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形成时间,两极格局结束时间 - 百科 -

两极格局形成时间,两极格局结束时间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0

其实两极格局形成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两极格局结束时间,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两极格局形成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形成在什么时候
  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3. 什么是两极格局
  4. 两极格局形成的时间,瓦解的时间,在 *** ,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5. 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一、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形成在什么时候

1、1946年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1947年3月, *** 在国会发表咨文,也就是“ *** 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相继成立

4、(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两极格局形成时间,两极格局结束时间-第1张图片-

5、(2) *** 主义:1947年3月 *** 提出,要以“遏制 *** ”作为国家 *** 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 *** 主义”. *** 主义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6、(3)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7、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8、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 *** 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二战后期,为协调彼此行动, *** (苏)、丘吉尔(英)和罗斯福(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多次举行会晤。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明朗,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几次会议上,三国首脑就 *** 的建立、处置德国等问题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是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的,其内容和具体实施构成了战后世界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评价: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建立(12国、西欧和北美针对苏联)

1955年,《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统称《华约公约》签订,以苏联为首的7个国家社会主义建立(8国,东欧和苏联,抗衡北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 *** 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是两种社会 *** 的对峙)

1947年,美国总统 *** 在国会中发表国情咨文,阐述了“ *** 主义”,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就是冷战政策。美国推出冷战政策的实质和目的是遏制 *** 的,稳定资本主义。

1947年的冷战的形成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条件和原因:美苏实力的抗衡: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则迅速崛起。

美国:经济上,二战以前,美国已经是世界是上之一经济强国,战争期间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军事力量在世界是绝对优势地位。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做后盾,在反 *** 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战后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对国际 *** 有巨大影响。

苏联:战后苏联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尽管苏联在战争中遭受损失,但其为反 *** 做出巨大贡献,国际声望提高。战后,苏联成为 *** 创始国和 *** *** 常任理事国之一,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影响和支持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美国战略对立;二战结束,他们失去合作基础,意识形态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它们的关系。

1、 *** 上两种不同社会 *** 国家势不两立。

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3、两种类型经济并行发展、交往很少( *** 与 *** )。

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三、什么是两极格局

1、时间上两极格局存在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1990年两德统一为终点。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的禁运和 *** ,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2、总的来说,就是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3、(1)战后初期的世界 *** 经济形势,是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即历史条件和必然 *** 。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分析,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和美国跃上世界霸主的峰巅,取代英法充当世界主宰。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壮大, *** 威望空前提高,使苏联成了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 *** 军事大国。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而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上的,因此,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而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 *** 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作出的。战后的世界大国按照这个基本原则,对世界 *** 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即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就是雅尔塔体系。

4、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力量对 *** 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它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出现的大国强权 *** 的特征,给日后世界带来许多纷争和动荡。

5、之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格局的重心一直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出现了美英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但优势仍然在西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取得主导地位,各自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形成了两极格局,美苏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6、美苏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向对峙,这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

7、�(2) *** 作为当代世界更大最有权威 *** 最有影响 *** 的全球 *** 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更是如此。但在 *** 建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 *** 实际上为美国 *** 纵,曾一度成为美国对外侵略扩张、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 *** 》是一个指导国际关系的国际法的重要文献。

8、�(3)纽伦堡审判是由美、苏、英、法四大国组成法庭负责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战争罪犯的之一次法律制裁,也是国际法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一次正义和公正的审判。东京审判由中、苏、美、英等11国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主持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盟军更高司令官 *** 。从整体来讲,这也是一次正义和公正的审判,但由于美国的庇护,审判也留下了缺憾,一些杀害中国人民的日本战犯逃避了审判。

9、�(4)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出现了几次演变。每次都是由于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国际格局的均势而出现新的格局的。之一次是19世纪早期出现的维也纳体系,欧洲 *** 各大国一度“势力均衡”,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占有很大优势,据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第二次是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美英争夺霸权的国际关系结构,此时的英国虽为战争所削弱,但仍保持住了强大的海上优势和庞大的殖民地;而美国虽然经济实力大增,但仍未达到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出现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这是由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和苏联军事 *** 实力的增强造成的。

10、�(5)苏联 *** 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高度集中的经济 *** 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这种体制始于30年代,(请复习前面之一章第四节的有关部分),在当年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曾有效地发挥过作用。同时,对 *** 的 *** 及对社会主义 *** 与法制的 *** ,再加上文艺界、学术界批判运动中的偏向,这一切 *** 和弊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 *** 生活和造成国家 *** 生活的不正常。

11、�(6)人民 *** 国家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由 *** 领导的、人民在 *** 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国家。这些国家在 *** 上建立了 *** 同非 *** 的劳动群众和某些具有一定进步 *** 的非劳动阶级的联盟,对 *** 阶级、 *** 派实行 *** 。经济上虽然已开始建立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个体经济依然存在。战后东欧人民 *** 国家的建立,是本国 *** 和苏联援助相结合的结果。东欧各国与苏联结成社会主义同盟也有其历史的必然 *** 。而东欧各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 *** 体制模式,和苏联将东欧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强行推行自己的模式,为日后东欧各国 *** 经济的全面提高和 *** 局面的长期稳定埋下了隐患。

