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鸡蛋果的功效与作用,小儿吃蛋黄的功效与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7
盆栽蛋黄果树的花果管理技术

盆栽蛋黄果树的花果管理技术

符 策等

蛋黄果(Lucu *** nervosa A.D.C),又名狮头果、蛋果、桃榄、仙桃等,为山榄科蛋黄果属,多年生热带优稀果树,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仙桃 1 号、仙桃 2 号是广西南 *** 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种,这几年,国内各热区把蛋黄果作为新兴果树加快发展。盆景蛋黄果树也是当前最热门的一种栽培方式,它是将果树栽培技术与传统盆景艺术相结合的果树栽培形式,具赏花、观果、阅景于一体,使园林观赏 *** 及经济效益同时展现。盆栽蛋黄果树,花和果是重要的 *** 状,也是观赏的重要组成部分,盆栽蛋黄果的促花、保花保果、花期调控等,是它的重要技术环节,为了能够生产出形态美和结果丰硕的盆景,笔者对盆栽蛋黄果树的花果管理技术进行探索 *** 试验,为盆栽蛋黄果树的花果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 盆栽蛋黄果树花果管理的意义

盆栽蛋黄果树更大的优点就是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新鲜的果实,果实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因此,花果管理技术是盆景蛋黄果树展现价值的重要条件,是盆景栽培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影响盆栽蛋黄果树开花结果的因素

2.1 品 种

盆栽蛋黄果树,要考虑品种的特 *** ,应选择早结丰产、树冠矮化、分枝能力强、抗逆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

2.2 花芽分化

蛋黄果树每年 4 月中旬开始开花,2 月份开始花芽分化,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形成,冬春季收完果后,可适当修剪、施肥、控水等,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2.3 水分管理

蛋黄果具有较强的抗旱抗涝 *** ,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但是,由于盆栽蛋黄果的根系局限于容器中,水肥管理要精细,桂东南、桂西南地区春夏季雨水较多,盆内易长时间积水,应及时排水,以防树体黄化。冬季干旱季节则要进行人工灌溉,保证新梢正常生长。

2.4 肥料管理

盆栽蛋黄果树施肥要精细,采取勤施薄施的原则,即少量多次,一般一次梢施用促梢肥和壮梢肥,以保证枝梢的正常生长。

2.5 整形修剪

根据蛋黄果树的枝条特 *** 进行合理修剪,必要时进行拉枝吊枝等,促进枝梢合理分布,提高花的成花量,为盆栽蛋黄果树的结果打下良好基础。

2.6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在春季,蛋黄果树萌发春梢开花前,使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营养生长和 *** 生长,促进花芽的分化与形成 。

3 盆栽蛋黄果树花果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

3.1 选择适宜的蛋黄果树品种

广西南 *** 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仙桃 1号,是广西南亚所科技人员经多年的研究,选育出的国内首个蛋黄果优良品种。该品种树冠矮化、枝条粗壮、成花量多,结果早、抗病能力强且适宜盆栽环境(图 1)。

图1 蛋黄果盆栽花果管理效果


3.2 促进花芽分化的形成

3.2.1 营养生长和 *** 生长平衡 盆栽蛋黄果树和大田栽培一样,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则难以形成花芽,因此,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调控盆栽蛋黄果树营养生长和 *** 生长的平衡关系,促进花芽分化,如拉枝、吊枝、摘心、环剥等,这种 *** 是盆景果树中最常用的促花技术 。

3.2.2 通过修剪促进花芽分化 蛋黄果树分枝能力强,生长旺盛,修剪时以重剪为主,降低树体高度,春夏梢生长季节疏去树冠 *** 过密枝,对于突出树冠 *** 的枝梢进行回缩短截,冬季采果后剪去病虫枝、徒长枝、下垂枝、过密枝、交叉枝等,集中养分促进花芽分化(图 2)。

图2 盆栽蛋黄果树修剪效果

3.2.3 通过肥水管理措施促进花芽分化 盆栽蛋黄果树一年可抽 4~5 次新梢,营养消耗大,适当增加有机肥及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的肥用量,结合微量元素,株施“长得快”微生物有机肥水剂 0.2~0.5 千克+ *** 钾复合肥 0.2 千克,以水肥一体化方式于 3 月上旬春梢萌发前施用,冬季可适当减少水分供给,抑制新梢生长,积累有机物质,有利于花芽分化(图3)。

图3 盆栽蛋黄果树肥水管理效果


3.3 保花保果措施

3.3.1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花蕾期及谢花后结合病虫害防治分期喷施 0.1%硼砂+0.2%磷酸二氢钾+2,4-D 5 毫克/升,每 7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提高授粉率,壮花保果。

3.3.2 疏花疏果措施 蛋黄果树与龙眼荔枝不一样,蛋黄果树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现蕾期在 4 月中下旬,开花时 3~4 朵聚生于新梢的腋下,选留健壮、分布均匀合理的花枝,疏去密、弱、重叠花枝,待第二次生理落果,及时疏去病斑果、畸形果、过多过密小果,每个花序选留 1~2 个果,视枝条承受能力可以留3~4 个果 。

3.3.3 果实套袋 盆栽蛋黄果套袋可以减少日灼病、煤烟病及锈斑病危害,增强果实着色均匀,提早成熟,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和观赏价值,经过疏果后果实长至兵乓球大小时,选择晴天进行果实套袋,喷布一次多菌灵杀菌剂,待 *** 液干后进行果实套袋,果袋选择双层透气纸袋为宜。

