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夜半是什么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夜半是什么时间的知识,包括日西是什么时辰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十二时辰的夜半
1、“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2、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3、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中国现今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4、“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 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5、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 *** 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这个卦象常为 *** 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正如《金丹四百字》中说的,“火候不作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也如《还丹复命篇》中说的,“练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活子时与正子时。
6、【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23点整至凌晨1点整)。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7、早子时与夜子时(“早子时(也称‘子正时’)”和“夜子时(也称‘子初时’)”)的出处
8、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9、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十二点,为一日之始。
10、汉初伏生的《尚书大传》中也指出:“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11、在明朝时,就有“夜子时”这个观念。王逵著《蠡海集·历数》(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或“古今图书集成历象典漏刻部总论”):百刻之说,众说纷纷,莫有定论,惟一说类优。以为每刻得六十分,百刻共得六千分,散于十二时该五百分,如此则一时占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截作初正各四刻,却将二十分零数分作初初正初微刻各一十分也……又赵缘督一说,将十二时各分八刻,计刻九十六刻为大刻,却将馀四刻每刻分作六十分,四刻作二百四十分,每一时中又得二十分为小刻,如此则一时之中得八大刻,复有二十分小刻,截作初初正初,各得一十分为微刻也。其它或以子午二时各得十刻者,或以子午卯酉各得九刻者,或以夜子时得四刻者,皆非也……然夜子时之说,只是在夜半之前,故称夜子正。如冬至为起历之端而居中气,其前亦系十一月也。是以夜子正在亥时之后,故只有初刻而无正刻;(早)子时却只有正刻而无初刻,其意可见也。(这几段文字记载古代如何用“漏刻”计时的 *** 。“漏刻”是一种计时的工具,以铜壶储水,漏水滴看刻度来测量时辰。“漏刻”的构造可以参见“古今图书集成”。之一段与第二段文字只是定义一个时辰等于八刻零二十分。第三段讲其它时辰定义的 *** 有误,第四段是讲子时的定法,由第四段的文字可知,亥时过后的一小时(有初刻,无正刻)为“夜子时”,即23:00- 24:00这一小时。既然有夜子时的观念,便隐含一日始于“夜半”的意思,即始于 0:00。否则,何必将子时分割为两部分?是以古代汉族人民换日应该不是以 23:00为分界。这里的古代汉族人民究竟是多古?据“四库总目提要”中的记载,前人认为王逵是宋朝人,但是据纪昀他们推测,王逵应该是明朝人,其思想受邵雍影响很大。总之,在明朝以前,“夜子时”这个术语就已经存在。到底“夜子时”更早出现於何朝代?目前尚未找到直接证据,有 *** 证。)
12、论时刻及夜子时与子时正不同万育吾曰: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也。上半时
13、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后为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曰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
14、正四。若子时,则上半时在夜半前,属昨日,下半时在夜半后,属今日。亦犹冬至得十一月中气,一阳来后,为天道之初耳。古历每时以二小
15、时为始,乃各继以四大刻,然不若今历之便于筹策也。世谓子午卯酉各九刻,余皆八刻,非是。《星平大成》云:余初不明 *** 字,询诸监中
16、友人始知。子正者,今日之早,非作日之晚也。夜子者,今日之夜,非今日之早也。观十二生肖阴阳可知,牛兔羊鸡猪属阴,其蹄爪双偶,蛇
17、阴甚,不见足。虎龙马猴犬属阳,其蹄爪单奇,独鼠前两只脚属阴,四爪,后两只脚属阳,五爪,故夜子时属阴,而子时正属阳。如康熙辛未
18、年十二月十七夜子时立春,十七亥时末刻,尚未立春,若不知此,必差讹一年矣。
19、按:假如甲寅年,正月初十,辛酉,夜子时立春,其人正月初十日,午后九点后,十一点前,亥时生,即作癸丑年,乙丑月,辛酉日,己
20、亥时推。如在初十日,午后十点后,十二点前,夜子时生,即作甲寅年,丙寅月,辛酉日,庚子时推。(用壬日起庚子时。)所谓今日之夜,
21、非今日之早也。如在初十日,午后十二点后,一点前子时正生,即作甲寅年,丙寅月,壬戌日,庚子时推,所谓今日之早,非昨日之晚也。若
22、夫推行运之零借,命宫之过气,尤当知此。
二、夜半是什么时辰
1、夜半是子时,也就是夜间11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段。
2、夜半,又称为子时,是古代中国对时间的精细划分。它指的是夜晚的时间段,具体为夜间11点到凌晨1点。在这段时间里,天地似乎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是夜晚和凌晨的交替之际。
3、在古代中国,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夜半作为其中一个时辰,标志着夜晚和凌晨的过渡阶段,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时间段是 *** 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
4、在这个时间段,夜已深,人们已经休息,周围的环境相对安静。在许多文化中,夜半被认为是神秘、神圣的时刻,有时甚至与一些超自然现象相联系。在诗词歌赋中,夜半也常被用作描绘宁静、沉思或感慨时光流逝的象征。
5、除了作为时间段的标识,夜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具有丰富的内涵。例如,子时也是一些传统活动和祭祀的时间,人们认为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一些特定的行为可以祈求好运或者平安。此外,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夜半往往与宁静、沉思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相联系。
6、综上所述,夜半是子时,是夜晚和凌晨交替的关键时刻,具有独特的时间和文化内涵。
三、什么是夜半
夜半三更是指深夜子时23-1点之间。又称午夜,过了午夜,则进入下半夜。更是指深夜时光。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19:00-21:00为一更,又称戌时、黄昏、一鼓、甲夜。21:00-23:00为二更,又称亥时、人定、二鼓、乙夜。23:00-01:00为三更,又称子时、夜半、三更、三鼓、丙夜。01:00-03:00为四更,又称丑时、鸡鸣、四鼓、丁夜。03:00-05:00为五更。又称寅时、平旦、五鼓、戊夜。扩展资料: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宋朝苏轼《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清朝孔尚任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