒潜伏期2~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体温一般不高,少数病人于发病后数小时有中等度发热。继之实质脏器受到损害,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出现两个 *** 以上症状时,治疗上常常互相矛盾,无明显疗效,病死率极高。
解读四:发生中毒后该怎么办?
出现中毒症状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马上用手指、筷子等 *** 咽喉部催吐,并进行洗胃和导泻,尽早、尽快地排出毒物。凡吃过同种食品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消费警示指出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事件
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
北方
以酵米面 *** 的臭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
南方
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小编注意到
10月11日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也发布了相关提醒
01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 *** 状和保质期。
02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 *** 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痛心!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 *** 上升至9人10月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 *** 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经当地 *** 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总台央视记者 郭晓光 彭海龙)
相关报道:
(编辑 陈晓月)
酸汤子中毒事件初步定 ***央视网消息:事实有些残酷,但有些意外本可以不来。根据最新消息,目前,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 *** 已上升至8人,仍有一人在医院治疗中。
在东北,酸汤子是一道颇为常见的家常美食,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而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然而,就是这样一道家常美食里却开出了“恶之花”。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理念的一次沉重的叩问。
在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中,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走进公众的视野——椰毒假单胞菌(也称椰酵假单胞菌)。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有毒的“酸汤子”?
消息一出, *** 哗然。当即有不少东北网友陷入了纠结,从小吃到大的“酸汤子”居然能“夺人 *** 命”,那以后吃还是不吃?
从网友对新闻事件的反馈看,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冰箱,有人归结为“一年”的保存期,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都不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人食用的酸汤子在一年前放入冰箱时就已经被污染了。”
何计国分析认为,椰毒假单胞菌在一定温度、湿度下会产生有毒的次生代谢物——米酵菌酸,这正是导致中毒的罪魁祸首,但冰箱冷冻柜里不具备产生米酵菌酸的温度。其次, “一年”的贮存期有些过长,虽不建议,但在冷冻柜的条件下,也并不会成为一个重要诱因。
如此说来,“酸汤子”是不是躺枪呢?这就要从椰毒假单胞菌的“习 *** ”说起。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易在食品表面生长。通常存在于发酵的米面、变质银耳或木耳,以及其他变质的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红薯粉等中,夏秋季节这些食物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因贮存不当而被污染。
我国学者于1977年在东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发现了椰毒假单胞菌,与1934年印度尼西亚发酵豆制品食物中毒分离株同源。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24~48小时后便会产生米酵菌酸。
近年来,我国东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份均曾有椰毒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病例报告,这些地方的人们更喜欢使用发酵的米面 *** 食物,自然发酵的温度(20-30℃)也是椰毒假单胞菌最适宜繁殖的温度,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 *** 。而“酸汤子”作为玉米面发酵而制成的食物如果保存不善,自然也就成为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温床。
“米酵菌酸 *** 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 *** ,毒 *** 很大,加热也无法去除,病死率很高。” 何计国表示。
对此次中毒事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在其微博上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个“ *** 聚会”的典型案例。“卫健委专家已经确认,样品中有高浓度的米酵菌酸,是致死的主因。当然,也同时有 *** *** 。我猜想,如果撒下大网去检测,还会发现其他 *** 的存在......不过,只要有高浓度米酵菌酸这一样,就足够致死了。”
专家建议:更应注意食物的 *** 及保存
“我觉得这些问题好像不是很对路——提醒人们注意‘水泡’食品的安全 *** ,才是最最要紧的事情!”在“酸汤子”事件的热搜词还在“ *** 素”阶段,范志红已经预见到了“真凶”另有其毒,“ *** 酸汤子时,用水浸泡玉米面或玉米碎,任其自然发酵,产生酸味。这个过程非常危险。”
资料显示,有三类食物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事实上,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引发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此前便屡见不鲜,无分南北。
近期来说,2020年7月,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近日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1位顾客在一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名5岁的小男孩经抢救无效去世;2020年10月,只因吃了一盘家常菜“ *** ”导致中毒,7岁的雯雯、弟弟还有妈妈被送往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抢救;2015年7月,浙江的陈先生吃了泡发快3天的 *** 引起中毒,出现了多 *** 功能衰竭,抢救一周后才脱离危险……
更早的案例也不胜枚举。1984年山东省东坪县暴发了类似于酵米面中毒症状的首起变质鲜银耳中毒事件,中毒105人,死亡8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确证为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非发酵食品中毒。
根据2015年11月国家食品 *** 品监管 *** 发布的关于椰酵假单胞菌中毒的解读,1953—1994年,我国学者先后在16个省份陆续发现了其他由当地特色食品引起的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545起,中毒人数3352人,死亡1401人,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 *** 食物中毒。
一般发病症状最早出现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呕吐时初为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有的呈咖啡样物。继消化道症状后也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 *** 肝炎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肝 *** ,甚至死亡。
所以,别再对“大家都这样”不以为意,别再对“以前都没事”习以为常。对“粒粒皆辛苦”的珍惜不应从囤积粮食开始,注意入口食物的 *** 和保存更关乎健康与生命。
专家建议:
1、不要将食物放到危险的温度下保存,危险温度一般为10°~60°。一旦粮食有霉味,甚至只是脂肪氧化造成的哈喇味,就不应再继续冒险食用。
2、储存烹饪过的食物在进行妥善的包装后,一定要尽快放到冰箱, *** 到10°以下,不要等到在常温中降温后再放入冰箱。
3、如长期储存食物应放冰箱冷冻室。不建议长期储存食物,储存粮食或食品要高度注意防潮,避免滋生霉菌 *** 。
4、把玉米面和其他粮食类、淀粉类食材泡在水里,在室温下令其自然发酵产酸,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 *** 作,一定要高度警惕产生细菌 *** 的风险。
5、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生鱼生肉生面团等,更好用冷藏化冻 *** ,不要在室温下久放,然后及时烹调。冷冻的熟食物则可以尽快直接上蒸笼蒸熟。不要在冻结和化冻过程中给致病菌的增殖留下机会!(张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网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真凶”公布据央视新闻报道: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 *** 已升至8人。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曾初步判定为 *** 素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 *** 极强
损害肝、肾、心、脑等 ***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尚无特效解毒 *** 物
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周雨薇
吃「酸汤子」7 人中毒死亡,究竟是什么 *** ?顾中一
*** 医生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近日有新闻报道说黑龙江一个家庭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一共有 9 人吃了自制的酸汤子,结果 7 人死亡。
*** 来源: *** 截图
据媒体报道, *** 酸汤子的食材在冰箱冷冻了一年,经过检测后还发现酸汤子里 *** *** 严重超标。医院初步判定为 *** *** 中毒。
也有网友提问:是不是因为 *** 酸汤子的食材冷冻太久导致的?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在讲要吃新鲜的食物,不能冷冻,还有人在科普 *** *** 有怎样的危害……
在我看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更可能还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所致的。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来跟大家讲一讲。