12、�(7) *** 四个国家走上人民 *** 及社会主义道路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蒙古早在20年代 *** 已取得胜利,1 *** 4年成立蒙古人民 *** 国,但蒙古人民 *** 国得到中国 *** 及国际上的承认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半岛以北纬38度为界,北部在 *** 劳动 *** 领导下开展人民 *** *** ,于1948年9月建立了 *** *** 主义人民 *** 国。南部先行建立了大韩 *** ,并与美国结盟。 *** *** *** 国是在越盟发动“八月 *** ”、宣告 *** *** 后于1945年9月2日成立的。以后, *** 人民又进行了九年的抗法战争,直到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才结束。根据日内瓦协定的规定,以北纬17度线为临时分界线,将 *** 分为南北两方,北方由 *** *** 控制,南方由美国支持下的南越 *** 控制。中国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经过三年解放战争, *** 了美国扶植下的 *** *** *** ,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 *** 国。�要注意, *** 四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又都与雅尔塔体系这个大背景有密切关系,可以看到大国强权 *** 色彩的烙印。

13、�(8)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对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反对 *** 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要注意一个史实:在东欧建立的人民 *** 国家共8个,即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 *** *** 国。但在形成地垮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里,东欧只有7个国家,因为南斯拉夫已于1948年6月,苏联通过9国 *** 和工人 *** *** 局,将不肯屈服于己的南斯拉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了。 *** 有中国、 *** 、 *** 、蒙古4国,一共是12个国家。学习时,还要注意教材中有关的地图。

14、�(9)战后经济和军事的优势,促使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急剧膨胀,但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 *** 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日益扩大,成为美国称霸全球计划的主要障碍。但是,由于苏联当时是欧洲最强大的、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美国不敢贸然越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同时,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又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所以,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15、“ *** 主义”的出笼,是美国 *** “遏制”苏联的“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马歇尔计划决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 *** 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还积极策动和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16、�(10)“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应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两大集团后来日益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由于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所以谁也不敢轻易动武,这样反而使得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17、�(11)“柏林危机”是战后美苏之间出现的之一次冷战 *** ,是“冷战”加剧的重要表现。德国的 *** ,是美苏对抗,“冷战”的结果,而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

18、�(12)美国的霸权政策在 *** 主要表现为“热战”,发动局部战争,其突出表现就是侵略 *** 和 *** 的战争。

19、要理解“特种战争”与“局部战争”的区别,并结合教材中引用的肯尼迪的言论,来了解美国侵略 *** 的目的。“特种战争”,就是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的 *** *** ,以 *** 的“游击队”对付人民的游击队,把农村居民赶进“战略村”来割断游击队与人民间的联系。“局部战争”是“特种战争”的一种升级,是对 *** 扩大战争规模,对 *** 北方轰炸袭击。在南越美国直接派 *** 参战。

20、�(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各国除日本外,都沦为 *** 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而 *** 各国人民具有要求民族 *** 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 *** 各国的殖民地崩溃,但英、法、荷、美等 *** 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 *** ,这样, *** 各国便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 ***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印度尼西亚的 ***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 *** ,以色列的建立等。�

21、印巴 *** 标志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 *** 的终结,是对英 *** 的沉重打击。印巴分治则是英 *** “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 *** 局势不 *** 的重要原因。�

22、巴勒斯坦地区,因英美的 *** 手, *** 人和犹太人的 *** 激化。在美苏支持下, *** 通过了建立 *** 国和犹太国的决议。结果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宣布成立,但巴勒斯坦 *** 人的国家却长期没有建立起来。至今“巴勒斯坦问题”仍是尚未彻底解决的国际问题之一,也是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安的渊源。

23、�(14)北非地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 *** 的重要 *** 之一,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该地区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地区。这一时期民族 *** 运动的重要事件有埃及 *** 国的建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24、 1956年当最后一批英军撤走,英国对埃及长达70多年的殖民占领结束了,埃及总统纳赛尔又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 *** 。复习时要掌握有关从开凿运河到埃及把运河收归国有的这段史实。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航运要道。1856年法国取得了开凿运河的权利,规定埃及要提供土地和无偿劳动力,运河建成后要出租99年之后再交还埃及。1859年运河开始动工,历时10年,于1869年正式通航。1875年,埃及因财政困难 *** 把所控制的44%的运河股票廉价卖给了英国。此后,运河一直处于英法的控制之处,当1956年 *** 后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运河 *** 时,英国并不甘心失败,于同年10月支持以色列侵入埃及的西奈半岛,并借口“保护”运河,而与法国一起出兵埃及,侵入运河地区。同年底,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侵略军 *** 撤走,埃及终于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

25、�(15)亚非会议是历史上之一次没有西方殖 *** 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 *** 义和 *** 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结束;它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 *** 力量 *** 地登上了国际 *** 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和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 *** 件。亚非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 *** 、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四、两极格局形成的时间,瓦解的时间,在 *** ,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瓦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苏是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两国在世界反 *** 战争中是盟友。但是战争结束后,美国要在全球扩张,苏联成了美国扩张、称霸的主要障碍。 *** 上:美国提出了 *** 主义,成为了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苏联成立了 *** 和工人 *** *** 局,在 *** 上与美国抗衡。经济上: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提出援助西欧各国,一方面可以控制西欧各国,一方面用他们来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可谓一石二鸟;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 *** 会,要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军事上: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以苏联为首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五、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两极格局是从雅尔塔体系形成、华约和北约签订、 *** 主义、冷战逐步形成的。

二战后期,为协调彼此行动, *** (苏)、丘吉尔(英)和罗斯福(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多次举行会晤。达成了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的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建立。1955年,《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统称《华约公约》签订,以苏联为首的7个国家社会主义建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 *** 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年,美国总统 *** 在国会中发表情咨问,阐述了“ *** 主义”,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就是冷战政策。美国推出冷战政策的实质和目的是遏制 *** 的,稳定资本主义。

1947年苏联与美国的冷战的形成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

1、 *** 上两种不同社会 *** 国家势不两立。

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3、两种类型经济并行发展、交往很少( *** 与 *** )。

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极格局

关于两极格局形成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两极 格局 时间 形成 结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