3.3.4 搭架撑枝 由于盆栽蛋黄果树采用矮化早结丰产的技术措施,部分结果枝条承载能力太弱,随着果实逐渐增大,果枝下垂着地,应及时采取吊枝、撑枝等保护措施。

3.4 果实采收

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的蛋黄果树,一般于 11月下旬至次年 2 月底前为果实采收期,整个采收期为 90~100 天,采收期比较长,果实成熟度不一致,应分批分次进行采收,这样既可提高果实成熟度,又可延长果实的观赏期。

3.5 病虫害防治

蛋黄果树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 *** ,盆栽蛋黄果树由于栽培技术措施精细,仅发现有轻微的煤烟病和褐斑病危害果实,有少量白蛾危害新梢,在盆栽过程中,只需在花蕾期及果实套袋前结合保花保果喷施 1~2 次 50%的多菌灵可湿 *** 粉剂 500 倍液,或75%百菌清 600 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其他时间无须喷 *** 防治。

4 结 语

蛋黄果树富有明显的季节 *** 变化,春天春花灼灼,婀娜多姿,夏秋季正值果实发育,枝繁叶茂,冬季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给人一种吉祥如意的感觉。因此,盆栽蛋黄果树能否年年开花,岁岁结果,是衡量盆栽蛋黄果树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 。

盆栽蛋黄果树结果需要一定的枝条数量和叶面积,因此,它不能像一般的观叶盆景可以随意修剪和回缩,而应该根据它的品种特 *** 进行造型,因地制宜,兼顾美化和花果正常发育,满足人们对审美情趣和美好生活的需求。

网友保存了20年的煮鸡蛋变成“ *** ”:6年级时买的,舍不得扔

一颗煮鸡蛋放20年

会变成什么?

近日,一位山东济南的网友

真的分享了这个 ***

“一颗保存了20年的煮鸡蛋”

竟变成质感奇特的红色凝状物

就像一颗 ***

3月7日,傅女士告诉记者,这颗鸡蛋大约是在2003年、她读六年级时买的。当时她跟母亲一起到家附近的超市买鸡蛋,在一堆散装鸡蛋里发现一个个颜色和一般鸡蛋没啥区别,但就是个头特别小,“大小介于鹌鹑蛋和鸡蛋之间”的“小鸡蛋”。年幼的她觉得可爱,便让妈妈买了下来。

第二天,傅女士的妈妈便将小鸡蛋煮了,让傅女士带到学校吃。但傅女士忘了吃,直到两三天后才想起。虽然已经不敢吃了,但傅女士还是未舍得丢弃,而是放到了冰箱顶上。

结果直到两个多月后,妈妈打扫卫生才发现,原本煮熟的鸡蛋更小了,变成只有开心果一样的大小,“里面哗啦呼啦响”。“它的质感有点像那种塑料珠子,平常的颜色接近皮蛋色,但是放在灯上,就有点鲜血那种的红色。”

见“小鸡蛋”变得如此特别,傅女士便将它放在戒指盒里保存了下来,“里面还有挺多裂痕,可能是当时放蛋壳里摇的。”

近日,

傅女士将这枚鸡蛋“化石”

分享了出来。

对此,不少网友感叹神奇,

称它是“鸡蛋界的法老”。

由于它已经有了不少裂痕

还掉了一块

为了将“小鸡蛋”更久远的保存

傅女士便在网友的建议下

给它弄了个塑胶

湖南师范大 *** 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学建表示,这种鸡蛋称之为“小蛋”“鸽子蛋”或“ *** 蛋”,是母鸡的病态反应。这种蛋只有蛋白,没有蛋黄。目前的颜色已不是当初的样子,是什么原因导致蛋白质成了现在的颜色,还需要微生物学专家来解释。

转自:潇湘晨报(记者:吴陈幸子)

来源: 新闻坊

除了鸡蛋,其他蛋制品的营养你了解吗?

蛋类主要指家禽的蛋,包括鸡、鸭、鹅蛋,其他一些禽类的蛋,如鹌鹑蛋、鸽蛋等也可供食用。日常居民大宗消费、食用量较大的主要 *** 蛋。蛋类主要由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以经常食用的鸡蛋为例,每只蛋重约50g,蛋壳的重量约占全蛋重量的11%。

蛋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为13%左右;脂肪含量约10%-15%;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约1.5%左右;维生素含量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微量的维生素C;矿物质含量为1.0%-1.5%,其中以磷、钙、铁、锌、硒含量较高。鸡蛋所含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集中在蛋黄中。

今天咱就来聊一聊蛋类食用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蛋制品。

蛋类食用的注意事项

1.弃蛋黄不可取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现有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 *** 疾病。胆固醇主要集中在蛋黄中,每100g蛋黄胆固醇含量≥1500mg,基于此,一些血脂异常人群往往对蛋黄“敬而远之”。事实并非如此, *** 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约1—1.2g,而来源于膳食的胆固醇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7-1/3。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删除了对膳食胆固醇的上限值(2000年版胆固醇上限值是300mg/d)(注:mg/d:毫克/天)。

2.不吃生鸡蛋,不喝生蛋清,谨防沙门氏菌感染

生鸡蛋的蛋白质呈胶状, *** 不易消化吸收;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物质,前者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后者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妨碍蛋白质的消化。禽类可以直接经由卵巢把沙门氏菌传播给带壳蛋。煮鸡蛋时,至少内温﹥75℃,鸡蛋要煮到蛋黄变成固体,不吃各种半生不熟的鸡蛋。

这三种常见蛋制品的优劣特点

你知道多少?

