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可以生吃,虹鳟鱼可以做生鱼片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3
虹鳟鱼不是三文鱼?生吃很危险?专家说了

央视财经近日报道,我国的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在此节目播出之后,微博上一位认证为水产专家的大V“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转发该报道称,所谓国产三文鱼和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不是一种鱼,实际上是淡水虹鳟鱼,寄生虫可直接寄生 *** ,生吃存在很高的风险。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包括果壳网等知名新媒体转发类似文章,甚至直接以“产自青藏高原的假‘三文鱼’生吃要人命!”为标题,足够惊悚。事实到底如何?淡水三文鱼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三文鱼?能不能生吃?

朋友圈截图

三文鱼之争可以休矣?来自中国之声

00:00

07:02

1

虹鳟鱼不是“冒牌货”,也是三文鱼的一种

近日,果壳网转发名为“吃货研究所”的文章开头就 *** 味儿十足:经常被商家暗搓搓叫做“淡水三文鱼”的虹鳟鱼,竟然被某媒体大大方方地说成“三文鱼”。截图直指央视财经关于青藏高原养殖三文鱼的报道。

文章声称要辟谣。其主要观点是:

一、青藏高原养殖的“三文鱼”为虹鳟,而我们常说的生食三文鱼是大西洋鲑;

二、虹鳟不能直接生吃,经过低温急冻处理的海水鱼生吃才相对安全。

果壳网文章截图

言之凿凿,却漏洞百出。关于三文鱼的科学解释,百度百科可轻易获得。

三文鱼学名鲑鳟鱼,分为海鳟和虹鳟。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 *** 斯加鲑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三文鱼不是一个科学名称,这是业内商品名称的统称。虹鳟也好,挪威的大西洋鲑也好,在业内都统称为三文鱼类。因为英文叫“salmon”,音译了叫三文,三文这个名字,不是说大西洋鲑可以用,虹鳟就不可以用。

2

海水三文鱼也在淡水中产卵孵化,不比淡水三文鱼金贵

将虹鳟排除在三文鱼家族外,显然犯了“小李不姓李”的错误。文章中说,我们常吃的生食三文鱼是来自挪威的大西洋鲑。这与当前国内市场三文鱼大多数来自进口有关。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介绍,据统计,国产三文鱼约3万吨,进口要10万吨,来自智利、挪威、苏格兰、澳大利亚、丹麦法罗群岛、加拿大这6国总共10万多吨。就是说国内自己生产的鲑科鱼类占国内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崔和还表示,国内养殖三文鱼的确以淡水养殖为主,占到98%,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水养殖三文鱼比淡水养殖金贵。据了解,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 *** 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 *** 鱼类,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 *** 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介绍,虹鳟在海水淡水都能生存。大西洋鲑前半生在淡水里,后半生才游到海里面,游到海里后身体的颜色就出现了彩虹色,它也有彩虹色。挪威、智利等国要么靠近北极、要么靠近南极,水温低,适合于海水养殖,中国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问题就是过不了夏天,超过18度就会出现危险,一般20度就是开始死鱼。

目前,国内更大的鲑鳟鱼 ***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是不可 *** 的鲑鳟鱼理想养殖环境。

3

只要淡水三文鱼养殖过程安全卫生,可放心生吃

搞清楚了虹鳟也是三文鱼的一种、三文鱼是洄游 *** 鱼类之后,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淡水三文鱼能不能生吃?是否像文章中所说的携带着多种寄生虫?

 龙羊峡的养殖虹鳟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介绍,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必须有个过程,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还有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我们是吃鱼肉,不吃鱼皮,冷冻环节会把表层的寄生虫直接杀掉。现在国内养殖的虹鳟还是其他鲑类鱼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经过高压灭菌的处理过程,所以在饮食环节里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寄生虫。

而国产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王炳刚说,从育苗开始就重视消毒。

在这样严苛的养殖环境之下,虹鳟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低,而感染文章中提到的“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更是基本不可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海水养殖三文鱼不必然不含寄生虫,淡水养殖也不必然含寄生虫。

王炳谦还介绍说,多年来,北欧海水养殖三文鱼大量销售中国市场,所谓海淡水三文鱼真假之争,主要是商业营销之争,无涉学术。这个争论是所谓的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的利益之争。随着我们国家对产量、养殖的品质、口感逐步走向市场,肯定会抢占了一部分原来的国外产品的市场。同时,它也提醒了我们加强对国产产品要进行生产、养殖、加工到餐桌的一系列的监管。

据了解,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 *** 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中国渔业协会官方微信发文显示,三文鱼养殖是国家鼓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的 *** 产业之一。中国养殖“三文鱼”凭借地缘优势,相比进口“三文鱼”物美价廉、安全卫生,对老百姓来说是吃得起的放心“三文鱼”。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捕捞虹鳟

虽然已经时隔近3个月,但今年5月那场“三文鱼之争”的影响波及至今。

随着近日由刚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国内之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引发 *** 爆点。

作为国内更大的虹鳟养殖企业,同时也是浙商企业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渔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8月11日,钱江晚报记者前往青海 *** 县龙羊峡,现场探访这家企业的 *** ,并专访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他们认为还是将精力放在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制定行业标准上,或许更为实际。

