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埠时间(天津开埠是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2

其实天津开埠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天津开埠是什么意思,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天津开埠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天津条约》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 天津开埠的介绍
  3. 天津市市内六区是怎么来的
  4. 天津何时开埠通商的

一、《天津条约》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1、《 *** 天津条约》第二次 *** 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 *** 定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 *** 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1) *** 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 (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 *** 一律照办;(2) *** 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 *** *** 教士得入内地 *** 传教;(4) *** 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 *** 国 ***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 *** 得一律享受。

2、《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 *** 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 *** 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共三十款。主要内容:(1)清 *** 倘准许其他国 *** 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 *** (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3) *** 教教士得 *** 传教;(4)扩 *** 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 *** 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5)确定领事裁判权。

3、《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 *** 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 ***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 *** 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 *** (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2) *** 教、 *** 教教士得 *** 传教;(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4、《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 *** 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 *** 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 *** 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主要内容:(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 *** (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3) *** 教教士得入内地 *** 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5、编辑本段《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6、《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1858年(咸丰八年)11月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 *** 额尔金在上海签订。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 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允许 *** 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 *** 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7、《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 *** 的进一步 *** 。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 *** 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更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 *** 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 *** 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二、天津开埠的介绍

1860年,英、法、俄又强迫清 *** 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 *** 辟为通商口岸,从此天津成为外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重要基地。天津开埠以后,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地抢占地盘,强划租界。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 *** 、比利时等9国先后在天津强设了近15平方公里的租界地,相当于天津旧城的8倍。国家之多,面积之大,在全国首屈一指。一大批外国冒险家、传教士、富豪纷至沓来,营建洋行、银号、商店、花园、娱乐场、办公楼,开办仓储、航运、进出口贸易,建立医院、学校,盖洋房,造别墅。各 *** 列强在租界里设立领事馆、 *** 、武装部队。租界里的市政建设、公用事业、财政事务等全由租界当局任意施行,成为完全 *** 于中国行政和法律之外的国中之国。成为侵略中国、欺压中国百姓的据点和桥头堡。与此同时,国内的官僚、买办、富商、政客和清廷的遗老遗少也在天津买房兴业,频繁往来,使天津成为近代殖民 *** 、经济、文化的聚合地。

三、天津市市内六区是怎么来的

天津市市内六区分别是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和红桥区,基本上是1956年定的如今的名字。

其中历史最久的要追述到元朝吧。

作为天津市的核心,天津95%的小洋楼都在这个区,却没有包括天津老城区。曾多次被房地产商的公众号传出扩区的传闻。

和平区在明朝时属河间府静海县。在清雍正八年(1730)划归天津县。清咸丰十年(1860)后,境内大部地区先后被英、法、美、日四国辟为租界。1943年英租界改称兴亚二区,法租界改称兴亚三区。1952年,天津市 *** 将市内11个区合并为8个区,今和平区分别归属于之一区和第五区。1956年,之一区改称和平区,第五区改称新华区。1958年,天津市实行新行政区划,原和平区、新华区的全部,城厢区大部分和河北区一部分合并组成新和平区。1960年10月,和平区所辖东南角、东北角、鼓楼西3个公社划归南开区,和平区的光复道街划归河北区,成为今天的区域。1966年和平区改称战斗区,1968年恢复今名。

因有南开学校而著名,其中南开中学已115年,南开大学恰好100年,但是南开区的命名却不是因为南开学校。

1860年,天津开埠。清朝廷考虑到天津除了城墙无险可守,就在天津城外挖壕筑墙,就此形成了墙子河。

而从老城西南角到壕墙之间的开阔地(天津土话叫开洼),就被称为“南开洼”,后来因人口逐渐增多,变成了南开。

1 *** 8年设天津为特别市,现在的南开区属天津特别市之一区和第二区。1937年后分属天津市之一、第二、第六、第九区和天津县。1947年为天津市第十一区。1952年改为第七区。1956年定名南开区。1960年将城厢区的东北角、东南角、鼓楼西并入。1966年改南开区为东方红区,1968年恢复今名。

明代海河西岸地区为河间府静海县地界。清光绪二十一年( *** 5),今海河以西、大沽路以东、琼州道以北地区沦为德国租界。1919年,收回德租界后改名特别之一区。1943年改特别一区为第十区。1945年,将天津县乡区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划入合并为第六区。1956年,因地处海河西岸定名河西区。1966年河西区改称红旗区,1968年恢复今名。1985年和19 *** 年,分别将属南开区、西郊区、南郊区的部分地区划入成今界。

