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膻中怎么读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膻中的读法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膻中怎么读拼音和膻中的读法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膻中穴的膻到底是什么读音
五笔86:EYLG五笔98:EYLG仓颉:BYWM
笔顺编号:35114125251125111四角号码:70216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81BB
1.像羊肉的气味:~气。~味。腥~。
1.(形声。从肉,亶( dǎn)声。本义:羊臊气)
2.同本义。亦泛指臊气 [sheepy odor]
蚊慕羊肉,羊肉膻也。——《庄子·综无 *** 》
3.又如:膻气(羊肉的气味);膻根(指羊);膻荤(指肉类或气味浓烈的食品。也作“荤膻”);膻芗(祭祀时 *** *** 肠间脂肪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膻腻(腥膻油腻)
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列子·周穆王》
5.又如:膻腥(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膻秽(又臭又脏。谓肮脏丑恶)
膻,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说文》
7.又如:膻肉(羊肉);膻食(膻荤。肉类食物);膻根(羊及羊肉的别称)
8.通“馨” [aro *** ]。如:膻芗(膻,通“馨”;芗,通“香”。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
9.羊油 [mutton oil](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唐·皮日休《喜鹊》)
2.胸中:~中(a.中医指胸腔 *** ,心包所在处;b.针炙穴位名,位于前 *** 正中)。
二、膻中怎么读正确读音
膻中,别称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出《灵枢经脉》中。属任脉,位于前正 *** ,平第4肋间,两 *** 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有 *** ( ***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 作 *** 为平刺0.3~0.5寸。
膻中的准确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是 *** 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在中医理论中,膻中被认为是“气海”,是 *** 气血汇聚的地方。因此,膻中对于调节 *** 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膻中的功效非常广泛。首先,它能够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不全、心悸、胸闷等症状。其次,膻中还能够调节呼吸 *** ,缓解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此外,膻中还能够调节消化 *** ,促进胃肠 *** ,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除了以上功效外,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治疗作用。例如,它能够调节神经 *** ,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它还能够调节免疫 *** ,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总之,膻中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穴位,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需要注意的是,膻中虽然功效显著,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膻中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穴位,使用时需要轻柔、缓慢地 ***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次,膻中不适合所有人使用,例如孕妇、心脏病患者等人群需要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最后,膻中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用,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三、中医膻中怎么读
膻中,别称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出《灵枢经脉》中。属任脉,位于前正 *** ,平第4肋间,两 *** 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有 *** ( ***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 作 *** 为平刺0.3~0.5寸。
膻指空腔,中指 *** 。因穴在玉堂之下的胸腔中部,适当两乳中间,且因膻中为心之外周,代心布令,居于胸膜之中,因名膻中。
*** :前正 *** ,平第4肋间,两 *** 连线的中点。
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 炎等。
1.《灵枢·胀论》:“夫胸腹,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域也。”
2.《采艾编》:“膻中,上焦之气,此为 *** 。”
四、膻中的正确读法
膻中,别称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出《灵枢经脉》中。属任脉,位于前正 *** ,平第4肋间,两 *** 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有 *** ( ***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
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 作 *** 为平刺0.3~0.5寸。
膻中位于 *** 正 *** ,是胸腹部的交界处,也就是胃的位置。在中医上认为膻中是气血交会之所,是重要的气海之一。
膻指空腔,中指 *** 。因穴在玉堂之下的胸腔中部,适当两乳中间,且因膻中为心之外周,代心布令,居于胸膜之中,因名膻中。
膻中是中医中的重要穴位之一,与调节 *** 气血有密切关系,主要具有调理胃肠道、治疗消化 *** 疾病、增强体质等多种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 *** 、胃痛、食欲不振、呕吐等相关症状。
膻中位于腹部,如何进行正确的 *** 和保健是很重要的。适当 ***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缓解压力等。因此,建议可以通过深呼吸、轻柔 *** 等方式来进行膻中的保健,并注意饮食卫生等方面的保护。
膻中作为 *** 内的重要 *** 之一,当出现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预防或减少类似疾病的发生。
舒缓胸闷、咳喘、吐逆,心悸、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提高 *** 功能等。治疗 *** 疼痛、腹部疼痛、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呼吸困难、过胖、过瘦、呃逆、缺乳症等。治疗产妇少乳、 *** 炎、噎嗝、收缩等。治疗产妇少乳、 *** 炎、噎嗝、收缩等。
五、膻中穴的“膻”读音
1、在膻中穴这个穴位中读作淡,在味道膻味中读作山。目前没有第三个读音。
2、这个字本义为实在的 *** ,即脱去上衣 *** 身体。如古人有用肉膻表示 *** 见 *** 的意思。
3、之所以膻味的膻和这个膻中穴的膻是多音字,其实原来是有膻味的专有字“羶”的,只是后来被取消掉了。
4、另外,读作坦的不是这个字,但意思与这个字是一样的,也是由这个字发展来的,并最终取代了这个字,那个字是“襢”,但因为笔画复杂,后来用袒取代,如袒胸 *** 。其实这个袒与膻在字义上是完全一样的。
六、膻中怎么读
1、位置:在 *** 前正 *** 上,平第4肋间,两 *** 连线之中点。
2、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3、当感到胸闷、憋气的时候,膻中穴通常会有明显痛感。此时用拇指按揉该穴,能有效缓解胸闷、气喘等症状。
4、春季气候多变,恶寒发热、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比较常见,捶打膻中穴可宣发肺气、宽胸理气降逆,减轻咳嗽、哮喘、气短、胸闷等症状,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具体的捶打 *** 是,左右空拳轮流捶打膻中穴,每次100下,力量不宜过大,以 *** 有震动感即可。
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心血管穴——膻中
七、膻中穴怎么读
膻中,是中医尤其是针灸、推拿常用的穴位,但是对膻中的“膻”读音,目前分歧很大:官方读音为“dàn”,民间传统中医则通常读为“tan”——“膻”正确读音,究竟是什么?
在《新华字典》中,“膻”是个多音字,只有“shān”(释义:像羊肉的气味)、“dàn”(释义:1.袒露。2.胸中)两种读音,而无“tan”的读音——难道是传统中医把“膻”读为“tán”是错误读法?
可是,查阅《康熙字典》,“膻”有“tan”的读音,且“tan”是“膻”的主导发音——“膻,《唐韵》徒旱切(发音为“tan”),《集韵》荡旱切,音袒(读为“tǎn”)。《说文》肉膻也。从肉亶声。诗膻裼暴虎。◎按诗郑风,今作襢(发音为“tǎn”)。《集韵》或省作胆。又《集韵》《正韵》又《正字通》音诞(读为“dàn”)。素问,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王冰曰:在胷中两乳闲。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与脊胁周回相著,遮蔽浊气,所谓膻中也。”
因此,通过引证《康熙字典》,膻中穴的“膻”正确读音应该为“tan”——传统中医读“膻”为“tan”,并不是错读白字,而是代代相传的正确读音!
文章分享结束,膻中怎么读拼音和膻中的读法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