1.松花蛋:B族维生素几乎全部被 *** ,存在铅污染问题

松花蛋,又名皮蛋、变蛋、彩蛋等。松花蛋是我国名产,其生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松花蛋一般选用新鲜的鸭蛋经特殊的加工 *** 制成。加工后的成品在营养素的组成与含量上与新鲜蛋有一定差别。

松花蛋的水分少,因而蛋白质的含量稍有增加,特别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碱和盐的作用,使松花蛋中矿物质的含量增加明显。新鲜鸭蛋变为松花蛋后,营养素的组成有所改变,营养价值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表现在B族维生素,由于碱的作用,几乎被全部 *** ,降低了蛋类维生素的营养价值。

另外,在松花蛋 *** 的过程中,有时还加入一定的铅,以提高其外观产品质量,但铅对于 *** 是一种有害元素,因此,目前已有一些新的加工 *** ,使松花蛋成为无铅或低铅蛋品,更符合 *** 的健康。

2.咸蛋:不宜多食,警惕每日食盐摄入超标

咸蛋,又名腌蛋、盐蛋。我国生产咸蛋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鲜家禽蛋放置于盐水中储存,后来发现经过盐水储存的蛋,不仅长时间不变质,而且具有特殊的风味。所以,这种以盐水储存蛋类的 *** 逐步演变为加工 *** 咸蛋的 *** 。咸蛋的加工 *** 简单易行,加工费用低廉,加工技术容易掌握,产品风味特殊,食用方便,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鲜蛋经过腌制成咸蛋后,由于食盐的作用,蛋内的营养素比例发生了变化,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咸蛋比鲜蛋内的含水量下降,而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有所上升,蛋白质可能由于部分渗出,含量反而下降,钙等无机盐的含量上升明显。

从总体看,鲜蛋与咸蛋在营养价值上的变化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咸蛋在腌制过程中使用食盐,在腌制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食盐中有比较多的钠进入蛋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因此,不宜多食,特别是高血压和 *** 病的患者。

3.糟蛋:风味独特、钙含量高,是冷食佳品

糟蛋是用优质的鲜鸭蛋经糯米酒糟糟制而成。糟蛋成品的蛋壳全部或部分脱落,仅剩壳下膜包裹着蛋的内容物,是如同软壳似的一种蛋制品,故人们又称之为软壳糟蛋。其蛋质细嫩,蛋黄呈橘红色的半凝固状态,气味芬芳,滋味食后令人回味无穷,为我国特有的冷食佳品。

糟蛋在糟溃的过程中,所生成的醇可使蛋清与蛋黄凝固变 *** ,并使蛋有轻微的甜味,在产生醇的同时,还能产生醋酸,使蛋壳软化,蛋壳中的钙盐借渗透作用渗入蛋表面的薄膜内,故糟蛋的钙含量特别高,比普通鲜蛋高40倍左右。因此,这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制品。文/高春海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注册营养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这几种食物让胆固醇直线上升,可惜你都喜欢

有人说

最近去体检,体检报告显示胆固醇高

胆固醇究竟指什么呢?

胆固醇高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胆固醇是动物体内存在的一种重要物质,在 *** 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参与形成细胞膜,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胆固醇是体现血脂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胆固醇水平异常增高时,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高胆固醇血症就是血脂异常的一种表现。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4亿,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正以每年超过 300 万人的速度夺去人们的生命。

《中国 ***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显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持续升高,若不加以控制,将导致2010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 *** 0万。

血脂检查中的四项分别是总胆固醇、 *** 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

要注意“坏胆固醇”

我们除了去关注总胆固醇的数值之外,大家更应该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也就是“坏胆固醇”,它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 *** 最密切,是导致动脉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之一 *** ”!

“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缺血 *** 心脑血管疾病。

这5类食物要少吃

一般来说,动物 *** 食物中普遍含有胆固醇,植物 *** 食物中则普遍不含有胆固醇。以下这几种食物让胆固醇“直线上升”,更好少吃!

1. 蛋黄类——鹅蛋黄、鸡蛋黄、鸭蛋黄

蛋黄中除了胆固醇,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积。

因此,健康人群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患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高风险的朋友需注意每周吃鸡蛋最多控制在3个~4个。

2. 动物内脏——肝、肺、心

动物内脏在现实生活中被很多人喜爱,成为餐桌上非常常见的美食。但是动物内脏(如:猪腰、猪肝、猪肺、猪大肠以及 *** 鸡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平均每100克内脏还有200毫克~400毫克的胆固醇,猪肝甚至达到了1017毫克。

因此,动物内脏大家尽量少吃,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病史和高风险的朋友动物内脏更好不吃。

3. 动物脑类——猪脑、牛脑、羊脑

猪脑中胆固醇含量堪称食品届的冠军了。每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571毫克,牛脑为2447毫克。因此,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杜绝吃该类食品。

