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 泉州市正骨医院整复科主治医师林志强
■早报记者 陈小芬
“医生,我的脚只是扭伤没有骨折,为什么还要打石膏呢?”
“崴脚很常见,也没几个人打过石膏,为什么我崴脚了就得打石膏?”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扭到脚踝只是小伤,热敷或用绷带包扎就好了,不少人直到疼痛难忍、脚腕肿起、不能行走时才会就医,而且对治疗时打石膏感到不解。泉州市正骨医院整复科医生林志强介绍,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虽然拍片检查未发现明显骨折迹象,但是韧带肯定损伤了,打石膏更有利于踝部相关软组织的修复愈合。
以为脚崴是小事 结果成习惯 *** 扭伤
3月6日,17岁的高中生小蔡拖着肿胀得非常厉害的右脚来到诊室。“医生,5天前我打球时又扭到了脚踝,这次怎么会这么严重?”一见面,小蔡就急得快哭了。
小蔡称,半年前他的右脚因打球扭伤过三次,每次都是休息一下,自己喷点 *** 水或热敷,过几天就好了。此次扭伤,他还去医院看过,医生也是叫他休息、冰敷,但未见好转,脚越肿越大。
看到小蔡的伤情,林志强表示,这是韧带 *** 未做好固定而使病情加重。核磁检查显示,小蔡右脚距腓前韧带撕裂。鉴于前面三次的情况,林志强称,小蔡右脚已成习惯 *** 扭伤,并交代小蔡要重视,好好治疗、休养,否则会留下后遗症。
林志强告诉记者,像小蔡这样认为崴脚是小事的大有人在,门诊中经常见到脚肿胀得厉害才来就诊的患者。两三年前,20岁左右的市民小张运动时扭伤了脚踝,自行涂抹 *** 水10多天后,脚肿得走路都跛了,这才到他们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小张的外脚踝压痛很明显,经拍片虽然未骨折,但是韧带断了,于是让小张打石膏固定两周,并配合其他 *** 物治疗。因没有及时就诊,后来每当天气变冷时,小张的脚踝都会疼痛。
石膏固定有利于踝部软组织修复愈合
据悉,崴脚极易造成踝关节内外侧的韧带、关节囊以及关节软骨等软组织的损伤,这些损伤的修复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环境。若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踝关节的韧带可能就会变得松弛,踝关节就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引起在行走或运动时的二次扭伤。此外,踝关节不稳也容易引发创伤 *** 关节炎、关节退变等,导致患者踝关节慢 *** 疼痛,甚至出现不能负重行走的情况。
“医生会建议石膏固定,这样更有利于踝部相关软组织的修复愈合。”林志强说,石膏经济实惠,实用方便,目前临床运用及其广泛。虽然石膏经常被用于骨折的治疗固定,但在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很常用。石膏固定可以让 *** 的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在活动过程中的进一步损伤,为踝关节的软组织修复以及消肿等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如果不打石膏,踝关节的反 *** 动将会影响软组织的修复,可能导致慢 *** 疼痛、创伤 *** 关节炎、习惯 *** 扭伤、创伤 *** 滑膜炎、距骨坏死等后遗症。打石膏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上述情况的发生,但是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后遗症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某些裂缝骨折,也就是俗称的“骨裂”,往往在 *** 早期无法通过X线片做出明确诊断,需要待1-2周血肿吸收后再次复查确定有无骨折。这种情况下,骨科医生也会预防 *** 地先给予石膏固定,若复查时无骨折,再拆除石膏。
石膏固定之后还应定期复查
“石膏固定之后,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患处的情况。”林志强说,如果伤处出现持续 *** 肿胀,就会造成石膏固定相对过紧,这时若不及时调整石膏松紧度,就可能引发远端组织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等。因此,在进行石膏固定后,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避免出现石膏松紧不合适而导致的损伤等情况。