记者探访——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

8月11日一早,记者在龙羊峡水库一处码头换上了全身防护服,乘船前往民泽渔业设在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 *** 县龙羊峡镇,从县城乘车需要一小时才能到达,有的路段甚至没有 *** 信号。若不是当地正好举办一场高原越野赛,让这里稍显热闹,平日里,这个隐藏在山深处、只有一条干道的小镇,鲜有外人进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就有人在龙羊峡水库养殖镇上人们口中的“三文鱼”,只不过那时,这鱼是被充当龙羊峡发电站员工的福利,远比不上如今这般在市场上受欢迎。

记者乘坐的船开了半小时才抵达水库深处的 *** 。这是一整套从挪威进口的设备,包括一个水上 *** 平台以及多个圆形养殖网箱。这些网箱的底部还设有鱼粪收集设备和死鱼收集设备。

抵达时,几名工人正在往水上平台搬运饲料。这些进口饲料最终会被放入平台上的投喂设备,继而通过连接到网箱的专用管道,按时投放。

网箱里的虹鳟在被投食时,清澈的水质可以看到成群的虹鳟不断冲向水面,整个网箱都被拍打得浪花飞溅。

就在其中一个网箱边,记者发现一艘捕捞船加工船正在作业。征得允许后,记者登上那艘加工船后了解到,这是捕捞的之一步,也就是“降温平台”。虹鳟鱼被吸鱼泵从网箱里吸到船上,即被传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保温箱,工人随即铺上碎冰,以便在最短时间把鱼的体温降到4度以下,从而更大程度保证新鲜度。对这些鱼的进一步处理,则是要运到岸上之后。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基地环评确定的产量是两万吨,而目前用于养殖虹鳟的面积约240亩,只占到整个龙羊峡水库面积的千分之零点五。

争议焦点之——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虽然这些虹鳟鱼生活在如此与世相隔的环境中,但平静的水库湖面之外,却涌动着一场源自今年5月的 *** 风波。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更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同时,相关养殖企业也公布了一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力图证明企业在养殖和产品品质层面并无问题。

但协会的公告和企业的自证不仅没能平息 *** ,反而引来更多争议,越来越多的网友乃至 *** “大V”介入其中,让论战不断升级。事后,无论是协会还是企业,都再未出面直接回应相关质疑。

由此,一系列有关三文鱼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整个行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对整个国产三文鱼行业而言,影响颇为明显,国内主要大城市的三文鱼销量明显下滑。

争论焦点之——

淡水虹鳟能不能生吃

另一个备受 *** 关注的就是寄生虫问题:国产淡水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

此前,有渔业方面专家提出,虹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并且不建议生吃。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挪威,大西洋鲑和虹鳟只要在指定海洋水域以及按照相应标准严格养殖出水的,一般都不再进行检测,可以直接生食。但其它鱼类则必须做相应检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对钱江晚报记者表示,寄生虫问题,其实跟养殖管理水平和环境有关。

对此,崔和与应米燕都表示,之前有些争议存在一定认知上的问题。这几个月来,国家疾病防控等相关机构对此很重视,并委托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了市场上的多份样本,还到龙羊峡养殖现场进行了抽检,其中有国产的也有挪威进口的,抽查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

崔和强调,国产三文鱼的生食标准其实已经很高,因此大众可以放心食用,“相较于一直争议的寄生虫对 *** 产生的危害,其实我们更关注三文鱼运输、保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对 *** 造成的危害。”

协会回应——

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更为实际

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告诉记者,其实对于“三文鱼”的争论一直存在。之所以一直不对外回应,是因为觉得辩驳只会把企业卷入更复杂的 *** 漩涡中,还不如专门做好鱼的品质,再用科学数据和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来得更为实际。

这个观点,在国产三文鱼企业的负责人中表现很一致。

崔和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挪威向中国出口大西洋鲑,并且做了力度很大的“挪威三文鱼”推广后,让很多人就有一种潜意识——三文鱼就只是指大西洋鲑。但实际上三文鱼并非单指一种鱼,而是泛指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鱼等品种。

虹鳟鱼,到底该怎么吃?

【虹鳟鱼,到底该怎么吃?】日前,《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虹鳟被归入三文鱼,引发了广泛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并不是来自 *** 部门,而是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同13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淡水虹鳟,能生吃吗?虹鳟鱼,到底该怎么吃?看↓ ????

记者探访丨虹鳟能不能生吃?“三文鱼之争”再起波澜

2018-08-15 09: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伟斌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虽然已经时隔近3个月,但今年5月那场“三文鱼之争”的影响波及至今。

随着近日由刚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国内之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引发 *** 爆点。

作为国内更大的虹鳟养殖企业,同时也是浙商企业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渔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8月11日,记者前往青海 *** 县龙羊峡,现场探访这家企业的 *** ,并专访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他们认为还是将精力放在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制定行业标准上,或许更为实际。

记者探访——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

8月11日一早,记者在龙羊峡水库一处码头换上了全身防护服,乘船前往民泽渔业设在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 *** 县龙羊峡镇,从县城乘车需要一小时才能到达,有的路段甚至没有 *** 信号。若不是当地正好举办一场高原越野赛,让这里稍显热闹,平日里,这个隐藏在山深处、只有一条干道的小镇,鲜有外人进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就有人在龙羊峡水库养殖镇上人们口中的“三文鱼”,只不过那时,这鱼是被充当龙羊峡发电站员工的福利,远比不上如今这般在市场上受欢迎。

记者乘坐的船开了半小时才抵达水库深处的 *** 。这是一整套从挪威进口的设备,包括一个水上 *** 平台以及多个圆形养殖网箱。这些网箱的底部还设有鱼粪收集设备和死鱼收集设备。