4. 奶制品类——奶油、黄油、雪糕

其实我们常喝的牛奶本身并不属于高胆固醇类食物,而比较受大众喜爱乳制品如:奶油、黄油、雪糕等奶制品中则含有较多的胆固醇。

因为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让肝脏制造出大量的胆固醇,同时使 *** 排出胆固醇的效率降低,这样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增多,胆固醇就会积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我们的血管,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动物骨汤——猪骨汤、鸡汤

许多人都听喝骨汤可以补钙,比如骨质疏松的人群,就经常为了补钙而和大棒骨汤中的骨髓。其实骨头里的钙是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很难溶于水,几乎很难被 *** 吸收。喝骨汤不但补不了钙,骨头汤的油脂还使 *** 摄入了大量的胆固醇,长期食用很容易导致肥胖、高尿酸、高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鸡汤也不适合高血脂患者的,因为鸡汤中含有大量脂肪,被 *** 吸收后,会促使胆固醇、 *** 三酯的含量进一步升高,这会使胆固醇等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上面说的这几种胆固醇高的食物我们尽量少吃!

最后,建议大家多吃一些不含胆固醇或者胆固醇含量较低的食物,比如:谷类、蔬果、豆制品(豆浆、豆腐)等几乎不含胆固醇;肉类建议选用鱼肉、虾、禽类、精瘦肉等胆固醇含量较低的品种。烹饪方式也要少油少盐少糖,尽可能少煎炸少烧烤,在享受美味原汁原味的同时,也拥有健康!

6招不让胆固醇“越界”

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20%~30%是吃进去的,其余需要肝脏自身合成的。所以,降低胆固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 作息规律心情好

对普通人来说,增加运动、保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是控制胆固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调适压力。

2. 调整饮食摄入

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或不吃高脂高糖食物。这些食物包括红肉(牛肉、羊肉、猪肉)、动物脑、内脏、全脂类食品(如全脂奶、奶油、奶酪、黄油、冰激凌)、某些油脂以及由这些食物加工成的食品(如甜点、蛋糕、派)等。

食物要多样化,多吃果蔬、豆类和鱼肉蛋奶,饮食少油少盐。烹饪 *** 多用蒸、煮,少用油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其中就对蛋类、内脏类、脂肪类有明确的建议:

蛋类建议每天40克~50克(大约1个鸡蛋的量),吃鸡蛋不弃蛋黄,每天吃1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动物内脏含丰富的脂溶 *** 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建议每月食用2次~3次,每次25克(半两)左右;

脂肪尤其是动物 *** 脂肪(动物油、肥肉)摄入,建议每天烹调用植物油,摄入量为每人25克~30克(半两左右)。

注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大多数人的,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膳食中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3. 遵循医嘱,规律服 ***

如果体检时发现“坏胆固醇”已经超标,就不能只靠 *** 饮食来控制。更好到三甲医院复诊,看超标多少,有必要的话,要遵循医嘱规律服 *** ,并定期复查。

服 *** 后胆固醇正常了,不能贸然停 *** 。停 *** 后胆固醇会再次升高,心脑血管 *** 会再次受到危害,所以一定要长期坚持用 *** 。

4. 定期体检

定期测血脂,尽早发现胆固醇水平异常才能尽快干预。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一次空腹血脂;

具有危险因素者,如男 *** 超过45岁、女 *** 绝经后、吸烟、肥胖、有家族史者,应每半年到1 *** 测一次;

缺血 *** 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6个月测一次血脂。

5. 增加运动量

每周运动3天~5天,每次至少做连续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可打太极、快走、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以身体微微出汗,第二天不感觉过累为宜。

6. 戒烟酒

吸烟会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酚 *** 水平,降低“好”胆固醇水平。酒精会 *** 机体,使胆固醇进行沉积,同时也会造成动脉硬化,同时还使肝脏负担加重。

资料: *** 生活圈

编辑:陈雯婷

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到底哪种蛋最有营养?

健康圈


养生这件事,早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如今的养生都从宝宝期开始,不论是婴儿期的小宝宝,还是00后 *** 宝。养生之卷,只有更卷,没有最卷。


就拿吃什么蛋更有营养这件事来说,从我入行到现在,已经不知道被多少人问过多少遍。吃蛋问题,绝对算得上是个经久不衰永恒不倒且老少皆宜的营养话题。


俩字:真香!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到底吃哪种蛋更“香”。


首先,不论族谱如何,今天拿来比较的蛋类,都是禽蛋(既不会是恐龙蛋,也不会是乌龟蛋)。常见的禽蛋有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子蛋。在这其中,还会因为禽类品种及养殖方式的差异,被大众具体分出成诸如红壳鸡蛋、白壳鸡蛋、土鸡蛋、乌鸡蛋等等。但无论怎么分,最终都是禽蛋。


其次,禽蛋能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与其它食物一样,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这几大类。只是,作为蛋类,会有其独到之处。而具体到不同种类,确实存在些许差异,具体如下:



01

蛋白质



蛋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每100克所含蛋白质的量一般都在10%以上,不同品种之间会有一定差异。蛋黄中蛋白质的含量会比蛋清更高一些。以鸡蛋为例,整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3.3%左右,蛋黄为15.2%,蛋清为11.6%。



就整蛋的蛋白质含量而言,鸡蛋更高,平均为13.3g/100g,鸭蛋和鹌鹑蛋其次,平均在12.6-12.8g/100g左右,鹅蛋更低,约为11.1g/100g。


在各种禽蛋中,鸡蛋氨基酸的构成及比例非常符合 *** 需求,且氨基酸评分高、蛋白质消化率高、蛋白质生物价值在常见食物蛋白质中排名之一,外加上物美价廉,因此而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的天然食物来源蛋白质。