有些患者会认为,石膏很笨拙,夏天又很闷热。林志强表示,对于轻度扭伤,支具固定不失为一种好的 ***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支具可供选择,小夹板外固定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损伤较重者还是应该石膏固定更为稳妥。
来源: 东南早报
*** 、疑难病常用 *** 之生石膏一说到生石膏,我们很多同道都会想到大寒,真的大寒吗?《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则 *** 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 *** 尤纯良可知。近一百年无法超越的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石膏,人颂“张石膏”,其认为石膏“ *** 微寒”。张锡纯有饮生石膏煮水吐,改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遂受 *** 不吐,服尽二两而病愈经验。张锡纯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其人病愈之后,饮食有加,毫无寒胃之弊。
一、发热病。我们常说学会柴胡、生石膏、麻黄、乌梅,治疗发热打遍天下无敌手。发热,伤寒六经皆可发热。但是临床小柴胡,麻杏石甘汤, *** 加人参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梅丸确实最多用。当然时方阴虚发热青蒿鳖甲汤加生石膏,气虚发热补中益气加生石膏,皆可提高临床疗效。
二、解凝。解凝是个大的话题。石膏解凝要完全理解,离不开看张锡纯和胡希恕的著作。我的老师赵杰,对解凝也提出了现代医学解释,说生石膏能把组织间因热而将要凝聚的水液打散,再通过解表 *** 打开的通路排出。
很多同道肯定会批判说用 *** 处方要辩证,当然要辩证,但是不能死板。比如实寒证疼痛,生石膏肯定不能单用,但是要用生石膏的解凝作用通络,反佐不就可以了吗,用麻黄、细辛、附子、吴茱萸制约生石膏的寒不就可以了吗。管理学说用人要用人优点,方 *** 不一样的道理嘛。临床没有绝对的禁忌证。比如临床要用麻黄,但是病人虚弱,仿阳和汤之法不就可以了吗。再比如白头翁苦寒止利神品,所以仲景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产后下利,内虚,用白头翁绝对会伤害产妇身体,但是产妇出现了下利,怎么办加甘草阿胶,仲景给了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变化思路。所以临床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就看如何配伍用 *** 了。
真传一句话,直接说个人的一点临床真体会。
①、肿瘤中的应用。脑部肿瘤辩证加生石膏。肿瘤多是寒热虚实错杂。如脑瘤吴茱萸、生石膏、山羊角、细辛的配伍。淋巴瘤生石膏、土茯苓,土贝母、山豆根的配伍。肉瘤生石膏、 *** 、海藻、生牡蛎的配伍。
*** 癌、 *** 增生、甚至通乳皆可用到生石膏。神农本草经对生石膏的功用明确提到产乳。
②、淋巴结肿大:辩证方加生牡蛎、夏枯草、生石膏、皂角刺。
③、 *** 、银屑病中应用:善治者,治皮毛,生石膏能解皮肤郁热,又能清郁伏于内慢慢透发的热。
④、头痛中的应用。说起头痛,我们中医医生,都知道川芎是头痛要 *** ,无论是常用的川芎茶调散还是秘法散偏汤,皆是川芎为主 *** 。但是生石膏治头痛,如果有医生有经验,一定是暗自当宝。因为生石膏在头痛中的应用神奇无比,很多疑难头痛在川芎和生石膏的处方中,逐渐痊愈。《 *** *** 赋》中明确提出石膏治头痛,却没有引起很多医家的重视。
⑤、头晕: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生石膏,天麻钩藤饮加生石膏。
⑥、痹症中的应用。麻杏苡甘汤,桂枝芍 *** 知母汤加生石膏等。
⑦、便秘中的应用。简单的用法就是承气汤加生石膏。便秘有脾约证之说,也有肺约证。
⑧、糖尿病中的应用:口渴明显就是 *** 加人参汤。
⑨、痰粘不利、鼻炎等也一定要想到生石膏。
*** 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继承发展中医事业也是一样。如果您愿意为中医发展尽一点力,也希望您能够分享您的中医经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王医生才疏学浅,都敢分享经验,你们怕什么呢!<灵光一闪><害羞>
<祈祷>(如果觉得有用,您愿意为我转发吗!)