*** *** ?
短时间内致死风险并不高
*** *** ,是一种天然的、致癌证据非常充分的强致癌物,很容易污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麦、大米等,而且污染之后很难去除。
比如曾经就有牛奶中 *** *** 超标的案例,就是因为饲料被污染了。
但是你要说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道菜,多数人都死了,是因为 *** *** 超标,可能 *** 真的很小 ——因为它虽然可以引起急 *** 肝损伤,以及有强致癌 *** ,但短时间内致死的风险并不高。
酸汤子中毒
可能因为椰毒假单胞菌
酸汤子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的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据说在东北是一种与酸菜、粘豆包并列的小吃,也是传统东北人所怀念的 *** 道。
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现这种传统食物会引起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甚至食用了变质的酵米面后,中毒的病死率高达 40%~100%。
2015 年,辽宁省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中,也直接曾提出应当移风易俗,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应当尽量废弃这种陈旧的、 *** 的饮食习惯。
目前对于酵米面中毒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查明,一般认为可能和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综合的 *** 作用有关。
现在主要发现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这种菌它会产生两种 *** —— 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胃肠道黏膜还有神 *** 管等等都有很强的 *** 。
可能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 *** 还会透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造成全身各 *** 的损伤,包括 *** 心脑等等。
一般发病比较急,症状是上腹部会出现不适,恶心呕吐,轻微的腹泻,头昏,全身无力。 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脏器损伤,表现包括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少尿、甚至抽搐休克等,由于发病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
一般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先是看有没有吃过臭米面,有没有出现上面说的那些中毒症状,甚至出现多 *** 衰竭,同时排除其他原因的急 *** 食物中毒,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这种情况了。
如果出现了中毒症状,首先就是不要再吃了,立刻催吐,再去洗胃、导泻等等,尽快地排出有毒的食物,包括吃了同样食物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当一律送医院检查。
发酵过程容易受细菌污染
酸汤子这类自己做的酵米面食物,建议大家更好别吃。
*** 酵米面,原料可能有很多种,很多地方一般是以玉米为主。
首先用水浸泡玉米碴,泡的时间因气温高低而不同,一般可能有一个月左右,如果气温高的话就只泡 10 天,再经过水的淘洗后磨成糊状,用布兜起来,自然滤干或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一般来说剩下的部分含水量大概 30%。
这个过程显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酵,可能会混入环境中的细菌。而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外部环境,酵米面发酵过程中就容易受到这种细菌的污染,从而带来毒 *** 。
在 *** 过程中,如果出现细菌污染,也比较难发现。 酸汤子作为特色的食品本身就有一股特别的酸味,这种风味会掩盖霉变的味道,特别是对于外地人或者偶尔吃一次的人来说,很难分辨到底就是这个味还是坏了。
而吃这些东西的人,他可能觉得反正已经高温消毒了,就放心大胆地去吃了。但在发酵以及存放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包括像 *** *** 、米酵菌酸,通过正常煮汤时候的水煮是没法 *** 的。 所以有毒的酸汤子,难发现 +难消毒。
那应该怎么办呢?
别吃。酸汤子这种自制酵米面类的食物更好都别吃。
>
监制饭饭
排版饭饭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生活报.鸡东一家庭聚餐7人死亡!疑似食用冷冻一年的酸汤子中毒 https://dy.163 *** /article/FOK04CMU0512CCJ3.html
<2> 辽宁省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第2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
<3> 曹先. 急 *** 臭米面中毒四例
<4> 逯锁林. 急 *** 臭米面中毒28例临床分析
<5> 骆世银. 一起由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
<6> 姜国瑾, 李荣坤, 郭宝林. 7起酵米面食物中毒资料分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罪魁祸首”不是 *** *** !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新调查→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 *** 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 *** 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 *** *** 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 *** 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来源: *** 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龙江卫生健康、龙视新闻在线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 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