另外,不同禽蛋的氨基酸构成会有差异,并因此而让它们呈现不同的口感和风味。例如,鸡蛋中的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比鹌鹑蛋低,但是比鹅蛋高,所以鹅蛋吃起来不如鸡蛋鲜,而鸡蛋则不如鹌鹑蛋更鲜。再比如,鸽子蛋的蛋白质含量虽然比其它禽蛋低,但它的脯氨酸含量更高,脯氨酸是胶原蛋白合成的一种主要氨基酸(还记得咱们大猪蹄子能美容吗?这篇推文吗?里面有讲脯氨酸),因此而让煮熟后的鸽子蛋看上去更Q弹和有透明感。


值得一提的是,鸽蛋蛋清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4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77%,超过了FAO/WHO理想模式规定的质量较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E/T 44%,E/N 60%)。同时,支链氨基酸占比较高,健身人士或许可以考虑考虑。



02

脂肪



不论何种禽蛋,脂肪都主要集中在蛋黄里。


加工熟透的鸡蛋闻起来的“香”感,主要归功于蛋黄里所含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鹅蛋和鸭蛋煮熟后的气味比鸡蛋更香,也是因为二者蛋黄脂肪含量更高,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国内有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


  • 鸭蛋蛋黄中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 鸡蛋蛋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胆固醇含量更低,总脂肪含量低,仅次于鸽蛋;
  • 鹅蛋蛋黄中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胆固醇含量高于鸡蛋和鸭蛋;
  • 鸽蛋蛋黄中总脂肪含量更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更高;
  • 鹌鹑蛋黄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更高。


虽然不同禽蛋的蛋黄中的脂肪酸组成与饲料有关,但组成有一定的规律 *** 和稳定 *** 。所以,就不饱和脂肪酸而言,鸭蛋在这几种禽蛋里是较好的选择。如果鸡蛋的日粮(也就是饲料)中强化了DHA和EPA这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则鸡蛋也是良好的选择。而就胆固醇含量而言,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朋友更适合吃鸡蛋。


(你是不是突然明白了为何咸鸭蛋更容易渗出油)


具体到上述各种脂肪酸对 *** 的健康影响,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发作及卒中风险;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自身免疫异常及癌症等疾病有重要作用;其中的ω-3和ω-6系列,都是 *** 不能自己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虽然禽蛋的蛋黄不是这些脂肪酸的唯一来源,但至少是物美价廉的获取途径之一。



03

维生素



禽蛋中的维生素主要集中在蛋黄里,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包括了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K,以及微量的维生素C。



在某些实验室报告的分析结果中,鹅蛋及鹌鹑蛋黄里的胆碱含量高于鸭蛋和鸡蛋,鸭蛋和鹅蛋中维生素D的含量高于其它禽蛋,维生素A和E在鸡蛋黄中的含量更高,鸭蛋和鸽蛋中维生素B2的含量相对更高,鸭蛋和鹅蛋中维生素B12明显高于其它种类。而来自另一些试验的结果又说鹅蛋维生素E含量更高,鹅蛋及鸭蛋黄中维生素A含量更高……


因此,蛋黄中维生素的含量貌似受饲养方式和饲料含量的影响更大,而非品种。



04

矿物质


蛋黄鸡蛋果的功效与作用,小儿吃蛋黄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图片-


钾、钠、钙、磷、镁、锌、铁、硒、铜、锰等,是禽蛋中可检出的矿物质,且它们中绝大多数都藏在蛋黄中,这再次证明了蛋黄的重要 *** 。



各方实验数据显示,不同禽蛋中以上矿物质的含量差异不大,并不存在哪个品种中哪种营养素会高得离谱而另一种却少得可怜的情况。


而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的建议,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大约50克左右)就够了。通过50克鸡蛋能够摄入的这些矿物质的量也不可能达到我们全体需求量,所以也就无需在这个方面纠结你的选择了。



05

碳水化合物



蛋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低,每100克平均只有2-3g,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除非有人只吃它且大量吃……也正因此,你肯定没听说过低血糖的时候赶紧吃点儿鸡蛋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对比,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排序,也应该明白,不论鸡鸭鹅蛋还是鹌鹑蛋鸽子蛋,虽然具体营养素含量还是会有些许差异,但总体来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吃什么蛋,都差不了太多。


如果非要在这里面择优,我个人认为,综合来看,无论是蛋白质的质和量,还是脂肪酸及胆固醇的含量,鸡蛋都是各种禽蛋中的更优选择,且 *** 价比宜人。其次是鸭蛋。对于没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朋友,每天一个鸡蛋,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而对于通过吃大量鸡蛋清来增肌的健身爱好者们,虽然可惜了蛋黄里的那些脂肪酸及微量营养素,但,你开心就好。


毕竟,如果一天吃五六七八个整鸡蛋,确实会让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菲。



至于 *** ,市场有个非常朴素的原则就是:物以稀为贵。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要卖点找的好,不怕卖不出大价钱。你们自己细细品吧……

鸡蛋的又一好处被发现了!但怎么吃有讲究,很多人之一步就错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癌症是当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最多,占全球总 *** 的29%。

而饮食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一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其中鸡蛋又是众说纷纭的焦点食材——有些人觉得鸡蛋的胆固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而不敢吃;但又有研究显示吃鸡蛋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那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呢?