该区与和平区相邻,拥有天津各大博物馆、科技馆,文脉鼎盛,同时陈塘庄地区被“指认”为哪吒故乡的有力争夺者之一。

河东区大直沽是天津发源地之一。元代海运漕粮在今河东区大直沽接运,成为南粮北运的终点。现在的河东区在明代属直隶顺天府武清县。1900年,今京山铁路以西、十五经路以北沦为 *** 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号路以北沦为比国租界。1 *** 4年,我国收回俄租界后改名特别三区;1931年收回比租界后改名特别四区。1939年,原特别三区和四区合并为特别三区。1946年,特别三区改称第五区。1952年第四区和第五区合并后称第四区。1956年天津市区由以序数排列行政区划改为以地名命名,因位于海河东岸,更名为河东区。1966年河东区改称东风区,1968年恢复今名。1985年,东郊区、河北区各划出一部分并入河东区,成今界。

区内有 *** 原庙,天津站有大表的站前广场也属于河东区。

袁世凯执掌直隶时,将河北区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来经营,而对标的对象是海河两岸的租界。所以河北区有天津剩下的5%小洋楼,其中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在海外唯一的租借地,颇有特色。而清朝遗老遗少、北洋寓公在河北区也有不少产业。

河北区在元代属武清县,元延佑三年(1316)属新设立的海津镇管辖。明永乐二年(1404)设天津卫后,卫城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地区属武清县。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卫为天津州时属河间府。清光绪二 *** (1902)为天津巡警局北段辖区及意租界、奥租界及俄租界的一部分。1919年收回奥租界,改称特二区;1 *** 4年收回俄租界改名特三区。1 *** 8年分属天津特别市第四区和意租界。1943年分属第四区、五区、十一区、十二区及特管区。1945年改为天津市第二区和第三区属地。1952年二、三两区合并称为第三区,农村部分划归郊区。1956年因地处海河北侧而更为今名。

与河北区共享天津网红——天津之眼。

红桥区内三岔河口是天津发源地之一。明永乐初年,以南运河为界,河以北属顺天府武清县,河南岸属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三年属天津府天津县。1 *** 8年属天津特别市,大部分地区属第二、第三、第四警区所辖。1930年改天津特别市为天津市。1947年以南运河为界,分属天津市八区和九区。1952年八、九两区合并,统称八区。同年将天津县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划入。1955年以界内子牙河上有大红桥而命今名。1958年将城厢区的侯家后、大胡同两个街道划入,成今界。1966年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8年恢复今名。

这六区就是天津的核心六区,也是天津话的大概分布地区,到了环城四区,那里的天津话就开始带有地方特色了。

晚晴时期,大部地区被英、法、美、日强辟为租界。解放后,1956年1月,由 *** 行政一区改称和平区。

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因座落于海河东岸,故名为河东区。

1917年,建成天津市之一个行政建制区。1949年天津解放,仍沿用 *** 六区旧称。1956年,市 *** 将六区改称河西区。1966年9月,河西区更名为红旗区;至1968年1月废止,复称河西区。

南开区原是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清末人称此地为天津老城“南边的开洼地”,1919年境内成立了著名的南开大学,1952年10月名为第七区。1956年始设南开区之名。

地处市区东北部,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1952年区境才有了完整的政区,时称三区,1956年改称河北区。

红桥区内的早期聚落大都出现在元代,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国人民 *** 接管了 *** 第九区公所,经天津市人民 *** 批准,于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区人民 *** 。因界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得名,改称红桥区。1966年“ *** ”开始,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8年1月恢复原区名。

市内六区的形成,基本上就等于是半部天津城建史。

天津开埠时间(天津开埠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以海河为纽带的早期天津咱就不说了。就从1404年天津建城开始,说说天津市内六区的形成。

1404年天津筑城后,基本上就是上图的大小。再加上早于天津城本身就有居民聚居的的三岔地区(包含天后宫地区及附属的宫南宫北大街)、侯家后地区(今大胡同附近)及直沽地区。这就组成了当时的天津城区。这些地区包含在现在的红桥区、南开区、河东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天津城基本维持着这个规模。

明亡清兴之后,虽然天津在顺治9年开始不断地有行政调整,如顺治九年天津三卫的合并,雍正三年天津卫 *** 津州,雍正九年有 *** 津府。但是城市地区依然维持着明朝的格局,并没有显著的扩大。只有北门外地区逐渐繁华成为了天津的商业中心。直到1860年天津开埠后,英法列强开辟紫竹林租界,天津城区才开始有所改变。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陆续有9国租界设立在天津。并且英法等国租界还在不断扩大。这些地区包含在了今天的河北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

清光绪三十年开始,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建设了一个大清的河北新区,也就是120年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范围大概就是中山路、河北区数字马路、各种纬路等等区域。

至此,天津的城区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也就是老城、老城周边、北大关、租界地、河北新区等等。当然也可以加上周边工业用地及城乡结合部,比如三条石之类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就是如今市内六区的雏形。

时间来到1 *** 8年,天津开始正式建市后,天津县对城市的管理便形同虚设了。天津市市区共有 *** 之一区至第五区、特别之一区至第四区,以及仍然存在的英、法、日、意四国租界,合计13个区。