抵达时,几名工人正在往水上平台搬运饲料。这些进口饲料最终会被放入平台上的投喂设备,继而通过连接到网箱的专用管道,按时投放。

网箱里的虹鳟在被投食时,清澈的水质可以看到成群的虹鳟不断冲向水面,整个网箱都被拍打得浪花飞溅。

就在其中一个网箱边,记者发现一艘捕捞船加工船正在作业。征得允许后,记者登上那艘加工船后了解到,这是捕捞的之一步,也就是“降温平台”。虹鳟鱼被吸鱼泵从网箱里吸到船上,即被传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保温箱,工人随即铺上碎冰,以便在最短时间把鱼的体温降到4度以下,从而更大程度保证新鲜度。对这些鱼的进一步处理,则是要运到岸上之后。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基地环评确定的产量是两万吨,而目前用于养殖虹鳟的面积约240亩,只占到整个龙羊峡水库面积的千分之零点五。

争议焦点之——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虽然这些虹鳟鱼生活在如此与世相隔的环境中,但平静的水库湖面之外,却涌动着一场源自今年5月的 *** 风波。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更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同时,相关养殖企业也公布了一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力图证明企业在养殖和产品品质层面并无问题。

但协会的公告和企业的自证不仅没能平息 *** ,反而引来更多争议,越来越多的网友乃至 *** “大V”介入其中,让论战不断升级。事后,无论是协会还是企业,都再未出面直接回应相关质疑。

由此,一系列有关三文鱼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整个行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对整个国产三文鱼行业而言,影响颇为明显,国内主要大城市的三文鱼销量明显下滑。

争论焦点之——

淡水虹鳟能不能生吃

另一个备受 *** 关注的就是寄生虫问题:国产淡水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

此前,有渔业方面专家提出,虹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并且不建议生吃。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挪威,大西洋鲑和虹鳟只要在指定海洋水域以及按照相应标准严格养殖出水的,一般都不再进行检测,可以直接生食。但其它鱼类则必须做相应检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对记者表示,寄生虫问题,其实跟养殖管理水平和环境有关。

对此,崔和与应米燕都表示,之前有些争议存在一定认知上的问题。这几个月来,国家疾病防控等相关机构对此很重视,并委托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了市场上的多份样本,还到龙羊峡养殖现场进行了抽检,其中有国产的也有挪威进口的,抽查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

崔和强调,国产三文鱼的生食标准其实已经很高,因此大众可以放心食用,“相较于一直争议的寄生虫对 *** 产生的危害,其实我们更关注三文鱼运输、保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对 *** 造成的危害。”

协会回应——

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更为实际

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告诉记者,其实对于“三文鱼”的争论一直存在。之所以一直不对外回应,是因为觉得辩驳只会把企业卷入更复杂的 *** 漩涡中,还不如专门做好鱼的品质,再用科学数据和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来得更为实际。

这个观点,在国产三文鱼企业的负责人中表现很一致。

崔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挪威向中国出口大西洋鲑,并且做了力度很大的“挪威三文鱼”推广后,让很多人就有一种潜意识——三文鱼就只是指大西洋鲑。但实际上三文鱼并非单指一种鱼,而是泛指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鱼等品种。

【浙江新闻+】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虹鳟被归入三文鱼

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制定标准,是加强行业规范还是谋利

这标准能确保生食虹鳟的安全吗?

就在记者探访 *** 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宣布正式成立,与之共同露面的,还有国内之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表示,该标准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管 *** 的指导与支持。

随着 *** 争议再度升起,除了“虹鳟鱼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这个核心争议之外,公众更关注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这个团体标准是否具有约束力;业界关注的则是国产三文鱼和进口三文鱼的市场份额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三文鱼市场的潜力,风波再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三文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抢占原本以进口为主的市场份额,影响到了进口商的利益。

行业制定团体标准

定义“三文鱼”范围

8月10日,青海 *** 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大会会场外,崔和介绍,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如无问题,今年9月10日后正式实施。

这在现场很多人看来,是对那波 *** 风潮的行业整体回应。并且,虽然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依旧反对就此事对外进行辩驳,但同时坦言正是因为此次风波,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加速 *** 。

除了正式发布团体标准,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更大的三文鱼(虹鳟)养殖企业,成为这个分会的首任会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首任会长应米燕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持续的争议也反映出中国三文鱼产业缺少统一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那在这份团体标准中,到底如何定义了“三文鱼”?

记者看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写明,基于科学分类和命名方式,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同时,《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因市场需求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GB10136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 *** 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从而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崔和说,这个团体标准还对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等做了严格要求。对产品标签也作出明确要求,必须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产品包装上会写三文鱼,‘三文鱼’这个表述后面会有括号,里面标注上鱼类品种。”崔和指出,只有超过三公斤的虹鳟鱼才能被称为三文鱼,以及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生吃。

“标准的发布,与此前那场风波,有着必然联系。”一位参会的鲑鱼养殖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业标准,他们很难说服 *** 相信国产的“三文鱼”是能保证品质的,生食亦无问题。同时他不否认,这是为了保护国产三文鱼养殖企业能在行业自律前提下有更好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所以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质疑接踵而来

这标准靠谱吗

但正是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再度引发争议。

首先,起草并发布这份团体标准的,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相关企业,这对不少民众而言就存在质疑;其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认为,上述团体标准中,消灭寄生虫 *** 属海水鱼 *** ,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第三,这是一份团体标准,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所以这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最后一点,也是核心老问题:虹鳟鱼是否能“游入”三文鱼序列?