【 *** 材概述】石膏为含水 *** 钙纤维状结晶聚合体的矿石。主产于湖北、甘肃等地。随时可釆。以块大、色白、质松、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生用或煅用。
(石膏)
【 *** 味归经】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炮制及功效】
1、生石膏 取原 *** 材,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生石膏,甘、辛,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干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于:
(1)热病烦渴:常与知母、甘草等同用,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可治温热病热入气分,高热烦躁,大渴多饮,汗多脉洪大等,如 *** 汤;若气分热盛,而脉浮大无力,属气津两伤,再配伍人参,如 *** 加人参汤;若热邪深入,气血两燔,见高热发斑者,配伍生甘草、犀角、玄参等,以清气凉血,如化斑汤。
(2)肺热喘咳:常配麻黄、杏仁、炙甘草等,能宣肺泄热平喘,可治热壅于肺,咳嗽气喘,痰黄而稠,或发热口渴,脉滑数,苔黄等,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头痛、牙痛:常与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同用,能清胃滋阴,可治胃阴不足,胃火炽盛而致的牙痛、头痛,烦热口渴,如玉女煎;配伍白芷、细辛,能清胃热泻火止痛,可治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
2、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碾碎。煅石膏,甘、辛、涩、寒。清热力较缓,而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力强,外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用于:
(1)疮痈溃后:常与黄灵 *** 共研细末,掺入疮面或用 *** *** *** 脓腔,能清热去腐提脓拔毒,可治疮痈溃后脓毒未尽者,如九一丹。
(2)湿疹:常配伍青黛、黄柏等,能清热燥湿,收湿敛疮,可用于湿热侵袭肌表而致的湿疹。
【用量及禁忌】用量15-60克;生石膏用量一般为9 ~45克,重病时用量为90 ~ 120克,打碎先煎;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法区别】
1、寒水石与生石膏:都能清热泻火,但寒水石清肺实火,偏入血分,没有解肌达表之力;而生石膏清肺胃火热,主入气分,并能解肌达表使邪外透。
2、大青叶与生石膏:都能治时行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于治疗心胃毒热、 狂热烦乱、血热赤斑、热毒赤痢等症;而生石膏辛苦大寒,偏于治疗肺胃痰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
【常见配伍】
1、石膏伍天花粉、水牛角:能泻热解毒,增强凉散退热之力,用治中毒 *** 肺炎及肝炎之高热。
2、石膏伍滑石:治外感发热或流感发热。
3、石膏伍大黄:泄阳明胃家实热, 治外感热病、痄腮、乳蛾、咽喉肿痛及类风湿 *** 关节炎之高热。
4、石膏伍石斛:能清热増液养胃,治阴虚胃热。其石膏用量宜小。
(石膏鉴定)
【经验组合】石膏长于清肺胃之热而为要 *** ,常与知母为伍,构成退热对 ***
石膏功效用法总结口诀:石膏肺胃甘辛寒,高热烦渴咳喘痰,胃火头痛和牙痛,提脓拔毒湿疹煅。
趣味中 *** ——石膏为满足公众深入了解中医 *** 传统文化的需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学部推出“趣味中 *** ”系列科普知识,从传统中医 *** 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引人入胜的典故、故事、医案等为切入点,对中 *** 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今天将带大家认识一味退热经典中 *** ——石膏。
石膏饮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 *** 、纸张填料等。同时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如用于 *** 豆腐和罐头。当我们骨折时,还可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固定。其实,石膏也是一种传统中 *** 。石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经典的清热泻 *** 。石膏作为解热的常用 *** 物,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配伍,用于高热烦渴,咳逆喘促,治疗发热咳喘患者。
典故趣闻
近 *** 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尤其擅长应用石膏治疗热证,他编写的中医典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石膏用于退热的方剂石膏粳米汤。文中记载“丙辰正月上旬,愚随巡防营,自广平移居德州。自邯郸上火车,自南而北,复自北而南,一昼夜绕行千余里。车窗多破,风寒彻骨。至德州,同行病者五六人,皆身热无汗。遂用生石膏、粳米各十余两,饭甑煮烂熟,俾病者尽量饮其热汤,皆周身得汗而愈,一时称快。”
*** 材来源
*** 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 *** 钙(CaSO4·2strongO)。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更佳。
*** 味归经
*** 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
炮制与功效
石膏的炮制品有生石膏、煅石膏。
石膏的主要功效:
①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②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临床应用
石膏的临床应用:
①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石膏能清热泻火,解肌透热,清泻胃火,除烦止渴。又能祛暑,用治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
②肺热喘咳:生石膏善于清泄肺经实热,治疗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 *** 同用,如麻杏石甘汤。
③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石膏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胃火头痛,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
④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火煅外用,用治溃疡不敛,常与红粉配伍,研末置患处。用治湿疹瘙痒,可配黄柏研末外用。治烧烫伤,常与青黛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煅石膏研末外撒。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中西 *** 联用
石膏+抗生素
石膏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石膏所含钙离子可与其形成络合物,导致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血 *** 浓度下降,疗效减弱。
石膏+强心 ***
石膏能增强 *** 对强心苷类 *** 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强了毒 *** 。
张锡纯先生认为退热一定要用生石膏,煅石膏无退热效果;并且想要退热效果好,用量要大。在服用 *** 上,建议每次服完 *** 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这正是故事中张锡纯先生治疗同行患者使用的 *** 。粳米能防止生石膏伤胃,使生石膏的 *** *** 留于胃,有助于发汗透邪。如果没有粳米用普通的大米代替也可。
参考资料
1.国家 *** 典 *** 会.中华人民 *** 国 *** 典临床用 *** 须知(中 *** 饮片卷).北京:中国医 *** 科技出版社,2015:153-155.