1

新研究:鸡蛋摄入

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

鸡蛋,几乎包含了 *** 所需的全部营养,被誉为“理想的营养库”,在健脑益智、保护肝脏、保护视力、辅助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好处。

而2018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课题组在BMJ旗下期刊《心脏》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一天一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18%,出血 *** 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8%有关。

普普通通的鸡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

近日,北京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的研究人员使用靶向核磁共振的技术检测了4000多名参与者血浆样本中225种代谢物,发现了其中的机理——适度的鸡蛋摄入,或许能够通过增加血液中心脏健康代谢物的数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具体表现为:

1

鸡蛋能升高好胆固醇,降低血胆固醇

鸡蛋摄入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浓度呈现正相关。这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改善胆固醇代谢特 *** ,从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2

鸡蛋能促进肝脏对胆固醇的代谢

鸡蛋摄入量与载脂蛋白A1指标呈正相关。而载脂蛋白A1可以使外周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水平。

总而言之,鸡蛋摄入量改变了机体代谢标志物的表达,而这些改变的标志物恰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成负相关,因而可以推测鸡蛋的摄入能改变机体代谢,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健康吃蛋,还需知道这几点

1

摄入量有要求

鸡蛋有益,却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食用3~6个鸡蛋更有利于健康。

研究纳入了60952名成年人,结果显示:每周吃鸡蛋3~6个的受试者总胆固醇、 *** 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降低了,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升高,此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低。

2

蛋黄不要丢

很多人都知道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就只吃蛋白。其实并不推荐。

因为蛋黄就像 *** 蛋的核心,其集中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微量的维生素C;钙、磷、铁、锌、硒等矿物质则都比较丰富。

因此,除了高血脂等特殊人群,建议吃整蛋。

3

挑蛋别纠结

吃鸡蛋的之一步,在于“选择”,但白皮蛋、红皮蛋、乌鸡蛋、土鸡蛋……市面上鸡蛋种类多,而 *** 也相差很大,那它们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区别呢?

专家曾做过相关实验发现,各种蛋里面的成分相差不多,营养含量并没有因为 *** 的升高而增高。

所以买鸡蛋,选新鲜的就好~

3

鸡蛋加点“料”,养生效果能翻倍

吃鸡蛋更好的 *** 是蒸、煮,营养流失少。但如果在煮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料,养生效果会更好~

1

鸡蛋+当归,改善血瘀

当归有活血化瘀、调经理气的作用;香附有疏肝行气的作用,它们搭配在一起就是改善血瘀的“黄金搭档”,而鸡蛋又能补充营养,利于增强体质。

【 *** 材】当归15克、香附10克、鸡蛋2个。

【做法】首先把当归、香附、带壳的鸡蛋洗干净,然后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煮10分钟。待鸡蛋熟了后取出, *** 汤继续小火煮10分钟,再将剥壳的鸡蛋放入煮好的 *** 汤中即可食用。

血瘀较重的人,可以将汤汁一起喝掉,一个月吃两次;血瘀较轻的人一个月吃一次即可,这对改善血瘀状态十分有效。如果有 *** 症状的朋友,可以在 *** 前吃上一个,对预防 *** 、 *** 不调都有好处。

而且一些轻度的 *** 疼痛、 *** 增生患者,也可以吃上一个,坚持下来就能缓解疼痛。

【专家提醒】有出血症状的患者谨慎使用。

2

鸡蛋+五味子,养肝血

平时若有头晕耳鸣、两眼发干、视物不清、手足心发热、两胁隐痛等肝血不足的症状,推荐这款“延寿蛋”。

【组成】五味子10克、鸡蛋适量。

五味子“五味入五脏”,对 *** 各脏腑功能有补益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五味子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有助于保护肝脏。

【做法】五味子提前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把鸡蛋放入泡五味子的水中一起煮,鸡蛋煮熟后敲出裂纹,再煮10分钟,放凉即可。每天早上吃一个。

转自/我是大医生官微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哪种蛋,营养更好?


<

卵磷脂可预防痴呆,增强体能,建议中老年人:常吃3种高磷脂食材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到了中老年之后,身体机能逐渐往下走,但是有些中老年朋友,不同于正常的衰老过程,脑功能急剧退化,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记不住,不认识人,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人格改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痴呆。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中主要的神经递质之一乙酰胆碱的缺少与老年痴呆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卵磷脂作为乙酰胆碱在脑内主要的合成原料,通过补充适量的卵磷脂可以预防痴呆,起到健脑、促智的作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都含有卵磷脂,尤其是以下几种,很适合中老年人、儿童和孕妇补充。

卵磷脂可预防痴呆,增强体能,建议中老年人:常吃3种“高磷脂”的食材

卵磷脂是我们 *** 中含量更高的磷脂,也是构成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高级的神经营养素。我们 *** 内的卵磷脂大部分集中于人的脑神经 *** 、血液循环 *** 、免疫 *** 及心脏、肝脏、肺部、 *** 等重要脏器。卵磷脂又被称作为蛋黄素,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也被誉为“第三营养素”。

卵磷脂虽然是很好,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需要通过补充含有卵磷脂的保健品来补充了,我们常见的很多食物中就含有,比如以下三种食物中卵磷脂的含量就很丰富。