对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淡水养殖三文鱼寄生虫多过海水鱼,纯属谣言,没有实际检测数据的依据。今年广东省权威检测部门专门对包含海水及淡水养殖的260多个三文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寄生虫问题,“另外,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国产三文鱼有地理区位上的优势,运输时间可控,安全 *** 也会更高。”

此外,记者从协会方面了解到,这次会议以及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单位包括养殖、加工、进口及饲料企业, *** 了全产业链,养殖经营品种包括虹鳟、大西洋鲑等(标准中所有品种),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是由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专家们把关,并且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的,同时得到学界专家的审议和认可。

而根据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 *** 国标准化法》解释,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 *** 标准、推荐 *** 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 *** 标准。

此外协会也表示,目前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一大步,以后逐步上升为行标、国标,这是努力的方向。

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则认为,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但还要完善以及后面怎么执行这个标准、检查、监督,这是需要跟上的。

背后或是市场之争

中国三文鱼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回应之外,不少国产三文鱼企业都提及风波源自市场竞争问题。对此,崔和与应米燕等协会成员也婉转表达了这个观点。而从事三文鱼养殖的康乐绿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 新则在此次会议上直指,一些进口商不要再以“真假”的名义借助 *** 故意进行炒作,“虹鳟比大西洋鲑卖得贵,所有的鱼养殖不好都会存在寄生虫,尤其是野生三文鱼。”

实际上,三文鱼在中国市场上的走红,并算不上久远。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至今记得,三文鱼在1994年时国内根本没市场, “我们在广州做三文鱼推广时,当时一位水产局长问我,你这三文鱼跟三明治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说也可以做三明治。”

然而目前,中国三文鱼年消费市场增速达25%,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可能超过25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三文鱼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而满足国内市场对三文鱼产品的需求,仍主要依靠进口。

5月风波乍起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三文鱼企业主告诉记者,与其说那是单纯的一场科普论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商业之争,“进口三文鱼与国产三文鱼的市场之争,即便国产三文鱼市场逐步发展起来,也不足以威胁进口三文鱼市场,但关键是终归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蛋糕被瓜分。”

但崔和估计中国目前每年的三文鱼销量在10万吨到12万吨,国产和进口比例约1:10。专门做生食的三文鱼,国产量在1万多吨左右,进口量则在4万吨左右,“未来国产三文鱼的量可能会提高,但份额比例应该不会变。”

赵依民也坦言目前市场上的确出现了一些竞争,但并不激烈。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告诉记者,她认为目前中国国产三文鱼的养殖还不会对挪威出口中国三文鱼的市场产生影响,不过这对整个三文鱼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能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采访中,多位国产三文鱼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的 *** 舆情,“与三文鱼进口商和国产商都无利。”

发酵至今,这场论战并未因此消停。不过学界、业界和 *** 在一个问题上倒是越走越近——公众更关注的还是对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食品安全。

网传生吃虹鳟会感染寄生虫?专家:湖北本地人工养殖的可放心食用!

三文鱼咱们都爱吃,尤其不少人喜欢就着芥末生吃三文鱼。8月10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起草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值得关注的是,淡水虹鳟被列入三文鱼类别,这一认定结果引发社会热议。虹鳟是否能够生吃,生吃是否安全?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此外,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要求,并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说起三文鱼首先想到还是来自挪威、日本、新西兰等地的三文鱼。淡水虹鳟被列入三文鱼类别,引发争议不断。上海市消保委8月20日公布的一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截至目前,有8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将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归入三文鱼类涉嫌误导消费者。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有关三文鱼“扩编”争议,主要涉及团体标准参考依据、制定流程等方面,而对消费者来说,虹鳟到底算不算三文鱼并不重要,焦点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生吃是否安全?也就是对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 加载中...

记者走访了武汉的海鲜市场发现,三文鱼大都已经成块切好,包装后放在冷藏区域 *** ,每斤的 *** 在128元到180元不等。记者提到虹鳟被列入三文鱼类时,商家表示他们不会选用虹鳟 *** 。

记者分别从两家不同的超市购买了一份三文鱼,随即送往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进行检测。不过专家表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三文鱼不是深海鱼类,而是靠人工养殖。像湖北的宜昌、恩施等地用山泉水养殖虹鳟,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家介绍,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并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不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都不建议生吃。

【编后】

“真假三文鱼,归根到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一严肃议题,不能为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所 *** ,否则就会让 *** 产生更多的‘联想’。”有 *** 认为,与其让协会“背书”,专家“站台”,弄出一个没有权威还饱受争议的团体标准,倒不如监管部门出来亮亮相,给一个权威的 *** ,对各种“标准”的生产加以约束监督,树立质量公信力,而不是任由利益相关方自说自话。

来源:湖北经视《经视直播》 / 记者:张娜 周友源 / 编辑:汤巧霞

来一份刺身,不!你有可能吃的是虹鳟鱼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这本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却被刚刚发布的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轻松”化解。《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明确指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这一串“包括”将虹鳟也罗列其中,把三文鱼当作“鲑科鱼类的统称”,虹鳟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三文鱼。为此,网友们炒翻了天。

虹鳟鱼和三文鱼,到底是什么关系?

怎么区分三文鱼和虹鳟鱼?

生吃虹鳟鱼有没有风险?