2.高学敏.中 *** 学.北京:中国中医 *** 出版社,2002:84-85.
3.龚千锋.中 *** 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 *** 出版社,2016:271-272.
4.朱建华.中西 *** 相互作用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供稿科室| *** 学部
作者| 蔡萌、卢贞、朱淑芳
这个 *** ,很多怕太凉,实际是一味良 ***石膏是伤寒论里面治疗阳明病最主要的 *** 物,配伍知母,治疗烦热高热、自汗出、大渴等症状,石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用在外感高热病症,而且多数热症,可配伍石膏治疗。
一般认为石膏的 *** 质大寒,有伤胃伤脾阳的顾虑,我在临床上一般用量45~60克居多,多用于热症,观察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伤脾胃的现象,中病停用,不长期使用即可,以往的医家有些用量到一两百克,可供参考,个人感觉如果用量过少,效果甚微。
张锡纯说石膏是“ *** 品中的之一良 *** ,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显然有点夸张,但确实也不能忽视石膏治病的疗效,尤其是治疗阳明病、热症、烦热症,确实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伤寒论里面有很多用到石膏的处方,比如前面所讲的治疗阳明病的配方,石膏配知母,能清热退热,生津止渴;另外伤寒论里面有几个麻黄配石膏的配伍,应用相当广泛,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治疗太阳表症,兼有入里化热,时方里面有很多类似的配伍,用辛温解表的 *** 物配伍石膏治疗外感发热,如防风通圣散。
柴胡配石膏能够加强清热退热的作用,石膏配葛根能够起到清热解肌的作用,如柴葛解肌汤,治疗发热周身肌肉疼痛的病症。
除此之外,石膏配白芷、升麻等 *** 物,也经常用于牙龈肿痛、头面的炎症疼痛等病症,起到疏风散火的作用;石膏配竹叶能够清热除烦,如竹叶石膏汤。
泻黄散里面用石膏,配藿香、防风等 *** 物,运脾祛湿,疏风散热,治疗脾胃之间的郁热导致的相关的症状。
以上这些都是石膏一些重要的配伍 *** ,扩大了石膏的应用范围,所以应用得当,石膏也是一味良 *** 。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 *** ,产乳,金创。
《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隔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
《本草从新》:“寒能清热降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生津止渴。治伤寒郁结无汗。阳明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阳狂壮热。 *** 赤浊。大渴引饮。中暑自汗。舌焦,牙痛。”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甘,微寒、大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 *** ,产乳,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
《雷公炮制 *** *** 解》李中梓:味辛甘, *** 寒,无毒。入肺、胃二经。主出汗解肌,缓脾益气,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理头疼。与方解石相似,须莹净如水晶者真。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发散,仲景名为 *** ,盖有两义,一则以入肺,一则以其 *** 雄。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微寒,味辛,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 *** ,产乳,金疮。(煅)
石膏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 *** 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中风者,伤寒五种之一也,风为阳邪,中风病寒热,而心下逆气惊喘,则已传阳明矣,阳明胃在心之下,胃气本下行,风邪挟之上逆,乘肺则喘,闻木声则惊,阳明火烁津液,致口干舌焦,不能呼吸,故用石膏辛寒之味,以泻阳明实火也。
腹中大肠经行之地,大肠为燥金,燥则坚痛矣;其主之者,辛寒可以清大肠之燥火也。阳明邪实,则妄言妄见,如有神灵,若邪 *** 附之;石膏辛寒清胃,胃火退而邪妄除,故云除邪 *** 也。
产乳者,产后乳不通也,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辛寒能润,阳明润则乳通也。金疮热则皮腐,石膏气寒,故外糁合金疮也。
《长沙 *** 解》黄元御: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
《 *** *** 本草》:“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
《本草备要》:“治斑之要品。”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含水 *** 钙(CaSO4·2strongO),尚夹有砂粒、黏土、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以及微量的Fe2+及Mg2+。煅石膏为无水 *** 钙(CaSO4)。《中国 *** 典》规定:含含水 *** 钙不得少于95.0%。