1)鸡蛋

卵磷脂最早被人们发现就是在鸡蛋中提取出来的,所以也被称为“蛋黄素”。很多蛋类的卵磷脂的含量都很高,尤其是蛋黄。而且鸡蛋除了很有卵磷脂之外,其他的营养也很丰富,还有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等。但是避免食用过多,专家建议健康人群中适宜摄入卵磷脂的量大约是每天400毫克。在食用鸡蛋的同时,补充的其他食物也会含有卵磷脂, 所以一天吃一个鸡蛋即可。

2)牛奶

牛奶中含有的卵磷脂比黑芝麻都要高很多,而且牛奶中含有钙、蛋白质等营养也很丰富,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喝牛奶不仅可以补充卵磷脂,还能补充钙、蛋白质,预防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3)大豆

大豆中含有的卵磷脂还被人们称为“血管清道夫”,大豆磷脂的含量可高达20%。不仅仅是大豆,大豆制品也是一样,例如豆浆、豆腐等。大豆制品中卵磷脂经过消化吸收后,主要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 *** 内,会参与细胞膜、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对神经 *** 和心脑血管都会有影响。

总结

除了以上三种食物,很多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虾蟹、坚果类食物,也富含卵磷脂,只是日常生活中文中提及的这三种食物更为常见,比较容易获取,而且卵磷脂的含量也很,因此特别推荐,但必须指出,并非让中老年人一味只吃这三类食物,因为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营养均衡,补充各种的营养,才能提升免疫力保证健康,这是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涛, 王天志. 卵磷脂的研究进展. 中 *** 材, 2002(10):752-756.

#健康明星计划#

“无菌蛋”是智商税吗?到底能不能给孩子吃?

后台有位妈妈说,朋友圈都在流传一种能生吃的蛋,叫“无菌蛋”,据说营养价值特别高,她也很想给孩子买来吃。但看过很多科普文章,都不建议吃生的鸡蛋。那这种无菌蛋真的能生吃吗?尤其是能不能给孩子吃?

01、无菌蛋,问“菌”何去何从

听到“无菌蛋”你是不是就会想,难道我们平常吃的普通鸡蛋是有菌蛋吗?这种菌又是啥菌呢?

1、鸡蛋易感染的菌是它

有一种沙门氏菌是食源 *** 细菌,在人们常吃的肉、蛋、奶中,都可能会有这种细菌。

沙门氏菌耐低温,在冰箱里能存活3-4个月,在水中能活2到3周,在自然界的粪便中能生存1到2个月。但它不耐高温,当温度达到100度时,它们就会死掉。

市面上的“无菌蛋”指的就是经过巴氏消毒杀菌严格处理后的蛋,没有沙门氏菌,但专家指出这种蛋并不是100%的无菌,只能称为“少菌蛋”。

2、蛋是如何感染细菌的?

鸡蛋感染沙门氏菌的因素有很多,但途径就这么两条:

之一、母鸡体内感染了沙门氏菌,致使它产下的鸡蛋也受到感染。

第二、当土壤或粪便被沙门氏菌感染,这些物质可能会黏附在蛋壳上,蛋壳虽然看着坚硬,但它表面有很多透气孔,病菌就会通过蛋壳的气孔进入蛋内,造成蛋液感染。

因此“无菌蛋”的生产从鸡苗、饲料、饮水、到饲养的环境等等,必须要经过20多道关卡的层层控制,才能确保它从普通鸡蛋达到“无菌蛋”的标准。

02、无菌蛋的颜值与身价

1、脸蛋干净

因为无菌蛋的生产过程都是严格控制的,蛋壳白净自然,鸡蛋的脸蛋都是 *** 净净的,看着就招人喜欢。

2、气味淡雅

很多鸡蛋都有一种蛋腥味,但无菌蛋没有这种恼人的味道,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但实际上,蛋腥味一方面和鸡饲料有关。如果饲料中含有菜籽粕、菜籽油、鱼粉或氯化胆碱,那么鸡吃了这种饲料,体内就产生腥味物质,产下的鸡蛋腥味就会更重一些。

另一方面和鸡的品种有关。就象羊肉的膻味一样,有些品种的羊,肉质本身就很臊,但有些品种的羊就没有那么重的味道。

所以若想鸡蛋没有腥味,可以通过选择鸡的品种以及调整饲料配方来控制,与是不是无菌蛋没有关系。

3、颜色更靓

蛋黄在鸡蛋中具有“核心”地位,人们喜欢用颜色来评估它的身价。“无菌蛋”的蛋黄更黄,颜色更靓。商家就说这种蛋营养更高。

其实,蛋黄颜色的深浅由饲料中脂溶 *** 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如果在饲料中添加了较多的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蛋黄的颜色就会更黄,甚至是橙红色的。

综上所述,无菌蛋确实是细菌比较少,颜值更高,但要说营养价值更好,就有些过度营销了。

03、要会挑蛋更要懂如何吃

除了无菌蛋,市面上还有很多品种,例如:富硒蛋,柴鸡蛋、初生蛋、农家蛋等等,这些冠有“头衔”的蛋, *** 也要比普通鸡蛋高很多。该如何挑选呢?