……

虹鳟鱼=淡水三文鱼?

专业上,三文鱼并不单指某一种鱼,而是鲑科鱼类的总称,虹鳟鱼的确属于鲑科鱼。我们日常所说的食用三文鱼,一般特指鲑科中产自海水的大西洋鲑。而虹鳟鱼,属于淡水养殖,并不在食用三文鱼的范围内。

说白了,三文鱼这个词其实是个商品名,而不是什么学术名称。

北大西洋海域生活着一种鱼,这种鱼每年都会从河口洄游到淡水中产卵,遇到瀑布之类的障碍物,就会奋力跃出水面,所以人们管它叫“Salmo”,意思是“飞跃者”。20世纪初期大西洋鲑成为欧洲和北美东海岸海水渔业的支柱海产,最初 *** 中国市场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鲑。因此,在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中,可生食的三文鱼一般指挪威三文鱼,即大西洋鲑。

虽然虹鳟也属于太平洋鲑属,但是它的英文名与众不同,叫做“rainbow trout”——根本不被包括在“Salmon”这个通用名概念中。而且,“Trout”对应的概念是“鳟鱼”,指的是大马哈鱼属和鲑鱼属中没有跨盐度洄 *** 为、完全生活在淡水中的一个类群,虹鳟正是这样的淡水鱼。

虹鳟到底安不安全,专家意见不一

三文鱼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生吃(刺身),很多人都会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正规的三文鱼,为了降低寄生虫风险,通常要经过冷冻处理:零下20摄氏度以下冷冻一周以上,或零下35摄氏度冷冻一天以上。

其实对于是什么鱼的质疑,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大家最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虹鳟作为淡水鱼,到底能不能和三文鱼这种海水鱼一样生吃?

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比较容易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这类寄生虫的渗透压与 *** 一致,一旦进入 *** ,会生活得很好。最典型的莫过于广东顺德国内三大肝吸虫病高发区之一,原因就在于该地区有食用淡水鱼生的习惯。

但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认为,有没有寄生虫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并且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

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淡水鱼的寄生虫与 *** 的生长环境接近,因此虹鳟鱼不适合生吃,用海水鱼消灭寄生虫的方式处理淡水养殖的鱼,也没有经过严密的实验。

所以简单梳理一下就是,有专家认为只要在养殖过程中进行高压灭菌就能解除寄生虫隐忧,但也有专家认为消灭寄生虫 *** 属海水鱼 *** ,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所以,小谷建议大家吃虹鳟鱼还是加热做熟了吃。很简单,经过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充分加热一分钟,就能消灭寄生虫。

虹鳟做成刺身,肉眼很难分辨

虹鳟鱼和三文鱼的鱼肉颜色挺像, *** 又比三文鱼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商家才暗戳戳炒作“淡水三文鱼”的概念。

网上有很多区分虹鳟和三文鱼的 *** ,但两种鱼做成刺身之后肉眼基本无法分辨。以前曾流行过一些分辨 *** ,比如三文鱼通常为鲜亮的橙红色,而虹鳟的肉色较为暗淡,橙色也较浅,而且三文鱼肌间脂肪层通常清晰和肥厚,尤其是鱼腩部位,虹鳟则不明显。

但这几年随着虹鳟养殖业的发展,三倍体虹鳟刺身和三文鱼刺身已经完全看不出分别了,甚至部位好一点的三倍体虹鳟比差点的三文鱼的脂肪层还明显。除非看整鱼,否则刺身是无法用肉眼分辨的。

虽然虹鳟鱼不属于三文鱼,但它营养和口味都还不错:这两种鱼的蛋白质含量大概都是20%左右,差别在于脂肪。三文鱼(大西洋鲑)的脂肪含量可以达到13.4%,虹鳟鱼只有6.2%,脂肪含量只有三文鱼的一半。

因为脂肪少,虹鳟鱼的DHA等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比不过三文鱼。检测结果显示,每100克虹鳟的DHA含量是0.516克,而大西洋鲑鱼是1.104克,差别不算小。整体来说,虹鳟鱼虽然脂肪少了点,但算是一种不错的鱼。

“国产三文鱼”到底能不能生吃?中国渔业协会官方解释来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的一档关于国产三文鱼的报道,在 *** 场上彻底歪了楼,形成了一次食品安全风波。

本文 *** 均源自 ***

事件起因

该报道称,青海省的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更高、更大的三文鱼养殖场,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之后就有相关大V、科普类垂直媒体称,所谓“国产三文鱼”和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不是一种鱼,常说的生食三文鱼是大西洋鲑,而青海的是淡水虹鳟鱼,这是不能生吃的,鱼的寄生虫可直接寄生 *** 。

一时间 *** 场里一片 *** “冒牌三文鱼”、“国产三文鱼有害”的声音。但是,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公开发声批驳所谓“国产三文鱼的谣言”,称:虹鳟就属于三文鱼,其 *** 甚至要高于大西洋鲑;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相反是野生的三文鱼,更容易受到寄生虫的感染。三文鱼养殖是国家鼓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的 *** 产业之一。

这下“吃货们”就彻底懵了,还能不能安安心心地吃一口三文鱼刺身了?