2、作用:本品有解热、解渴、增强免疫、降血糖及一定的解痉、抗炎作用;煅石有生肌作用。另外,石膏的主要成分 *** 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不会因煎煮时间延长和温度增高而增加其水溶 *** 。
3、 *** 理:动物实验证明有解热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产热中枢而解热,同时抑制汗腺分泌,故退热而不发汗;石膏经胃酸作用,其部分转变为可溶 *** 钙盐,使血钙增加,而抑制肌肉兴奋 *** ,起镇静、镇痉作用;外用能降低血管通透 *** 而起消炎作用。
4、临床报导:用煅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渗出,防止盛染,促进创面愈合。
石膏与经方——治疗胃热消渴症、胃热烦逆症的两首方剂介绍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石膏
本品来源为 *** 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首载于《本经》。其主含含水 *** 钙(CaSO4·2strongO)。炮制:生石膏: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煅石膏:取净石膏,在无烟炉火中或坩锅内煅至酥松,取出晾凉,打碎即可。
石膏味甘、辛, *** 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用法用量15~60g,先煎。
治疗胃热消渴症、胃热烦逆症的两首方剂介绍
*** 加人参汤
组成服法:知母18克 ,石膏30~45克(碎,绵裹),甘草(炙)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备注:消渴分上、中、下三消,石膏擅清胃热,故 *** 加人参汤也用于治疗“中消症”。
竹皮大丸
组成服法:生竹茹15克 ,石膏15克, 桂枝7.5克 ,甘草18克 ,白薇7.5克。上五味,为末,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1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7.5克。
功能主治:清热止呕,安中益气。治妇人产后虚热,心烦不安,恶心呕吐。
每日中 *** ——石膏石膏为 *** 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 *** 钙。
石膏在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以湖北、安徽产者为佳。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为清热泻 *** 。
按加工 *** 不同,石膏分为生石膏和煅石膏,它们的功效和应用亦不同。内服用生石膏,外用用煅石膏。
生石膏甘寒清热生津,味辛能散,又因寒凉质重沉降归肺、胃经,故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喘证以及胃火牙痛、头痛、消渴症。
石膏煅后清热力大减,清透之 *** 转为收敛,凝滞不散,故有清热敛疮、祛腐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由于石膏为矿物 *** ,质重,有效成分难以溶出,故用量比一般 *** 物要大,且宜打碎先煎。
因为生石膏大寒,又入胃经,故脾胃虚寒者不能用。
又因血为阴,阴虚内热要凉血滋阴,而生石膏主要用于清泻肺胃气分实热,所以阴虚内热者亦忌用。
每日医 *** ——石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收敛生肌。
【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生用辛甘大寒, *** 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退热,甘寒清解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 *** 。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 *** 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具有清泄肺热之功。用治邪热壅肺之咳嗽、气喘等,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配伍,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胃火牙痛,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止烦渴。用治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头痛等,常配黄连、升麻等,如清胃散;用治胃热阴虚之消渴,常配熟地黄、麦冬等,如玉女煎。
4、溃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本品煅后 *** 涩,外用有生肌敛疮、收湿止血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石膏,为什么不需要先煎?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石膏”临床论治备参20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一