后几经变革,在日伪时期,天津共划分为9个区、3个特别区。以及4个租界(意租界头铁,最后一个收回,1943年后称特管区,其余三个租界在1943年归还伪 *** 后,称兴亚一、二、三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天津市被划分为11个区,后于1952年合并至8个区。

1955年底,天津市 *** 将之一区至第八区以此更名为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

1958年,新华区并入和平区、城厢区并入南开区。至此。天津市市内六区基本形成。

1958年后,由于天津市的发展需要,市内六区的边界其实是不断扩大的。本文就略过了。下面说一下六个区名字的由来。

1、根据所处位置与海河的关系:河东、河北、河西

2、根据区内有名气的标志建筑或地貌:红桥(有大红桥)南开(南边的开洼)

大直沽是天津发源地之一。元代海运漕粮在今河东区大直沽接运,成为南粮北运的终点。现在的河东区在明代属直隶顺天府武清县。1900年,今京山铁路以西、十五经路以北沦为 *** 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号路以北沦为比国租界。1 *** 4年,我国收回俄租界后改名特别三区;1931年收回比租界后改名特别四区。1939年,原特别三区和四区合并为特别三区。1946年,特别三区改称第五区。1952年第四区和第五区合并后称第四区。1956年天津市区由以序数排列行政区划改为以地名命名,因位于海河东岸,更名为河东区。1966年河东区改称东风区,1968年恢复今名。1985年,东郊区、河北区各划出一部分并入河东区,成今界。

红桥区内三岔河口是天津发源地之一。明永乐初年,以南运河为界,河以北属顺天府武清县,河南岸属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三年属天津府天津县。1 *** 8年属天津特别市,大部分地区属第二、第三、第四警区所辖。1930年改天津特别市为天津市。1947年以南运河为界,分属天津市八区和九区。1952年八、九两区合并,统称八区。同年将天津县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划入。1955年以界内子牙河上有大红桥而命今名。1958年将城厢区的侯家后、大胡同两个街道划入,成今界。1966年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8年恢复今名。

南开区:原是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清末人称此地为天津老城“南边的开洼地”

元代,大批漕粮经三岔河口转运入京。元泰定三年(1326),境内东北部建天妃宫,此地渐成“百货交集”的重镇。明永乐二年(1404)设卫建城,始称天津。清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并入天津县。 *** 时期废府,归天津县。1 *** 8年设天津为特别市,现在的南开区属天津特别市之一区和第二区。1937年后分属天津市之一、第二、第六、第九区和天津县。1947年为天津市第十一区。1952年改为第七区。1956年定名南开区。1960年将城厢区的东北角、东南角、鼓楼西并入。1966年改南开区为东方红区,1968年恢复今名。

和平区在明朝时属河间府静海县。在清雍正八年(1730)划归天津县。清咸丰十年(1860)后,境内大部地区先后被英、法、美、日四国辟为租界。1943年英租界改称兴亚二区,法租界改称兴亚三区。1952年,天津市 *** 将市内11个区合并为8个区,今和平区分别归属于之一区和第五区。1956年,之一区改称和平区,第五区改称新华区。1958年,天津市实行新行政区划,原和平区、新华区的全部,城厢区大部分和河北区一部分合并组成新和平区。1960年10月,和平区所辖东南角、东北角、鼓楼西3个公社划归南开区,和平区的光复道街划归河北区,成为今天的区域。1966年和平区改称战斗区,1968年恢复今名。

明代海河西岸地区为河间府静海县地界。清光绪二十一年( *** 5),今海河以西、大沽路以东、琼州道以北地区沦为德国租界。1919年,收回德租界后改名特别之一区。1943年改特别一区为第十区。1945年,将天津县乡区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划入合并为第六区。1956年,因地处海河西岸定名河西区。1966年河西区改称红旗区,1968年恢复今名。1985年和19 *** 年,分别将属南开区、西郊区、南郊区的部分地区划入成今界。

河北区在元代属武清县,元延佑三年(1316)属新设立的海津镇管辖。明永乐二年(1404)设天津卫后,卫城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地区属武清县。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卫为天津州时属河间府。清光绪二 *** (1902)为天津巡警局北段辖区及意租界、奥租界及俄租界的一部分。1919年收回奥租界,改称特二区;1 *** 4年收回俄租界改名特三区。1 *** 8年分属天津特别市第四区和意租界。1943年分属第四区、五区、十一区、十二区及特管区。1945年改为天津市第二区和第三区属地。1952年二、三两区合并称为第三区,农村部分划归郊区。1956年因地处海河北侧而更为今名。

天津市内六区分别是: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和红桥区。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红桥区,大红桥得名,南开区,元朝就是商业重镇,和平区,明朝属静海县,地处河西区,海河以西得名,河东区,天津发源地之一,河北区,元代曾是武清地界

四、天津何时开埠通商的

1、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2、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3、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4、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5、雍正三年(1725年) *** 津卫为天津州。

6、雍正九年(1731年) *** 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开埠 天津 意思 时间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