权威机构发声

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上发文,就引发热议的“国产三文鱼”的一些问题作出解释。文章称,之一,“虹鳟不是三文鱼”是一种误解。文中解释,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

第二,“淡水三文鱼存寄生虫,生吃对 *** 有害”同样是误读。文章中解释,野生的鱼类很容易存在寄生虫,但正规养殖的则没有。“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 *** 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文中举例称,以国产为例,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这与虹鳟的养殖方式有关:一是养殖虹鳟水质要求高,水质清冽,通常在低温流水中养殖(养殖温度12~18℃);二是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针对“生吃对 *** 有害”一说,文中称,例如加拿大BC省有关生食水产品的规定如下:对于野生捕捞的水产品除金枪鱼和贝类之外的游泳 *** 鱼类(不包括鱼卵),对于生食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对人的危害。对于养殖的鱼类,如果养殖鱼是使用小鱼投喂,也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生食。

因为小鱼饵料会带来寄生虫给所养殖的鱼类。对使用人工饲料的养殖鱼类不用冷冻处理。因为饲料加工时经过高温过程,已 *** 了所有寄生虫,不会对养殖鱼类带来寄生虫。

另外,文章称,从事实上说,世界范围内这个寄生虫没有感染虹鳟的病例报道;其次从该虫本身说虹鳟养殖环境中存在其中间宿主可能 *** 较小,无法完成其生活史;第三,虹鳟养殖业中均投喂人工饲料,没有感染源。

无论是淡水鱼类还是海水鱼类,都有可能成为某些寄生虫的天然宿主,这是自然规律。并不是海水鱼寄生虫就少于淡水鱼。与其他淡水温水鱼相比较,虹鳟养殖环境要求很高,一般利用天然水库或者是地下清泉,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极低。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未见虹鳟感染该虫的文献报道。

第三,文章指出“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文中解释,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 *** 鱼类,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 *** 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部分种类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比如虹鳟鱼、山女鳟和高白鲑等,但是不同种类还有不同的生态类型,比如说虹鳟经过驯化后也可以在海水里养殖,鲑属的褐鳟,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第四,文章指出“虹鳟的色泽不如大西洋鲑,使用了色素‘掺假’”系误读。文中解释,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于食物中的虾青素,所以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

养殖三文鱼在饲料中添加人工提取的纯天然的虾青素以达到肉质增色的作用。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对 *** 无害,反而对美白防晒有好处。

虹鳟归入三文鱼 还能不能好好吃刺身了?

最近三文鱼天天上热搜,网友们更是为它吵翻了天。起因是前些天,青海省人民 *** 官网上出现了一条消息:《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里面是这么说的:

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 来自:qh.gov ***

其中,虹鳟也被列入三文鱼的队伍这一点,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人说它根本不是三文鱼,有人说自己分不清三文鱼和虹鳟,还有人担心生吃虹鳟会有风险。

这一切究竟都是什么 *** ?别急,今天一一为你解答。

三文鱼 到底是什么鱼?

三文鱼这个词,说白了其实是个商品名,而不是什么学术名称。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北大西洋海域生活着一种鱼,这种鱼每年都会从河口洄游到淡水中产卵,遇到瀑布之类的障碍物,就会奋力跃出水面,所以人们管它叫“Salmo”,意思是“飞跃者”。

后来,分类学大神林奈把“Salmo”这个词赐予了这种鱼来当属名,它就是大西洋鲑Salmo salar)。

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天生一副等着被吃的气质,所以人们当然就对它“下了手”,一尝发现,咦?味道鲜美口感嫩滑,非常好吃啊!

于是20世纪初开始,大西洋鲑的捕捞量逐年上升,并且渐渐地经海路出口到了中国这个吃货大国。

大西洋鲑

*** 来自:pesqu ***

大西洋鲑的英文名是Atlantic salmon,再加上我国最早接触到养殖大西洋鲑的是港台地区,所以根据浓重粤语腔发音,“Salmon”被音译成了“三文鱼”,就跟你天天喝的酸奶也叫“优格”是一个意思。

综上所述,中文语境里的三文鱼指的就是大西洋鲑。大西洋鲑属鲑形目鲑科鲑属,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海域和北美洲东岸。

根据产地不同,大西洋鲑类产品通常包括苏格兰三文鱼、法罗群岛三文鱼、澳洲三文鱼、智利三文鱼等等,不过我们最熟悉的还是挪威三文鱼。

挪威三文鱼养殖场

*** 来自:fra *** seafood ***

虹鳟鱼可以生吃,虹鳟鱼可以做生鱼片吗-第1张图片-

三文鱼的肌间脂肪层特别厚实,所以吃起来温和清爽,鱼腩就更不用说了——滑嫩肥美,想想就要流口水。

三文鱼鱼腩

三文鱼寿司

野生“XX鲑” 比三文鱼更美味

除了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英文里的“Salmon”还可以指 *** 哈鱼(太平洋鲑)属的很多种鱼。

跟大西洋鲑一样,这些 *** 哈鱼也会洄游产卵,而且也会在水中一跃而起,所以人们也给它们起了“Salmon”的俗称。后来为了区分它们,又在统称salmon前加上了产地、形态等特征。

大鳞 *** 哈鱼Chinook salmon(王鲑)

红 *** 哈鱼Sockeye salmon(红鲑)

银 *** 哈鱼Coho salmon(银鲑)

狗 *** 哈鱼Chum salmon(狗鲑、秋鲑)

驼背 *** 哈鱼Pink salmon(粉鲑)

红 *** 哈鱼(红鲑)

*** 来自:arkive.org

银 *** 哈鱼(银鲑)