1、两看一听快速选蛋

1) 看生产日期

更好购买7天内生产的鸡蛋。购买后也要及时放冰箱,注意,不要放在冰箱门里。

2)看外观

要挑选蛋壳干净没有裂痕的蛋,因为沾着鸡屎等污物或者有裂痕的蛋,更易受到细菌的感染。

3) 听声音

挑选鸡蛋时在耳边摇晃几下,没有声音,感觉不到蛋液散动,一般都比较新鲜一点。至于商家宣称的富含有机硒、卵磷脂、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等等,并不可信。因为鸡蛋本身就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和维生素A、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与是不是无菌蛋没有关系。

2、鸡蛋吃生还是吃熟的更有营养?

随着“无菌蛋”的出现,很多人跟风生吃蛋或者吃溏心蛋,觉的嫩嫩的蛋液更有营养。

但研究显示:生吃鸡蛋, *** 蛋白质的吸收率仅为55%,而将蛋煮熟吃,吸收率可高达91%。

因为生鸡蛋含有蛋白酶 *** ,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还会抑制B族维生素吸收,导致 *** 缺乏维生素。

因此,不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食品安全角度来说,都建议吃熟鸡蛋。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更不能生吃鸡蛋。

最后至于是否值得花高价购买无菌蛋,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饮食习惯以及消费水平。

哪种蛋才是真正的营养之王?次数不容错过!

本文素材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哇!你知道吗?提到蛋白质,我们要先聊聊鸡蛋!它口感丰富,烹饪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热量较低,非常适合减肥。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鸡蛋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整体需求量上涨了约35%。

鸡蛋已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富含高营养价值,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除了鸡蛋,还有其他种类的蛋类如鹌鹑蛋、鸭蛋、鹅蛋等也普遍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这四种蛋类在外观和口感上都存在差异,并且富含的营养价值也有明显差异。那么,这四种蛋类中哪一种更加营养呢?

让我们倒过来来看看吧!首先是鸭蛋。鸭蛋个头较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蛋类。然而,由于鸭蛋有些独特的气味,很多人更喜欢选择咸鸭蛋或者松花蛋,而很少食用原汁原味的白水煮鸭蛋。

但是,其实鸭蛋所含的营养物质比鸡蛋更多,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等。适当食用鸭蛋可以补充身体所需,滋补阴气,清理肺部杂质,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发展。

接着 *** 蛋。我相信鸡蛋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无论是作为早餐,还是加入汤中或炒菜,都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改善菜肴的口感。每天早上吃一个水煮鸡蛋,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能量,包括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助于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特别是对正在减肥的女 *** 朋友来说,早上吃一个水煮鸡蛋可以增强饱腹感,控制对其他碳水化合物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减脂瘦身。


鹌鹑蛋相较而言个头最小,但富含的营养物质却相对较多。据说一个鹌鹑蛋所含的营养物质相当于三个鸡蛋,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间接证明了鹌鹑蛋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鹌鹑蛋被 *** 迅速吸收消化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能量,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提高神经中枢的成长。

但由于鹌鹑蛋个头小,吃多个也无法增加饱腹感。所以,在食用鹌鹑蛋时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给肠胃带来负担,导致恶心呕吐、胃酸、消化 *** 等情况。

最后说说鹅蛋。在这四种蛋类中,鹅蛋的个头比鸭蛋还要大一些,而且难以煮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然而,适当食用一些鹅蛋可以为身体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对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和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适宜。

它可以滋补身体,补充气血,改善缺铁 *** 贫血,预防头晕眼花。此外,鹅蛋还有助于促进脑部发育,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度,并且更有利于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快肠胃 *** 能力。

综上所述,关于这四种蛋类哪种更有营养,在健康角度上没有准确的 *** 。

因为它们都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尽管不同蛋类的营养成分略有差异,鸡蛋是我们身体补充优质蛋白质的良好选择,但鹌鹑蛋、鸭蛋和鹅蛋中也含有蛋白质,只是含量较低。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和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蛋类。

此外,医生还给我们提了三种蛋要少吃。首先是发臭霉变的鸡蛋或鹅蛋,一旦打开有恶心的臭味,建议立即丢掉,因为变质的食物会滋生有害细菌、 *** 、寄生虫和微小颗粒,误食会对肝脏的排毒功能造成损伤。

其次是表面出现黑斑的鸡蛋,尤其是已经煮过的鸡蛋。一旦发现表面有黑斑,更好及早丢掉,因为食物霉变后会产生大量的 *** *** ,世卫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质,严重危害内脏 *** ,甚至可导致癌症。

最后是蛋黄散。如果鸡蛋储存时间过长或在运输过程中剧烈摇晃,蛋黄可能会散开。虽然很多人认为散开的蛋黄可以继续食用,但此时蛋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时也会滋生微生物和细菌,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因此,建议不要食用散开的蛋黄。

最后,如果你想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几个小习惯可以帮到你!首先是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 *** 密集、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 ,经常开窗通风并且勤洗手、定期更换衣物,以减少细菌和 *** 的残留。

其次是要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和暴饮暴食,保持健康膳食习惯,维护消化 *** 的健康。运动健身也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减少体内脂肪,并降低患上肥胖 *** 慢 *** 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最后,请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身体状况,预防癌症的发生。

小编的话:大家知道这四种蛋的不同营养价值了吗?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蛋类哦!同时,也要注意食用蛋类的新鲜度和品质,避免食用变质或有害的蛋类。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 *** 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 *** 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标签: 蛋黄 功效 作用 小儿 鸡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