石膏 *** 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 *** ,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
《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 *** ,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 *** 。
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石膏之 *** 又善清瘟疹之热,又善清头面之热,又善清咽喉之热。
二
仲景方中凡病烦躁,或身热,或谵语,或发狂,或齿痛,或头痛,而有烦渴之证者,都用石膏,有良效。
三
石膏善治脑漏。方书治脑漏之证,恒用辛夷、苍耳。若因肝热移于脑或风邪久而化热者,辛温之 *** 则不可用,生石膏最为相宜。
四
石膏善解肌腠结热,欲清欲散者,用之恰当;如胃腑结热,欲攻下者,非其宜也。
五
竹叶石膏汤能退余热,不恃能用石膏,而侍石膏与参并用。盖寒温余热,在大热烁涸之余,其中必兼有虚热。石膏得人参,能使寒温后之真阴顿复,而余热自消,此仲景制方之妙。
六
石膏麻黄并用,与大黄协附子变其温 *** 相似,麻黄散寒发汗,石膏泄热止汗,相为制还相为用。
七
石膏合香白芷治牙痛。一说治下牙痛,用香白芷为引。
八
石膏得知母则止渴。
九
内伤病证中恰当地应用生石膏也可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阳明风热引起的头痛以额面为甚,舌红,则可用生石膏配川芎、白芷。
消渴病中用生石膏,一般是在中消胃热炽盛时应用玉女煎加味。在解决口渴症状方面以生石膏最为理想,配以竹叶疗效更佳。
眩晕、中风病或高血压病患者,如出现颜面潮红,双目发赤,或伴有胃脘部发热者是加用生石膏的指征,配以等量的生石决明,则可以清阳明、平厥阴。
胃脘痛患者特别是泛酸、烧心者,用左金丸效不著,加用生石膏常可获得热清酸止的效果。
总之,内伤病证用石膏的指征是:口渴,舌红苔黄,自觉胃脘发热或伴汗出,面部烘热感,而不必拘泥于脉象洪大与否,用量一般15~30克为宜。
十
关节红肿热痛,血沉增快,生石膏用30克,加麻黄3克,防己、丹皮各9克,水煎服,能消炎退肿,降低血沉。
十一
类风湿 *** 关节炎急 *** 活动期,关节红肿热痛,伴汗出、口渴等热象,尤其是血沉加快、白细胞偏高者,生石膏用之效果良好。不仅能使症状缓解,且有降血沉、降白细胞的作用。
另外,对血沉快而症状或局部症状有热象者,重用石膏亦验。
十二
治热痹脉洪大者,生石膏少则用120克,多则用 *** 克。此经验乃从《吴鞠通医案》中悟出。
十三
治疗出血 *** 中风(脑出血)证,可于辨证方中加生石膏30~60克。
石膏质重气轻,甘辛而寒,重可降逆下气,寒能清热泻火。气降火平,血循于经,可杜其妄行外溢,且用预防脑出血后之血瘀发热及肺部感染症。
十四
在辨证方中加用生石膏30~50克(寒湿及肾阳虚者,石膏减为15克),柴胡6~10克,治疗 *** 不液化有效, *** 不液化属中医的“精浊”范围。
不液化患者 *** 外观大部分为黄稠状,黏稠凝块。《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故 *** 不液化可从热论治。
从经络走行看,与 *** 形成有关的 *** 、前列腺、精囊腺属肝经所主,配用柴胡正是引石膏入肝经发挥其清热泻火作用。火热清,津液回,则可塑精清而液化。
十五
夜间睡眠过时,或常作夜班工作,能使牙龈萎缩,牙缝出血,可用石膏、淡竹叶作为饮料,连服数日,出血可止。
十六
石膏配细辛治牙痛,两 *** 寒热相伍,以细辛之升散引石膏之寒凉,治疗内蕴郁热之牙龈肿痛,不但有清热止痛作用,而且无燥烈遏邪之弊。
十七
长期服用氯丙嗪、奋乃静、氟 *** 醇等治疗精神疾病的 *** 物,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自主地磨牙、咬牙、咬舌、咬唇、咀嚼努嘴、四肢有节律地哆嗦等副作用,此时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加入生石膏60~100克,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十八
张仲景以石膏入汤剂的方剂有14首,无一方石膏先煎。后世名医叶天士、张锡纯、蒲辅周等运用石膏也未先煎。
生石膏先煎的原因,《方剂学》认为,矿石类 *** 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
石膏主要成分是含水 *** 钙,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其水溶 *** 不因水温高低而发生明显变化,只有在酸和某些盐类中溶解度增大,故单独先煎,不会因煎煮时间延长和温度高而增加其水溶 *** ,所以先煎石膏是不必要的。
十九
石膏治外感实热宜生用,不可煅用。
用量轻者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可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 *** 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二十
温热之病,多兼阳明。
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未传阳明,不当用石膏。
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石膏。
另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
产后寒热而不由于外感,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又食少者,不可用石膏。
石膏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