*** 来自:arkive.org

虽然英文名字里都有“Salmon”这个词,但是这些 *** 哈鱼的中文名一般都译为“XX鲑鱼”,而不是“XX三文鱼”。

因为这些太平洋鲑根本就不需要靠三文鱼的名头来提高知名度——真正优质的野生太平洋鲑 *** 比三文鱼(大西洋鲑)更贵,如今市面上已经陆陆续续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你可以买点尝尝。

红 *** 哈鱼(红鲑)鲜红的鱼肉

虹鳟鱼 并不是“淡水三文鱼”

讲到这里,文章开头“团体标准”中提到的大西洋鲑、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究竟是啥,就都给大家解释清楚了。

下面来说说争议更大的虹鳟。

虹鳟

*** 来自:Wikipedia

虽然虹鳟和前文中提到的鱼一样,都属于太平洋鲑属,但是它的英文名与众不同,叫做“rainbow trout”——根本不被包括“Salmon”这个通用名概念中。

而且,“Trout”对应的概念是“鳟鱼”,指的是大马哈鱼属和鲑鱼属中没有跨盐度洄 *** 为、完全生活在淡水中的一个类群,虹鳟正是这样的淡水鱼。

因此,虹鳟并不是所谓的“淡水三文鱼”。

虹鳟和三文鱼的鱼肉颜色挺像, *** 又比三文鱼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商家才暗戳戳炒作“淡水三文鱼”的概念,把虹鳟卖得比三文鱼还贵。

对此我只能说,真是很棒棒。

至于那份让大家吵翻天的行业标准,其实是社会组织和企业他们自己定的,为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不是什么强制 *** 的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你不用太费心。

生吃虹鳟 到底安全吗?

既然被商家叫做“淡水三文鱼”,那虹鳟更好的吃法岂不就是刺身咯?

No,虹鳟不能直接生吃!因为虹鳟是淡水鱼,而淡水鱼通常都是不能生吃的。

虹鳟

淡水鱼体内可能携带着多种寄生虫,酱油、白酒都杀不死的那种,所以如果你吃的是严格遵守寄生虫控制过程来养殖的生虹鳟,那你很幸运;

但如果你恰好吃到没有经过寄生虫控制过程的生虹鳟,那么就会有被感染的可能。

别灰心,虹鳟鱼本身还是个好鱼,口感细腻,鱼肉还有嚼劲,香煎、清蒸、红烧,怎么做都好吃。担心生吃有风险,我们就吃熟的嘛。

开屏虹鳟鱼

*** 来自:douguo ***

虹鳟鱼肉炒饭

虹鳟意面

*** 来自:美食天下

部分 *** 来自 | 123rf *** ***

微信编辑 | 高兴

三文鱼到底能不能吃了?这4个问题你必须弄清楚

“一周总有那么七天想吃三文鱼”——同意的人请举手。

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三文鱼用这些美名,同时俘虏了营养专家和吃货们的心。

但最近,一则“中国国内市场1/3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的新闻,引发了巨大关注。报道播出后,有 *** 疑,这些青藏养殖的所谓“淡水三文鱼”实为虹鳟鱼,与消费者通常认为的“三文鱼”并非一类,有假冒之嫌,且虹鳟生吃风险较高。

《生命时报》之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围绕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受访专家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 陈舜胜

科信食品安全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钟凯

虹鳟鱼到底算不算三文鱼?

要确定虹鳟鱼能不能叫三文鱼,首先要从三文鱼这个词的来历说起。

中文“三文鱼”原意特指大西洋鲑

英文里“Salmon”不光指大西洋鲑,还指大马哈鱼(太平洋鲑)属的很多种鱼,泛指一种肌肉红色的大型冷水溯河洄游 *** 鱼类。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西洋鲑由挪威进入 *** ,挪威等地的大西洋鲑鱼,鳞小且呈银白色,英文称为“salmon”。 *** 人将其翻译成为“三文鱼”。主要是基于粤语的音译,同时因其鱼肉呈多条纹状,“三文(纹)鱼”的名字译得很巧妙。

必须指出的是,中文“三文鱼”是针对大西洋鲑这条鱼,本来特指来自挪威的“salmon”,而不是针对其他鲑科鱼类

“三文鱼”种类的丰富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太平洋鲑鱼也开始被称为“三文鱼”进入中国,这种鱼虽然与大西洋鲑不同,但差别不算大,均为海水鱼,英语也称为“salmon”。这种鱼生活在环太平洋地区的日本、美国 *** 斯加等地区沿海岸,外形类似于“salmon”、亦洄游产卵的鱼类,于是乎通常将它们统统称为“salmon”。

正式的场合为了区分,人们将欧洲老家的三文鱼称为“大西洋salmon”, “太平洋salmon”即太平洋鲑。后来为了进一步区分,又在统称前加上了产地、形态等特征,才有了现在大马哈鱼属的诸如Pink salmon(粉三文鱼)、Coho salmon(银三文鱼)、Sockeye salmon(红三文鱼)等众多鱼种。

虹鳟鱼并非传统意义的“三文鱼”

虹鳟鱼也属于太平洋鲑属,但虹鳟的学名是“Oncorhynchus mykiss”,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连“salmon”都没有。并且“trout”对应的概念是“鳟鱼”,指的是大马哈鱼(太平洋鲑)属和鲑鱼属的鱼中,生活史全部于淡水中完成,没有跨盐度洄 *** 为的一个类群。

相比较大西洋鲑,应该看作是另一种鱼,不可混淆为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非要加上“淡水”两个字做定语,更是不应该,这样容易造成误导。

虹鳟鱼不可充当三文鱼

所以,无论按照学名还是英文名或是中文名,强行将虹鳟鱼充当三文鱼是不妥的。必须注意中文的“三文鱼”并不对等同于英文的“salmon”。

在学术分类上来说,虹鳟鱼跟大西洋鲑鱼同是鲑鱼科但不同属。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只能算是远亲,和太平洋鲑鱼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两者的营养和口味是否有明显不同?

不能否认,虹鳟鱼也是一种很好的鱼类食物,与大西洋鲑鱼的营养差别不大。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口感风味上

淡水和海水的生态环境完全不同,鱼类所处的食物链也各有差异。

  • 大西洋鲑作为一种海水鱼,由于海水环境的特殊 *** ,呈鲜层次更好,吃起来鲜味更明显。
  • 虹鳟鱼在淡水中养殖,土腥味相对更重,鲜味较差。

虹鳟鱼是否适合生吃?

陈舜胜:海水鱼中的寄生虫以线虫为主,它们多数在 *** 中长不大,在成虫前就会死掉,因此生吃海水鱼的风险相对较小。而淡水鱼中常见的肝吸虫等,由于生长条件在与 *** 差不多的渗透压下,较易在 *** 内存活,生吃淡水鱼风险就会加大

当然,也有人说,人工养殖虹鳟鱼时,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和 *** ,保证鱼类生长环境的安全 *** ,进而切断寄生虫感染途径。这有一定道理,但据我所知,从我国东北、西北,到 *** 、新疆,都有虹鳟鱼的养殖地,其中不乏天然养殖场,若不能做到所有虹鳟鱼都明确溯源、标明产地,区分天然与工厂化养殖,就难以保证虹鳟鱼的生食安全。

钟凯:海水寄生虫无法在 *** 内长期生存,因此主要是引起腹痛腹泻,只有极个别情况有消化道穿孔。相比而言,养殖鱼的寄生虫可能会少一些,这主要得益于环境控制和渔 *** 的使用。

但当淡水养殖的虹鳟鱼被作为刺身生吃时,风险仍然大于大西洋鲑这样的海水鱼。所以对于虹鳟鱼,我不建议生吃,烹调熟透后再吃则完全没有问题

如何区别海水三文鱼和虹鳟鱼?

相对来说,虹鳟鱼的颜色较浅。但如果在养殖时,加入了富含胡萝卜素的饲料,也会使肉质颜色加深,因此,单凭消费者肉眼很难区分。

若为整条鱼,相对更易发现不同:

  • 大西洋鲑的皮颜色银亮,鳞光闪闪。
  • 虹鳟鱼两侧有较明显的彩虹色鳞片,整体色泽比大西洋鲑略深一点,带点褐色。

本期编辑:刘畅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虹鳟为何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有专家称,虹鳟不是三文鱼;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 *** 适用于海水鱼。(澎湃新闻8月12日)

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此一争论,由今年5月的一则媒体报道意外引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将虹鳟纳入三文鱼,算是对相关争论给出了一种 *** 。只是,这只能 *** 水产流通行业的看法,团体标准也不具有强制 *** ,再说由13家虹鳟养殖企业参与制定,其公正 *** 也难免存疑。很显然,希望由团体标准来止息争议不太现实。

综合各方意见和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将虹鳟划入三文鱼,疑问是很明显的:在研究和学术角度,有专家称,虹鳟鱼和三文鱼并非同类鱼,前者是淡水鱼,后者是海水鱼;在消费者的惯 *** 认知中,三文鱼就是一种可以生吃的海水鱼,在国内通常特指大西洋鲑。那么,突然多出一个“国产三文鱼”,消费者自然心存芥蒂。

这次团体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也就是说,到底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应该让消费者心里有数,有可选择的权利。这对于避免引起对消费者的误导,无疑是必要的。可这一技术 *** *** 作,并不能掩盖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以及相关喂养、运输、销售的过程,又如何保证安全。

虹鳟鱼到底能不能生吃,除了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背书,似乎无明确的权威科研数据支撑。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而按照专家的说法,“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 *** 的生长环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得多”。不过,这种说法仍只是相关专家的态度,市场监管部门更有必要给出更权威的标准。

退一步讲,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并不影响虹鳟鱼本身的食用和市场价值。因此,此一问题的争议,不应该演变为对虹鳟价值的否定。在争论之外,有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虹鳟的养殖公司而言更显重要——既然虹鳟自有其价值,那么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或者说,是否一定要生吃才能证明虹鳟的价值?

面对争议,行业协会与企业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团体标准的局限 *** ,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于三文鱼产地的标注,在不具有强制 *** 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其执行效果?引发三文鱼与虹鳟之争的一个 *** ——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产自青藏高原,过去消费者就大多不知情。这种低透明度的市场信息生态,不仅对消费者不利,恐怕也不利于虹鳟鱼市场的长远发展。

另外,虹鳟与三文鱼之争,其背后还有更深的背景。有媒体披露,“水产造假严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2010~2012年间,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在美国的一项调研发现,21个州的零售和餐饮提供的鱼类有33%是虚假标注;2016年,一项综合了来自55个国家的200多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20%的鱼类样品存在虚假标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希望虹鳟与三文鱼的争论从行业到监管部门都能够有权威结论,更期待它能够撬动水产品监管的升级。任然

标签: 虹鳟鱼 可以 生鱼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